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的CT检查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36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中十二指肠腺癌30例,恶性问质瘤3例,恶性淋巴瘤1例,神经内分泌癌2例.十二指肠腺癌CT表现为十二指肠局部软组织肿块影,伴肠腔不规则狭窄;恶性问质瘤CT表现多为较大软组织肿块,有明显强化,肿块多腔外生长;恶性淋巴瘤CT表现肿瘤累及肠管范围较长,肠壁增厚明显,呈轻一中度强化,但肠梗阻症状不明显;神经内分泌癌CT表现软组织肿块或结节影,强化较明显.结论:CT检查对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的CT检查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36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中十二指肠腺癌30例,恶性间质瘤3例,恶性淋巴瘤1例,神经内分泌癌2例。十二指肠腺癌CT表现为十二指肠局部软组织肿块影,伴肠腔不规则狭窄;恶性间质瘤CT表现多为较大软组织肿块,有明显强化,肿块多腔外生长;恶性淋巴瘤CT表现肿瘤累及肠管范围较长,肠壁增厚明显,呈轻-中度强化,但肠梗阻症状不明显;神经内分泌癌CT表现软组织肿块或结节影,强化较明显。结论:CT检查对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技术对腮腺肿块定性诊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经术后病理证实的47例患者共50个腮腺肿块,其中良性肿瘤25例(27个肿块),恶性肿瘤8例(8个肿块),炎症肿块14例(15个肿块)。术前均行CT灌注检查,观察并比较不同性质腮腺肿块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增强峰值(PH)、达峰时间(TTP)及时间-密度曲线(TDC)。结果腮腺良性肿瘤(不包括腺淋巴瘤)的CT灌注参数BF、BV、PH较恶性肿瘤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TP较恶性肿瘤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TT及PS较恶性肿瘤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肿块BV较恶性肿瘤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TP较恶性肿瘤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腺淋巴瘤与其他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的TDC形态有显著差异。结论 CT灌注检查对腮腺肿块的定性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恶性输卵管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的最少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仅占妇科癌肿的0.3%,作者研究了10例原发性恶性输卵管肿瘤病例,病理诊断9例为腺癌,1例为混合性Muller氏肿瘤。其中6例从初诊到疑诊输卵管恶性肿瘤的时间超过3个月,3例因肿瘤小,体检和超声漏诊,3例因肿块与子宫相连误诊为多发子宫平滑肌瘤。CT检查层厚10mm,均做增强扫描,MR检查8例采用1.5T,  相似文献   

5.
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CT平扫和增强资料。结果 原发十二指肠恶性肿瘤 8例 ,其中十二指肠腺癌 3例 ,恶性淋巴瘤 2例 ,恶性间质瘤 3例 ;十二指肠继发性恶性肿瘤 12例 ,其中壶腹癌 3例 ,胰头癌 8例 ,胰腺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癌 1例。十二指肠腺癌CT表现为肠腔局限性不规则环状狭窄伴软组织肿块 ,增强扫描肿块有中度强化 ;恶性淋巴瘤的特点是长范围的肠壁增厚或肠腔外肿块 ,增强扫描肿块有轻度强化 ;恶性间质瘤的特点是巨大软组织肿块伴明显、不均匀强化 ,肠梗阻不明显。壶腹癌表现为十二指肠降部内侧壁的局限性肿块 ,增强有轻中度强化 ,伴肝内外胆管扩张 ;胰头癌累及十二指肠表现为十二指肠内侧壁凹凸不平 ,邻近的胰头部肿块 ,增强扫描不强化 ,伴肝内外胆管扩张 ;胰腺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癌侵及十二指肠表现为胰头部巨大肿块伴明显强化 ,肝内外胆管不扩张 ,肿块与十二指肠分界不清。结论 CT检查对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CT扫描获得不同类型腮腺肿块的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60例腮腺肿块患者,其中良性肿瘤23例,恶性肿瘤29例,炎性病变8例。用CT进行扫描,结果:肿块的CT特征为:良性肿瘤表现为边缘清楚、锐利,并有1/3的病例伴有肿块内圆形液化;恶性肿瘤表现为1/3的病例边缘模糊、有树枝状突起、基突显著移位,肿块内不规则液化,钙化呈砂粒状,肿瘤较大时侵及邻近肌肉,增强扫描时密度低于正常肌肉等;炎性肿块表现为3/4以上的病例边缘树根状突起,未见边缘清楚、基突显著移位等特征,肿块圆形液化仅占1/8,钙化为块条状,占2/8,侵及肌肉时增强扫描密度高于正常肌肉。结论:腮腺肿块CT检查平扫与增强扫描并结合腮腺导管造影CT,诊断符合率可达97%,被认为目前腮腺检查的最好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气管主支气管低度恶性肿瘤的CT及PET/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气管主支气管低度恶性肿瘤患者的CT、PET/CT表现及病理资料,其中粘液样表皮癌(MEC)11例,腺样囊性癌(ACC) 10例及类癌7例.24例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3例行CT平扫,6例同时行PET/CT检查,1例仅行PET/CT扫描.结果:11例MEC,CT表现为宽基底腔内结节9例,腔内外肿块2例.10例ACC呈管壁弥漫管壁增厚5例,腔内结节4例,腔内外肿块1例.7例类癌为腔内外肿块4例,腔内结节3例.MEC与类癌均明显强化.8例ACC,轻度强化6例,中度强化2例.7例SUV值范围约2.1~8.9.结论:原发性气管主支气管低度恶性肿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MEC及类癌多为腔内或腔内外结节伴明显强化.ACC多为弥漫管壁浸润型伴轻度强化.SUV值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8.
CT检查在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随访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卵巢恶性肿瘤在CT表现上有一定特征性,因此CT检查常用于局部肿块的诊断、分期和发现转移.不论是局部浸润、腹膜种植、淋巴转移还是血源播散都可以产生相应的CT征象.CT检查有助于判断手术时机及预测手术结果,同时也是卵巢恶性肿瘤术后监测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偶然发现的肾上腺肿块占腹部CT检查病人的1%。作者以CT值、肿块大小及阅片者的分析三个方面回顾性研究了对55例66个肾上腺肿块。其中33例38个为无功能亢进肾上腺肿瘤,22例28个为恶性肿瘤。55例中45例系继发于肾上腺外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三个阅片者从七点评定每个肾上腺肿块,结果进行ROC分析。ROC是由阅片者将病变的CT值及大小的连续性数据范围分成30个相等的增值,每个增值作为一个单一的数据,使用滑动仪绘制成的曲线。作者见到,良性肾上腺肿块的CT值是-35.5~50.8HU(均值-2.2±16.0HU);恶性肾上腺肿块的CT值是2.6~52.3HU(均值28.9±10.6HU);良性肿块的直径为1.2~4.1cm(平均2.1  相似文献   

