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限局性脉络膜血管瘤是位于眼底后极部的相当少见的错构性血管瘤 ,常因并发浆液性视网膜脱离或肿瘤位于中心凹下及黄斑囊样水肿而使视力下降。于 1 996年 6月至 1 997年 7月 ,对并发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并引起视力下降的 8例限局性脉络膜血管瘤 ,由同一眼科医师进行了经瞳孔温热疗法 (transpupillarythermotherapy ,TTT)治疗。所用激光种类为红外二级管激光 ,波长为 81 0nm ,光斑直径为 1 2nm、2 0nm和3 0nm ,激光输出系统与裂隙灯相匹配。治疗前点扩瞳剂及表面麻醉剂 ,光斑直径依据脉络膜血管瘤的大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verteporfin光动力疗法在治疗巨大视网膜毛细血管瘤中的功效方法:3例巨大视网膜毛细血管瘤verteporfin光动力治疗病例报道。给予标准的verteporfin剂量(6mg/m^2体表面积)。遵循标准的和修正的光动力学治疗方案。修正方案包括较短的verteporfin输液时间和较长的光暴露时间。结果:治疗前3只患眼的最佳矫正SneHen视力分别是20/100,20/50,和2/200。所有病例均合并累及黄斑的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病例1和2是标准的内生型视网膜毛细血管瘤。病例3是反应性视网膜毛细血管瘤。病例1接受了2次光动力疗法治疗。8个月后视力提高到20/40。开始光动力疗法两年后。视力为20/30,且无血管瘤再灌注。病例2接受了3次光动力疗法治疗。血管瘤发生了纤维变性。开始光动力疗法20个月后视力增进至20/30。例3接受了1次治疗。11周后视力提高到20/400。治疗4个月后。由于毛细血管瘤形成纤维组织使黄斑部受到牵拉隆起视力回退到数指,行玻璃体切割术。发现有脉络膜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切割术后3个月,视力至20/400。在病例1和2毛细血管瘤最终退化,同时渗出性脱离消退。结论:verteporfin光动力疗法在实现巨大视网膜毛细血管瘤闭合方面是有效的。全部病例都经历了血管瘤的纤维变性,伴有由于视网膜的牵拉引起的黄斑皱褶。全部病例视力均有改善。  相似文献   

3.
视网膜血管瘤分期及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临床分期的视网膜血管瘤采用激光光凝、冷冻、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以及瘤体切除等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方法回顾分析22例视网膜血管瘤33只患眼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治疗前按照视网膜血管瘤有无明显扩张供养血管、周围渗出、局限性视网膜脱离、广泛视网膜脱离至晚期并发症的过程,将本病分为5期。其中13只患眼主要采用单纯激光光凝治疗;5只 患眼主要采用冷冻联合激光光凝治疗;11只眼患眼采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其中3只眼同时进行了视网膜血管瘤瘤体切除治疗。治疗后平均随访时间46个月,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 后视力、视网膜血管瘤以及视网膜等情况。结果单纯激光光凝治疗的1 3只眼视网膜血管瘤均退行萎缩,视网膜平伏,视力提高2只眼,不变11只眼;冷冻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的5只眼中,4只眼视网膜血管瘤退行萎缩,未见血管瘤复发,1只眼出现玻璃体视 网膜增生及玻璃体积血需进一步采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视力提高2只眼,不变2只眼,下降1只眼;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的11只眼中,1只眼出现新的血管瘤,2只眼血管瘤引起 渗出性视网膜脱离,2只眼再次出现玻璃体视网膜增生,8只眼视网膜平伏,视力提高3只眼,不变3只眼,下降5只眼。同时进行视网膜血管瘤瘤体切除治疗的3只眼中均未见血管瘤复发,2只眼视网膜平伏,1只眼出现渗出性视网膜脱离,视力提高2只眼,下降1只眼。结论单纯激光光凝或联合冷冻治疗对早期视网膜血管瘤患者有效;对伴有玻璃体积血、视网膜前膜形成、增生明显、视网膜脱离范围大的晚期视网膜血管瘤病变宜采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视网膜血管瘤瘤体切除可有选择性应用,其远期效果仍有待观察。 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8,24:107-110)  相似文献   

4.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三种眼底良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三种眼内良性肿瘤的疗效。 方法 通过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视野、眼前节和眼底检查以及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钠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B型超声、光相干断层扫描(OCT)、CT等检查确诊的眼内良性肿瘤患者17例20只眼。男12例,女5例,右眼8只,左眼12只。其中,视盘血管瘤3例3只眼,平均视力为0.17,2只眼曾行手术放液;脉络膜血管瘤9例9只眼,平均视力为0.39,其中4例为首诊病例,5只眼曾做过激光光凝治疗,肿瘤未全平复,尚有浆液性视网膜脱离;脉络膜骨瘤5例8只眼,平均视力为0.20,其中3只眼合并黄斑出血。TTT用810 nm半导体红外激光,光斑3.0 mm,按肿物大小连接照射1~5个光斑。功率360~1200 mW,时间60~80 s。1~3次为1疗程,2次治疗之间间隔时间1个月;需要时再作1疗程治疗。治疗后定期随访观察,时间为3~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4.5个月。 结果 随访结束时平均视力,视盘血管瘤患者为0.27,脉络膜血管瘤患者为0.46,脉络膜骨瘤患者为0.31。视盘血管瘤3只眼瘤体的红色部位缩小,表面纡曲扩张的血管变平直,视盘周围出现脉络膜萎缩弧,视网膜下浆液性渗出消失。