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观察雷珠单抗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的长期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分析wAMD患者11例(11眼),均在初始接受了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5 mg后7 d内联合标准剂量的光动力疗法(PDT),并根据患者复诊情况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再治疗或者观察。统计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心视网膜厚度(CRT)、眼压(IOP)及IVR再治疗次数。 结果 治疗后第2、3、6个月患者BCVA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后第18个月患者BCVA较治疗前平均提高了(7.31±15.00)个字母,CRT较治疗前下降(P<0.05);IOP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前18个月患者IVR再治疗平均次数为1.55次(0~8次)。 结论 IVR联合PDT可降低wAMD临床干预次数并延长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膜剥离术及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TA)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的手术疗效。方法 选取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剥离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者27例27眼。所有患者均行标准三切口玻璃体切割术,采用自制钩针将前膜组织钩离视网膜表面后用眼内镊撕除前膜,手术结束时玻璃体腔内注入4mg TA。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视力、眼底彩色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视力采用5分纪录,眼底彩色照相、OCT检查按常规方法进行。手术前患眼平均视力为(4.15±0.32),黄斑平均厚度为(498±132)μm。手术后随访3~2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0±7)个月。结果 手术后14眼视力提高,约占51.85%;9眼视力不变,约占33.33%;4眼视力下降,约占14.81%。末次随访平均视力提高到(4.52±0.29),与手术前患眼平均视力(4.15±0.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 P<0.05)。13眼视物变形消失,10眼视物变形减轻,4眼视物变形加重。黄斑平均厚度降低到(296±114)μm,与手术前黄斑平均厚度(498±132)μ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68, P<0.01)。黄斑前膜均经手术成功剥除,随访期内未见黄斑前膜复发和眼内炎发生。并发症: 6眼手术中黄斑区视网膜浅层点片状出血,约占22.22%; 7眼手术后白内障加重,约占25.92%;4眼手术后高眼压,约占14.81%。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膜剥离和玻璃体腔注射TA能够提高视功能,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确切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分析Ranibizuma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两组不同病程的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患者(ICNV)的疗效。方法 经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确诊为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的患者36例36眼,按病程分为A(病程<3个月)、B(3个月≤病程<6个月)两组。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玻璃体腔ranibizumab注射治疗。治疗前检查两组受检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屈光度、眼压、散瞳查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病灶与中心凹的位置关系以及CMT、FFA。治疗后每月检查两组受检者BCVA(logMAR)、眼压、散瞳查眼底、OCT查CMT,必要时重复造影确定是否需要眼内重复注射。对比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3、6个月时的BCVA(logMAR)、CMT、眼压,并统计6个月时的注射次数。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在治疗后的1、3、6个月随访时,BCVA及CMT均有明显改善, P<0.05。而两组间在治疗后的1、3、6个月随访时, BCVA及CMT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至随访6个月时,A组的注射次数(1.3±0.5)次少于B组(2.1±1.2) 次(P<0.05)。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能够快速有效的改善ICNV患者病情,发病早期治疗可以减少注射次数,降低注射风险并减少治疗的成本。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合并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腔药物注射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将66例(78眼)白内障合并DME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单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组(IVR组)行白内障手术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组(IVTA组)行白内障手术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比较3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RT)及眼压等指标的差异。 结果 3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DM)病程、术前BCVA(LogMAR)、CRT和眼压等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术后3组的BCVA(LogMAR)、CRT随时间变化的整体趋势(tim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组之间BCVA(LogMAR)、CRT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差异(time*group)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考虑时间因素,3组BCVA(LogMAR)、CRT的综合差异(group)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之间BCVA(LogMAR)、CRT的比较:IVR组与对照组差异,IVTA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VR组与IVTA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眼压随时间变化的整体趋势(time)有统计学意义(P<0.001), 3组之间眼压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差异(time*group)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周、1个月IVTA组眼压升高,与对照组、IVR组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考虑时间因素,3组眼压的综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9)。 