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观察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冲动行为,将62例患者分为冲动和非冲动两组,并应用护士观察量表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在激惹因子中,两组得分有差异(P<0.05)和显著差异(P<0.01)。笔者认为对住院精神病人进行护士观察量表测定,有利于了解病人的激惹情绪和冲动行为,以助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以及对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等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门诊糖尿病肾病早期微量白蛋白尿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门诊糖尿病肾病早期微量白蛋白尿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门诊专科护士常规建档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措施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和干预1年后遵医行为,激惹、抑郁和焦虑评分,以及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控制率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1年后,观察组激惹、抑郁和焦虑总分[(22. 56±2. 89)分]、生存质量总分[(37. 55±8. 69)分]低于对照组[(24. 07±3. 85)分、(70. 12±7. 85)分],遵医行为、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糖尿病肾病早期微量白蛋白尿病人的治疗依从性,改善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亲属探视护理干预对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病情的影响。[方法]将101例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取随意探视,观察组51例进行亲属探视的护理干预。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测量表(NOSIE)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进行效果评定病人的精神症状。[结果]观察组病人入院2周、8周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NOSIE评分中激惹、抑郁及精神症状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亲属探视护理干预对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病情有一定影响,适当选择探视时机探视,对改善病情有明显的辅助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同时进行12个月的护理干预,分别于护理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12个月末用护士用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定.[结果]护理干预12个月后两组NOSIE评分比较,除激惹、精神病外其他5个因子均P<0.01;研究组干预前后NOSIE 评分除精神病外其他6个因子均P<0.001.[结论]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社会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有助于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亲属探视护理干预对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病情的影响.[方法]将101例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取随意探视,观察组51例进行亲属探视的护理干预.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测量表(NOSIE)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进行效果评定病人的精神症状.[结果]观察组病人入院2周、8周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NOSIE评分中激惹、抑郁及精神症状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亲属探视护理干预对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病情有一定影响,适当选择探视时机探视,对改善病情有明显的辅助效果.  相似文献   

6.
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行为的预测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预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冲动行为,以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应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urses’Observation Scale for Inpatient Evaluation,NOSIE)中的激惹因子,测评20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激惹因子评分高低将患者分为冲动组和非冲动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冲动行为发生率。结果冲动组患者不耐烦、容易生气、不如意便心情烦躁、易激动发牢骚及容易发怒5个项目评分均高于非冲动组(P<0.01),而拒绝做日常事务项目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冲动组患者冲动行为的发生率为85.54%,高于非冲动组的7.69%(P<0.01)。结论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NOSIE中的激惹因子测定,有助于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激惹情绪,预测其冲动行为,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王颖 《家庭护士》2009,7(18):1612-1613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病人暴力行为,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和护理安全措施.[方法]将180例住院精神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常规精神病护理;研究组除此以外还进行系统的干预(心理和行为干预).干预前后分别评定精神病人护理观察量表(NORS),比较干预结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NORS量表心理应激因子、暴力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出现暴力行为的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病人暴力行为进行心理和行为干预,有效促进护理安全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8.
何凤英 《全科护理》2012,10(6):497-498
[目的]通过对精神科住院男病人的暴力行为的干预研究,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暴力行为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1月—2011年10月共53例男性病人的暴力行为进行研究。[结果]干预后病人的暴力行为量表分值明显减少(P〈0.05)。[结论]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显著减少精神病病人的暴力行为,对临床护理起到了一个指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病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236例慢性精神病患者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观察12个月.于综合护理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12个月末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及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综合护理干预6个月末起,患者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除焦虑抑郁因子外,总分、各因子分及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激惹、迟缓、抑郁、总消极因素各因子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总分及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总积极因素各因子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干预12个月末,患者简明精神病量表焦虑抑郁因子分及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精神病表现因子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社会功能,提高其生活兴趣,延缓精神衰退,缓解或消除其不良情绪,对其治疗和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暴力行为是指病人在精神因素或精神症状的影响下,突然发生的自杀、自伤、伤人、毁物等冲动行为,是精神科病人的常见症状,以攻击行为最为突出[1]。精神病病人由于自知力缺乏、不承认自身有病、多由家人诱骗而非自愿到医院就诊,因此易产生激惹冲动,以暴力行为抗拒就诊或住院,诊疗过程不合作,给护理工作带来极大困难。门诊作为医院的窗口科室,最先与病  相似文献   

11.