10.
PET/CT对肺部肿块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对肺部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研究肿块大小和PET/CT显像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的相关性。方法对经病理检查和综合手段(临床、影像学或血液学等检查)证实的85例肺部肿块(59例恶性肿瘤、26例肺部良性肿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观察肺部肿块的CT形态(是否有脐凹、分叶、短细毛刺、粗盐样钙化、表面粗糙等)及PET显像肺部肿块感兴趣区(ROI)的FDG SUVmax。结合临床和病理诊断结果,分别比较分析PET、CT、PET/CT对肺部肿块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对肿块大小和SUVmax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PET对85例肺部肿块患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9.8%(53/59)、61.5%(16/26)、81.2%(69/85);CT分别为88.1%(52/59)、65.4%(17/26)、81.2%(69/85);PET/CT分别为96.6%(57/59)、80.8%(21/26)、91.8%(78/85)。59例恶性肿瘤的肿块大小和SUVmax明显相关(r=0.617,P〈0.001),而26例肺部良性肿块大小和SUVmax不相关(r=0.211,P〉0.05)。结论”F-FDG PET/CT对肺部肿块较单纯PET、单纯CT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高;恶性肿瘤的肿块大小和SUVmax正相关,而良性病变的大小和SUVmax不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跟骨恶性肿瘤的病理类型和影像特点,提高跟骨恶性肿瘤影像学诊断正确率。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跟骨恶性肿瘤27例,全部患者均行X线摄片检查;CT检查20例,其中12例行增强扫描;MRI平扫+增强扫描18例,其中16行DWI检查。将全部影像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骨肉瘤8例,软骨肉瘤5例,纤维肉瘤及淋巴瘤和恶性骨巨细胞瘤各3例,尤文氏肉瘤和浆细胞瘤各2例,转移瘤1例。影像学表现为跟骨骨质破坏、瘤骨形成、骨膜异常、钙化、病理骨折及软组织肿块。结论(1)跟骨恶性肿瘤中骨肉瘤最常见。(2)跟骨恶性肿瘤影像学表现中以骨质破坏为主,瘤骨形成及骨膜异常、软组织肿块程度轻。(3)跟骨恶性肿瘤中,病理骨折多见且发生早,易合并出血。(4)跟骨恶性肿瘤的增强扫描中,跟骨内肿块与跟骨外软组织肿块强化程度一致。  相似文献   

12.
子宫平滑肌瘤是子宫常见良性肿瘤,30岁以上女性20%有子宫肌瘤。文献报告,CT检查子宫肌瘤为一分叶状肿块,自子宫外缘突出或使子宫腔变形。作者报告2例囊性有蒂子宫肌瘤,临床表现为迅速生长的腹部肿块,延伸至肝下缘,其中1例伴中等量腹水和胸水。CT检查,盆腔和腹腔有巨大囊性肿块,其内弥漫分布软组织隔,1例肿块下缘与子宫底分界不清,另1例子宫包埋在囊性肿块内,子宫大小、形态均正常,CT表现类似卵巢恶性肿瘤。手术证实为囊性有蒂子宫肌瘤,组织检查显示肌瘤  相似文献   

