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下锁孔开颅显微手术切除脑深部海绵状血管瘤的技巧及疗效。方法对15例脑深部海绵状血管病人在神经导航下行锁孔开颅,运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病灶。结果本组脑深部海绵状血管瘤均取得了显微镜下全切除。术中出血少,均未输血。病人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死亡。结论采用神经导航技术可精确定位脑深部病变,锁孔手术又是处理颅内病变的微创神经外科技术。正确应用这两项技术,结合熟练的显微神经外科技巧,可明显提高脑深部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自19世纪末近代神经外科诞生以来,精细操作一直是神经外科的永恒话题。近20年,"术中影像"~([1])、"脑功能成像"~([2])和"神经导航"~([3])等技术被视为精准神经外科的里程碑,但这些技术更多应用于脑肿瘤和脑血管病等神经外科亚专业领域。在"精准"要求极高的功能神经外科领域,如何实现立体定向  相似文献   

3.
传统神经外科手术中,术者依据术前影像学信息(CT、MRI、和DSA等)设计开颅,术中则依据局部脑组织的颜色异常、形状异常(隆起或凹陷)和质地变化等来确定病变的位置和范围,难以精准定位和全切除肿瘤,并容易损伤脑功能区(中央区、丘脑等),导致术后并发症(偏瘫、失语等)较多.近些年,国内外将术中超声引入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中,并结合神经导航,部位涉及幕上和幕下肿瘤.特别探讨了在深部或功能区病变的应用价值,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1-6].本文就近些年相关技术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一、术中超声的应用 众所周知,神经导航因便于术前定位和设计开颅切口,已经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但是,术中脑脊液丢失等导致了脑移位,术前导航影像(CT或MRI)无法实时准确的定位肿瘤.引入术中超声、术中MRI或术中CT可以解决脑移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由章翔、王守森教授主编的《计算机辅助神经外科手术学》一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阐述了当代先进的计算机辅助手术技术及其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包括神经导航技术、脑功能成像评估、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纤维束导航技术、神经导航的术中影像更新、机器人手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增强现实技术等内容。对神经导航在各类颅脑肿瘤的切除、脑血管病手术、颅内金属异物摘除和功能神经外科、癫痫外科与脊柱神经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脑功能区胶质瘤的术中配合经验。方法 应用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治疗脑功能区胶质瘤15例,总结术中配合经验。结果 15例手术在神经导航下,避开脑运动区、语言区和视觉区,肿瘤顺利全切。术中配合熟练未发生失误。结论 神经导航技术能精确定位脑皮层下病变,避免重要脑功能区损伤,保护病人神经功能;神经导航仪的熟练应用、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术中的熟练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努力提高脑胶质瘤的综合手术技能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脑胶质瘤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神经肿瘤,手术仍是当前临床上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治疗方法。研究表明:胶质瘤手术质量不仅直接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而且与术后肿瘤的复发及放疗、化疗和生物治疗等非手术综合治疗效果及生存期密切相关。因此,尽可能彻底切除病变组织,以最小的医疗创伤获取最大的治疗效果,一直是脑胶质瘤手术治疗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神经导航、术中神经电生理、术中B超、荧光术等手术监测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和发展,脑胶质瘤外科治疗方法由术前及术中无法预知手术结果的经典单纯开颅肿瘤切除术,发展成可事先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相关的图像重建和融合技术在神经外科微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史赛克导航仪,对不同颅内病变的影像学资料进行重建、融合,指导神经外科显微手术。结果图像重建、图像融合均成功。在导航指导下,33例病变全切率为78.79%,2例动脉瘤夹闭满意。结论利用先进图像处理技术进行神经导航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具有术前计划周密详尽、术中定位准确可靠、手术创伤小、病变全切率高等突出优点,在微创神经外科领域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由章翔、王守森教授主编的《计算机辅助神经外科手术学》一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阐述了当代先进的计算机辅助手术技术及其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包括神经导航技术、脑功能成像评估、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纤维束导航技术、神经导航的术中影像更新、机器人手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9.
随着医学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步,为了综合解剖结构影像(CT、MRI、B超等)和功能影像(功能磁共振成像、扩散张量成像、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等)的优势,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应运而生,并且有了较大发展,使神经外科的理念有了极大转变。近年来,以影像融合为基础的功能神经导航和术中磁共振成像等技术更是给神经外科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使神经外科尤其是脑实质内病变的手术方式取得显著进步。利用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技术可以标记并在术中保护重要脑功能结构,以最大化地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有效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对改善重要脑功能区的手术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由章翔、王守森教授主编的《计算机辅助神经外科手术学》一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阐述了当代先进的计算机辅助手术技术及其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包括神经导航技术、脑功能成像评估、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纤维束导航技术、神经导航的术中影像更新、机器人手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增强现实技术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术中B超联合神经导航在大脑皮层功能区及脑深部病变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25例(32个病灶)大脑皮层功能区及深部病变的临床资料。均在术中B超联合神经导航引导下切除病变。结果 术中B超均完整、清晰显示32个病灶,其中29个皮层功能区病灶,术中B超定位与MRI神经导航定位无偏差;而3个深部病灶均有不同程度位移,最大误差约为1 cm。术后MRI显示,22例病变全切除,2例高级别胶质瘤次全切除,1例多发脑结核瘤切除80%。术后神经功能损伤加重及新增副损伤4例。随访截至2021年3月,25例中,失随访2例,其余23例平均随访13.3个月,14例非恶性肿瘤症状明显缓解,3例胶质瘤术后复发、无进展生存期平均13个月,2例肺腺癌转移瘤及另4例胶质瘤未复发。结论 术中B超联合神经导航引导可辅助精准定位大脑皮层功能区及深部病变,但对脑恶性肿瘤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2.
