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教学标本制作过程中发现双源性肝固有动脉分支伴胆囊动脉起点异常的情况,鉴于肝固有动脉、胆囊动脉与临床关系密切,而双源性肝固有动脉分支伴胆囊动脉起点异常的资料不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陈摩端 《四川医学》1990,11(2):73-74
我院自1987年11月至1988年10月对15例中晚期肺癌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Selective bronchialarteriography,BAG)及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术(Selective bronchial artery infusion,BAI)和肋间动脉灌注化疗,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14例,女1例,平均年龄56.7岁。  相似文献   

3.
2007年8月我们在尸解时见肠系膜上动脉与肝总动脉共干发自腹主动脉,腹腔干分出脾动脉和胃左动脉外,还分出左右膈下动脉,这种变异并不多见,对临床动脉造影、外科手术有参考价值,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经皮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对11例经皮动脉导管溶栓治疗的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1例患者中10例(91%)溶栓治疗成功,血管造影显示血流通畅,临床症状完全缓解;1例无效者血管造影显示与治疗前无变化,改行手术治疗.1例在溶栓过程中发生远端血管出血,采取局部压迫止血,其余患者未发生并发症.无截肢和死亡者.结论 经皮动脉留置导管溶栓治疗急性动脉栓塞是一种安全、疗效优良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1 解剖学资料 2010年4月7日,作者于大连医科大学解剖馆解剖经福尔马林浸泡的头颈部尸体时,发现一具成年男尸左侧舌下腺的血液供应来自面动脉主干发出的舌下动脉,该动脉发出分支供应下颌下腺,最终于舌下腺下缘中部由外侧转向内侧进入腺体.此为少见变异,对临床手术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具体描述如下:面动脉于舌骨大角稍上方从颈外动脉前壁发出,起始处外径3.04 mm,距颈总动脉分叉处25.78 mm,经二腹肌深面入下颌下三角,经下颌下腺后下缘前行至下颌下腺中部,发出下颌下舌下动脉干(总干起始处外径2.06 mm),面动脉再向上于下颌下腺上缘、下颌体下缘发出颏下动脉,颏下动脉沿下颌舌骨肌浅面前行至颏部.  相似文献   

6.
右侧支气管动脉和肋间后动脉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临床动脉灌注治疗中晚期肺癌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解剖、观察 198例成年尸体的右侧肋间后动脉与右支气管动脉的共干类型、右侧支气管动脉起点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测量右侧第三肋间后动脉在腋中线的外径。结果 右侧第三肋间后动脉与支气管动脉的共干类型有四种 ;右侧支气管动脉共干起点平对第 2~ 8胸椎 ,右侧第三肋间后动脉在腋中线的外径平均为 0 .78m m± 0 .33m m(0 .0 5 8mm~ 1.8m m,n=137)。结论 在腋中线经右侧第三肋间后动脉于右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中晚期肺癌是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5例,男4例,女1例,年龄18-56岁。结果 1例右侧中心型肺癌。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分别供血,1例右上Ⅲ型肺结核,右上支气管动脉与右3—4肋间动脉分别参与供血,3例支气管扩张,均为支气管动脉供血。经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栓塞后,大咯血立即停止。结论 经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栓塞术治疗急性大咯血是新的介入治疗方法,安全、有效、患者痛苦少。  相似文献   

8.
在102例教学用过的下肢标本上,对腘动脉及小腿动脉进行了观察: 1.成人腘动脉的平均长度为17.36±1.17cm。膝上内动脉和膝上外动脉分别起白有腘动脉中段上1/3和中段中1/3各有40.59%和46.53%。膝下内动脉和膝下外动脉起自下段上1/3各有32.35%和36.37%。膝中动脉起自膝上外动脉38.78%。 2.腘动脉均在腘肌下缘分为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胫后动脉在其始部的下方2.4±8.1cm处分出腓动脉,后者有3.92±1.92%特别发育,并代替胫后动脉分布。 3.测量小腿动脉的管径及与主干所呈角度。  相似文献   

