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 5月 2 7日我们完成 1例同种异体双腔静脉原位心脏移植 ,术后 1年病人情况良好 ,植入的心脏功能正常。病人 男 ,2 6岁。 9年来反复发作心悸、憋喘、不能平卧、下肢水肿而丧失劳动能力 ,因屡发心衰多次住院治疗。超声心动图示全心扩大 ,二、三尖瓣及肺动脉瓣反流 ,两室壁运动减弱 ,射血分数仅 0 2 0 ;胸部X线示两肺淤血 ,心胸比率0 80 ;心导管检查示肺动脉压 (PAP) 2 1mmHg(1mmHg =0 133kPa) ;心电图示心房纤颤 ,频发室早 ;肝肾功能不同程度受损。临床诊断为晚期扩张型心肌病 (术后病理检查亦证实 ) ,心功能IV级 …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64岁 4d前无明显诱因感右上肢麻痹、疼痛,并逐渐出现右上肢发凉、发绀症状急诊入院。既往有“房颤”病史1年。体查:体温37.0℃,脉搏86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36/80mmHg神志清楚,急性面容。右桡动脉搏动消失,左桡动脉搏动不齐,心电图示:心房纤颤、T波改变;心脏彩超示:主动脉粥佯斑块形成;  相似文献   

3.
慢性心房纤颤的外科治疗李潮,孙衍庆心房纤颤是常见的室上性心律失常,也是难以外科治疗的心律失常。这是由于心房纤颤时心房的整体性动力学发生改变,而传统心律失常的外科治疗只限于局部性组织病变。近些年来,心脏电生理的发展加深了对心房纤颤的认识,使心房纤颤的外...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年龄57岁,体重35kg,身高152cm,因劳力性心悸,气促10年,再发加重20d入院.超声报告二尖瓣重度狭窄,左心房血液淤滞及左心血栓,三尖瓣重度返流,左心室射血分数60%.心电图示心房纤颤,室性早搏,异常Q波,心脏顺钟转位,心电轴右偏,ST-T改变.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重度狭窄、左心房血栓、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心房纤颤、心脏扩大、心包积液、心功能Ⅳ级;肺部感染.拟在全身麻醉浅低温体外循环(CPB)下行二尖瓣置换并左心房血栓清除术.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73岁,63.5 kg,诊断为右股骨颈骨折.入院后5d拟在全麻下行右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心电图示:窦性心律,电轴左偏-23°;心脏彩超示:二尖瓣轻度返流,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左室射血分数(EF)0.63;双下肢彩超示:动脉及深静脉未见异常回声;凝血功能检查示:纤维蛋白原(Fib)7.04g/L(正常值2~4 g/L),余均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6.
小剂量胺碘酮预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纤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小剂量胺碘酮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纤颤的预防效果、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1998至1999年23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中对照组155例予常规药物,试验组80例合用小剂量胺碘酮。结果 常规药物治疗组21.93%出现心房纤颤,而小剂量胺碘酮预防用药组10%出现心房纤颤(P=0.024)。小剂量胺碘酮致心律失常3例,无甲状腺及肺部并发症发生。结论 预防应用小剂量胺碘酮能明显降低术后心室率,减少心房纤颤发生率,延迟发作,缩短持续时间,促进心房纤颤转复,同时改善心功能。小剂量胺碘酮毒副作用低于大剂量胺碘酮,尤其适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合并心肌梗死及左心功能不全者。  相似文献   

7.
1病历摘要 患者,女,74岁,入院时颜面及全身水肿明显,呼吸急促,痛苦面容,口唇紫绀,BP188/122mmHg,双肺可闻及少量湿性哕音,心率144次/min,律不齐,腹部明显隆起,可触及囊性包块,Cr156.701μmol/L,尿素33.1μmol/L;心电图提示:心率144次/min,律不齐,心房纤颤(快速),心肌广泛性缺血。心脏彩超提示:左房、左室明显扩大,心包积液(少量),心射血分数46%。腹部B超提示:腹部大量积液、脂肪肝。腹部CT示:  相似文献   

8.
慢性心房纤颤的外科治疗—窦性心律重建手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慢性心房纤颤的外科治疗──窦性心律重建手术孙衍庆,李潮,林元璋摘要为减少外科治疗性心房纤颤并发症,设计了新手术方案,并应用于临床。方法:窦律重建术通过心房区域化减少心房损伤范围;采用电热凝加缝合法以消除或减少并发症;同时通过对左房底部的操作消除局部纤...  相似文献   

