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肝豆片Ⅰ号对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胆汁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32例HLD患者口服肝豆片Ⅰ号治疗4周,采用十二指肠引流术留取治疗前后HLD患者的胆汁B液,并与非HLD患者30例胆汁作为对照组,运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胆汁中铜,锌,铁,钙等元素的含量。结果:治疗前HLD患者胆汁中铜,铁含量及铜/锌比值显著低于非HLD对照组(P<0.01或P<0.05),钙含量显著高于非HLD对照组(P<0.01),而锌含量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治疗组胆汁排铜量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而锌,铁,钙含量及铜/锌比值无明显变化。结论:胆汁排铜障碍是导致HLD患者体内铜蓄积的机制之一,肝豆片Ⅰ号能促进HLD患者胆汁排铜。  相似文献   

2.
物极必反与垫棉法──小议中国古代哲学与外科临床医学的关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毛国强(200025)关键词:中医外科中医外科的治疗方法分为内治与外治两大类。外治之法是运用药物和手术等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以达到治疗目的。而外治法中的外用药物、药线及...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肝豆片Ⅰ号对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胆汁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32例HLD患者口服肝豆片Ⅰ号治疗4周,采用十二指肠引流术留取治疗前后HLD患者的胆汁B液,并与非HLD患者30例胆汁作为对照组。运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胆汁中铜、锌、铁、钙等元素的含量。结果治疗前HLD患者胆汁中铜、铁含量及铜/锌比值显著低于非HLD对照组(P<0.01或P<0.05),钙含量显著高于非HLD对照组(P<0.01),而锌含量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治疗组胆汁排铜量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而锌、铁、钙含量及铜/锌比值无明显变化。结论胆汁排铜障碍是导致HLD患者体内铜蓄积的机制之一,肝豆片Ⅰ号能促进HLD患者胆汁排铜。  相似文献   

4.
肝豆状核变性(HLD)是一种以铜代谢转运障碍为致病机制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HLD患者的临床表现一般是逐渐加重的肝损害、肾损害、锥体外系症状等。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多数肝损害患者病情会逐渐进展至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该文基于HLD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阐述运用肝豆扶木汤治疗HLD的思路和临床应用经验,旨在为今后HLD的中医药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外科领域,虽然外科手术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但抗菌药物在预防和治疗外科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近年来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及品种的不断增加,在外科领域盲目滥用和过量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每位外科医生都应该熟练掌握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本文主要分析抗菌药物在外科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时枫  熊旭东 《新中医》2007,39(5):40-41
目的:对高脂血症(HLD)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对通腑活血方在对伴HLD性SAP的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降脂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研究25例SAP患者,按血脂有无异常分为2组,伴HLD性SAP组13例,非HLD性SAP组12例,评估患者在入院24小时内的危重积分(APACHE Ⅱ评分),并在患者入院72小时内判断其是否为暴发性重症急性胰腺炎(FSAP)。2组均采用内科监护下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采用通腑活血方灌胃,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甘油三酯(TG)浓度的变化。结果:伴HLD性SAP组的危重积分高于非HLD性SAP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FSAP的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采用通腑活血方灌胃后,伴HLD性SAP组的血清TG浓度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SAP的危重程度可能与HLD有关,在对伴HLD性SAP的治疗过程中,通腑活血方的治疗作用之一可能是因为其存在降脂机制。  相似文献   

7.
程吉东 《山东中医杂志》1999,18(12):568-570
肝豆状核变性(HL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所引起的肝硬化和脑变性疾病,是少数几种可治的神经遗传代谢病之一。主要表现为基底节变性、肝硬化和肾脏损害,不及时治疗则大多数患者于发病后4~5年内死亡〔1~3〕。西药主要采用驱铜剂进行排铜治疗,因不良反应大或疗效不显著而受到限制,目前缺乏疗效高而不良反应少的药物〔4,5〕。近年来,采用中医药治疗HLD疗效显著,现就其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HLD为遗传性疾病,目前已证实WD基因表达顺序的突变可导致ATP酶功能的减退乃至消失,从而使铜离子滞留于组织细胞中而引起HLD…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豆状核变性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豆状核变性(HLD)的疗效,采用中西药治疗11例HLD患者,疗程4周。结果:3例显效,7例好转,1例无效,有效率达90.9%;治疗后尿排铜量显著增加,与临床疗效相一致。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HLD有效,能促进HLD尿铜的排泄,且未见明显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9.
肝豆汤治疗肝豆状核变性78例临床舌象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分析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常见舌象特征及其规律在HLD患者中医临床辨证施治中的意义。方法根据所收集的HLD流行病学观察资料,将其中较常见的舌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8例HLD舌象具有一定的特征。结论HLD中医证候的舌象可为HLD的中医辨证施治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高嵩    陈震   《中国药学杂志》2013,48(10):763-767
目的 对近来胰腺癌靶向治疗药物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和临床试验的结果进行概述,为其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PUBMED、万方等权威数据库,检索国内外大量文献,较全面地阐述近年来胰腺癌靶向药物临床试验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结果与结论 靶向药物与吉西他滨联合对照的临床试验结果虽然优势微弱或并不理想,但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更多的与胰腺癌发生、发展相关的信号通路、靶点的出现,多靶点的靶向治疗药物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并将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