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为从卫生学角度全面、系统地对 2 5 K型全列空调客车内环境进行卫生学研究 ,为今后全列空调客车的技术改造和管理提供卫生学依据。方法 :根据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对国产 2 5 K型全列空调客车车厢内微小气候、物理因素、空气质量进行检测 ,测得数据采用 PEM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5 K型全列空调客车内微小气候、人工照明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但风速低 ,新风量不能完全满足空调车通风技术指标 ;噪声强度、环境振动受路况影响 ,车厢内空气质量较 2 5 G型全列空调客车差。结论 :对目前 2 5 K型国产空调客车在通风换气以及日常卫生管理、维护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列车运行前后列车厢内环境污染状况。方法对列车运行前、后车厢内各类空气污染因子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列车运行后,软卧车厢内PM10、硬卧车厢内细菌总数及硬座车、软卧车、餐车车厢内噪声超出国家标准,其他各类检测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列车运行后车厢内照度、噪声平均值较运行前分别增加87~585Lx、8.6~15.7dB。列车运行后:各车厢内照度明显高于运行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卧、餐车车厢内PM10浓度明显高于运行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座、硬卧车厢内CO2浓度高于运行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列车运行后不同车厢内各项空气污染指标均呈上升趋势。应针对不同车厢内超标的污染因子,采取有效可行的污染控制措施,提高列车车厢内环境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3.
空调旅客列车空气质量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空调列车车厢内空气质量调查,了解影响因素,为技术改造提供卫生学依据。[方法]采用列车运行全程监测方式,分别在夏冬季对车厢的微小气候和空气质量进行连续监测,项目包括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空气细菌和真菌总数,空调管道中积尘样品在列车终到时采样。[结果]车厢内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和CO指标均符合标准,CO2超标率73.0%。餐车真菌指标较其他车厢高。空气质量指标夏季优于冬季,微生物指标冬季优于夏季。随着客流量增加,相对湿度、CO、CO2和细菌总数也相应升高。[结论]空调列车空气质量影响因素复杂,不同季节、车型及客流量等因素都会对列车空气质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旅客列车车厢内环境质量现状。方法参照相关卫生标准,采取统一的监测方法对不同车次始发列车车厢内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现状调查。结果所有抽检列车车厢内平均温度高于国家标准,硬座车噪声和空气细菌总数、软座车PM10、餐车噪声平均值超出国家标准。硬座车车厢内照度低于软卧车、餐车;硬座车噪声低于餐车,但高于软卧车;硬卧车噪声低于餐车,空气细菌总数高于餐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列车车厢应根据污染现状进行相应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旅客列车车厢内空气质量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国内铁路提速后运行的各种主要车型车厢进行空气质量调查。将来为旅客设计舒适的旅行环境提供依据。方法对列车车厢空气质量中的主要卫生指标CO2进行监测。结果列车车厢正常载客运行1h后,7种型号空调车厢CO2的检出总合格率仅为14.3%,2种型号非空调车厢CO2的检出均合格。结论调查发现空调车厢载客量与车厢内CO2浓度密切相关,车厢内CO2浓度随车内定员的增多而增加;有些空调车厢设计时的新风量就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6.
崔秀波  蒋勇  刘伟  刘钊  邵蔚 《环境与健康杂志》2011,28(12):1097-1100
目的 了解旅客列车车厢空气质量和空调系统的卫生状况.方法 于2009年1-10月,抽取合肥车辆段空调列车车厢108节,其中,硬座车厢30节、硬卧车厢28节、餐车车厢24节(燃煤燃电各12节)、软卧车厢26节.测定车厢空气的PM10、细菌总数、风速、温度、相对湿度、CO2,空调回风管道中的积尘量、细菌总数、真菌总数、β-...  相似文献   

7.