9.
临床资料患者,女,65岁,体重70始。因“二尖瓣置换术后7年,心慌4个月”入院。查体:双肺呼吸音粗,心尖部闻及隆隆样舒张期杂音;心电图示:心房纤颤;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二尖瓣位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后,左心房、左心耳血栓,肺动脉高压(轻度)。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后再狭窄,左心房血栓、肺动脉高压,心房纤颤。拟行二尖瓣置换、左心房、左心耳血栓清除术。患者人手术室后,突然癫痫样发作。立即给予面罩吸氧,接通监护,开放静脉通路。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50岁,因“腰部及下肢酸痛肿胀伴疼痛”于2021年10月4日入院就诊。患者长距离行走后症状加重,休息后疼痛减轻。入院检查示患者双侧胫前水肿,双下肢肌张力正常,下肢皮肤感觉、皮温及肤色正常;心电图、血常规及尿常规等未见异常。双侧下肢动静脉彩超示下肢动静脉管腔内未见异常回声,双侧腘静脉重度反流,双侧小腿浅静脉曲张,右侧最宽处4.6 mm,左侧最宽处5.0 mm。  相似文献   

11.
例1 男,55岁,1500伏直流电烧伤背、双下肢,昏迷1分钟被人发现救出,自行苏醒后入院。心电图示:心房纤颤。左膝关节外侧和双胫前上段焦痂裂开,显露关节囊和胫骨,左大腿外侧和背部焦痂凹陷,无痛觉。诊断:背部及双下肢电损伤4%Ⅲ度;心房纤颤。入院后行静脉注射西地兰、抗炎、输液、利尿治疗。第2天房颤消失,第5天扩创见左关节囊浅层坏死,双胫骨前坏死,左股四头肌外侧大部分坏死。遂用局部随意皮瓣15cm×27cm 修复左大腿外侧;左腓肠肌皮瓣7cm×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三尖瓣反流(tricuspid valve regurgitation,TR)常继发于左心瓣膜疾病。对TR程度的准确评估、合理处理可以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目前认为中度TR或术前超声检查舒张期末三尖瓣环直径40 mm、三尖瓣直径/体表面积21 mm/m~2或术中测量三尖瓣直径70 mm,特别是合并心房纤颤、心房扩大时,在左心瓣膜手术时应同期矫正TR,以防止TR进一步加重而导致临床症状加重和心功能下降。成形环的使用可以有效防止TR远期复发,三尖瓣成形尽量使用硬/半硬C形成形环,三尖瓣置换术的近远期死亡率较高,应尽量避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心房纤颤射频消融术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 2006年12月~2009年2月,行胸腔镜辅助心房纤颤射频消融术159例,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双腔气管插管,根据手术需要先后行左侧和右侧单肺通气。结果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162±22)min(132~243min),手术失血量(85±23)ml(70~200ml),术后住院(7.6±2.4)d(6~11d)。3例术后因低氧血症而再次气管插管,1例因术后急性心功能不全行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辅助,无麻醉并发症。结论全凭静脉麻醉,术中密切监测,完善的单肺通气管理和循环管理是胸腔镜辅助心房纤颤射频消融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继发性三尖瓣反流危险因素分析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左心瓣膜置换术后继发性三尖瓣反流(TR)的危险因素,探讨手术方法,降低TR发生率。方法1987年1月至2005年12月,资料完整并获得随访的左心瓣膜置换术病例290例,其中单纯左心瓣膜置换217例,左心瓣膜置换并三尖瓣成形73例,73例中31例行DeVega成形术(A组),32例行Dacron补片条三尖瓣成形术(B组),10例行自体心包片加宽三尖瓣前瓣成形术(C组)。使用t检验、卡方检验或Fischers精确概率法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评估单纯左心瓣膜置换术后继发性TR的危险因素,随访观察三尖瓣成形术(TVP)后病人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肺动脉压(PAP)及三尖瓣反流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心房纤颤、巨大左房、左心瓣膜病病程长、左心功能低下(LVEF〈0.50)、右房增大(≥50mm)、三尖瓣风湿性病变及单纯二尖瓣病变是继发性TR进行性加重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心房纤颤、巨大左房、左心瓣膜病病程长及三尖瓣风湿性病变是继发性TR进行性加重的危险因素;远期随访显示,B组心功能改善明显优于A组,TR程度明显低于A组,C组术后无1例发生TR。结论对术前伴有心房纤颤、左房增大、左心瓣膜病病程长、三尖瓣风湿性病变者,术中应仔细检查三尖瓣的功能状态和瓣环大小,以决定是否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对于三尖瓣瓣环扩张者,Dacron补片条三尖瓣成形术亦是治疗继发性TR的经济而有效方法;对于三尖瓣瓣环不扩张、前瓣较小的TR者,适宜采用自体心包片加宽前瓣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锥形成形技术治疗三尖瓣下移畸形(Ebstein畸形)的手术方法,总结其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4年6月我院19例应用锥形成形技术治疗Ebstein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11例,年龄3~53(24.7±18.5)岁,其中6例术前经心电图或心电生理检查诊断有心律失常(包括B型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4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结果 1例患儿术前有重度紫绀,术后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不能脱离体外循环死亡,其余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术后心房纤颤合并频发室性早搏1例,给予利多卡因及胺碘酮治疗后恢复窦性心律。所有患者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良好的右心室形态及三尖瓣功能,轻度反流11例,无反流或微量反流7例。所有患者随访5~30个月,术后心功能恢复至Ⅰ级10例,Ⅱ级8例,未见术后早期死亡。结论锥形成形技术矫治Ebstein畸形有较好的近期疗效,该手术能够重塑无功能的房化右心室,降低手术死亡率,改善三尖瓣反流,恢复术后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微创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纤颤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3例心房纤颤患者行胸腔镜下微创射频消融术,术前巡回护士做好患者的准备和特殊物品、仪器的准备,术中注意体位摆放、仪器的安全使用等;器械护士做好器械准确传递及胸腔镜器械的保护等。结果 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心律转复为窦性,恢复快、效果好,均顺利出院,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无复发心房纤颤。结论熟悉胸腔镜心脏手术配合的特点,做好手术全过程的护理,熟悉胸腔镜器械的使用及保养,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改良迷宫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所致心房纤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减少外科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所致心房纤颤的并发症,对美国Cox设计的心房纤颤迷宫手术进行改良,并应用于临床。1995年9月至1997年9月采用二尖瓣置换加改良迷宫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纤颤4例。本组病人无住院死亡,术后平静稳,无近期并发症。4例病人心脏复跳后均恢复窦性心律,术后3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为100%(4/4),术后半年维持率为75.0%(3/4),术后1年维持率为75.0%(3/4),术后2年维持率为100%(1/1)。作者认为,改良迷宫手术对风湿性心脏病所致心房纤颤效果确实,精简手术操作,有效地防止严重并发症出现。  相似文献   

