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理念解决心内科辅助检查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流程图分析既往心内科辅助检查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原因,制定改进方案后再次评价反映这些问题的指标变化,比较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结果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3个月不能同查项目、评估不足、患者遗忘3项问题显著少于改进前(P<0.05,P<0.0l).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有利于提高心内科辅助检查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改进护理质量控制检查方法,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方法采取质控小组成员相对固定,调整检查频次为3个月1次,对检查存在的问题及亮点用相机拍照,以PPT形式汇报检查结果并与上一季度进行对照分析,建立护理质控小组会诊制等方法进行质控检查。结果病区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较改进前提高,护理缺陷发生率较改进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护理质量控制检查方法的改进,能够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记录本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的要求,护理部自行设计持续护理质量改进记录本,将病区交叉检查,护士长夜查房,病区护士长、组长及责任护士查出的护理问题记录在此本上,并每月召开持续护理质量分析会,对现存的护理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列出整改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持续质量改进记录本应用后,病区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应用前,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应用前(P<0.01)。结论持续质量改进记录本的使用,能激发各层级护士质量管理的潜能,提高护士参与管理的能力,保证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4.
运用PDCA循环实施门诊护理质量管理初探   总被引:12,自引:10,他引:2  
建立门诊部、护理部领导下的科护士长、护士长、护理骨干门诊管理网络,运用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循环法,对门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质量控制。结果实施质量控制1年后,门诊病人满意度、消毒隔离质量检查合格率、无菌物品合格率、健康教育开展率、抢救设施到位率、一医一患执行率显著高于实施前(均P<0.01)。提示PDCA循环法是门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有效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使护理工作持续改进。方法成立护理质量督导专家组,制定工作职责和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并组织学习,由专家组对临床护理管理的10项内容采取随机检查方式,对存在的问题按照“分析一研究一改进一调查一再改进”的程序实施持续质量督导,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结果实施后治疗室管理、病房管理、护士长管理、护理记录质量及核心制度掌握合格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P〈0.01)。结论持续护理质量督导工作模式具有重点性、持续性、随机性,易于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能促使护士日常工作达到自律状态,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护理质量督导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目的 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使护理工作持续改进.方法 成立护理质量督导专家组,制定工作职责和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并组织学习,由专家组对临床护理管理的10项内容采取随机检查方式,对存在的问题按照"分析-研究-改进-调查-再改进"的程序实施持续质量督导,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结果 实施后治疗室管理、病房管理、护士长管理、护理记录质量及核心制度掌握合格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P<0.01).结论 持续护理质量督导工作模式具有重点性、持续性、随机性,易于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能促使护士日常工作达到自律状态,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持续质量改进在住院患者留置导管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规范各种留置导管的护理,提高导管护理质量.方法 对住院患者治疗过程中的18种常用导管、60余种专科导管护理中存在问题定期进行分析,建立健全导管护理质量控制网络,持续改进和完善各种导管护理规范、操作流程及检查标准,改进导管检查的方式,改进导管护理的方法 .结果 2年内对各种导管进行了规范,统一了检查和评价标准,导管护理环节质量不断提高.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能不断地对护理过程进行质量评估和改进,从而达到更高的标准和更好的效果,是保证临床导管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特殊检查的持续质量改进效果。方法采用流程图分析完成特殊检查的各环节,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发放自行设计的问卷,现场调查真因,制定持续质量改进方案。实施3个月后再次调查评价,比较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结果实施前后患者特殊检查顺利完成率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可显著提高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特殊检查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目标分步实施法,持续改进手术室护理质量.方法:按护理部每月总体工作目标要求,结合本科室质控检查存在的问题,把长期目标分解到每周,分步设置每周护理工作目标并组织落实.结果:提高了护理人员对目标任务的知晓率和落实率,提高了完成任务的效率,手术室护理质量得以持续改进.结论:目标分步实施法是提高护士积极性、持续改进手术室工作质量的科学、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开展品质圈活动提高NICU护理卡书写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NICU各种护理卡书写质量,规范护理流程,提升护理安全性。方法由6名护士组成"卡卡圈",对床头卡、输液卡、输氧卡、特殊治疗卡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确定主题、拟定活动计划,把握现状与设定目标,解析问题、拟定及实施对策的品质圈活动进行质量改进和巩固。实施3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4种护理卡问题发生率从开展品质圈活动前的21.51%~25.33%下降至0.69%~3.57%,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开展品质圈活动能有效提高护理卡书写质量,提升护理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刘中静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19):165-168
的 分析在女性外阴整形手术患者中应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 2022年1月于我院行外阴整形手术治疗的4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2例。对 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比较两组满意度、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结果 试验 组护理满意度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59.09%(P<0.05);试验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试验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女性外阴整形手术患者中应用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式的效果确切,有助于提升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提高护理满 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降低住院患者特殊检查漏检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6月383例患者为对照组,9~12月408例住院患者为观察组。分别按照常规方法及持续质量改进方法管理患者的特殊检查。