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于急性白血病患者病情及疗效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2月于鞍山市某医院就诊的6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将研究组患者又按化疗后的临床分期阶段分为未缓解组(n=29)及缓解组(n=34),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常规体检的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时期(研究组化疗前后)未缓解组、缓解组及对照组研究对象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治疗前,未缓解组、缓解组及对照组研究对象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未缓解组及缓解组研究对象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未缓解组、缓解组及对照组研究对象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未缓解组、缓解组研究对象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此外,未缓解组研究对象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缓解组研究对象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可视作急性白血病患者病情变化的重要检测指标,可通过对其进行动态监测,以评估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与稽留流产的相关性,为稽留流产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稽留流产患者80例为病例组,根据早孕期子宫实际大小与孕周的不同,将稽留流产患者分为早期稽留流产组和晚期稽留流产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门诊进行常规检查的正常妊娠妇女80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检测。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稽留流产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早期稽留流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检测对稽留流产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早孕期妇女应常规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手术前后血浆D-二聚体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香港VNIONHONEST酶联免疫吸附(定量)测试盒,测定103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手术前后血浆D-二聚体浓度.[结果]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转移组与非转移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经t检验有统计学差异.手术、化疗后D-二聚体值经配对t检验显示,与手术、化疗前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病理学组织分化程度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预测肿瘤临床分期、转移、放疗及预后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D-二聚体在妇科恶性肿瘤方面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139例妇科的恶性肿瘤及98例妇科良性肿瘤患者的D-二聚体浓度并与正常健康体检女性42例进行比较。结果:妇科恶性肿瘤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增高(P0.01),而妇科良性肿瘤血浆中的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妇科恶性肿瘤Ⅲ-Ⅳ期患者的D-二聚体浓度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1);卵巢癌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恶性肿瘤组(P0.01)。结论:D-二聚体检测对妇科良恶性肿瘤的判断及肿瘤的进展与分期有着重要的意义。D-二聚对卵巢癌的实验室诊断有着特别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静 《智慧健康》2022,(30):156-160
目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应用血浆D-二聚体检验判断病情进展与疗效评估中临床价值分析。方法于本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筛选8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另于同期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中随机选取80例作为对照研究对象纳入对照组中,两组研究对象均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应用免疫比浊法)。对比疾病不同时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判断急性白血病患者应用血浆D-二聚体对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评估的应用价值。结果治疗后未缓解组及缓解和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显著(P<0.05),缓解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未缓解组(t=7.319,P=0.000),缓解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t=12.068,P=0.000),未缓解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t=20.409,P=0.000);治疗后缓解组D-二聚体水平低于治疗前(t=6.335,P=0.000),未缓解组D-二聚体水平低于治疗前(t=3.755,P=0.000),未缓解组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t=15.714,P=0.000),缓解组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t=1.799,P=0.074),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白血病患者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白血病患者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比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缓解组比观察组未缓解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观察组缓解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观察组未缓解组,组间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可将血浆D-二聚体水平作为判断疾病变化的重要依据,可通过动态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患者疾病进展进行准确判断或是作为评定治疗效果的有力依据,应用价值显著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的变化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8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其中稳定期患者43例(COPD组),急性加重期患者46例(AECOPD组),选取同期4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均采集静脉血进行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的检测,观察比较三组的观察指标含量及阳性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OPD组、AECOPD组的血浆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含量均明显增高,且AECOPD组更为显著,而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AECOPD组的血浆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的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AECOPD组明显高于CO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COPD患者的早期诊断、治疗、病情评估及预后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的临床意义。方法:胶体金法检测132例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1.992;P<0.05)。