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呼吸机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呼吸机撤离失败,长时间使用呼吸机者一般由气管切开处与呼吸机连接,但常有肺部感染、气管狭窄等合并症,因此,做好胸部康复及功能训练十分必要,现就我院1996年至1999年长时间使用呼吸机20例患者的胸部康复及功能训练体会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20例中,男15例,女5例;年龄3~65岁。其中慢性呼吸衰竭5例,重症肌无力4例,严重哮喘3例,烧伤3例,法乐氏四联症术后1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1例,溺水2例,电击伤1例。2 胸部康复2.1 体位引流及拍击胸壁:其目的可引流及清除气道分泌物,防止气道梗阻,预防静脉淤…  相似文献   

2.
胸部物理治疗在开胸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胸术后胸腔引流患者的咳嗽排痰,物理疗法是防止肺部感染的关键.物理疗法是运用各种物理因素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方法.恰当的物理疗法可以引流及清除气道分泌物,防止气道梗阻.它可以增进胸壁活动.锻炼呼吸肌,改善全身肌肉张力,增进心肺功能.本科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供收治69里开胸术后患者,死亡3例.本文就其康复的66例患者的术后胸部物理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胡娅  陈静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3):2001-2003
胸部物理治疗(chest physiotherapy,CPT)是指采取拍击胸背、调节体位、湿化雾化等物理手段,预防气道分泌物堵塞及改善通气两方面的技术。传统方法包括体位引流、胸部叩拍以及呼吸锻练等,近年来又创造了多种新技术,主要包括:高频胸壁振动、呼气正压技术、气道内振动、肺内叩击通气、指导性咳嗽技术、用力呼气技术、主动呼吸周期、自发引流、间歇正压吸气及机械吸-呼技术等。CPT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因其应用涉及多种因素且尚未有确切的评估指标,到目前为止,各种方法应用于小儿的疗效仍存在一定争议,现将有关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大面积烧伤患者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大面积烧伤患者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治疗经验与失败教训。方法:回顾性总结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治疗经验。如:在积极补液防治休克,抗感染及预防内脏并发症,积极封闭创面的同时,不放松对吸入性损伤的治疗,对吸入性损伤诊断明确后即行吸氧,雾化吸入;湿化气道;气管切开术;冲洗气道分泌物;呼吸机应用;皮质激素短期用于肺水肿或严重支气管痉挛时,鼓励病人咳嗽,深呼吸,翻身拍背,体位引流等治疗措施。结果:本组50例中,痊愈出院42例,治愈率80.4%,中途出院6例,死亡2例。结论:早诊断,早治疗,气管切开指征应适当放宽,减少并发症,抓早抓好各项治疗措施,重视并发症的防治,可提高此类病人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纤支镜在肺不张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本院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0例患者胸闷减轻,呼吸困难缓解,呼吸音改善,SpO2升高至90%以上,呼吸机支持辅助呼吸的气道压明显降低,体温在1~3d内降至正常范围,复查胸部x片示肺复张良好,肺部感染明显好转。吸痰过程中,患者无喉痉挛、气管痉挛及严重心律失常,吸痰后无气道内出血及肺水肿。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既可以明确肺不张的原因,可以在直视下快速清除气管、支气管腔内分泌物或血凝块,解除其对支气管腔堵塞导致的肺不张,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气管切开的可能,避免患者再次损伤,降低感染机会,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刘新会  孙磊  杨秀娜 《河北医药》2013,(21):3281-3282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患者的常用方法之一[1],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后,在患者吸气过程中上呼吸道黏膜丧失了加温、加湿及过滤等功能;加之反复的吸痰导致气道黏膜、纤毛等结构受损,出现气道失水,黏膜干燥,黏膜分泌物增多且痰液黏稠、结痂,痰液排出不畅,气道阻塞,继而增加了肺炎、肺不张的发生率,影响患者呼吸功能[2]。因而有效的气道湿化、充分的痰液引流等护理措施是降低气道切开术后肺炎发生率的重要措施。试验证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与气道湿化的程度呈反比关系[3]。与间断常温气道湿化方法比较,持续恒温气道湿化更有利于呼吸道黏膜的湿化、痰液的稀释以及气道的通畅引流等,从而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我院RCU和ICU对气管切开脱离机械通气患者采用持续恒温气道湿化法管理气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力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3):3601-36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常因呼吸道感染、气道阻塞、呼吸肌疲劳等并发Ⅱ型呼吸衰竭,临床上常规给予持续低流量鼻导管给氧、呼吸兴奋剂、抗生素等治疗往往难以达到满意效果,重症患者需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治疗,但气管插管可使上呼吸道寄植菌随着导管气囊周周潴留的分泌物下漏,沿气管、支气管树移行;管道及导管内壁上的细菌可通过冷凝水等再次进入呼吸道接种定植等,容易导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或支气管一肺感染反复发作而延长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8.
