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强迫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精神障碍,强迫症的患病率国内调查为0.3‰,占神经症门诊的2%[1].关于强迫症状的治疗,近年来虽有大量报道药物治疗强迫症有效[2],但临床实践证实单纯的药物治疗对全面改善强迫症病人的症状是有限的.为此,我们应用认知领悟疗法心理治疗的原理,对强迫症患者做了专题的治疗和对照研究,旨在探讨其在治疗强迫症患者中所起的作用及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认知领悟疗法治疗强迫症的随访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迫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精神障碍 ,强迫症的患病率国内调查为 0 .3‰ ,占神经症门诊的 2 % [1] 。关于强迫症状的治疗 ,近年来虽有大量报道药物治疗强迫症有效[2 ] ,但临床实践证实单纯的药物治疗对全面改善强迫症病人的症状是有限的。为此 ,我们应用认知领悟疗法心理治疗的原理 ,对强迫症患者做了专题的治疗和对照研究 ,旨在探讨其在治疗强迫症患者中所起的作用及长期疗效。资料与方法一、入组标准 :病人来源于 1997~ 1999年本院住院病人 ,符合CCMD 2 R关于强迫症的诊断标准 ,年龄 18~ 5 0岁 ,排除继发的强迫障碍、强迫人格、药物滥…  相似文献   

3.
强迫症浅论     
潘明圆 《中外医疗》2008,27(23):147-148
强迫症是一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强迫症与抑郁症一起,被列入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四大精神障碍之一,成为21世纪精神心理疾病研究的重点.本文试从强迫症的临床表现,分析其形成和发展原因,从而探析强迫症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这在医学和心理学上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利培酮合并氟西汀对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CCMD-2-R强迫症诊断标准的病人60例,随机分组,实验组28例,采用利培酮合并氟西汀治疗.对照组32例,氟西汀治疗,疗程8周.应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和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于疗前、疗后2、4、6、8周末评价其疗效及副反应.结果利培酮合并氟西汀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疗效优于单用氟西汀(P<0.05)起效快,副作用两组6、8周末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培酮合并氟西汀对难治性强迫症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利培酮合并西酞普兰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方法 40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合并利培酮组和西酞普兰组,治疗8 w,采用强迫症量表(Y-BOC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结束时,两组Y-BOCS、HAMA、HAMD的评分均显著降低,更以合并利培酮组明显.结论 利培酮合并西酞普兰治疗强迫症可以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氟伏沙明联合阿立哌唑对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方法 80例难治性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氟伏沙明单用组和合用阿立哌唑治疗组,治疗8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Yale-Brown强迫症量表(Y-BOCS)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氟伏沙明联合阿立哌唑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结论 两药联合应用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舍曲林合并氯氮平治疗强迫症30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舍曲林合并氯氮平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55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舍曲林合并氯氮平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舍曲林治疗,疗程8周.采用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OC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Y-BOCS、HAMD、HAMA评分均显著降低,尤以合并组明显.结论:舍曲林合并氯氮平治疗强迫症优于单用舍曲林治疗.  相似文献   

8.
强迫症是一种精神科常见的神经症,发病机制至今不太清楚.近年来随着新型选择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在临床的应用,不仅改善了强迫症的治疗情况[1],也为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文选择氯丙咪嗪与帕罗西汀治疗 65 例强迫症病人进行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综合性治疗强迫症的作用及有效性.方法 将62例门诊强迫症患者分成两组,分别用认知行为治疗合并盐酸氟西汀(31例为研究组)和单纯采用盐酸氟西汀(31例为对照组)治疗,分别于入组时、治疗后12周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中的强迫评分的减分率来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12周后研究组的SCL-90中的强迫评分低干对照组.研究组的临床显效率及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认知行为治疗合并药物治疗的疗效较单纯的药物治疗更有效地减轻其强迫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其疗效满意,适合于门诊患者.  相似文献   