<正>由章翔、王守森教授主编的《计算机辅助神经外科手术学》一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阐述了当代先进的计算机辅助手术技术及其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包括神经导航技术、脑功能成像评估、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纤维束导航技术、神经导航的术中影像更新、机器人手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增强现实技术等内容。对神经导航在各类颅脑肿瘤的切除、脑血管病手术、颅内金属异物摘除和功能神经外科、癫痫外科与脊柱神经外科手术的应用等,均进行了理论阐述、经验总结与分析。全书69.9万字,配有图片500余幅。其文字简洁,重点突出,内容新颖。本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辅助神经导航在颅内小病灶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经术中超声辅助神经导航手术的颅内小病灶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术中纠正脑移位的意义、超声图像的价值和手术操作技巧。结果颅内小病变18例患者,12例术中发现单纯神经导航脑移位2~8mm,平均4.3mm。术中应用超声辅助神经导航技术定位病灶准确性100%。18例患者,经术后影像学证实病变全切除17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偏瘫1例,术后出血1例并经原切口入路清除。术后无死亡病例。结论超声可以纠正神经导航的脑移位,术中超声显示海绵状血管瘤和钙化病变边界最好。术中超声辅助神经导航技术对于寻找定位深部或功能区小病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正>由章翔、王守森教授主编的《计算机辅助神经外科手术学》一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阐述了当代先进的计算机辅助手术技术及其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包括神经导航技术、脑功能成像评估、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纤维束导航技术、神经导航的术中影像更新、机器人手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增强现实技术等内容。对神经导航在各类颅脑肿瘤的切除、脑血管病手术、颅内金属异物摘除和功能神经外科、癫痫外科与脊柱神经外科手术的应用等,均进行了理论阐述、经验总结与分析。全书69.9万字,配有图片500余幅。其文字简洁,重点突出,内容新颖。本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联合神经导航在颅内肿瘤切除手术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选择16例颅内肿瘤患者,利用MRI介导的神经导航系统引导开颅,采取合适的皮层入路,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颅内肿瘤,利用术中超声判断病变切除的程度和范围,随访患者术后情况。结果所有病灶均在神经导航引导下开颅,神经导航术前对病变定位准确率为100%,骨窗暴露满意;术中超声能纠正术前神经导航定位的漂移;在其引导下14例获得全切除,2例获得次全切除;术后1例有对侧肢体肌力下降,1例轻度运动性失语,无颅内感染及死亡病例。结论术中超声联合神经导航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能提高颅内肿瘤定位的准确性,减少手术副损伤,提高肿瘤全切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6.
由章翔、王守森教授主编的《计算机辅助神经外科手术学》一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阐述了当代先进的计算机辅助手术技术及其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包括神经导航技术、脑功能成像评估、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纤维束导航技术、神经导航的术中影像更新、机器人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技术在颅内病变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颅内肿瘤和血管性病变患者,经术前MRI薄层扫描(1mm/层)或CT薄层扫描(1mm/层)检查,将影像数据输入Stryker导航系统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包括头皮、病灶、重要功能区及标志点),靶点设定,手术切口人路设计,精确定位微小病灶位置,术中神经导航引导下确定病灶位置及范围,以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病变,术后进行临床评估和影像学评价。结果应用神经导航对颅内病变、重要结构定位准确,定位误差均在3mm以内。32例手术导航下寻找病变成功率达100%,病变全切除率达90%,同时未发生严重神经功能损害。结论神经导航系统能提供精确的术前手术人路设计和术中实时导向,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死亡率、病残率,在微创神经外科手术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功能区胶质瘤的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大脑功能区胶质瘤的手术治疗是神经外科临床工作的一个难题。最大程度地切除病灶,同时尽可能地保护正常脑功能,避免术后神经功能缺失,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是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治疗的最高目标。在唤醒麻醉下,术前功能神经影像、术中大脑皮质刺激定位、电生理监测、神经导航和术中成像(超声、MRI)等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当前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的重要辅助手段。本文对脑功能区胶质瘤外科治疗进展,尤其是功能定位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术中超声纠错在神经影像导航显微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介绍术中实时B超在神经影像导航手术中的应用 ,探讨超声纠错在解决脑移位所造成误差中的价值。方法 运用StealthStation神经影像导航系统完成 2 6例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使用ALOKA术中B超动态了解病变移位情况、进行实时纠错并判断病变切除程度。结果 所有病变均定位准确 ,2 6例病变中 ,2 4例全切 ,2例次全切除 ,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无手术死亡。结论 术中超声纠错是解决神经导航手术中脑组织移位误差的有效方法 ,超声与导航的结合使得手术定位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20.
神经导航在脑内小病灶手术中的应用(附25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治疗脑内小病灶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显微外科手术切除25例脑内小病灶.术前将头颅CT或MRI连续薄层扫描所获取的影像资料输入神经导航系统进行三维重建并注册,制定手术计划.术中实时导航指导手术切除范围,分析治疗结果.结果 导航平均注册误差2.12±0.73mm,术中准确定位病灶.病灶全切23例,次全切2例.术后22例病人症状改善或无变化,3例原有神经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害.结论 神经导航能准确引导切除脑内小病灶,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死亡率、病残率,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