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病毒性肝炎患者免疫机能的观察,提示慢活肝患者的细胞免疫机能显著降低。血清中IgG、IgM显著增高,且部分病人出现自身免疫抗体、抗补体阳性、补体C_3含量降低。并对此结果加以讨论,提出对慢活肝的治疗应重视调整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抗双链DNA(ds-DNA)抗体3种亚型(IgG型、IgM型及IgA型)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度及典型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02例SLE患者血清IgG型、IgM型及IgA型抗ds-DNA抗体水平,分析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及15项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 SLE组血清IgG型、IgM型、IgA型抗ds-DNA抗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LE组3种抗ds-DNA抗体水平由低到高依次为IgM型、IgA型、IgG型,各型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活动组IgG型、IgM型、IgA型抗ds-DNA抗体水平均明显高于SLE缓解组(P0.01),但2个组之间3种抗ds-DNA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SLE患者IgG型、IgM型、IgA型抗ds-DNA抗体定性结果与SLEDAI评分均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446、0.249、0.507,P0.01)。抗核小体抗体阳性、抗核抗体阳性、蛋白尿、补体降低、外周关节炎、颊部红斑和脱发7项临床表现与IgG型抗ds-DNA抗体有关(P0.05、P0.01)。抗核小体抗体阳性、补体降低、白细胞减少、胸膜炎、发热5项临床表现与IgM型抗ds-DNA抗体有关(P0.05、P0.01)。抗核小体抗体阳性、抗核抗体阳性、补体降低、外周关节炎和白细胞减少5项临床表现与IgA型抗ds-DNA抗体有关(P0.05、P0.01)。结论 IgG型、IgA型抗dsDNA抗体与SLE疾病活动状况密切相关,而IgM型抗ds-DNA抗体在SLE中的作用较弱。SLE患者抗核小体抗体及补体降低2种临床表现与3种抗ds-DNA抗体亚型均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比较SLE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将SLE患者的自身抗体、补体等SLE活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LE组的IgG、IgA、Ig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的补体C3、C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组的自身抗体谱中抗核抗体(ANA)阳性率最高;ANA、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sDNA)抗体的阳性强度评分与补体C3、C4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两者均与SLE活动指标的数目呈正相关(P<0.05),但抗dsDNA抗体的相关性要高于ANA;补体C3、C4水平与SLE活动指标的数目均呈负相关(P<0.05);抗史密斯(Sm)抗体等其余抗体的阳性强度评分与补体C3、C4水平、SLE活动指标数目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自身抗体、补体、免疫球蛋白及其他多项SLE活动指标可更准确地诊断SLE,尤其是当SLE标记性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均阴性时,参考ANA、补体C3、C4水平等其他活动指标能减少SLE的漏诊,并能更好地判断SLE活动度,指导治疗、观察疗效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荧光模式及滴度与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关系。方法采用透射比浊法对768例抗核抗体阳性患者血清进行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检测,另选取2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抗核抗体荧光模式及滴度进行分组,分别研究各组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结果①抗核抗体滴度≥1∶100时,血清IgG、IgA明显升高(P<0.01),但升高的幅度与抗核抗体滴度无明显相关;IgM和C3、C4只有在抗核抗体滴度≥1∶1 000时才分别显著升高和下降(P<0.01)。②各种单荧光模式型患者血清IgG、IgA、IgM、C3、C4浓度无显著差异;与各单荧光模式患者比较,二联及二联以上荧光模式型患者血清IgG、IgA、IgM显著升高、补体C3、C4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抗核抗体、免疫球蛋白及补体虽然与自身免疫性疾病高度相关,但并不与病情成平行关系,三项联合检测才能对疾病的诊断与病情发展作出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5.
