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端粒和端粒酶与人类的衰老和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端粒是一种封闭真核染色体末端的脱氧核糖核酸,对染色体起保护作用,端粒酶是一种特异的染色体末端转移酶,它的存在解决了染色体末端复制缩短问题,同时认为端粒酶的过度表达与细胞的永生化和癌变直接相关。因此,有关端粒和端粒酶的深入研究对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端粒和端粒酶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在细胞癌变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许筱云  方方 《淮海医药》2004,22(2):171-172,F003
端粒 (telomere)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 ,具有保护染色体、维持染色体稳定性的重要作用。端粒的不断缩短或丢失 ,可阻止细胞的增殖 ,活化的端粒酶则以自身 RNA为模板 ,不断合成端粒。通常正常体细胞无端粒酶活性 ,端粒酶的活化与细胞衰老、永生化和癌变密切相关。本文  相似文献   

3.
端粒酶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膨大的粒状结构,由简单重复的端粒DNA序列和结合蛋白组成。人端粒DNA重复序列为TTAGGG,长度5~20kb。端粒长度随着细胞分裂而缩短,当缩短到一定程度即不能维持染色体的稳定,细胞最终死亡。人端粒酶由模板RNA、端粒相关蛋白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构成。人端粒酶以其分子RNA为模板,在hTERT的作用下,不断合成新重复序列添加到染色体DNA的3'末端,从而阻止端粒DNA序列的缩短。正常人体细胞除一些更新较快的组织细胞如生殖细胞等外,一般无端粒酶活性,而肿瘤细胞由于端粒酶的激活,使端粒维持在一定的长度不再缩短,成为无限增殖的“永生性”细胞。本文就端粒酶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张湘燕  冯端兴 《贵州医药》2003,27(8):768-768
近来年 ,端粒酶与肿瘤相关性研究是肿瘤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热门课题。正常人体组织中仅生殖细胞、部分造血干细胞及胚胎胎儿时期显示端粒酶活性 ,而恶性肿瘤细胞中端粒酶活性特异性增多。1 端粒与端粒酶端粒 (Tebomere)是真核生物染色体DNA分子末端的特殊结构 ,对维持染色体稳定性和DNA完整复制具有重要作用。这一特殊序列是 2 0世纪 30年代分别由Muller和Mc cIntock发现 ,并由前者命名为端粒 ,由丰富的蛋白质和重复的简单序列DNA构成。 1 988年查明人类染色体端粒序列主要由 5′-TTAGGC - 3′片段重复构成 ,Herley等发现重复序列为 …  相似文献   

5.
端粒酶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核蛋白结构,能够指导合成重复的端粒序列TTAGGG,而细胞的复制与端粒长度的维持有关。已有大量关于端粒酶的研究,很多临床前试验已将抑制端粒酶活性作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一个新的治疗方案。本文综述了反义寡核苷酸(ASODN)和小分子干扰RNA(siRNA)作为端粒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讨论了携载ASODN及siRNA基因载体的应用及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6.
Survivin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端区重复扩增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TRAP—ELISA)方法检测大肠癌及其癌旁组织survivin mR—NA表达和端粒酶活性情况。结果:(1)65%大肠癌组织表达survivin mRNA,而癌旁组织25%表达。Survivin基因表达与肿瘤大小、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2)大肠癌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9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5%,端粒酶表达阳性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分化不良程度显著相关。(3)Survivin mRNA表达与端粒酶活性明显相关。结论:Survivin基因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作用。端粒酶可作为诊断大肠癌的标志物。Survivin表达上调和端粒酶激活可能通过各自不同的信号途径在大肠癌变中发挥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的线性DNA分子末端,有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对维持染色体稳定、防止染色体末端融合和保证DNA完整复制起着重要作用。端粒酶(telom-erase)是使端粒延伸的反转录DNA合成酶,是一种核糖核酸蛋白复合体。端粒酶以其RNA组份为模板,以端粒3′末端为引物,在其具有逆转录酶活性的蛋白组份的催化下合成端粒重复序列。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端粒酶广泛表达于各类恶性肿瘤细胞,但人正常细胞一般阴性,是目前应用最广、最特异的肿瘤标志物。有文献报道,端粒酶  相似文献   

8.
Kim等[1 ] 1994年建立的抗酒石酸磷酸酶(TRAP)检测端粒酶的方法极大地推动了端粒酶及其功能的研究。本文介绍了端粒酶在癌症诊治中的应用前景。1 端粒和端粒酶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DNA-蛋白质结构,其作用是保护和稳定染色体末端。脊椎动物的端粒DNA由数百至数千个6碱基(  相似文献   

9.
10.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由重复的DNA序列组成的特殊结构,能维持染色体的完整和稳定。端粒酶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一种特殊逆转录酶,能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的DNA片断,补充因细胞分裂造成的端粒序列的丢失。在端粒酶的作用下,可使必死细胞转化成永生细胞。大多数正常细胞端粒酶处于低活性状态,而肿瘤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较高,故基于调节端粒酶为目的的基因治疗而引起的肿瘤细胞凋亡,为抗肿瘤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端粒是真核生物线性染色体末端,含有许多简单重复的DNA序列及相关蛋白质,其中DNA序列在进化中是高度保守的。脊椎动物的端粒由数百个到数千个串联重复的DNA序列(TTAGGG)组成。端粒除保证DNA完整复制外,在维持染色体结构稳定(保护染色体不分解和重排以及末端不相互融合等)、染色体在细胞中的定位和防止细胞衰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端粒酶是一种核酸蛋白质复合物,起着合成端  相似文献   

