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旋前,后外型三踝骨折内固定治疗观察,分析失败原因。方法:我院在2008年1月~2009年1月,共行旋前/后外型三踝骨折内固定手术32例,对手术失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观察3~15个月,多数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但有4例治疗结果不理想,出现关节疼痛、僵硬、关节炎等。结论:在行旋前/后外型三踝骨折内固定术时,重视每一个治疗环节,恢复患者的正常踝穴关系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手法复位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手法复位踝关节骨折的23例患者临床资料,设定为手法组,选择2004年1月~2006年12月在本院手术治疗的踝关节骨折患者84例设定为对照组,分析临床疗效.结果:各组疗效评价、肿胀消退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说明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法治疗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满意,未见严重并发症,是临床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Ⅳ度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4例Ⅳ度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采取腓骨后外侧切口的手术方式,复位固定的顺序按照外踝、后踝、内踝、胫腓联合进行,观察疗效。结果对24例患者进行620个月的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4周;优21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6%。结论可以通过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式,将Ⅳ度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踝关节恢复到正常解剖关系,使踝关节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显著提高患者康复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分析(附48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方法治疗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1月至2009年8月共收治踝关节旋前外旋型骨折48例,统一按Lange—Hanson分类,旋前外旋型骨折为踝关节骨折分型中的旋前外旋型(Ⅲ度),收治的48例病例全部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内固定物分别有普通钢板、锁定钢板、拉力螺丝钉、可吸收螺丝钉等多种。结果本组病例全部参加随访,参照齐斌提出的评定标准分为:优良40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95%。结论旋前外旋型骨折是旋前外旋型骨折(Ⅲ度),具有明显不稳定性,本组病例证实手术治疗是其最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载荷关节,以负重为主要功能,生理功能要求高,三踝关节骨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治疗不当将会严重影响踝关节功能。为了更好的促进骨折愈合,避免并发症,现多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采用手术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三踝骨折患者64例,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疗方式的疗效。1一般资料2002年1月~2005年1月,本院收治三踝骨折患者64例,其中男37例,女27例,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56岁,均为闭合性骨折,按Lauge-Hansen的分类方法,旋前外旋型15例,旋后外旋型22例,旋后内收型12例,旋前外展型9例,垂直压缩型6例,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旋外展推顶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住可行性及疗效。方法:自1995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外旋外展推顶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住500例,治疗后根据恢复症状及并发症,分析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个~1年;500例治愈432例。好转68例,无效O例。结论:外旋外展推项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住是一种可行的方法,较其他方法有更大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后、旋前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后、旋前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1~64岁,中位数38岁;左侧13例,右侧8例。均为新鲜闭合性损伤。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Ⅳ度16例、旋前外旋型Ⅳ度5例。术中采用踝关节内侧切口复位内固定内踝骨折,后外侧切口复位内固定外踝和后踝骨折。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踝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中位数13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14周,中位数13周。末次随访时,依据Baird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本组(94.23±4.35)分,优12例、良7例、可2例。术后并发腓骨肌肌腱炎1例,取出钢板后症状缓解。均无感染、皮肤坏死、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后、旋前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骨折可达解剖复位,愈合好,有利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手术后辅助中医药治疗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将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38例采用单纯手术治疗,治疗组38例在手术后辅助中医药治疗,采用Leeds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结果2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具有疗程短、疗效优良、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陈旧性三踝骨折属复杂的关节内骨折,因其存在复位困难、踝穴恢复不完整、外踝重叠短缩、距骨移位倾斜等问题,治疗起来较为困难。2007年2月至2009年11月,我们采用踝后外侧及踝前内侧双入路内固定术治疗陈旧性旋后外旋型三踝骨折患者1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分别采用手术复位以及保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后获得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将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台山医院2015年5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7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观察组14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展开骨折治疗;对照组13例: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术展开骨折治疗;就组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骨痂生长评分以及远期疗效数据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愈合时间(6.25±0.86)周短于对照组(6.72±0.25)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骨痂生长评分(2.77±0.07)分低于对照组(2.95±0.0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远期治疗优良率(85.71%)同对照组(76.9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有效实施,可使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有效缩短,但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术的有效应用,可使得骨痂生长效果显著提升,在远期疗效方面,两种方法未表现出差异,从而证明针对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依据患者经济条件以及病情状况合理进行治疗方式选择,以使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获得最优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运用郑氏正骨手法结合内翻小夹板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观察其中长期疗效,介绍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在2009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并得到随访的成人患者46例,在C臂下运用郑氏正骨手法整复,采用我院特制的踝关节内翻小夹板固定。