红细胞免疫功能及其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细胞的主要作用是运送呼吸性气体,白细胞具有免疫和防御机能。到50年代,Nelson等在体内外实验中,发现微生物与相应的补体和抗体所形成的复合物,能粘附到哺乳类动物的红细胞上并能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并将此现象称为红细胞免疫粘附(Red Cell Immune Adherence,RCIA)。进一步研究证实了红细胞膜表面具有Ⅰ型补体受体(complement Receptor Type Ⅰ,CR_1),红细胞可通过CR_1与抗原-抗体-补体复合物结合。但这并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直到1981年,Slegel等才提出红细胞免疫系统概念,完善了对红细胞功能的认识。近10年来,这一研究领域成为人们感兴趣的热点,不但红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检测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该院RA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根据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进行分组统计,并与病情活动程度的有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RA活动组患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高于对照组,补体C4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稳定组患者补体C3、C4较活动期患者更低。年龄、性别、病程等多因素校正后,IgA、C3与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RF)、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ACPA)、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等多个指标相关,与DAS28的相关性独立于CRP。结论 RA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可辅助诊断RA和判断病情活动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抗核小体抗体的发生与补体含量及SLE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抗核小体抗体及抗双链DNA(ds鄄DNA)抗体,用全自动特种蛋白仪检测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根据抗核小体抗体的含量将46例患者分成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组(A组)和抗核小体抗体阴性组(B组),同时分别对这两组进行各实验指标分析。结果两组结果显示,A组中抗ds鄄DNA抗体、C3、C4、IgG、SLE积分与B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红细胞沉降率(ESR)、Hb、IgA、IgM两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抗核小体抗体含量与补体C3呈显著负相关(P<0.001),与补体C4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SLE积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抗核小体抗体在SLE的发生、发展及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标志SLE活动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33(IL-33)的表达水平及其与SLE疾病活动和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和门诊就诊的SLE患者70例(其中活动期患者50例,缓解期20例),均符合2009 SLICC修改的SLE分类标准。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L-33水平,同时收集一些与SLE相关的临床指标[包括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补体C3、补体C4、Ig G、Ig M、Ig A、一些自身抗体]并进行分析。结果 SLE患者血清IL-33水平[(987.0±336.2)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777.5±238.8)pg/ml](P<0.05);SLE活动期患者血清IL-33水平[(1 055.9±356.7)pg/ml]高于缓解期患者[(814.6±196.9)pg/ml](P<0.05),缓解期患者血清IL-3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疹组患者与非皮疹组患者、口腔溃疡组患者与非口腔溃疡组患者、脱发组患者与非脱发组患者、关节炎患者与非关节炎患者、狼疮性肾炎(LN)患者与非LN患者、溶血性贫血患者与非溶血性贫血患者、白细胞减少患者与非白细胞减少患者、血小板减少患者与非血小板减少患者、低补体C3患者与非低补体C3患者、低补体C4患者与非低补体C4患者血清IL-33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活动期患者中,抗SSB抗体阳性组血清IL-33水平[(1 315.4±306.7)pg/ml]高于抗SSB抗体阴性组[(998.9±344.3)pg/ml](P<0.05),抗核糖体P抗体阳性组血清IL-33水平[(897.5±291.5)pg/ml]低于抗核糖体P抗体阴性组[(1 152.9±362.2)pg/ml](P<0.05),抗双链DNA(ds DNA)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抗n RNP/Sm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抗Sm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抗SS-A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抗Ro-52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血清IL-33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0.375,P<0.05),与补体C4(r=-0.294,P<0.05)、白蛋白(r=-0.331,P<0.05)呈负相关,与24 h尿蛋白、抗ds DNA抗体定量、补体C3、ESR、CRP、Ig G、Ig M、Ig A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IL-33水平在SLE患者中升高,并且与病情活动度相关,提示IL-33可能在SLE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SARS患者和普通肺炎患者体液免疫的差别。