18.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21,36(3):249-250
正1 临床资料患者,女,72岁,因"反复出现左侧腰部绞痛"于2018年12月31日入院,无放射痛,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1次,尿液黄,无肉眼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大便正常。改变体位无明显缓解。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痛苦面容。心肺无异常。腹部平软无压痛。右下腹麦氏点无压痛。双肾未满意扪及,左肾区轻叩痛。左输尿管行径区无压痛。心电图提示T波改变。心脏彩超提示左房增大三尖瓣轻度反流左室收缩功能正常、舒张功能减低,心包腔少量积液;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全胸腔镜改良迷宫术治疗心房纤颤患者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17例接受全胸腔镜改良迷宫手术的心房纤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手术患者中15例成功转为窦性心律,1例患者心房颤动复发,1例起搏心律。术后2例出现呼吸困难,4例引流管口渗液。结论对于全胸腔镜改良迷宫手术治疗心房纤颤患者,全面做好术前评估、心理疏导、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等措施。可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病人 女 ,5 1岁。左侧肢体偏瘫 12d。查体 :心率 96次 /min ,心律不齐 ,心尖区闻及 2 /VI级收缩期杂音 ;X线胸片示左心房明显膨出达左胸壁 (图 1)。心电图示心房纤颤 ,心肌缺血。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侧壁向左膨出成 8cm×12cm× 15cm囊腔 ,囊颈部与房腔交通 ,血液在囊腔内形成湍流进出左心房 ,囊内可见 3 8cm× 4 0cm× 6 1cm巨大血栓 ,另有 1 0cm× 1 0cm小血栓在囊颈部随血流飘动 ,二尖瓣轻度反流。诊断为左心房膨出瘤。1999年 3月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术中见左心耳明显膨隆似拳头大 ,心耳根部形成囊颈 ,左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