全程旅客空调列车空气质量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全程旅客空调列车空气质量状况 ,于 2 0 0 0年 8月 7~ 10日对全程旅客空调列车 417/ 418次进行了温度、湿度、风速、一氧化碳 (CO)、二氧化碳 (CO2 )指标的监测 ,监测结果见附表。按 GB96 73- 1996《公共交通工具卫生标准》进行评价。附表 车厢空气质量状况 (n=80 ,x±s)车厢  温度 t/℃相对湿度 (% )风速 (m/ s) CO(mg/ m3 ) CO2 (% )餐车 2 5.7± 1 .864.3± 6.2 0 .1 86± 0 .0 91   6.1 1± 1 .841 )   0 .1 85± 0 .0 2 61 )硬卧 2 5.8± 1 .3 58.4± 9.4 0 .2 1 0± 0 .1 30 4 .79± 1 .690 .1 0 9± 0 .0 31硬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列车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为旅客列车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年I~10月按随机抽样原则,以合肥到北京运行的25型空调客车108节,其中硬座车厢30节、硬卧车厢28节、餐车车厢24节(燃煤燃电各12节)、软卧车厢26节作为调查对象。监测送风口PM10、细菌总数、真菌总数、β-溶血性链球菌和回风管道中的积尘量、细菌总数、真菌总数、β0溶血性链球菌。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送风口和回风管道卫生指标不合格率最高为细菌,各为40.80%、84.40%,其最高值各为(488±354)、(786±254)CFU/cm2;其次为PMi0或积尘,各为17.60%、48.50%,p溶血性链球菌均合格;不同类型车厢空调送风口PM10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高到低依次为餐车45.80%、硬座23.30%、硬卧3.60%、软卧0.00%;不同类型车厢空调回风管真菌总数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其中软卧车厢真菌总数不合格率为16.67高于其他车厢,其余积尘量、细菌总数不合格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列车空调系统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应对空调系统定期清洗消毒。  相似文献   

9.
全列空调客车乘务员在工作过程中可受到诸多作业环境因素的作用 ,可能给全列空调客车乘务员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目前 ,国内对全列空调客车乘务员的心理卫生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探讨全列空调客车乘务员的心理卫生状况 ,进行了本次调查 ,结果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观察组为某铁路局所属以 2 5G型空调客车编组的全列空调客车乘务员 12 8人 (男 77、女 51) ,年龄 2 5~ 4 0岁 ,平均 2 8.5岁 ;乘务员工龄 1~ 3年 ,平均 1.6年。文化程度初中 70人 ,高中 58人。对照组为该局所属的以 2 3型普通客车编组的全列普通客车乘务员 10 4人 …  相似文献   

10.
全列空调客车乘务员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全列空调客车乘务员进行了自觉症状、上呼吸道、血压和心电图常规导联的检查测试。结果表明 ,空调客车乘务员反映乏力、咽干、咳嗽等症状明显高于普通客车乘务员 ,P <0 0 5 ;上呼吸道检查鼻粘膜和咽粘膜充血及咽部滤泡增生阳性率也均显著高于普通客车乘务员 (P <0 0 5 ,P <0 0 1) ;而血压及心电图检查 ,空调客车乘务员阳性率均低于普通客车乘务员。说明空调客车环境对乘务员心血管系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旅客列车春夏季蟑螂防治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不同车型、车厢春夏季灭蟑效果;方法:用药激法调查施药前后蟑螂密度,计算杀灭率;结果:优质优价列车春夏季杀灭率分别为94.5%、87.3%,非优质优价列车春夏季杀灭率分别为93.7%、70.0%,硬卧车厢春夏季杀灭率分别为96.7%、87.3%;结论:优质优价列车春夏季杀灭率无大差异,非优质优价列车、餐车、硬卧、硬座车春季灭效均好于夏季。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空调旅客列车内环境进行卫生学研究,为今后空调旅客列车的技术改造和卫生管理提供卫生学依据。方法根据国家有关卫生标准、规范对国产25G、25K型空调旅客列车车厢内微小气候、空气质量、物理因素进行检测,测得的数据采用SAS 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温度、相对湿度的合格率较低;噪声和照度符合卫生标准;25K型车的CO和细菌总数低于25G型车,而CO2高于25G型车,硬座车厢的CO和CO2高于其他车厢,CO和CO2随列车的运行有递增的趋势,细菌总数在同一车型的不同时点和不同车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应加强空调列车空调设备的管理和保养,使其能够达到良好运行状态,在冬季取暖时应开启空调设备的加湿功能;要维持良好的空气质量,空调旅客列车的通风换气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3.