李敏娇  吴为阁  李玲 《护理研究》2014,(12):1431-1432
[目的]应用护士观察量表评估新入院青少年儿童精神病病人病情,以协助护理。[方法]对新入院的129例青少年儿童精神病病人入院48h内进行护士观察量表评定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组精神病表现、迟缓评分高于非精神分裂症组,而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激惹、抑郁评分低于非精神分裂症组(P均0.05)。精神分裂症组男女间各项目因子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精神分裂症组男女间在社会能力、总积极因素、总分3个项目因子分比较,男性均高于女性(P均0.05);而在激惹、精神病表现、总消极因素3个项目,男性均低于女性(P均0.05)。[结论]对新入院儿童青少年精神病病人,应根据疾病及性别,实行个体化护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分别在入院1周内、4周后评定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入院的62例对医护人员、病友有严重暴力攻击行为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观察其应用护理干预前后行为改变的情况.结果 因精神症状支配而发生暴力行为者27例,因拒绝入院而引发攻击行为者16例,因医患关系者12例.干预后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观察量表中激惹、精神症状因子分显著低于干预前.结论 制定实施相关护理对策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肠易激综合征病人的心理状况,探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68例肠易激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病人药物治疗相同,观察组同时采用心理治疗与护理干预,疗程为12周,分别于治疗前1周及治疗后12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病人进行测评。[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以及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易激综合征病人心理健康状态普遍较差,采用心理治疗与护理干预对肠易激综合征病人的康复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4.
精神分裂症病人冲动行为预测方式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润萍  彭超英 《护理研究》2008,22(15):1342-1343
精神分裂症病人在住院期间的冲动行为,现日益受到精神科专业人员的重视.近年来屡见文献报道,有学者应用各种方法来观察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冲动行为,如用攻击行为量表(MOAS)观察病人的冲动行为较常见[1],但应用护士观察量表观察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冲动行为少见报道.因此,本研究特别观察研究采用护士观察量表(NOSIE)[2],是否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冲动行为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刘俐芬  王向林  许金龙 《全科护理》2013,11(21):1923-192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同时不符合排除标准的10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精神科药物剂量不变的情况下,对照组结合简单娱乐活动及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施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干预前后分别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自尊量表(SES)进行测试,并以NOSIE第32项得分高低来评估干预疗效。[结果]基于NOSIE的测评,观察组干预后在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激惹、精神病性表现及抑郁情绪方面改善均优于对照组,而对于衰退症状,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未见明显差异,观察组干预的有效率为78%,而对照组的有效率为4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SE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激惹、抑郁等消极情绪,改善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提高病人自尊心,改善其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攻击行为相关因素的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06例病例组和161例对照组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既往攻击行为史、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进行评定。结果病例组既往有攻击行为史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的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加权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病例组的加权分≥4分的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的社会能力、激惹和精神病表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病例组的社会兴趣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既往有攻击行为史、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加权分≥4分、社会能力差、缺乏社会兴趣、易激惹、精神病表现多是预报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攻击行为发生重要因素。采取针对性的监测和预防护理,包括确定攻击的高危人群,作为“防黑”的对象;对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评定时加权分≥4分的重点病人,观察异常行为并予行为干预;鼓励病人多参加文娱活动;高度警惕激惹病人,观察其攻击行为的先兆症状,减少正面冲突;严密观察精神症状的内容和表现、药物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预见性护理对策。方法:应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对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干预前后的临床对照研究。结果:研究组NOSIE中激惹、精神症状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对病史中有攻击行为者及NOSIE量表中的敌对激惹性、精神症状等预见其可能发生的攻击行为,并制定具体的防范措施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其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06例病例组和161例对照组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既往攻击行为史、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进行评定.结果病例组既往有攻击行为史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的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加权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病例组的加权分≥4分的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的社会能力、激惹和精神病表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病例组的社会兴趣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既往有攻击行为史、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加权分≥4分、社会能力差、缺乏社会兴趣、易激惹、精神病表现多是预报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攻击行为发生重要因素.采取针对性的监测和预防护理,包括确定攻击的高危人群,作为"防黑"的对象;对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评定时加权分≥4分的重点病人,观察异常行为并予行为干预;鼓励病人多参加文娱活动;高度警惕激惹病人,观察其攻击行为的先兆症状,减少正面冲突;严密观察精神症状的内容和表现、药物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联合保护性约束管理对降低精神科患者暴力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精神科患者2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联合保护性约束管理。于护理前、后,比较两组精神症状程度[阳性及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躁狂发作程度[Young躁狂评定量表(YMRS)]、行为及病情改变[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OSIE)];并比较护理期间两组暴力行为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后,两组PANSS、YMRS、NOSIE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暴力行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联合保护性约束管理能减轻精神科患者精神症状及躁狂程度,改善其行为,降低暴力行为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护士主导口服靶向药物管理方案在肺癌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肿瘤医院确诊的EGFR阳性、院外口服小分子络氨酸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的肺癌病人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组给予护士主导口服靶向药物管理方案进行干预,干预持续12周。分别于第4周、第8周及第12周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组织生命质量核心量表+肺癌特定部分(EORTC QLQ-C30+QLQ-LC13)对两组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并统计病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第4周、第8周及第12周EORTC QLQ-C30+QLQ-LC13评分分别为82.3分±2.3分、87.5分±2.5分、91.2分±2.4分,对照组评分分别为73.6分±2.0分、78.8分±2.1分、83.6分±2.6分,两组第4周、第8周及第12周EORTC QLQ-C30+QLQ-LC13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33.33%),且观察组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护士主导口服靶向药物管理方案对肺癌病人进行干预,可以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