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恶性肿瘤患者的精神因素与其营养状况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的精神因素与其营养状况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微营养评估(MNA),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调查.探讨患者SAS得分、SDS得分与MNA得分的关系.结果 不同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患者的MNA得分有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即焦虑程度越高,MNA得分越低;抑郁程度越高,MNA得分越低.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状况直接影响到营养的摄入与吸收,成为患者营养不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化学治疗期间营养不良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行化学治疗的肺癌560例,采用患者主观整体评估(scored 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PG-SGA)量表评估其营养状况(PG-SGA量表评分≥4分为营养不良),将其分为营养不良组和非营养不良组,记录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营养摄入情况及化学治疗不良反应,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肺癌患者化学治疗期间营养不良发生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PG-SGA量表评分结果显示,560例肺癌中314例(56.07%)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组),246例(43.93%)非营养不良(非营养不良组)。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是否抑郁、有无肠外营养支持、TNM分期及呕吐、腹泻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营养不良组摄入蛋白质、脂肪及维生素C低于非营养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家庭月收入5000元、抑郁、TNM分期Ⅲ和Ⅳ期及呕吐Ⅲ和Ⅳ级是肺癌患者化学治疗期间营养不良发生的危险因素,肠外营养支持及摄入蛋白质是肺癌患者化学治疗期间营养不良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或P0.01)。结论肺癌患者化学治疗期间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年龄≥60岁、家庭月收入5000元、抑郁、TNM分期Ⅲ和Ⅳ期及呕吐Ⅲ和Ⅳ级是肺癌患者化学治疗期间营养不良发生的危险因素,肠外营养支持及摄入蛋白质是肺癌患者化学治疗期间营养不良发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痛苦与营养不良之间的关系,为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预防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352例肿瘤住院患者,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心理痛苦温度计(DT)及患者主观整体评估量表(PG-SGA)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肿瘤患者心理痛苦与营养不良的现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两者相关性,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患者心理痛苦得分为(3.49±2.57)分,显著痛苦(DT≥4分)检出率为41.45%;营养评估得分为(6.64±5.12)分,存在营养不良(PG-SGA B+C)的有255例, 总体营养不良发生率为73.92%;心理痛苦与营养不良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533,P<0.001);年龄≥60岁、消化道肿瘤、BMI<18.5和存在心理痛苦是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痛苦及营养不良发生率均较高,存在心理痛苦的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更高。因此,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对存在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除了开展营养干预外,还应重视其心理状况的评估与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晚期胃癌患者在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期间恐惧疾病进展(FoP)的现状,并探讨对应的护理策略。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化疗的90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采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的同时,采用恐惧疾病进展简易量表评估其FoP水平,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分别评估其焦虑和抑郁情绪,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评估其在应对疾病时产生的应对方式,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晚期胃癌患者在化疗期间FoP的影响因素。结果 90例晚期胃癌患者在化疗期间的FoP-Q-SF评分为(28.48±4.21)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文化程度、自理程度、焦虑、抑郁和疾病应对方式不同的患者,其FoP-Q-SF评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焦虑和(或)抑郁、回避和屈服疾病应对方式均是导致晚期胃癌患者在化疗期间FoP的危险因素(P均<0.05),大学及以上、基本自理、面对疾病应对方式和家庭人均月收入≥5 000元均是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 文化程度高、自理程度高、积极应对疾病和家庭人均月收入高的患者FoP水平相对较低,年龄大、存在焦虑或抑郁情绪、消极应对疾病的患者在化疗期间更易出现高水平的FoP,临床应给予高水平FoP患者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住院老年癌症共病病人的营养不良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选取老年癌症共病病人316例,应用病人主观整体营养评估(PG-SGA)对病人进行营养评估,应用住院病人焦虑抑郁量表对病人进行心理状态评估,收集病人的一般资料、疾病相关资料、饮食相关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癌症共病病人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316例老年癌症共病病人PG-SGA评分(6. 51±5. 26)分,其中47例(14. 9%)病人营养状况良好,269例(85. 1%)病人存在营养不良。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老年癌症共病病人营养状态的因素有癌症类型、家庭人均月收入、营养支持、治疗方式、白蛋白和抑郁情绪。[结论]老年癌症共病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高,医护人员应根据其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老年癌症共病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护士对患者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169例腹膜透析患者,应用Zung's 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患者焦虑得分为(41.24±9.11)分,抑郁得分为(48.71±12.06)分.焦虑发生率为17.8%,抑郁发生率为52.6%.焦虑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工作状况、皮肤干燥、皮肤瘙痒、上臂中点围、年龄.抑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文化程度、医疗费用、工作状况、食欲、握力、小腿围、有无浮肿、皮肤瘙痒.结论腹膜透析患者存在焦虑抑郁情绪,焦虑和抑郁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医务人员应重视腹膜透析患者的心理状况,针对患者不同情况实施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门诊静脉输液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调查453例门诊静脉输液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患者存在焦虑情绪181例(39.96%)、焦虑评分为(54.86±4.56)分,存在抑郁情绪189例(41.72%)、抑郁评分为(55.65±5.21)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高、对疾病认识到位和疾病预后好是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保护因素,而工作压力大和对工作影响大是患者出现焦虑情绪的危险因素,存在睡眠问题和对工作影响大是患者出现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结论:门诊静脉输液患者普遍存在焦虑及抑郁情绪,护理人员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减少门诊静脉输液患者发生焦虑及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146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患者自评营养状况主观评估表(PG-SGA)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的进行现况调查,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80.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既往史、低蛋白血症和总蛋白缺乏是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风险的预测因素(P0.05)。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BMI指数超出正常范围,低蛋白血症,总蛋白缺乏,既往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年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较高,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对此类患者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PSM)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对80例艾滋病合并PSM患者入院时、实施心理干预3周后,分别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结果:实施心理干预后本组SAS、SDS得分均低于心理干预前(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艾滋病合并PSM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出现不良反应的无偿献血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旨在为针对性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编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对46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无偿献血者进行测评。