结论 对合并DME的白内障患者在超声乳化手术中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或曲安奈德均可提高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减轻黄斑水肿,雷珠单抗不会引起眼压升高,较曲安奈德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激光联合曲安奈德治疗视网膜颞上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FFA、OCT检查确诊为视网膜颞上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患者42例(42眼),经球旁注射曲安奈德及倍频YAG532激光机进行早期视网膜激光光凝,光凝术后1、3、6个月观察视力、眼压、FF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结果 治疗后6个月视力增加37例,不变4例,减退1例。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0.3者11例,治疗后23例。治疗前CMT为(561±104)μm,治疗后6个月为(349±93)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球周注射曲安奈德后1、3、6个月分别有2、6、1眼眼压增高,滴用降眼压药水后均能控制。结论 早期激光联合球周注射曲安奈德可安全有效地治疗视网膜颞上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 。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单次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IVTA)联合视网膜光凝对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治疗效果。方法将DME患者24例(30眼)随机分为单纯光凝组、联合治疗组(光凝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组),每组15眼。联合治疗组在格栅样光凝前1周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4?mg。观察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黄斑中心凹厚度(foveal thickness, FT)。应用SPSS统计软件的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BCVA分别为0.10±0.09和0.11±0.12,FT分别为(518.1±117.5)μm和(524.9±147.4)μm,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25和P=0.39)。联合组治疗后视力提高和FT改善。术后3、6个月,光凝组和联合治疗组BCVA分别为0.19±0.16和0.23±0.18,0.17±0.13和0.28±0.15; FT分别为(324.1±115.2)μm 和(279.4±98.8)μm,(354.1±121.2)μm 和(248.4±102.6)μ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随访过程中,联合治疗组中3例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药物治疗控制;1例白内障进展。结论曲安奈德联合格栅光凝治疗DME较单纯激光光凝治疗能更好地提高视力,减轻黄斑水肿,但远期疗效、水肿复发率及并发症仍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山东省立医院眼科收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4例(24眼), 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 比较手术前后患者视力、眼压, 观察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成功率。结果 随访8.6±1.7个月, 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眼压分别为10.9±2.7 mmHg、13.3±3.2 mmHg、14.0±3.4 mmHg、15.4±5.1 mmHg, 与术前相比, 眼压均明显下降(P<0.01);患者应用抗青光眼药物数量分别为(0.2±0.5)种、(0.4±0.7)种、(0.4±0.8)种、(0.5±1.0)种, 与术前相比, 用药数量明显下降(P<0.01)。随访结束时, 14例患者视力稳定, 8例患者视力提高, 2例患者视力下降。术后6个月时的手术成功率为91.7%。 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区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 分析 84 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历资料,手术眼与对侧未手术眼进行对照观察,以手术眼为观察组,对侧眼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 d、7 d及30 d时,记录中心凹视网膜厚度(FRT)及黄斑区容积(PMV)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资料.结果 中心凹视网膜厚度(FRT):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前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 d,观察组(258.06±23.34)μm,对照组(259.88±21.01)μm, P>0.05;术后7 d,观察组(270.94±20.26)μm,对照组(260.54±20.88)μm, P<0.05;术后30 d,观察组(275.46±25.38)μm,对照组(260.68±22.95μm), P<0.05.黄斑区容积(PMV):手术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 d,观察组(8.29±0.55)mm3,对照组(8.28±0.54)mm3, P>0.05;术后7 d,观察组(8.68±0.68)mm3,对照组(8.32±0.62)mm3, P<0.05;术后30 d,观察组(9.46±0.73)mm3,对照组(8.34±0.58)mm3, P<0.05.判定术后1个月内黄斑水肿新增/加重者观察组有15 只眼,对照组有2只眼.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黄斑水肿的发生率增加,水肿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Ranibizuma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两组不同病程的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患者(ICNV)的疗效。方法经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确诊为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的患者36例36眼,按病程分为A(病程3个月)、B(3个月≤病程6个月)两组。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玻璃体腔ranibizumab注射治疗。治疗前检查两组受检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屈光度、眼压、散瞳查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病灶与中心凹的位置关系以及CMT、FFA。治疗后每月检查两组受检者BCVA(logMAR)、眼压、散瞳查眼底、OCT查CMT,必要时重复造影确定是否需要眼内重复注射。对比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3、6个月时的BCVA(logMAR)、CMT、眼压,并统计6个月时的注射次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在治疗后的1、3、6个月随访时,BCVA及CMT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两组间在治疗后的1、3、6个月随访时,BCVA及CMT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至随访6个月时,A组的注射次数(1.3±0.5)次少于B组(2.1±1.2)次(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能够快速有效的改善ICNV患者病情,发病早期治疗可以减少注射次数,降低注射风险并减少治疗的成本。