方法 :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 5 2例SARS患者 (抗SARS病毒抗体阳性 3 4例 ,阴性 18例 )和 2 6例普通肺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 ,补体C3、C4和C反应蛋白 (CRP)的含量。结果 :SARS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补体C3、C4和CRP的含量都高于普通肺炎患者 ,P >0 0 5。抗SARS病毒抗体阳性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含量显著高于普通肺炎患者(P <0 0 1) ;IgA、补体C4和CRP含量也显著高于普通肺炎患者 (P <0 0 5 ) ;C3含量略高于普通肺炎患者 (P >0 0 5 )。抗SARS病毒抗体阴性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补体C3、C4和CRP含量与普通肺炎患者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抗SARS病毒抗体阳性患者组与普通肺炎患者组非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存在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清抗体和补体水平,为揭示小儿细菌性肺炎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小儿细菌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在医院体检的婴幼儿为对照组,入院后送检痰培养,并测定两组患者静脉血清抗体IgA、IgG、IgM及补体C3、C4水平.结果 47例细菌性肺炎患儿痰标本培养出细菌5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9株,革兰阳性球菌16株,其他细菌5株.血清抗体IgA、IgG、IgM及补体C3、C4水平,肺炎组分别为(0.39±0.38)、(7.46±4.97)、(0.86±0.54)、(0.83±0.24)和(0.54±2.45)g/L;对照组分别为(0.57±0.45)、(7.65±4.75)、(1.05±0.54)、(0.97±0.37)和(0.23±0.09)g/L.其中肺炎组IgA及C3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gG、IgM、补体C4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细菌性肺炎与机体的体液免疫及补体系统功能紊乱密切相关,与细胞免疫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系统性硬化症患者血清自身抗体及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测定165例系统性硬化症患者血清自身抗体,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并对相关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65例系统性硬化症患者血清自身抗体测定中抗核抗体(ANA)阳性率为93.33%;ANA谱测定、抗硬皮病抗体70(抗-SCL-70)和抗着丝点抗体(抗-CENP-B)在弥散型和局限型硬化症患者中阳性率分别为65.17%和75.00%;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以IgG升高为主,占69.70%,同时IgA和IgM也有不同程度升高,轻链λ和κ显著升高,分别占67.88%和64.24%;补体测定C3、C4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他检查可见单核细胞和球蛋白升高明显。结论系统性硬化症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抗-SCL-70和抗-CENP-B是诊断系统性硬化症的标志抗体,患者体内出现明显体液免疫功能的紊乱,对诊断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细胞凋亡及Fas/FasL、Bcl-2与重症肌无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发病机制极其复杂,目前的研究表明,它是一种抗体介导和T细胞免疫依赖及补体参与的神经-肌肉接头部位(NMJ)传递功能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主要与NMJ突触后膜上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抗体(nAChR—Ab)的产生有关,少数nAChR-Ab阴性患者可能与乙酰胆碱受体(AchR)聚集有关的肌肉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MuSK)抗体等有关。这些自身抗体导致AChR减少或破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补体活化在乙肝相关性肾病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乙肝相关性肾病患者临床资料。低补体C3血症的定义为血清补体C385 mg/d L,根据血清C3水平分为正常补体C3组和低补体C3组,比较2组病理及临床指标的差异。根据免疫荧光下补体C3在肾组织沉积情况,分为阴性组、阳性组,比较2组病理及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 29例患者中,正常补体C3组18例(62.07%),低补体C3组患者11例(37.93%),与正常C3组相比,低C3组患者的血肌酐较高,e GFR水平较低(P0.05);低补体C3组的系膜增生、肾间质纤维化病理指标平均积分显著高于正常C3组(P0.05)。肾组织C3沉积阴性组共9例(31.03%),阳性组共20例(68.97%),随肾组织补体C3沉积加重,患者胆固醇、血清Ig G水平升高,血白蛋白、血清补体C3和e GFR降低(P0.05);肾组织C3沉积阳性组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乙肝相关性肾病患者常伴随不同程度的补体系统活化,肾脏局部与全身补体活化明显的患者肾脏损伤更为严重,提示补体活化参与乙肝相关性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补体活化在乙肝相关性肾病中的意义。