结果观察组患者特殊检查漏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检查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可降低住院患者特殊检查漏检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护嘱系统在护理质量实时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我国临床护理管理工作实际,分析实施护理质量实时控制中护嘱实施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运用持续质量改进、过程管理、时间管理等理论进行护嘱系统的开发、运用与管理。结果 构建了新的护嘱系统,并形成了护理管理规范。结论 新构建的护嘱系统为护理质量的实时控制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李湘军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8):1901-1903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烧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2月~2012年12月两年内各类烧伤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常规护理,B组采取持续质量改进(CQI法)护理。让患者填写满意度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并进行比较。结果:B组与A组比较,平均住院日缩短(P=0.002),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表的满意百分比提高(P=0.000),在症状自评量表(P=0.000)的得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方面明显得到改善。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烧伤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提高了门诊/急诊的优质护理服务,改善了患者的精神症状,缩短了住院日,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压疮管理流程,做到环节管理及质量持续改进。方法在医院信息系统(HIS)建立压疮管理模块,与6级电子病历有效结合,通过压疮监控模块筛查高危患者并进行预警提示,对不同来源压疮数据信息上报,并记录治疗护理措施、压疮愈合等情况。结果实施压疮闭环管理后,2013~2015年压疮发生率分别为0.06%、0.06%、0.08%,低于国内12所医院的调研结果。结论压疮闭环管理体系的构建能够科学分析压疮发生现状,对治疗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进而提高压疮护理和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阮娜  吴明珑  刘洪娟 《骨科》2016,7(4):278-281
目的:下肢骨牵引是骨科常用的治疗手段,骨牵引治疗情况是骨科评价骨科专科护理质量指标之一。本研究通过对持续质量改进,为降低下肢骨折患者骨牵引无效率和提升专科护理品质提供依据。方法将下肢骨折骨牵引患者42例(304人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0例(146人次),2014年6~7月收治]和研究组[22例(158人次),2014年10~11月收治]。利用自制下肢骨牵引查检表对对照组患者下肢骨牵引情况进行调查,通过柏拉图分析法确定下肢骨牵引无效的主要类型,利用鱼骨图对其原因进行分析。针对分析结果进行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并对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研究组患者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对照组的下肢骨牵引无效率为24.66%,研究组为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骨牵引患者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地降低骨牵引无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病房动态上报及督导制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实施成效.方法 对全院46个专科护理单元建立并实施病房动态上报及督导制度,对当日人力资源相对不足的科室进行人力资源动态调整及现场督导.结果 病房动态上报及督导制度实施后,重危患者、一级护理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较实施前显著提升(均P<0.01).结论 病房动态上报及督导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有利于科学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提升护士长管理意识,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Existing workload measurement instruments fail to represent specific nursing activities in a setting where patients are characterized by a diversity of cause, location, extent and depth of burns, of age and of history. They also do not include educational levels and appropriate time standard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 reliable measurement instrument for nursing workload in burn care, in order to match quality of patient care with staffing needs. In the first phase, a time study by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and observations was used to assess direct and indirect care activities. A total of 34 nursing activities were identified, defined, connected to educational levels and attached to time standards. Two independent raters completed a test computer program by assessing performed nursing activities in 36 patients. This yielded intra-class correlations of 0.82, indicating good reliability. In the second phase, a computer program was developed to process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available staff and the sum of time standards of nursing activities per patient per day and to calculate the balance. After 1 year of running this program, the database was used to distinguish patients’ care demand into five care categories. This instrument justifies the investment of time by nursing staff needed for daily activities in the burn unit. It provides quick insight into the balance between care demand and staffing needs and can be used to optimise resource planning.  相似文献   

19.
妇幼保健医院护理流程再造中人文关怀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从流程管理入手,探讨保证护理服务与人文关怀有机融合的有效途径。方法依据卓越护理流程设计的原则、华生人文关怀理论、患者需求、患者权利,对所有直接服务于患者的护理项目中的人文关怀措施进行个性化设计,对设计后的流程试运行3个月,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征求患者的意见,定稿后进行培训和执行。结果流程再造实施后患者对护理服务11项指标评价及舒适达标、护理质量、安全评价显著优于实施前(均P<0.01)。结论将人文关怀融入各项护理流程再造中,有利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护理管理者对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认知,为优质护理的政策制定和对管理者的支持策略提供依据,从而保证优质护理持续深入开展。方法以便利抽样法抽取参加厦门市某培训班的护理管理者175人,采用自行设计的优质护理服务认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80.00%~98.86%护理管理者认为优质护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基础护理对象是生活完全或部分不能自理的患者、优质护理服务不只是对患者进行生活护理,仅37.71%的护理管理者认为家属可以陪伴但生活护理应由护士完成,70.86%认为强调基础护理会削弱专科护理发展。结论护理管理者对优质护理内涵的认知存在偏差,对优质护理开展的利弊有一定认识,对优质护理的深入持续开展信心不足。希望上级领导给予支持,建立长效机制,以促进优质护理服务的持续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