脉络膜血管瘤9只眼瘤体透红光区消失,视网膜下积液消退,治疗区色素增生。脉络膜骨瘤8只眼中视网膜下积液吸收,肿瘤颜色由黄红变为黄白,并出现色素和薄的瘢痕,合并黄斑出血者出血消失。所有患眼治疗后未出现严重并发征。 结论 TTT治疗视盘血管瘤、脉络膜血管瘤和脉络膜骨瘤,无论首次接受治疗或补充以前治疗均获一定效果。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6, 22:181-184)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玻璃体手术治疗合并脉络膜损伤的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 方法 对1995年至2005年间经玻璃体手术治疗1075只外伤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外伤性视网膜脱离合并浆液性脉络膜脱离、出血性脉络膜脱离(含外伤性脉络膜分离)或视网膜下出血在内的不同类型脉络膜损伤共41例41只眼(3.8%),采用闭合式玻璃体手术进行治疗,统计比较手术预后。 结果 视网膜复位38只眼(92.7%),最终视力大于0.1者10只眼(24.4%);手术后视力提高者共29只眼(70.7%),其中合并视网膜下出血组14只眼(87.5%,14/16),合并浆液性脉络膜脱离组12只眼(75.0%, 12/16),合并出血型脉络膜脱离组3只眼(33.3%,3/9),三组患眼的视力提高率χ2=8.394,P=0.015,P<0.05。最终黑朦6只眼,均为出血型脉络膜脱离者。17只低眼压眼中8只眼(47.1%)需持续硅油填充,出血型脉络膜脱离5只眼(55.6 %,5/9)。 结论 合并脉络膜损伤的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处理得当可获得较好的结果,其中合并视网膜下出血者手术预后较好;合并出血型脉络膜脱离眼预后较浆液型明显差,但也并非眼球摘除适应证。严重外伤性脉络膜分离眼预后较差常 为低眼压需长期硅油填充。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6,22:295-298)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3D-OCT)对45岁以下的非典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结果为非典型CSC的患者81例(81只眼),应用TOP-CON3DOCT-1000+COLOR对其进行OCT检查,根据OCT图像对FFA进行分析。结果81只眼FFA的3D-OCT结果如下:(1)荧光影略扩大(“微漏”)43只眼,提示神经上皮浅脱离(部分伴色素上皮浆液性脱离),而3D-OCT扫描却发现了5只眼有纤维血管性色素上皮脱离;(2)荧光影未见扩大共31只眼,其荧光积存和透见荧光提示色素上皮脱离和色素上皮脱失,而3D-OCT却发现了纤维血管性色素上皮脱离3只眼。(3)FFA中未见任何异常荧光7只眼,而3D-OCT扫描却发现了6只眼为限局性浆液性神经上皮浅脱离。81只眼中,3D-OCT扫描结果,发现了FFA中未显示的病灶,包括纤维血管性色素上皮脱离8只眼和限局性浆液性神经上皮浅脱离6例,共14只眼,占总数的17.3%。结论3D-OCT以快捷断层扫描方式,能发现45岁以下的非典型的CSC所包含的深层隐匿的病灶,有利于视网膜和脉络膜的疾病的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限局性脉络膜血管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Zhang CF  Dong FT  Chen YX  Li ZQ  Jia Y  Du H  Han BL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10):882-886
目的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限局性脉络膜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经眼底检查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确诊为限局性脉络膜血管瘤的患者10例(10只眼),年龄16—48岁,平均34岁。采用经瞳孔温热疗法,以810红外激光对病变区连续照射1~5个光斑,光斑直径3.0mm,将肿物完全覆盖。激光功率为800~1200mw,照射时间60s,或延长10~20s。术后1—3个月随诊。视病情需要可重复治疗1~3次。患者随访期3~36个月,平均14个月。其中4例患者为首次治疗;6例曾接受绿激光(氪和氩)光凝治疗。结果末诊时,有1例脉络膜血管瘤患者病变正位于黄斑中心区,视网膜下尚有积液,眼底有透红光区,需继续治疗,余9例视网膜下积液完全消退,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吲哚氰绿脉络膜血管造影检查,肿瘤区无强荧光出现,视力增进;经过半年至2年随诊,患者病情稳定。未发生术后并发症或后遗症。结论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限局性脉络膜血管瘤的临床效果肯定。无论单独作为首选治疗或用于补充以前光凝治疗的不足,均可获得良好效果。(中华眼科杂志,2005,41:882-886)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及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术后的光凝治疗疗效.方法 选择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10例,在玻璃体切除术后沿脉络膜缺损边缘行光凝治疗,对侧眼在脉络膜缺损区边缘做防治性光凝治疗,光凝病例对侧眼中有3只眼在脉络膜缺损区域内发现裂孔,但尚未发生视网膜脱离.结果 实施光凝治疗20只眼,随访观察玻璃体切除术后的10只眼视网膜均在位,无视网膜脱离再次发生;对侧10眼缺损区边缘光凝斑反应良好,均未发现视网膜脱离的存在.结论 先天性脉络膜缺损以及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术后光凝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弥漫性脉络膜血管瘤的诊断、治疗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4例4只眼弥漫性脉络膜血管瘤的诊疗过程与预后.4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6-19岁,均因弥漫性脉络膜血管瘤而继发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其中1例伴青光眼.4例患者中3例伴有同侧颜面部血管痣;3例伴同侧软脑膜血管瘤.