13.
胃-食管(GE)交界处CT检查时,因正常解剖、检查的平面以及有食管裂孔疝的情况下,常会出现假瘤现象。作者从288例施行胃底折叠术的病人中选择22例术后行CT检查的病人与22例CT上表现为GE交界处异常(如食管壁增厚、GE交界处肿块或食管扩张)诊为食管裂孔疝但未行修补术的病人和24例术前CT检查只是GE交界处被胃或食管恶性肿瘤累及的病人进行比较,了解食管扩张、软组织肿块及食管壁增厚等情况。作者发现,胃底折叠术后病人有11例出现食管扩张,其中17例  相似文献   

14.
卵巢恶性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CT检查在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随访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卵巢恶性肿瘤在CT表现上有一定特征性,因此CT检查常用于局部肿块的诊断、分期和发现转移。不论是局部浸润、腹膜种植、淋巴转移还是血源播散都可以产生相应的CT征象。CT检查有助于判断手术时机及预测手术结果,同时也是卵巢恶性肿瘤术后监测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常见妇科急腹症的CT表现,以提高对妇科急腹症的CT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妇科急腹症的临床资料和CT征象.结果 14例妇科急腹症分别为卵巢畸胎瘤并蒂扭转8例、巧克力囊肿破裂4例、卵巢黄体囊肿破裂2例.8例扭转病例中7例扭转肿瘤为囊性或囊实性,6例输卵管增粗,4例可见偏心性囊壁增厚,2例行增强扫描者囊壁未见强化.4例巧克力囊肿破裂病例中3例可见盆腔多发囊性低密度影,与肠管分界不清.2例黄体囊肿破裂病例均表现为附件区囊实性肿块并盆腔积血.结论 在妇科急腹症中进行CT检查对临床诊断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S对腮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50例腮腺区肿块,其中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4例经临床消炎治疗证实,均做了CT平扫与增强扫描及CTS扫描,对CT与CTS表现结合病理进行分析。结果:一、CT示33例恶性征象结节灶与团块灶,CTS示17例为局限炎性肿块,15例腺内恶性肿瘤,1例腺外横纹肌肉瘤,手术病理证实1例粘膜相关淋巴瘤误为炎性肿块。二、CT示12例良性肿瘤征象。CTS示11例为良性肿瘤,1例恶性肿瘤,有2例误为良性肿瘤,手术病理证实是腺样囊性癌和腺内淋巴结核。结论:CTS对腮腺局限炎性肿块与恶性肿瘤的鉴别比CT及其它影像有独特的优势,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有重要价值,且有进一步组织学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鼻腔鼻窦恶性肿块性病变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2%左右,占鼻腔鼻窦肿瘤的25%-50%。邻近结构的恶性肿瘤也可侵及鼻腔鼻窦,其临床治疗方案不同。因此正确认识鼻腔鼻窦良恶性病的CT表现。有利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现将本院收集组CT检查鼻腔鼻窦肿块性病变100例,做如下报告。  相似文献   

18.
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鼻腔副鼻窦CT检查方法和肿瘤的形态、密度、窦壁骨质破坏、周围脂肪层侵犯、窦腔外软组织肿块等征象在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作用.材料与方法逐项对比观察分析经病理证实的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32例和良性肿物139例的CT表现.结果CT冠状位扫描显示15例恶性肿瘤破坏25个窦腔骨壁,20例腔外软组织肿块累及23个相邻部位.轴位扫描发现骨壁受累12例,有20个侧壁骨质显示破坏,15个腔外肿块累及18个相邻结构.恶性组和良性组突出于窦腔外的软组织肿块分别为71.9%和5.0%、窦壁骨质侵蚀性破坏59.4%和14.4%、窦腔周围脂肪层的侵犯消失56.3%和13.7%,而软组织肿块形态不规则和密度不均匀,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鼻腔副鼻窦腔外软组织肿块、侵蚀性骨质破坏和窦壁周围脂肪层的侵犯消失,是诊断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的可靠征象.冠状扫描观察解剖内容和病变侵犯范围优于轴位扫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对纵隔内胚窦瘤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学证实的纵隔内胚窦瘤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11例病灶CT平扫均表现为实性肿块,8例肿块表现为不均质密度,3例表现为均质密度。9例增强CT扫描表现为中-高度不均匀强化,其中5例表现为周边部的不规则线状及网状强化。结论:纵隔内胚窦瘤的CT表现虽具有恶性肿瘤的特点,但缺乏特异性,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相关肺部恶性肿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艾滋病合并肺部恶性肿瘤患者的CT表现。结果:4例卡波西肉瘤中3例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小叶间隔增厚,多个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结节、纵隔、腋窝或肺门淋巴结肿大,双侧胸腔积液,1例主要表现为结节;1例淋巴瘤为单发肿块,病灶内可见坏死及空气支气管征,增强扫描呈轻度不均匀强化;3例肺癌均为明显强化的孤立肿块,腺癌为形态不规则的外周型肿块伴肺内转移,鳞癌和小细胞癌为中央型肿块,前者可见阻塞性肺炎、肺不张及病灶侧肺门淋巴结肿大,后者纵隔及病灶侧肺门淋巴结显著肿大,3例病灶侧均可见胸腔积液。结论:艾滋病合并肺内恶性肿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检查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