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化痰祛湿熄风通络法治疗颈性眩晕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辨证为痰浊中阻型的颈性眩晕病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对照组)60例,加味定眩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地芬尼多片治疗,治疗组口服加味定眩汤治疗,两组均治疗10d,观察并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与头痛、眩晕、耳鸣、耳聋及经颅多普勒(TCD)的改善情况,不良反应,20天后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头痛、眩晕、耳鸣、耳聋及TCD的改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20天后无一例复发。结论化痰祛湿熄风通络法治疗颈性眩晕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通络定眩膏联合天麻素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106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通络定眩膏外用联合天麻素针静滴,对照组给予天麻素针静滴,并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候评分和TCD监测。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TCD监测可见,治疗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通络定眩膏联合天麻素针静滴可有效改善颈性眩晕症状,改善椎基底动脉血供,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梅晓明  耿昌  闫政谋 《光明中医》2010,25(4):660-662
目的观察定眩止晕汤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探索其作用机制,以期寻求治疗眩晕的新思路及有效方药。方法将60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定眩止晕汤加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组和甲磺酸倍他司汀对照组,治疗时间21天,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眩晕、其它兼症及TCD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对眩晕、TCD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祛湿化痰为主活血通络为辅的定眩止晕汤对眩晕有较好的疗效,这可能与其改善脑供血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息风化痰通络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患者167例分为治疗组(89例)和对照组(78例),分别给予息风化痰通络定眩汤和西比灵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息风化痰通络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化痰逐瘀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不足性眩晕疗效。[方法]将5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给予尼莫地平片30mg/次3,次/日口服,治疗组32例在给予尼莫地平口服同时加用化痰逐瘀定眩汤口服,每日1剂,水煎服1,4天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TCD)血液动力学改变。[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62%好于对照组81.48%(P<0.05);两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提高(P<0.05);治疗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提高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明显,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健脾化痰定眩汤加减治疗眩晕痰浊中阻证的疗效。方法:将180例眩晕痰浊中阻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6例与对照组84例,对照组予眩晕停、尼莫地平口服,丁咯地尔静滴治疗,治疗组予健脾化痰定眩汤加减治疗。观察治疗10天后,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在症状改善及治疗效果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脾化痰定眩汤加减治疗眩晕急性期痰浊中阻证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定眩汤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患者 8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中药定眩汤,对照组口服氟桂利嗪和阿斯匹林.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脑血流及血液流变性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定眩汤对颈性眩晕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强力定弦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64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5mg/次,2次/天,联合强力定眩片口服,5片/次,3次/天。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5mg/次,2次/天。两组治疗20天后观察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3%,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强力定眩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很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熄风化痰止眩汤治疗风痰上扰型梅尼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梅尼埃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治疗组采用口服熄风化痰止眩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敏使朗、静脉注射20%甘露醇及地塞米松配合治疗,随访2年。结果将受试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经统计学分析比较,眩晕症状缓解,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7%,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8.42%,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耳鸣总有效率高达86.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16%,改善最为明显(P0.05);治疗组听力改善总有效率为76.32%,相比对照组总有效率52.63%,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熄风化痰止眩汤治疗风痰上扰型梅尼埃病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化痰熄风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用颈性眩晕76例,随即分为两组,除基础治疗外.治疗组加用化痰熄风中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养血清脑颗粒.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74%,对照组81.08%(P<0.05).结论:化痰熄风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以补气活血、化痰熄风为治疗思想的自拟定眩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眩晕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研究.方法:将122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则服用以补气活血、化痰熄风为治疗思想的自拟定眩汤;对照组以口服脑复康片,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47%,对照组有效率为66.7%,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气活血、化痰熄风法能有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口服颈眩平胶囊配合牵引针灸治疗与口服西比灵配合牵引针灸治疗肝阳上亢型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确诊为肝阳上亢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60例,采用口服颈眩平胶囊配合牵引针灸;对照组60例,采用口服西比灵配合牵引针灸治疗.两组牵引方式相同,针灸取穴相同(风池、颈夹脊穴等),观察治疗前后疗效、疗程、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等.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8.3%和96.7%,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在治疗疗程、毒副作用和复发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眩平胶囊用于治疗颈性眩晕疗效可靠,并可缩短疗程,无毒副作用,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刘继华  史传道 《陕西中医》2005,26(7):672-672
目的:探索祛风、化痰、健脾类中药配伍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18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12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定眩冲剂(天麻、钩藤、半夏、茯苓、丹参、白术、夜交藤、僵蚕、全蝎)治疗,对照组采用颈复康冲剂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8%,对照组有效率88.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本方法具有益气活血,化痰熄风,升清降浊之效。  相似文献   

14.
张广金 《陕西中医》2008,29(7):845-845
目的:观察健脾化痰熄风法治疗美尼尔氏病所致眩晕的疗效。方法: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8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本方具有健脾祛湿、化痰熄风之功,可有效地改善眩晕耳鸣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舒颈定眩颗粒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50例颈性眩晕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4例予舒颈定眩颗粒口服;对照组66例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连续用药3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血流变学变化、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率80.9%,总有效率92.8%;对照组显效率33.3%,总有效率57.6%,2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和体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血流变学改善显著,临床观察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结论舒颈定眩颗粒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以补气活血、化痰熄风为治疗思想的自拟定眩汤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性眩晕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研究。方法:将122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则服用以补气活血、化痰熄风为治疗思想的自拟定眩汤;对照组以口服培他司汀片,脑复康片,曲克芦丁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47%,对照组有效率为66.7%,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气活血、化痰熄风法能有效治疗脑供血不足性眩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祛湿通络法在临床治疗颈性眩晕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门诊及住院颈性眩晕患者7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予氟桂利嗪、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治疗组加用祛湿通络法治疗,观察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疗效判定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祛湿通络法能明显改善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颈性眩晕系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个综合症候群,一般认为其发病与骨质增生、上关节的移位刺激椎动脉及血管的退化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脑组织缺血症状,如眩晕、恶心、耳鸣耳聋、视物不清、头痛甚至猝倒,在自转颈部与后伸时症状加重.笔者近年来运用朝医方"定眩汤"治疗太阴人颈性眩晕78例,疗效满意,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熄风止眩针刺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熄风止眩针刺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时照组30例,采用普通针刺疗法。结果:治疗组:治愈22例,好转6例,无效2倒,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治愈12例,好转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结论:熄风止眩,通督调神针刺法配合手法复住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满意,而且即时效应确切,明显优于传统的普通针刺法。  相似文献   

20.
王昕淮  范亚萍 《光明中医》2011,26(7):1390-1391
目的观察茯苓定眩汤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10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茯苓定眩汤治疗组和川芎嗪、培他司汀静脉输液对照组各50例,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茯苓定眩汤组总有效率90%,静脉输液对照组总有效率76%。结论茯苓定眩汤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