一例行药物保守治疗,一例先行3次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弥漫性脉络膜血管瘤,因无效再行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therapy,PDT);另两例则直接行PDT治疗,治疗次数2-3次.治疗前后观察视力、眼压、眼底及B超等变化.结果 保守治疗者1个月后因眼压持续升高且全视网膜脱离而失明.行PDT治疗者治疗后视网膜下液均完伞吸收,瘤体厚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眼压稳定,视力维持.TTT治疗无效者再行PDT治疗亦能获得相同的效果.结论 虽然PDT治疗不能使肿瘤完全萎缩或消失,但可使浆液性脱离的视网膜复位.维持视力,所以可作为弥漫性脉络膜血管瘤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半剂量光动力疗法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8年4月至2010年9月在门诊确诊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24例24只眼,其中男20例20只眼,女4例4只眼,年龄27~48岁,平均36.8岁,最佳矫正视力0.2~0.5,平均0.42,行半剂量光动力疗法治疗,随访按照术后l周、1月、3月、6月、9月进行,随访时间3~8月,平均4.8月,随访期间分别行裂隙灯眼底镜检查、最佳矫正视力、OCT及FFA检查,观察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术后l周,OCT显示4只眼视网膜下积液吸收,19只眼视网膜下积液部分吸收,1只眼视网膜下积液无明显变化;术后1月,OCT显示18只眼视网膜下积液吸收,5只眼视网膜下积液部分吸收,1只眼视网膜下积液无明显变化;FFA显示19只眼荧光渗漏消失,4只眼渗漏减轻,1只眼渗漏无明显变化.术后3月,OCT最示23只眼视网膜下积液吸收,1只眼视网膜下积液部分吸收;FFA显示23只眼荧光渗漏消失,1只眼渗漏减轻.对渗漏未完全消失眼再次行半剂量光动力疗法,1月后OCT显示视网膜下积液吸收,FFA显示荧光渗漏消失呈荧光着染.末次随访时最佳矫正视力0.5~1.0,提高2行以上者19只眼.结论 半剂量光动力疗法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3 D-OCT引导下多波长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R)的疗效。方法:收集2010-07/2013-07在长春爱尔眼科医院的典型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23例23眼,利用3 D-OCT模式定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渗漏点行多波长激光光凝治疗。术后随访24wk,观察术后视力、黄斑区神经上皮层浆液性脱离高度。结果: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23例23眼经3D-OCT引导下多波长激光治疗后随访24wk,治疗后视力与治疗前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OCT黄斑区神经上皮层脱离高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OCT黄斑区神经上皮层脱离高度明显下降,浆液明显吸收。23例23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除1例失访者外均未见全身或眼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3 D-OCT引导下多波长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与FFA指导下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效果相当,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是一种发生于眼后极部的少见的良性血管瘤,无症状者只需定期随访,一旦因浆液性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等出现症状时,则要进行治疗。激光在眼科的应用为其治疗提供了更准确,更方便的手段。本文就激光光凝、经瞳孔温热疗法及光动力学疗法在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探讨脉络血管瘤的临床光凝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7例27眼脉络膜血管瘤的临床资料。27例中男16例,女11例,平均年龄45.4岁,右眼12例,左眼15例,均为单眼发病,均属于脉络膜血管瘤病(chomidal Hemangioma,CH),按照瘤体大小、局限性视网膜脱离、广泛性视网膜脱离,将本病分为三期。治疗方法均采用激光治疗,全部病历随访12个月以上,平均随访时问35.5个月。结果 其中25只眼治疗后,全部血管瘤得以控制,其中视力提高者11眼,不变者8眼,下降者7眼,1眼病情进展至无光感。结论 激光是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的手术治疗方法、手术时机并观察疗效。方法:总结、分析2000-02/2005-02间因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连续患者共36例36眼,其中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30例,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6例。手术方法包括巩膜外环扎、经巩膜穿刺口脉络膜上腔引流、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眼内光凝、硅油或C3F8填充术等。结果:36只患眼于术中成功引流脉络膜上腔液体。硅油填充30眼、C3F8填充6眼,视网膜脉络膜全部复位、视网膜裂孔封闭。36眼术后视力为手动至0.3,其中26例术后视力≥0.1。