9.
动脉支架成形联合动脉置管溶栓对下肢动脉闭塞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正茂  王世伟 《当代医学》2009,15(29):527-528
目的评价动脉支架成形联合动脉置管溶栓对下肢动脉闭塞疗效与畅通率。方法经CT造影证实髂股动脉长段(>10cm)狭窄闭塞,腘动脉以远及分支广泛闭塞,无良好流出道。患者共45例52条肢体(Fontaine分期均为III~IV),其中男28例,女性17例;年龄49~84岁,平均68.5±15.5。所有患者都成功开通闭塞的股髂动脉并植入支架无截肢,无死亡,其中27条肢体同时行动脉置管溶栓术。分为支架植入联合置管溶栓治疗组27条肢体和单纯支架植入对照组25条肢体,于术后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是否改善,ABI的变化及垃圾脚发生率。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恢复搏动比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提高24.29%。垃圾脚发生率降低75%,踝/肱指数比对照组平均提高0.30±0.07。足背或胫后动脉恢复搏动率提高25.85%。两组病人临床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异(P<0.05)。其短、中期通畅率令人满意,但长期通畅率仍需继续随访观察。结论动脉支架成形联合动脉置管溶栓是治疗下肢髂股动脉长段狭窄闭塞,无良好流出道的动脉闭塞疾病的一种创伤小,疗效好、畅通率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放射介入联合动脉栓塞治疗动脉源性胃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4例动脉源性胃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7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放射介入联合动脉栓塞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后再转入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为66.67%,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经治疗无效者转行手术治疗,对照组2例患者因转行手术治疗严重胃出血,导致死亡,其余转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均治愈。结论放射介入联合动脉栓塞治疗动脉源性胃出血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经动脉内介入治疗临床效果。方法:对19例急性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动脉内介入溶栓,并对7例进行单纯球囊扩张,5例在球囊扩张后予支架成形术,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19例患者中有13例症状显著改善,3例有改善,3例死亡。结论:动脉内介入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效果明显,可以适当放宽时间窗。  相似文献   

12.
正常的闭孔动脉发自髂内动脉前干,沿骨盆侧壁向前下,穿闭膜管入股部,营养大腿内收肌群、髋关节等[1]。近年来研究表明,闭孔动脉在盆内存在变异Ⅰ[2]。但是在目前的文献中,对于闭孔动脉变异的报道大多局限于一例或者几例病例,资料少且不全面,并不足以为临床手术提供参考。由于异常的闭孔动脉发出点、走行和分布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与临床关系密切,为此笔者解剖观察了闭孔动脉的变异情况,获得了闭孔动脉的临床解剖学资料,以期为髋臼、骨盆手术及骨盆创伤止血提供解剖学依据,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临床施行颈外动脉结扎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解剖 5 3具经体积分数为 10 %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 ,暴露头颈部的血管 ,测量甲状腺上动脉起始部位距颈总动脉分叉及甲状腺上动脉和舌动脉的距离 ,并观察颈外动脉的分支形状 ,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的位置关系。结果和结论 :甲状腺上动脉起始于颈外动脉、颈总动脉分叉水平、颈总动脉分叉水平以下者分别占 44 .34 % ,2 8.30 %和 2 7.36 % ;颈外动脉分支形状有树枝状和丛状 ,以树枝状为主 (94.34 % ) ;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的位置多为后外与前内的关系。但不能就此认为甲状腺上动脉起始处的动脉就是颈外动脉 ,也不能单凭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的位置关系来判断颈内与颈外动脉。  相似文献   