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BRVO-ME)患者应用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格栅样视网膜激光光凝术(GLP)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135例(135眼)BRVO-ME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单纯药物组(n=45)、单纯激光组(n=45)、联合治疗组(n=45),单纯药物组仅应用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单纯激光组仅应用GLP治疗,联合治疗组先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间隔1周后应用GLP治疗。 结果 三组治疗3个月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水平对比,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治疗1、2、3个月后BCVA水平较同期单纯药物组、单纯激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3个月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水平对比,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1、2、3个月后CMT水平较同期单纯药物组、单纯激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GLP治疗BRVO-ME较单纯药物和单纯激光治疗,降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改善黄斑水肿、提高视力效果更明显,复发率更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讨兔眼外肌局部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NGF)后的组织学变化,探讨药物治疗斜视的新方法。方法 以1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对象,左眼上直肌注射0.05mL(5μg) NGF(实验组),右眼上直肌注射0.05mL生理盐水(对照组)。1周后获取上直肌,测量其湿重及肌肉横截面积,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实验组肌肉横截面积较对照组明显增大,两组肌肉湿重未见明显不同。注射部位无明显炎性细胞浸润,未见眼外肌肌纤维变性、坏死等毒性反应。注射部位附近的巩膜和相应的色素膜也未见明显炎性变化。Van Gieson氏苦味酸酸性复红染色未见胶原异常增生。实验组较对照组纤维周径、大细胞和中细胞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眼外肌增生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的比例较对照组显著提高。结论 眼外肌局部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对眼部组织无明显不良作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能促使眼外肌肌纤维快速增生,并能促进组织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的光感受器细胞层与最佳视力(BCVA)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RVO患者88例(88眼)的资料,其中中央静脉阻塞28例(28眼),分支静脉阻塞60例(60眼)。采用三维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观察黄斑中心凹区光感受器细胞层连续性。根据对患者光感受器细胞内外节(IS/OS)层的检测情况分为完全连续组(36眼)、不完全连续组(40眼)、完全缺失组(12眼),比较3组最佳矫正视力的差异。结果 3组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65±0.32、0.54±0.27、0.08±0.06,完全缺失组与完全连续组和不完全连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完全连续组与不完全连续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黄斑中心凹厚度分别为(176.00±42.00)、(165.00±34.00)、(152.00±33.00)μm,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5,P>0.05)。结论 RVO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随自身光感受器细胞层连续性增加而提高,应注意对中心凹部光感受器细胞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合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比率,分析术后影响视力恢复的因素及手术对AMD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300眼并检查裸眼视力、眼前节及眼底,必要时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①术后第1天,BCVA<0.3者45眼(15.00%),≥0.3者255眼(85.00%);术后3个月,BCVA<0.3者18眼(6.00%),≥0.3者282眼(94.00%);②术后眼底正常者215眼,AMD 56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3眼、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7眼、视网膜静脉阻塞3眼、视网膜色素变性和视神经萎缩各2眼、黄斑裂孔和黄斑前膜各1眼;③白内障术后AMD以早中期患者多见,晚期较少,较术前视力均有提高;④白内障术前确诊合并AMD者11眼,术后3个月复查有1眼从早期发展至中期,余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234,P=0.890)。结论 AMD是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影响视力恢复的主要眼底疾病,其次为DR和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白内障手术患者合并AMD的比率为18.67%,其中以早中期最为常见。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AMD的发生发展没有明显影响,且能提高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刺、中药、直流电离子导入中西医结合治疗“阴虚火旺”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的“阴虚火旺”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30例,10d一疗程,共3个疗程,所有患者均给予针灸、直流电血栓通离子导入、生蒲黄汤合滋阴降火汤加减口服,比较治疗前及分别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3个疗程后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黄斑区视网膜全层容积、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眼底变化情况,观察治疗后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患者各疗程CMT、黄斑区视网膜全层容积、BCVA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治疗后各疗程较上一疗程的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中药+直流电离子导入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在治疗“阴虚火旺”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时可以显著提高患者视力,促进黄斑区水肿的吸收,改善视功能,且治疗期间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