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Halo-vest架又名头胸背心,是目前惟一可在三维维持颈椎稳定性的外固定支具,我科自2001年以来对15例颈椎损伤和颈椎结核患实施Halo-vest架固定治疗,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使用头环脊柱固定背心架(Halo-vest架)患者的院外延续护理经验。方法对39例使用Halo-vest架进行颈椎外固定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指导,包括功能锻炼、皮肤护理、Halo-vest架的松紧度管理、复查的时间管理、心理护理,并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39例患者中,除1例发生Halo-vest架松动外,38例患者均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按期拆除Halo-vest架。结论应用Halovest架进行颈椎外固定简便易行,效果确切,在保证院内护理完成的同时,院外的延续护理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避免并发症发生,以及保证患者顺利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Halo-vest架是一种新型的外固定架,目前已经广泛地用于临床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与颅环牵引相比其最大的优点就是佩戴方便,可早期下床活动并减少并发症.Halo-vest能否达到良好的应用目的与护理的质量关系密切,我科2000-2004年采用Halo-vest架对56例颈椎损伤患进行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正>上颈椎为枕颈结合区,亦称枕-寰-枢复合体,其解剖及运动学均相当复杂。目前,对上颈椎骨折患者已不再单纯采用传统的融合固定,而非手术疗法牵引联合外固定是一种合理的治疗方法[1]。2010-01—2012-12笔者所在科采用颅骨牵引联合Halo-vest架外固定治疗上颈椎骨折2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笔者所在科1997-06~2006-06采用Halo-vest架治疗颈椎损伤35例。男29例,女6例。年龄19~67岁,平均40岁。均为不稳定性颈椎骨折。枢椎齿状突骨折2例,C4骨折6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告索米氏颈架外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方法:颈椎骨折脱位病人经Glisson枕颌带牵引复位后,行索米氏颈架外固定8周~25周。结果:34例病人全部获得随访,骨折脱位整复骨性愈合、神经功能恢复及自觉症状恢复疗效满意。结论:索米氏颈架对损伤的颈椎有牵引和固定作用,可使损伤或经牵引复位后的颈椎保持与恢复稳定,防止颈髓的继发性损伤,能够保留骨折端的生理应力性接触,能促进骨折愈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自理能力,方法简便,疗效可靠,适宜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7.
李锦玲  杜蕾 《河北医药》2006,28(2):155-155
Halo-Vest架在急救转运过程,早期诊治过程,外科术前、术中和术后期间及早期康复训练过程中维持颈椎的稳定性,利于残存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椎间植骨的融合和脊柱骨折的愈合,成为颈椎损伤安全、有效、实用、易行的治疗方法.我科2001年10月至2004年12月,将Halo-Vest架用于不稳定型颈椎损伤患者的固定,配合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护理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Halo-Vest支架在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32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应用Halo-Vest支架治疗情况、围手术期治疗措施、术后并发症、随访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Frinkel评分。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12周均获得骨性愈合。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有一定程度恢复,平均Frinkel评分提高1~2级。结论 Halo-vest支架治疗颈椎骨折、脱位方法简单,疗效可靠,是一种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颈椎骨折脱位是一种较严重的创伤性损伤,临床上常合并脊髓损伤及高位截瘫,伤情较严重,往往给患者造成致命的身心创伤,甚至终身残疾[1]。Halo-Vest架又名胸背心,是目前唯一可在三维维持颈椎稳定性的外固定支具。2008-07~  相似文献   

10.
<正>在创伤性损伤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创伤性损害便是颈椎骨折,在临床上通常会合并高位截瘫以及脊髓损伤,颈椎骨折病情非常严重,会直接威胁到患者生命,给患者身体和心理造成极大伤害,若是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则可能导致患者终身残疾[1-3]。哈罗氏架是现如今唯一一种可以在三维维持颈椎稳定性的固定支具,在对患者进行治疗过  相似文献   

11.
第2颈椎齿状突Ⅱ型骨折是一种常见的上颈椎损伤,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牵引、颈部石膏围领固定、Hallo架固定、颈部围领或支架固定及手术治疗。按照。Anderson-D'Alonzo分类^[1],Ⅱ型骨折即齿状突与枢椎椎体连接处的骨折,其晚期骨不连的发生率最高。我院自2000年以来应用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齿状突Ⅱ型骨折3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应用Halo-Vest治疗颈椎损伤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英涛  周洪玲  刘俊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1):1402-1402
Halo-Vest架具有坚强的三维固定作用,方便、牢固、可任意调节,是颈椎不稳定性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但要取得良好的疗效,除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规范操作外,也离不开科学、系统的临床护理。1995年以来,我院应用Halo-Vest治疗颈椎不稳定性损伤49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田强  高鸿 《贵州医药》2006,30(2):144-145
插管型喉罩(ILMA)是一种为正常或异常气道病人指引盲插而特殊设计的器械。我们将其用于术前已行哈氏架或颈托固定的15例欲行颈椎手术的病人,其插管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自从Roy—Camille采用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以来,因其将螺钉固定于颈椎侧块,配以钢板连接,固定可靠,目前该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到颈椎外伤和颈椎退行性变者中,我科自2004年1月—2009年4月采用颈椎后路侧块钉一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疾患23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颈椎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器械的进一步改进,目前对颈椎疾病的治疗主要采用内固定技术.颈椎内固定技术主要包括前路、后路等多种入路,而颈椎前路内固定主要包括前路钢板螺钉系统和前路界面固定等,后路内固定主要包括钢板螺钉固定、Luque棒或环内固定、钢丝或钢缆内固定等.  相似文献   

16.
<正>哈罗氏支架外固定术是一种先进和稳定的外固定技术,它有良好的固定效果,它被创伤外科用于颈椎外科损伤、畸形、肿瘤、感染的治疗,它能提供最稳定的颈椎固定,使其患者可以早期离床活动,便于护理[1-3]。但应用哈罗氏架需加强护理,如果护理不当,会造成许多并发症,加强临床护理的同时,还要加强心理护理。1临床资料2008至2009年我们创伤二科共收治了4名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5~50岁,均为车祸伤收入我科,4名患者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未见异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器械的进一步改进,目前对颈椎疾病的治疗主要采用内固定技术。颈椎内固定技术主要包括前路、后路等多种入路,而颈椎前路内固定主要包括前路钢板螺钉系统和前路界面固定等,后路内固定主要包括钢板螺钉固定、Luque棒或环内固定、钢丝或钢缆内固定等。其中后路钢板螺钉内固定可提供可靠的稳定性,且术后无须其他固定制动,可应用于同时需行后路减压的疾患。法国学Roy-Camille等于1970年首次报道应用颈椎后路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颈椎骨折和脱位,目前该内固定方法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颈椎外伤和退行性变患中,与其相关的解剖学、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应用使该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本就颈椎后路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应用哈罗氏架治疗后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于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哈罗氏架治疗的颈椎骨折脱位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术前与术后护理。结果 48例患者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且恢复时间快,精神状态好。结论对于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应用哈罗氏架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再加上护理方法的配合,能够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正>自Smith-Robinsont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报道应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以来,该术式广泛应用于颈椎退行性变、肿瘤、创伤等。近年来随着颈椎前路固定器械、椎体间融合技术及界面固定理论的发展,出现了界面内固定(TFC,BAK,CHTF等)、颈椎前路钢板等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颈椎椎弓根钉固定(观察组)与非手术治疗(对照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疗效肯定,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