10.
刘惠群 《广州医药》2008,39(1):12-14
目的 探讨青少年强迫症发展曲线的病理心理机制.方法 通过对有强迫障碍的青少年做心理动力治疗,了解病人的潜意识心理冲突.结果 家庭不良养育方式,青春期性萌芽与性压抑,依赖与独立的冲突,中、高考的压力等对青少年强迫症形成有影响.结论 青少年强迫症的发展曲线有其深层的病理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左洛复与丙咪嗪在临床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 在我院24例强迫症患者对照组则按照与研究组的1:1比例随即分成两组,采用强迫症量表(Y-BOCS)评定疗效,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结果 左洛复与丙咪嗪对强迫症治疗疗效相似,但前者起效更快,不良反应少于后者.结论 左洛复治疗强迫症疗效肯定而安全,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强迫症患者的性格特征,为强迫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50例门诊强迫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50例健康青少年作为对照组.对所有被研究者采用强迫症状量表(YALE-BROWN)对其性格进行调查,比较2组被研究者的性格.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重度以上强迫率为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迫症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性格基础,及时纠正青少年的不良性格,可有效减少强迫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精神障碍伴强迫症状的患者预后较差,大部分患者在精神症状消失后仍残留有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应用传统治疗强迫症的药物疗效欠佳.笔者在此报道2例使用齐拉西酮成功控制精神障碍伴强迫症状的病例,并结合文献进一步讨论其作用机理,供临床医师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氟西汀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临床实践和研究证明氯丙咪嗪和选择性5-HT回收抑制剂对强迫症确实有效,但疗效不超过50%,有文献报告,认知疗法可治疗强迫症,但也有局限性.本研究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合并氟西汀联合治疗,以探讨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强迫症短程心理治疗前药物铺垫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宁洁  李伟民  卢殿军 《重庆医学》2004,33(7):1089-1090
目的比较强迫症短程心理治疗前辅以药物(SSRIs或安慰剂)治疗与单一心理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将55例强迫症患者分为服SSRIs组(H)、服用安慰剂组(P)、不服药组(N)进行短程心理治疗;对完成规定疗程的38例受试就治疗脱失、依从性、治疗阻力、目标疗效实现等方面进行评估.结果强迫症短程心理治疗前辅以SSRIs药物治疗,效果优于单一的心理治疗;安慰剂也有助于心理治疗的实施.结论强迫症短程心理治疗前使用SSRIs疗效优于单一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6.
临床实践和研究证明氯丙咪嗪和选择性5-HT回收抑制剂对强迫症确实有效,但疗效不超过50%,有文献报告,认知疗法可治疗强迫症[1],但也有局限性.本研究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合并氟西汀联合治疗,以探讨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比较帕罗西汀与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对符合中国精神疾病诊断与分类标准第3版(CCMD-3)强迫症诊断标准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帕罗西汀组与氯丙咪嗪组各20例.采用耶鲁布朗(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与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末,分别评定临床疗效及副作用.结果帕罗西汀与氯丙咪嗪疗效无差异,而副作用少而轻微.结论帕罗西汀治疗强迫症疗效确切,副作用较轻,可作为治疗强迫症的一种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8.
许律琴  吴少钗  朱锦烨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3):1507-1510,1513
目的:探讨强迫症家谱图的特征及在家庭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14例强迫症患者绘制出两系三代家谱图,在基本家谱图的基础上完善有关人口等方面的信息(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家庭成员间的互相关系、角色功能.以结构式家庭治疗理论对家谱图进行解释分析.结果:14例强迫症家庭存在着家庭结构不良和功能失调.其特征为:1.控制和疏离,2.冲突的夫妻-三角化的孩子,3.代际不清疏离的关系等.结论:家谱图在强迫症的治疗中,对于揭示家庭结构和功能不良,规划治疗方向,评价疗效及激发患者和家庭的内省等均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强迫症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有关其病因的研究报道甚多,其中5-羟色胺(5-HT)代谢障碍假说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同.为此,本研究对接受双侧多靶点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的20例难治性强迫症患者脑脊液(CSF)中5-HT及其代谢产物5-羟基吲哚乙酸(5-HIAA)进行检测,探讨强迫症的发病机制及立体定向手术用于该病治疗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对改善强迫症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方法:将符合CCMD-3强迫症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给予系统认知行为治疗,安静状态下进行心率变异性频谱分析,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进行评定,并与6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强迫症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总功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强迫症组HF指标低于正常对照(P<0.05),LF/HF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TP、HF值增高,LF/HF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强迫症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主要是迷走神经功能降低,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经认知行为治疗后,自主神经功能趋于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