随着肿瘤的扩散转移,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肺癌转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相对未转移组有明显差异(t=1.192;P<0.05)。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肺癌患者存在着明显的凝血、纤溶激活状态。D-二聚体浓度异常升高的肺癌患者容易发生癌转移。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无明显差异。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对肺癌早期诊断、临床分期、预后判断可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李少丹  林日武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9):5202-5203,5206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甲状腺激素测定结果、D-二聚体、CRP相关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某院住院确诊AECOPD患者60例(有呼吸衰竭的30例,无呼吸衰竭30例)与30例对照组(非AECOPD患者)的血浆甲状腺激素定量结果、D-二聚体、CRP进行比较.结果 AECOPD患者(呼吸衰竭组)血浆甲状腺激素定量结果、D-二聚体、CRP明显高于AECOPD(无呼吸衰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OPD(无呼吸衰竭组)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COPD患者血浆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降低,D-二聚体及CRP明显升高,并且其降低及升高程度与AECOPD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AECOPD病情严重程度的判定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及CEA变化水平,探讨其对判断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65例晚期NSCLC患者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与CEA水平变化。结果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与CEA水平均高于Ⅲ期,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肺癌化疗后CR、PR、SD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化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肺癌化疗后病情进展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t=2.16,P<0.05);肺癌化疗后CR、PR组患者的CEA水平明显降低,PD组患者的CEA显著升高。结论晚期NSCLC患者化疗前后CEA含量的变化可有助于评价疗效,联合D-二聚体检测可有助于早期发现疾病进展,对评估患者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亚杰  马晓波 《现代养生》2023,(10):745-748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水平与肿瘤性质及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于医院就诊的71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病理诊断情况分为恶性肿瘤组245例、良性肿瘤组230例、非肿瘤患组即对照组240例。通过STAGO全自动血凝仪进行FIB和D-二聚体水平测定,比较三组的FIB和D-二聚体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FIB和D-二聚体水平与恶性肿瘤及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恶性肿瘤组、良性肿瘤组、对照组D-二聚体、FIB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恶性肿瘤组患者D-二聚体、FIB水平高于良性肿瘤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转移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及FIB水平高于未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恶性肿瘤有关系(P<0.05),血浆D-二聚体及FIB水平升与肿瘤转移有关系(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评估恶性肿瘤患者病情发展及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从而有助于更好地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妊娠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中山市三乡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分娩及产后随访的高血压综合征孕妇150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的150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同时观察组孕妇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63例、中度组42例及重度组45例,分别比较3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孕妇D-二聚体水平为(876.3±44.5)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78.5±60.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的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中度组与重度组,而中度组的D-二聚体水平又显著低于重度组(P0.05)。经相关性分析可得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781,P=0.000)。结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D-二聚体检测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曹健民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6):1093-109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氯吡格雷的干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健康成人40例,冠心病患者125例,其中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48例)和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45例,ACS患者随机分成氯吡格雷组(40例);常规治疗组(40例),分别检测血浆Fib、D-二聚体水平变化。结果 UA、AMI、ACS组血浆Fib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SA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血浆Fib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氯吡格雷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Fib及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P〈0.01),且氯吡格雷组下降水平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血浆Fib及D-二聚体指标水平高低与ACS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氯吡格雷可以有效降低血浆Fib及D-二聚体指标水平,抑制血栓形成,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妇女妊娠期间(孕20周前、孕20~30周、孕30周后)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的情况及妊娠妇女分娩时、分娩后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方法]比较各组妇女血浆中的D-二聚体的水平。[结果]妊娠早期妇女与非孕妇女D-二聚体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妊娠孕20周以前与孕20~30周比较,D-二聚体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孕30周以后与妊娠前2组比较,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妇女分娩后d1D-二聚体水平较分娩前有所降低,P﹤0.05。[结论]妊娠孕30周前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比较缓慢,30周以后随着孕周的增加,D-二聚体水平逐渐升高,分娩时达峰,提产后迅速下降,恢复至孕前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泡血动脉氧分压差(PA-aO_2)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肺栓塞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肺栓塞患者41例(肺栓塞组),临床表现与肺栓塞相似但排除肺栓塞者40例(非肺栓塞组)。