方法分析乙肝相关性肾病患者29例。低补体C3血症的定义为血清补体C385 mg/d L,根据血清补体C3水平分为正常补体C3组和低补体C3组,比较2组在病理及临床指标之间的差异。根据免疫荧光下补体C3在肾组织中沉积情况,分为阴性、阳性两组,比较两组在病理及临床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29例患者中,正常补体C3组患者18例(62.07%),低补体C3组患者11例(37.93%),与正常补体C3组相比,低补体C3组患者的血肌酐较高,eGFR水平较低(P0.05);低补体C3组的系膜增生、肾间质纤维化病理指标平均积分显著高于正常补体C3组(P0.05)。肾组织补体C3沉积阴性组共9例(31.03%),阳性组共20例(68.97%),随肾组织补体C3沉积增多,患者血清胆固醇及Ig G水平升高,血白蛋白、血清补体C3和eGFR降低(P0.05);肾组织补体C3沉积阳性组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乙肝相关性肾病患者常伴随不同程度的补体系统活化,肾脏局部与全身补体活化明显的患者肾脏损伤更为严重,提示补体活化参与乙肝相关性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 MS 患者的 HLA 定型、脑脊液免疫学改变、血和脑脊液麻疹抗体滴度等项指标,提示四川地区发生的 MS 存在有遗传背景,对麻疹病毒感染免疫反应增强及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有免疫反应异常现象;表现患者与 HLA-B_(16)、B_(36)、B_(39)、Bw_(54)、Dw_9等抗原有显著关联。血清麻疹抗体水平增高、但 CNS 内不增高。CSF 的 IgG 相对值增加和寡克隆区带阳性,对这三方面改变的因果关系和相互作用还有待研究。可认为,在中国 MS 的发病机理亦与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A蛋白免疫吸附、PH350免疫吸附、DNA免疫吸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效果。方法 9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根据选择免疫吸附治疗的方式分为3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白蛋白、免疫球蛋白、补体、自身抗体(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活动指数、器官功能等。结果治疗前后比较,患者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免疫球蛋白、自身抗体显著下降(均P0.05),其中A蛋白吸附与其他两种治疗方法免疫球蛋白清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观察时间的延长,不同方法的狼疮活动控制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免疫吸附治疗方法均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取得较好的病情控制效果,但A蛋白对自身抗体清除更彻底。在临床实践中应综合考虑,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食管癌和肺癌术前术后免疫状态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老年肿瘤患者术前、术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方法对26例食管癌和肺癌患者采集术前1天术后第1天、第8天外周血标本,测定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状态。结果患者外周血体液免疫指标值术前、术后与正常值比较无明显变化,而外周血细胞免疫CD3+、CD4+、CD3+CD4+/CD3+CD8+值术后明显回升,CD3+、CD8+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老年肿瘤患者手术前后体液免疫无明显变化,手术后细胞免疫明显恢复。手术切除恶性肿瘤对患者细胞免疫恢复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79年至1980年,我们对收治入院的部分血吸虫病患者于治疗前进行了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检测。对急性血吸虫病患者作了总补体(CH_(50))活性测定。同时还检测了健康人作为对照,其结果如下:1.细胞免疫机能检测,采用全血体外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体内植物血球凝集素(PHA)皮肤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检测健康成人45名,淋巴细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患者常伴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循环中免疫复合物的形成、补体水平降低、高丙种球蛋白血症等,均提示免疫功能异常参与其发病机制。干扰素(INF)是免疫系统中重要的调节因子,对IFN及其受体(SIFNR)的检测,对于探讨肝硬化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5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观察组)和2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清同时采用用酶联免疫(ELISA)法定量检测血清抗dsDNA抗体(A-dsDNA)和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补体C3、C4。结果观察组血清A-dsDNA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C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C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补体C3和dsDNA定量呈负相关补体C4和dsDNA定量呈负相关。补体C3、C4和抗dsDNA抗体定量呈负相关,有助于对SLE疾病发展的判断和疗效考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