12.
端粒酶用于膀胱癌诊断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崔林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5):2139-2140
端粒酶(telomerase)是近年来医学生物界的研究热点,最近的研究表明端粒酶活性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细胞无限分裂增殖是细胞恶性转化的重要生物学特性。新近研究表明,端粒酶的活化使分裂的细胞染色体端粒维持一定长度,保持染色体的稳定性,细胞分裂、增殖、存货,从而形成肿瘤。作者现就目前端粒酶在膀胱癌诊断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端粒酶在肿瘤疾病中的表达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秀娟 《河北医药》2003,25(4):305-306
端粒酶是近年来发现的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种逆转录酶 ,已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目前的研究表明[1 ] ,已知 85 %的人肿瘤组织发现了端粒酶活性的表达 ,而与肿瘤相邻的正常组织或良性病变仅为 4%左右 ,这种显著的相关性提示端粒酶在肿瘤细胞恶性状态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现将端粒、端粒酶与肿瘤发生的机制、端粒酶的检验方法 ,近年来端粒酶在肿瘤疾病中的表达及研究进展以及治疗前景加以综述如下。1 端粒、端粒酶与肿瘤发生的机制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 ,像二顶帽子盖在染色体两端 ,在染色体复制及保护染色体稳…  相似文献   

14.
端粒是真核细胞线性染色体末端特殊的DNA-蛋白质结构,具有维持染色体的结构稳定和生物功能的作用[1].端粒酶的催化亚基具有逆转录酶活性,能向染色体末端添加端粒序列而阻止端粒缩短.据统计,大部分恶性肿瘤中端粒酶检测为阳性,而周围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的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12.1%和4.2%或更低[2],端粒酶激活可能是细胞癌变或永生化的一个必然通路,因此抑制其活性可作为肿瘤基因治疗的一个理想的新靶点.本研究构建端粒酶hTERT基因反义表达载体,研究其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生长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端粒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酶是一种特殊的逆转录酶,能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反转录成端粒的重复单元TTAGGG加到人染色体末端,阻止端粒随细胞分裂而缩短,使细胞绕过衰老途径成为永生化细胞,导致人类肿瘤的发生。以端粒酶为靶点,可以有多种治疗途径,本文主要介绍了端粒酶抑制剂的研究现状及进展,重点对最新型的寡核苷酸类及G。四联体稳定剂类端粒酶抑制剂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6.
端粒/端粒酶--抗肿瘤药物设计的新靶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具有TTAGGG重复序列的特殊结构,它对维护染色体完整并在细胞老化和肿瘤中起着重要作用。端粒酶是一种带有内源RNA及蛋白组分的特殊逆转录酶,研究证实它在80%-90%的肿瘤细胞中呈高水平表达,而在正常体细胞中检测不到。因此端粒/端粒酶已成为抗肿瘤药物的新靶点,综述端粒/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各种有效抑制端粒/端粒酶的途径及其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7.
hTERT基因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复合物,能引起染色体的末端结构端粒的完全复制。端粒作为一种保护性结构,是由短的重复DNA序列组成。在人体中这种序列为TTA-GGG,其平均长度为5~15kb,细胞每经过一次分裂端粒缩短50-200bp,这种分子侵蚀作用使得细胞的分裂次数有了生理限制,从而限制了体细胞的寿命。一种逃避这种限制的机制是端粒酶的激活,因为端粒酶能弥补端粒的缩短,因此端粒酶被  相似文献   

18.
端粒酶是一种核糖蛋白酶,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即人端粒酶 RNA(human telomerase RNA,hTR)、端粒酶相关蛋白(telomerase-associated protein,TP 1/TLP 1)和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the catalytic protein subunit of telomerase,hTERT)。端粒酶具有逆转录酶活性,能以 hTR 为模板.向染色体末端添加端粒 DNA 序列(TTAGG 序列)。现有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前 ,研究端粒酶活性与表达程度对肿瘤防治、诊断、延缓衰老有重要意义 ,是国内外医学生物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染色体端区 (telom ere)又称端粒 ,是存在于真核生物线性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 ,而人类染色体末端普遍存在端区结构。它具有保持染色体、防止染色体降解或端间融合的功能。人类体细胞端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缩短 ,导致染色体稳定性下降 ,肿瘤的发病率升高。肿瘤细胞致癌性变化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染色体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其中肿瘤抑制基因的缺失与肿瘤细胞的致癌性关系密切。较多的研究表明 ,端粒酶和肿瘤细胞之间存在相互…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因的联合干扰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转染细胞分为共四组:psi-control对照组(A组)、psi-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1组(B组)、psi-hTERT1和psi-hTERT2共转染组(C组)、psi-hTERT1和psi-端粒酶调节相关蛋白(TRAP)1共转染组(D组)。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hTERT mRNA和蛋白表达,端粒重复序列扩增-PCR法检测端粒酶活性,MTT法检测SGC-7901细胞增殖。结果与A组相比,B组、C组hTERT mRNA和蛋白表达、端粒酶活性降低(P<0.05),细胞增殖减慢,细胞凋亡增加;而D组各指标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干扰的效果可能与剂量和目的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