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联合经巩膜穿刺口脉络膜上腔积液引流术是处理脉络膜脱离合并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经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B超及OCT检查确诊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患者21例21只眼,伴有不同程度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和黄斑水肿.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HM/眼前~0.8,B超检查瘤体最大直径6.7~15.6mm(平均8.9mm).光敏剂为维替泊芬,激光波长689nm,功率密度600mW/cm2,曝光时间166s.结果 所有患者经1~2次(平均1.3)光动力治疗,光斑直径4200~7500μm,1~5个光斑(平均1.5个).随访6~7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提高者7只眼(33.3%),视力稳定者14只眼(66.7%),无视力明显下降病例.B超检查显示瘤体变小甚至萎缩,FFA、OCT显示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及黄斑水肿吸收.结论 光动力疗法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安全有效,可使瘤体萎缩,视网膜内积液及视网膜下液吸收,保存或提高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16.
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激光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是一种发生于眼后极部的少见的良性血管瘤,无症状只需定期随访,一旦因浆液性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等出现症状时,则要进行治疗。激光在眼科的应用为其治疗提供了更准确,更方便的手段。本就激光光凝、经瞳孔温热疗法及光动力学疗法在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质子束治疗并发性局限性脉络膜血管瘤的有效性及其安全性。方法:这是一项回顾性非随机研究。对象为法国Villejuif Gustave—Roussy研究所的连续17例患者,患有局限性脉络膜血管瘤合并浆液性视网膜脱离。每只患眼接受总计20钴当量(CGEs),每天15s5CGEs,共4天。有效检查包括初始和最终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检查,眼压,眼底检查,荧光造影以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肿瘤的厚度通过B超测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低能量氪黄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氪黄激光以尽可能低的能量光凝封闭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黄斑区的渗漏点,共对40例(40只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激光治疗。结果 39例患者在1月内渗漏点封闭.浆液性渗出吸收,视力进步。荧光造影显示荧光渗漏消失,中心视野测定未见明显的视网膜光敏感度降低。1例因渗漏点部分封闭进行第2次光凝,中心视野出现相对暗点。结论 低能量氪黄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具有良好的效果,良好的光凝技术不会明显影响视网膜的光敏感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单次光动力疗法治疗脉络血管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0例孤立型脉络膜血瘤患者11只眼的临床资料。10例患者中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402岁;1例双眼发病,6只左眼,5只右眼;均采用单次光动力疗法治疗,随访1~1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6.2个月。结果11只眼治疗后,全部瘤体都有不同程度萎缩,视网膜下液吸收,其中视力提高者8只眼,视力稳定者3只眼 。结论光动力疗法是治疗孤立型脉络膜血管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8,24:111-113)  相似文献   

20.
玻璃体手术治疗合并脉络膜脱离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告一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患者经玻璃体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9月至2008年8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住院治疗的20例20只眼,合并脉络膜脱离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手术疗效.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惰性气体或硅油填充,术中部分患者在大部分玻璃体切除后用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以增加玻璃体可视性.在气液交换后,3只眼用C3F8填充,17只眼注入硅油.术后常规面朝下体位,随防6个月至4年.结果 本组20例20只眼中,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19只眼(95%),1只硅油填充眼术前360度脉络膜脱离合并视网膜多个裂孔,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而行第二次手术后视网膜全复位;术后视力改善18只眼(90%),视力不变1只眼(5%),视力下降1只眼(5%).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惰性气体和(或)硅油填充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并脉络膜脱离的有效方法,术后绝大多数能改善或保持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