按照踝关节骨折复位放射学评价标准(Burwell-Charnley)及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评定标准进行系统评分。结果:其中4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0.8~5年,平均为2.1±0.5年。所有患者骨折均达到临床骨愈合,根据踝关节骨折复位放射学评价标准(Burwell-Charnley):旋后-外旋型Ⅱ度骨折解剖复位12例,复位可4例;复位差2例,旋后-外旋型Ⅲ度骨折:解剖复位4例,复位可2例;旋后-外旋型Ⅳ度骨折:解剖复位14例,复位可6例;复位差4例。末次复查,按AOFAS评定标准:优34例,良8例,中2例,差2例,优良率为88.9%;总体平均得分:85.0±2.8。结论:郑氏正骨手法结合内翻小夹板治疗大部分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中、长期疗效较为满意。对于合并距上关节不稳定、内踝骨折移位明显、后踝较大的患者,固定中后期易移位,中长期疗效不佳,应该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在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治疗时,使用保守疗法与手术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40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使用保守方法进行治疗,并归为对照组,针对另外40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并归为观察组;此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并进行比较;入选患者均为该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结果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可见其则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度损伤患者使用保守治疗的Mazur评分较高,Ⅲ度损伤和Ⅳ度损伤患者使用手术治疗的Mazur评分较高,组间比较则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运用保守疗法与手术疗法治疗的疗效探究发现,两种方法均能够对患者起到较好的效果,但是按照该次研究结果分析,不同损伤程度使用不同方法的效果有所差异,所以建议按照患者的骨折损伤情况选用相应的治疗方法,最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分析手术治疗旋前、后外旋型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50例旋前、后外旋型三踝骨折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在5个月和10个月分别对其进行随访,所有的患者在治疗后均没有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和延迟愈合或者不愈合的情况。患者的愈合时间为8~17周,患者骨折愈合的优良率为88.0%。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感染症状,2例患者在术后出现创伤性关节炎,其他均没有出现骨不连以及骨折畸形愈合的症状。结论对三踝骨折患者的踝关节实施解剖复位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方法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李雄峰  庄汝杰  管国华  黄胜 《中医正骨》2012,24(1):24-26,3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0年9月,手术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82例,于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对患侧与健侧踝关节功能进行比较,并对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时的踝关节功能进行比较.结果:术后6个月时患侧踝关节功能明显差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86,P=0.000);术后12个月时患侧踝关节功能接近健侧踝关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79,P=0.240).术后12个月时患侧踝关节功能较术后6个月时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0.769,P=0.000);术后12个月时健侧踝关节功能也较术后6个月时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19,P=0.000).结论:对损伤进行准确的评估、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和合适的固定方法、恢复完整的关节面和关节的稳定、术后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可以提高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手术疗效,有效恢复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在下肢所有关节中,踝关节损伤仅次于髋关节,其临床治疗方法一直为成为争论的焦点,尤其是旋前、旋后-外旋型Ⅳ度的踝关节损伤。本文通过分析旋前-外旋型Ⅳ度踝关节损伤80例中西医治疗疗效,把近年来经验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Ⅳ度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手术治疗的24例Ⅳ度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随访资料.手术采用腓骨后外侧切口,按外踝-后踝-内踝-下胫腓联合顺序进行复位固定.结果:24例患者随访6~20个月,中位数1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4周,根据Baird-Jackson系统评分,优21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5.8%.结论:通过切开复位内固定可使Ⅳ度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踝关节恢复正常解剖关系,最大限度恢复踝关节功能,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张永锋  杨团民 《天津中医药》2017,34(12):820-822
[目的]探讨无痛正骨手法复位配合U型胶布外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就诊的71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其中38例给予无痛正骨手法复位配合U型胶布外固定治疗,33例给予手术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时间;骨折治疗后6个月分别通过影像学疗效、Mazur评分系统评价。[结果]7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两组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Mazur评分,无痛正骨手法组均优于手术组(P0.05)。[结论]无痛正骨手法复位配合U型胶布外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疗效满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手法整复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手法复位配合石膏外固定治疗Ⅲ°、Ⅳ°旋后外旋型踝部骨58例。[结果]总有效率93.10%。[结论]手法整复治疗Ⅲ°、Ⅳ°旋后外旋型踝部骨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方法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闭合性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8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闭合性骨折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非手术治疗,患者使用手法进行复位,纠正其关节骨折脱位问题,再使用小夹板进行外固定。经6~8周治疗后,进行X线片扫描,观察其恢复效果。对照组58例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手术治疗。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患者58例均痊愈,总有效率为100.0%;治疗组患者治疗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关节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恢复效果接近。结论:与常规西医手术比较,采用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闭合性骨折脱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颈舒颗粒联合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13例,女27例;年龄36~67岁,平均46.1岁;采用颈舒颗粒联合旋提手法治疗。对照组40例:男15例,女25例;年龄35~64岁,平均44.6岁;采用旋提手法治疗。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价指标体系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价指标体系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VAS评分、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价指标体系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舒颗粒联合旋提手法比单一旋提手法能够更好地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