黎有田  蒋林 《实用预防医学》2014,(12):1442-1444
目的了解高铁动车车厢环境卫生状况,为进一步做好高铁动车卫生管理工作及建立高铁动车车厢环境卫生规范提供依据。方法搜集江苏铁路地区2010-2014年夏季期间高铁动车与普通空调旅客列车卫生监测数据,并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铁动车一等座车厢与二等座车厢环境状况测定结果均值比较,二氧化碳浓度、细菌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二氧化碳合格率比较两者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铁动车与普通空调旅客列车车内环境状况测定结果均值比较,温度、相对湿度、一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浓度、细菌总数、照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温度、相对湿度、二氧化碳合格率比较两者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铁动车车厢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高铁动车的运行环境优于普通空调旅客列车。建议在GB9673-1996《公共交通工具卫生标准》中,修订噪声项目,增加高频电磁场和工频电磁场项目,并且制定相应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新型空调旅客列车卫生学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解新型空调旅客列车车厢的卫生质量,探讨控制措施,我们于1990~1991年冬,夏两季对京广线运行的47/48次空调旅客列车的污染水平按公共场所监测的标准检验方法进行了监测,并应用重铬酸钾法进行了空气耗氧量的测定,调查结果表明,新型空调客车的卫生质量良好,但仍应降低车厢的内的相对湿度和CO2含量,新型空调客车冬夏两季空气耗氧量监测水平有显著性差异,以夏季为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空调旅客列车不同载员情况下的空气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空调旅客列车的技术改造和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参照相关的标准和规定,对空调旅客列车运行时车厢内微小气候和空气质量等进行全程连续监测,结果采用空气质量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空调列车欠员时空气质量指数为Ⅱ级,属尚清洁;超员时空气质量指数为Ⅲ级,属轻度污染。从最大质量分指数看CiO2为首要污染物。欠员和超员时CO2超标率均达100%,超员时温度和相对湿度的超标率高于欠员(P〈0.01),分别为40%和27.8%。CO2浓度随着客流量增长而增加,CO浓度降低,温度也随着降低,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别为0.549,-0.449,-0.349,(P〈0.01)。[结论]空调旅客列车硬座车厢超员时空气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有效评价驻京单位招待所室内环境卫生状况,为官兵提供更优质的生活环境与保障措施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家标准,对驻京单位10家招待所冬夏两季微小气候、化学指标采取仪器法现场监测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驻京单位招待所冬季温度普遍偏低,夏季有部分单位甲醛含量超出标准限值。温度、湿度、总有机挥发物(TVOC)、二氧化碳在冬夏两季具有差别(P0.01)。结论季节变化对招待所室内环境具有一定影响,加强驻京单位招待所室内环境的监管力度有助于为官兵生活服务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旅客列车空气质量状况,为制定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5月对济南铁路局96列192节空调旅客列车车厢空气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合计检测96列车192节车厢,各指标合格率,二氧化碳(CO2)、可吸入颗粒物(IP)、细菌总数、甲醛开车前为88.54%、88.54%、90.63%、95.83%,开车后为78.13%、76.56%、75.00%、90.63%(P<0.05);风速、一氧化碳(CO)开车前为95.83%、89.58%,开车后为91.67%、78.13%(P>0.05)。风速、CO、CO2、甲醛冬季为93.14%、88.24%、80.39%、92.16%,夏季为90.00%、78.89%、75.56%、88.89%(P<0.05)。各指标检测值,风速、CO2、COI、P、细菌总数、甲醛均为开车后高于开车前(P<0.05);CO、CO2、甲醛、细菌总数冬季高于夏季(P<0.05);硬座车厢与卧铺车厢,一等座与二等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济南铁路局旅客列车总体状况较好,夏季、开车后污染物浓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旅客列车臭虫侵害状况及其变化规律,为臭虫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现场调查。结果广州铁路旅客列车臭虫侵害虫种为热带臭虫,分布于YW25T和YW25G车型,侵害程度由2011年6月的2.45%上升到2012年6月的14.07%(χ2=32.239,P0.05);观察期间,阳性上、中、下铺平均构成比分别为15%、48%、37%,阳性上、中、下铺臭虫密度指数中位数分别为3.50、3.46、5.59只/床,三者密度指数不尽相同(χ2=6.443,P0.05);不同时期臭虫侵害部位及好发部位不同。结论旅客列车臭虫侵害在广度上、深度上呈长期扩散趋势,臭虫防治工作中应注重不同阶段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