14.
眼动脉变异起自脑膜中动脉的解剖学调查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眼动脉的起点 ,重点调查异常眼动脉的起始、分支及口径 ,为临床视力障碍提供病因资料。方法 体视显微镜下观察 1 0 0侧成人脑颅眼动脉起始 ,对异常起自脑膜中动脉的眼动脉起始、分支和相关动脉口径进行测量。结果 眼动脉起自颈内动脉95侧 (95 % ) ;异常起始 5侧 (5 % ) ,其中单侧起自脑膜中动脉前支 1例 ,双侧分别起自左右脑膜中动脉前支 2例 ,脑膜中动脉平均内径1 .9mm ,眼动脉平均内径 1 .1mm ,与正常的眼动脉口径无明显差异。结论 中老年人不明原因的视觉障碍或颅骨颞区外伤、颞区的硬膜外血肿、颞区硬脑膜肿瘤同时伴视力障碍患者 ,眼动脉异常起于脑膜中动脉并受损的原因不能除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子宫动脉栓塞与子宫动脉结扎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郏县人民医院分娩的82例产后出血孕产妇,按照手术术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1%(39/41),对照组为70.7%(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时间、止血时间较对照组短,出血量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治疗孕产妇产后出血方面临床效果明显,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等优点,可替代子宫动脉结扎术治疗孕产妇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6.
性腺动脉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尸解观测性腺动脉的起始位置、支数、口径、与腹主动脉的夹角,与肠系膜下动脉起始处的距离、经行及其与肾蒂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左右两侧劝脉口径间存在显著线性关系,建立线性方程。结合观测结果讨论临床应用要点。  相似文献   

17.
舌动脉的巨微解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56例舌动脉的构筑。舌动脉起始较集中,舌骨大角可作为寻找动脉的标志。由于舌动脉入舌的位置较恒定而浅,易于显露,并与舌下神经和舌静脉有稳定的关系,因而可作为受区动脉。舌动脉干各段的弯曲情况,与舌的不同部分的活动度相适应。舌深动脉有两种类型的分支;短支主要供应舌肌;长支形成粘膜下动脉网,供应粘膜。舌肌内的细微动脉沿肌纤维迂曲走行,吻合丰富,但不越舌正中隔;粘膜下动脉网跨越正中线成为一整体。粘膜的血液直接来自动脉干的分支,吻合很丰富。联系舌的结构、功能及临床应用,讨论了舌血管构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颈总动脉及其分支类型的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临床施行颈外动脉结扎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解冲53具经体积分数为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暴露头颈部的血管,测量甲状腺上动脉起始部位距颈总动脉分叉及甲状腺上动脉和舌动脉的距离,并观察颈外动脉的分支形状,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的位置关系。结果和结论:甲状腺上动脉起始于颈外动脉、颈总动脉分叉水平、颈总动脉分叉水平以下者分别占44.34%,28.30%与27.36%;颈外动脉分支形状有树枝状和丛状,以树枝状为(94.34%);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的位置多为后外与前内的关系。但不能就此认为甲状腺上动脉起始处的动脉就是颈外动脉,也不能单凭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的位置关系来判断颈内与颈外动脉。  相似文献   

19.
笔者对200例男、女性腘动脉与肱动脉血压数值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男性组测得的腘动脉收缩压高于肱动脉收缩压4.0kPa(30mmHg),舒张压高3.0kPa(20mmHg);女性组测得的腘动脉收缩压高于肱动脉收缩压3.0kPa(20mmHg),舒张压高2.0kPa(15mmHg)。并由此得出,腘动脉与肱动脉血压数值差异消除的简便方法,为护士测量、记录提供方便,为临床提供较准确的血压数值。  相似文献   

20.
脊髓的动脉     
Von Haller(1754)就对脊髓的动脉进行过研究,Adamkiewicz(1882)和 Kaddi(1889)发表了有关脊髓动脉的经典论述。随着临床医疗的发展,某些手术后出现了脊髓并发症,有可能是由于脊髓的血液供应受影响所致,这又促使人们对脊髓血供进行广泛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