何艳凛  刘庆利  李瑞星 《河北医药》2012,34(14):2222-2223
胸外科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全麻对患者呼吸系统影响大,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再者患者术后体力下降,伤口疼痛限制了患者的咳嗽、咳痰,使呼吸道分泌物积聚,引起呼吸系统并发症,呼吸道管理是胸科术后最受关注的护理问题,而气道排痰是气道管理中最基本的护理干预措施[1],通过手术前后呼吸道管理可提高呼吸肌肌力,改善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从而提高肺通气功能,增加潮气量,改善肺功能,促进气体液体排出,缩短胸管留置时间,减少肺部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患者家属是患者最重要的看护者及社会、情感支持来源,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能促进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促进患者康复.为了做好胸外科患者围术期呼吸道管理,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胸部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在对胸外科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同时也对其家属实施护理干预,收到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对于长期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吸痰是保持呼吸道畅通最有效的方法之一[1].吸痰是最基本的护理技术,如果吸痰操作不当或过于频繁可造成缺氧、窒息、肺不张、支气管痉挛、心律失常、气道损伤、颅内压增高以及感染等[2].我们为5例气管切开长期应用呼吸机的患者进行适时吸痰护理,现将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主要是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对于气管切开患者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8月28例气管切开患者,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滴注湿化液,以保证呼吸道分泌物容易咳出或被吸出。结果 28例气管切开患者通过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后,患者无任何不适,无1例痰痂和痰栓形成,无1例肺部并发症发生。结论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的方法,可有效降低气道内分泌物的粘稠度,有利于痰液排出,预防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对于长期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吸痰是保持呼吸道畅通最有效的方法之一[1].吸痰是最基本的护理技术,如果吸痰操作不当或过于频繁可造成缺氧、窒息、肺不张、支气管痉挛、心律失常、气道损伤、颅内压增高以及感染等[2].我们为5例气管切开长期应用呼吸机的患者进行适时吸痰护理,现将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1985年6月~2004年11月收治胸部创伤91例(开放损伤10例、闭合损伤81例),其中胸部软组织伤22例,单根肋骨骨折29例,多根肋骨骨折25例(浮动胸壁5例),气胸5例,血胸8例,血气胸11例,支气管挫裂伤4例,肺挫裂伤14例,合并腹部脏器损伤12例,合并其他部位损伤32例,创伤性窒息5例,并有创伤失血性休克21例,并ARDS5例。对症治疗39例,胸壁外固定30例,胸腔闭式引流术20例,开胸手术2例,其他合并伤手术22例,行呼吸机治疗4例,治愈89例,死亡2例。作者认为,应及时对危及生命的多根、多段肋骨骨折浮动胸壁和张力性血气胸患者作出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对于已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伤员,观察中引流气体不见减少,应及时行床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既能及时吸出气管、支气管内的痰液和血凝块,又能明确诊断气管、支气管挫裂伤。对于下胸部开放性损伤,应及时明确有无胸腹联合伤。积极手术处理腹部脏器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方法:27例重症监护室患者床旁给予纤支镜气道吸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深部痰标本培养和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结果:24例患者经1~3次纤支镜吸痰治疗,15例肺部感染得到控制,9例肺不张均复张;17例行深部痰培养,11例培养结果阳性(64.7%):5例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均成功。