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双 《应用预防医学》2001,7(4):254-254
靖西县原是广西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区之一 ,1972年基本消灭血吸虫病 ,1985年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 ,1986年至2000年期间 ,除1992年发现一螺点 ,其余年均未查到钉螺 ,未发现新病人和病牛 ,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监测方法1.1螺情监测根据《广西消灭血吸虫病监测巩固工作方案》的查螺要求 ,按无螺年限长短 ,每年轮查1/2~1/3的原疫区。对原疫区毗邻的地区 ,与原疫区有水系相通的历史无螺区及环境尚未改变的地区组织抽查。采用机械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方法进行查螺 ,框距3m~10m ,中间加查一框。每年分为春季(…  相似文献   

2.
广西山丘型地区血吸虫病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在血吸虫病的监测中,随着工作的深入发展调整了相应的防治策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对原凤区居民进行皮试、体检、粪检和表学检测,总共702198人次,发现来自外省的病人1例;对家畜和野生动物检测110593头(只)次,未发现新感染;对原疫区和非疫区(县)监测查螺206417139m^3,在原疫区发现螺点13个,面积2060m^3,无阳性钉螺。结果表明,我区在了原疫区的病情螺情监测的同时,由原疫区进行  相似文献   

3.
广西消灭血吸虫病的研究和全区实现消灭血吸虫病主要发表论文目录[1]鲍正鹰 ,黄甲 ,卢华武 ,等.广西钉螺分布的特点及灭螺措施[J].中华内科杂志 ,1977,2(5) :258-262.[2]黎学铭 ,鲍正鹰 ,韦美壁 ,等.广西血吸虫病的监测情况[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1990 ,2(3) :78[3]黎学铭.广西消灭血吸虫病新疫区范围的确定和消灭措施的探讨[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1989 ,1(4) :55.[4]鲍正鹰 ,黎学铭 ,黄甲 ,等.广西岩溶地区消灭血吸虫病试点纵向观察[J].江苏医学杂志 ,1986,(2) :126-165.[5]谭裕光 ,何刚 ,商少明 ,等 ,广西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报告[…  相似文献   

4.
喀斯特地区两个“非血吸虫病县”的监测黎学铭阮廷清谭裕光张鸿满黄铿凌黄甲韦美壁1995年10月卫生部颁布的“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地区的监测巩固技术方案”,首次把非疫区调查列入监测方案。但扩大对非疫区县的监测并未明确提出,国内外亦未见类似报道。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曾经是血吸虫病流行区。长兴县虽已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但随着市场经济开放,来自和往返血吸虫病疫区人员务工和流动频繁,以及县部分乡镇仍有残存钉螺,因此流行隐患依然存在。按照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流动监测点实施方案》要求,于2006年在做好常住居民病情监测基础上,开展了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6.
在50年代全国开展轰轰烈烈的血吸虫病普查普治时,我区既无钉螺也无血吸虫病人,划为血吸虫病非疫区。该地距离血吸虫疫区200km以外,40多年来,疫区人员不断进入非疫区,种植业和养殖业也不断地从疫区引进。因此,近来我区的响塘村发现了3例血吸虫病例,其中2...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因素与监测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三峡建坝后血吸虫病潜在传播的危险因素,为制定三峡库区血吸虫病监测和预防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2005~2006年,调查三峡建坝后生态环境变化、自血吸虫病疫区引进的植物情况;流动人口和引进的动物的血吸虫病感染情况(血清HHA检测);建坝后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对血吸虫病传播的潜在影响因素. [结果]三峡库区存在适宜钉螺孳生的环境、从血吸虫病疫区引进大量植物,未发现钉螺;调查流动人口552人,曾感染血吸虫病患病率为2.17%,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45%;流动人员的血防知晓率(19.02%)显著高于当地居民(4.85%);从疫区引进大量牲畜,未发现感染血吸虫动物.社会经济发展可能增加血吸虫病传染源传入库区的危险;当地居民生活生产习惯有利于血吸虫感染.监测指标包括引进疫区植物数量、钉螺监测、血清抗体阳性率、粪检阳性率、血防知识知晓率等.[结论]三峡库区存在血吸虫病潜在传播的危险因素,应加强植物引进、流动人员和动物的传染源输入的监测和预防.  相似文献   

8.
宜昌市消灭血吸虫病达标后钉螺监测结果分析湖北省宜昌市卫生防疫站秦长梅,张白梅宜昌市城区系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分布以长江小支流为主。自1984年经省组织考核达到消灭血吸虫标准后,为了巩固防治成果,从1985年开始对原疫区和可能输入钉螺因素进行了系统监测...  相似文献   

9.
山丘型血吸虫病疫区监测巩固对策及结果分析湖北省荆门市地方病防治办公室丁兆军荆门市是一个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历史累计钉螺面积i063.73万m2,查出病人7753人。1990年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1991年根据湖北省制订的《消灭血吸虫病地区巩固监测...  相似文献   

10.
百色地区系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 ,经过长期的积极防治 ,反复斗争 ,至 1985年 ,经自治区考核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后即转入监测阶段。 1999年度血防监测工作按照《广西消灭血吸虫病监测实施方案》要求 ,结合本县实际情况 ,以尚未改变钉螺孳生环境的原有螺区和近 10年来曾发现残存钉螺的区域为重点 ,同时 ,对低年龄组人群、流动人口和保虫宿主进行监测 ,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 基本情况  百色地区血吸虫病流行于平果、德保和靖西三县 18个乡 (镇 )、71个行政村、3 3 7个自然屯 ,疫区人口 91564人。全地区历史有螺面积 4 4 3 6658m2 ,钉…  相似文献   