患者入院7 d检测PA-aO_2与D-二聚体水平。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肺栓塞组血清D-二聚体水平(2 589.6±265.6)μg/L,PA-aO_2(34.3±5.6)mm Hg。非肺栓塞组血清D-二聚体水平为(435.8±12.8)μg/L,PA-aO_2(18.6±5.1)mm Hg。肺栓塞组PA-aO_2和D-二聚体水平高于非肺栓塞组(均P0.05)。PA-aO_250 mm Hg者发生肺栓塞34例,PA-aO_250 mm Hg者发生肺栓塞6例,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500μg/L者发生肺栓塞35例,D-二聚体500μg/L者发生肺栓塞5例,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aO_2联合D-二聚体诊断肺栓塞能更好地提高诊断率,尤其对于PA-aO_2高于50 mm Hg同时D-二聚体超过500μg/L的患者,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结核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血小板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了120例肺结核(肺结核组)患者、12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结核性胸膜炎组)和6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分析3组间凝血指标的差异。结果肺结核组及结核性胸膜炎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核性胸膜炎组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血小板水平明显高于肺结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核性胸膜炎组的血小板水平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病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特别是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易形成血栓性疾病,监测凝血相关指标,对预防血栓性并发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2聚体水平,讨论其在疾病的诊断﹑病情发展及预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6月间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300例,将其分为3组:1恶性肿瘤临床未转移组。2恶性肿瘤转移组。3治疗缓解组。采用STA-GO全自动血凝仪测定FDP﹑D-2聚体﹑FIB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未转移组血浆FIB﹑D-2聚体﹑FDP的含量明显升高,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转移组血浆FIB﹑D-2聚体﹑FDP的含量升高显著,与恶性肿瘤未转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缓解组与恶性肿瘤未转移组和恶性肿瘤转移组比较FIB﹑D-2聚体﹑FDP的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未转移组血浆D-2聚体﹑FDP的阳性率明均明显升高,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转移组的阳性率显著的高于恶性肿瘤未转移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缓解组与恶性肿瘤未转移组和恶性肿瘤转移组比较,D-2聚体﹑FDP的阳性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的FIB﹑FDP﹑D-2聚体的水平常增高,处于高凝状态,并与病情的进展程度和预后有关。对于发现早期DIC,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4项血小板参数(PLT、MPV、PDW和P-LCR)和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变化及意义。方法血小板4项参数采用SYSMEX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分别采用Clauss法及乳胶免疫比浊法测定。结果急性脑梗死组的MPV、PDW和P-LC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LT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组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4项参数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学工程》2017,(5):619-621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患者凝血与纤溶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接受检查的40例正常非妊娠妇女、32例正常妊娠妇女、33例PIH患者及30例PIH产后患者,采用血凝仪及酶联免疫法检测其凝血四项(PT、a PTT、Fbg和TT)以及血清内TAT、D-二聚体水平,比较各组指标的差异。结果四组的PT、a PTT、Fbg和T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正常非妊娠组、正常妊娠组、PIH组、PIH产后组中,Fbg值依次升高,PT和a PTT值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的TAT、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IH组的TAT、D-二聚体水平最高,正常非妊娠组最低。不同时期妊娠者体内的TAT及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PIH患者体内的TAT、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越严重,体内的TAT、D-二聚体水平越高。不同病情严重程度PIH患者产后体内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水平随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但其TA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与纤溶功能变化能够反映PIH的病情严重程度,在临床检测中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肺部感染对血浆D-二聚体及心梗3项的影响,为AMI发生肺部感染早期诊断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 共纳入120例AMI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并给予积极的治疗,根据其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两组,分别于入院时、发生感染后、感染控制后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D-二聚体及心梗3项[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结果 120例AMI患者中有20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6.7%;AMI患者肺部感染对血浆D-二聚体及心梗3项影响的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两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cTnT、CKMB、Mb水平比较差异不明显;感染发生后,感染组患者的D-二聚体、cTnT、CKMB、Mb均明显升高,而未感染组患者的D-二聚体、cTnT、CKMB、Mb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感染组患者感染得到控制,D-二聚体、cTnT、CKMB、Mb下降,但未感染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可以明显升高血浆D-二聚体、cTnT、CKMB、Mb水平,在增加血栓发生风险的同时,影响了实验室检查对AMI的诊断,在临床工作中需要给予积极的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以及与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相关性。[方法]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33例,无微血管病变患者46例,正常对照49例,分别对空腹血糖(FBG)、HbAlc、血浆D-二聚体进行检测。[结果]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FBG、HbAlc、血浆D-二聚体与无微血管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微血管病变组血浆D-二聚体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P=0.63)。[结论]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与血浆D-二聚体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微血管病变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