结论:在重症监护室危重病人,在保证氧供的情况下,经纤支镜行呼吸道吸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可有效改善痰液引流,解除肺不张,改善肺通气。行深部痰培养可指导抗生素的应用。引导经鼻气管插管较快建立人工气道。且无任何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50年代以来,胸膜剥脱已取代胸廓成形、胸腔内异物填塞等萎陷疗法,而成为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主要手术方法,适用于肺内无空洞、无活动病灶、无广泛纤维性病变及无结核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狭窄、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胸膜瘘者.胸膜剥脱术由于麻醉及气管插管等一系列侵入性操作,造成呼吸道黏膜损伤、充血、水肿、渗出增加,排痰功能降低,术后分泌物易潴留气道内,引起通气不畅、肺不张,影响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王万利 《黑龙江医药》1997,10(5):318-318
气管切开是抢救病人的应急措施,它能有效的改善病人的通气功能,保证重症患者气道通畅使与气管内吸出分泌物,我们自1995至1997年共护理了8例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其中最长的820天,短的30天现将护理体会总结一下:1 典型病例患者赵国栋男30岁,因病毒性脑炎入院,病人头痛,烦躁不安,躁动,抽搐进而出现昏迷,呼吸肌麻  相似文献   

16.
肺部感染是由细菌引起的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由于气管、支气管化脓感染,使气道分泌物增多,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痰栓阻塞气道使呼吸不畅,且易反复,使患者负担加重。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肺部感染操作安全可靠有效,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51岁。右脑部咳嗽后出现柔软性包块半月。既往肺结核病史九年余。无胸部外伤及手术史。查体:右锁骨下们及拳头大小柔软包囊,无红肿及压痛,无液体波动感,中心部位菲薄。吸气时可自行回凹,呼气及咳嗽后隆起胸壁表面约1.0cm,伴有气流冲动感,叩之鼓音。胸片示:右上中浸润型肺结核,肋骨无异常。痰找抗酸杆菌(集菌法):GIV讨论胸壁气瘤可见于胸膜疾患、胸部手术或胸部外伤后致胸膜损伤引起,而因肺结核引致胸壁气瘤甚少见。该例可能是浸润型肺结核病灶侵蚀后连通胸壁形成支气管—胸膜—皮下瘘。肺内气体不断冲击并分离肌…  相似文献   

18.
气管切开术后空气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呼吸道,失去了上呼吸道对吸入空气的加湿和加温、清洁和过滤作用,呼吸道水分的丢失每日可达到800~1 000 mL[1],气道的过滤、加湿、湿化作用降低甚至消失,吸入适宜湿度和湿度的气体,是保证气道黏膜纤毛正常运动的重要条件,若气道湿化充分,即使咳嗽反射差的患者仍可以靠纤毛运动和体位引流排除分泌物,持续吸入未经湿化或雾化不足的气体易损伤气管黏膜,气管内的分泌物容易结痂堵塞呼吸道.  相似文献   

19.
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往往体质差、痰黏稠拉丝长,咳嗽无力,难以排痰,易导致分泌物引流不畅,气道阻塞,感染不易控制,甚至加重病情.我科采用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吸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抗真菌药的方法清除痰液、畅通气道、促进肺部炎症吸收等方面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 通气功能障碍分阻塞性、限制性和混合性,其中以阻塞性通气障碍最为突出。造成阻塞性通气障碍的病理生理基础是气道狭窄,呼、吸气流受阻。引起气道狭窄的病因不外乎:(1)管腔内分泌物堆积或吸入外来异物;(2)管壁粘膜肿胀增厚,平滑肌痉挛收缩;(3)管外压迫或支气管周围肺弹性收缩力减退,丧失对支气管的放射状牵拉作用。如狭窄部位在上呼吸道或气管、主支气管,引起吸气性通气受阻,中、小气道弥漫性狭窄,引起呼气性通气障碍。后者临床多见。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OPD)是呼气性阻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