11.
广西历年钉螺的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历年钉螺的情况分析广西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南宁530021)卢华武,黎学铭,兰春庚,商少明,黄铿凌,韦美壁,谭裕光广西血吸虫病流行于中部偏西的5个地区19个县(市),64个乡(镇),244个村,分布于右江、红水河和柳江支流的区域。疫区全属喀斯特地...  相似文献   

12.
根据血吸虫病防治现状,对血吸虫病疫区采取分层防治的防治策略,开展血吸虫病疫情现场调查,不同疫情层次村采用不同的查病方案。《2007年湖北省人群血吸虫病查病方案》针对疫区群众不愿接受粪检的实际,提出两种筛检查病方案:一至三类村采取先血检筛检后粪检的查病方案,四至五类村采取先询检筛检后血检再粪检的查病方案。  相似文献   

13.
慈溪市属血吸虫病轻度流行区,历史累计有螺面积达36929万m^2。经过几十年的积极防制和综合治理,于1981年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外来民工的输入,尤其是来自疫区的外来人员不断增加,给慈溪市的监测工作带来新课题。为巩固血防成果,防止传染源的输入,现将2004—2005年慈溪市外来人口血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监测方法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影响经济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上海、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和四川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国初期,全国估计有患者1200余万例,病牛120万头,钉螺面积148亿m^2。经过几十年的血吸虫病防治(简称血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截止2005年底,在全国435个疫区县(市、区)中,已有264个县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66个县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现阶段血吸虫病疫情普遍出现回升,而且也时刻威胁着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  相似文献   

15.
1989年,我县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嗣后,为了系统、准确掌握流入、迁入人口血吸虫病感染情况,我们于1990~1993年对凡从疫区流入、迁入我县人口均进行血吸虫病感染情况监测,采用IHA过筛,IHA≥1:10者,作COPT检测,环沉率≥3%者,作粪检,粪检阳性视为病人。IHA、COPT操作按常规法,粪检采用尼龙绢集卵孵化法。 1990~1993年共监测外来流入、迁入人口3784人,检出血吸虫病人29例,其中安徽籍11例,湖南  相似文献   

16.
宜昌城区血吸虫病10年监测结果分析湖北省宜昌市卫生防疫站秦长梅宜昌市城区位于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面积33km2,常住人口约60万。从1963年开始,共发现血吸虫病疫区2处。历史有螺面积5.90×105m2,血吸虫病人284人,病牛185头。钉螺分布属...  相似文献   

17.
黄州区和团风县均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中游北岸。黄州区有7个乡镇85个村为血吸虫病疫区,历史累计有螺面积60640.26hm2,历史累计查出血吸虫病人10830人;团风县有2个乡39个村为血吸虫病疫区,历史累计查出血吸虫病人15607人,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广东省流动人口血吸虫病感染情况,为制定监测技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5—2009年开展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的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常规性主动监测是在广东省原疫区12个县每年各在1个乡镇对所有外来流动人口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进行血吸虫病检查,监测县每年检查300人以上;选择性主动监测是全省按地理、经济分层整群抽样抽取26个县,每县以乡镇为单位采用整群抽样抽取来自外省疫区人群进行1次血吸虫病检查,检查500人以上。主动监测均以≥6岁的外来流动人口为监测对象。被动监测通过法定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对全省输入性可疑病例进行核查。用胶体金免疫渗滤法(D IGFA)筛查,抗体阳性者再用尼龙绢集卵法或改良加藤氏法(Kato-katz)检查血吸虫卵、毛蚴。结果 2005—2009年广东省流动人口进行常规主动监测10 728人,选择性主动监测16 322人,血吸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92%和1.84%,2种监测方法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选择性主动监测发现慢性血吸虫病例66例,其中排虫卵者6例,5年被动监测共发现血吸虫病例235例,7例在粪便中查获虫卵或毛蚴,其中在2005年发现急性感染病例3例。301例输入病例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占94.35%(284/301),主要为20~54岁,占69.77%(210/301),农民工、工人占54.49%(164/301)。结论输入性血吸虫病例是影响广东省血吸虫病疫情的主要潜在危险因素,必须加强对来自疫区流动人口的监测。现阶段要重点开展选择性主动监测,同时加强被动监测。  相似文献   

19.
广西流行血吸虫病有19个县(市)。防治初期,居民血吸虫病平均感染率约26%,有的地区高达80%,全区受威胁的人口达1300多万,血吸虫病严重地危害疫区人民的身体健康和阻碍经济发展。为了解决消灭血吸虫病过程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研究人员从50年代起,应用流行病学、病原学、免疫学、生物学、形态生态学、组织管理学等多学科技术,历时40多年的研究,参与人员数百万人,受检人数达19096895人次,查螺面积141407775m^2,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关键技术(如结合农业生产、消灭钉螺)属国内领先。  相似文献   

20.
血吸虫病家庭聚集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吸虫病家庭聚集性调查吴叶琴(青阳县血防站242800)1996年青阳县基本实现消灭血吸虫病的目标。为了巩固和发展血防成果,制定具体防治措施,笔者在血吸虫病重疫区进行有关家庭聚集性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调查对象在血吸虫病重疫区(均属一层村)采取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