结果出现不良反应的无偿献血者中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为52.17%和56.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对出现不良反应的无偿献血者来说,女性是其焦虑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无偿献血者对献血不良反应了解程度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是其焦虑抑郁情绪保护因素,睡眠问题是其焦虑情绪危险因素,主观支持分是其焦虑情绪保护因素,工作压力大是其抑郁情绪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是其抑郁情绪保护因素。结论出现不良反应的无偿献血者普遍存在焦虑情绪,其焦虑抑郁情绪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躯体症状、焦虑、抑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50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抑郁症筛查量表、广泛性焦虑自评量表评估患者躯体化症状、抑郁、焦虑症状,并分析躯体化症状与抑郁、焦虑的相关性;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 500例冠心病患者存在躯体化症状80例(16.00%),躯体化症状越严重,抑郁症筛查量表、广泛性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越高(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有躯体化症状冠心病患者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与抑郁症筛查量表、广泛性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无躯体化症状冠心病患者在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焦虑以及抑郁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吸烟、焦虑、抑郁与冠心病躯体化症状相关联(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躯体症状以非特异性全身不适症状为主,且与抑郁、焦虑存在明显相关性。冠心病躯体症状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焦虑以及抑郁等,应对其予以有针对性的干预,改善其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情绪释放法对肿瘤患者知觉压力和焦虑、抑郁水平的影响。方法对15例符合筛选标准的患者应用情绪释放法每日进行负性情绪释放,连续干预1周后,采用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Chinese version perceived stress scale,CPS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进行测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压力、抑郁、焦虑得分情况。结果干预前后患者压力、抑郁、焦虑得分比较,均P0.01,干预后患者压力、抑郁、焦虑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结论预实验显示,情绪释放法能有效降低肿瘤患者知觉压力水平,并改善其焦虑、抑郁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女性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对57例女性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女性恶性肿瘤患者抑郁、焦虑发生率分别为57.89%与47.37%,得分分别为(56.35±12.90)分、(46.11±10.91)分,高于国内常模,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生殖系统肿瘤及乳腺癌、经济状况差、无配偶、多次住院患者抑郁、焦虑程度较高(均P0.05)。结论女性恶性肿瘤患者抑郁、焦虑发生率较高,得分分别高于国内常模,其中病种、经济状况、婚姻状况、住院次数是影响患者抑郁、焦虑的因素,临床上应有针对性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患者焦虑、抑郁的改善与个性化健康教育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收治的68例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干预前与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个性化健康教育教育自评量表得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个性化健康教育程度与焦虑、抑郁的关系。结果:干预后SAS、SDS得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个性化健康教育程度自评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个性化健康教育教育自评量表得分与SAS、SDS得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帕金森病病情进展与其焦虑、抑郁情绪密切相关,改善其健康行为,从而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死亡教育对晚期癌症患者家属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0月在本科室住院的晚期癌症患者的家属5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6例,对照组只给予家属基本的健康教育以及指导家属照顾患者的注意事项,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家属适宜的死亡教育。在两组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干预前,两组家属焦虑抑郁得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干预组焦虑抑郁得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死亡教育对降低晚期癌症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焦虑和抑郁水平与营养状况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水平与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应用W.K.Zung的自评焦虑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和微营养评估(MNA)对68例老年腹膜透析患者进行调查。结果不同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的腹膜透析患者的MNA得分之间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焦虑程度越高,MNA得分越低;抑郁程度越高,MNA得分越低。结论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和营养状况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在对营养不良患者进行饮食干预时,应重视对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门诊犬伤患者心理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建立有效的心理干预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门诊部2019年6月1日~2020年2月1日收治的200例犬伤患者,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析其心理现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主要影响因素,并总结应对心理问题的干预措施。结果:本组患者SAS、SDS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5);本组患者中存在焦虑情绪80例(40.00%),存在抑郁情绪83例(41.50%);受伤部位为头面部、受教育程度低、暴露程度Ⅲ级、疾病知识知晓(否)、首次接种狂犬疫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比率高于其他患者(P0.05);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高、疾病知识知晓是门诊犬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的保护因素,受伤部位为头面部、暴露程度Ⅲ级、首次接种狂犬疫苗是门诊犬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门诊犬伤患者存在焦虑、抑郁情绪,临床上应注意心理干预,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更好地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18.
李凤强 《中国临床研究》2013,(2):123-125,127
目的探讨原发性癫痫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对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治疗的53例原发性癫痫患者和同期53例年龄、性别与原发性癫痫患者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测评。结果原发性癫痫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分别为45.28%和52.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43%及13.20%(P均<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初次发作年龄小、发作频率大、病程长和有睡眠问题是原发性癫痫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而原发性癫痫者对癫痫了解程度和SSRS总分是原发性癫痫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保护因素,主观支持分是原发性癫痫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保护因素。结论原发性癫痫患者焦虑情绪普遍存在,其焦虑抑郁情绪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训练对恶性肿瘤病人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4月在我院肿瘤科住院的122例恶性肿瘤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正念减压训练,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病人焦虑、抑郁水平。[结果]干预后干预组SAS和SD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正念减压训练有助于缓解恶性肿瘤病人的负性情绪,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状况,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择我院血液透析中心7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放松训练和健康教育.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抑郁得分与对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能够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