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14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106例,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38例,角钢板13例,外固定支架11例,髄内固定19例(包括Gamma钉、股骨重建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等),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the locking compress plate,LCP)17例,人工股骨头8例,各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随访(10.2±2.1)个月。手术组与未手术组在卧床时间、Harrie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上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架和锁定钢板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与DHS、角钢板、髓内固定和人工股骨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卧床时间手术组大体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rrie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锁定钢板与外固定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好,并发症少。LC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固定牢固,创伤小,负重早,并发症少,尤其是粉碎性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李书宽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2):154-154,160
目的探讨三维外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内固定组和外固定组。外固定组:采用三维外固定架实行外固定治疗;内固定组:采用手术切开内固定治疗。结果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满意,与切开内固定比较,三维外固定架固定手术创伤小、固定稳固、术后康复锻炼早、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治疗中可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72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6例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36例患者采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卧床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效果优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术期的失血特点.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6月8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动力髋螺钉组选择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方式,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选择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的平均时间、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住院的天数、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切口大小、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开始负重时间、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痊愈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简明健康量表评分;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果: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视觉模拟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简明健康量表评分、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的平均时间、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显性失血量、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住院的天数、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切口大小、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开始负重时间、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痊愈时间、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和动力髋螺钉组比较有优势,P<0.05.但隐性失血量方面,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更多,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相对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其显性失血少,但隐性失血多,需要多加注意.  相似文献   

5.
刘文安 《基层医学论坛》2014,(26):3497-3498
目的对比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比较分析2组患者手术指标以及随访1年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较之对照组有所改善,且差异显著(P〈0.05),随访1年可见治疗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便,疗效确切,不失为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良好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比较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髓内钉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HA组)治疗患者29例,同期行动力髋螺钉(DHS组)及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PFN组)各3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输血量、术后部分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末次随访的harris评分.结果 三组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输血量及末次随访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A组和DHS组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与PFN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HA组的骨质疏松程度、术后部分负重时间与DHS组及PFN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应根据骨折类型和骨质疏松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式,对于高龄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老年粗隆间骨折髓内与髓外固定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从2011年2月~2012年11月入住我院骨科股骨粗隆间骨折80例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髓内固定组40例,髓外固定组40例,并总结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结果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5例,术后12个月内出现固定失效12例,且术后肺部感染形成肺栓塞患者58人,27人抢救无效后死亡。根据曾铁良评定标准,髓内固定组优良率略高于髓外固定。结论兼顾老年患者年龄、骨质及伴随性疾病因素,反粗隆骨折及股骨小粗隆不完整老年患者性髓内固定较好,骨间距及小粗隆骨完整老年患者性髓外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老年粗隆间骨折髓内与髓外固定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从2011年2月~2012年11月入住我院骨科股骨粗隆间骨折80例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髓内固定组40例,髓外固定组40例,并总结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5例,术后12个月内出现固定失效12例,且术后肺部感染形成肺栓塞患者58人,27人抢救无效后死亡.根据曾铁良评定标准,髓内固定组优良率略高于髓外固定.结论 兼顾老年患者年龄、骨质及伴随性疾病因素,反粗隆骨折及股骨小粗隆不完整老年患者性髓内固定较好,骨间距及小粗隆骨完整老年患者性髓外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72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6例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36例患者采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卧床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效果优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固定的方法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90例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45例患者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对照组45例患者行新型股骨近端髓内钉(INTERTAN)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5.56%,对照组为93.33%,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新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均可取得理想效果,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9):88-90
目的探讨髓内及髓外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内固定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髓内组40例患者采用PFNA治疗,髓外组40例患者采用DHS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髓内组手术时间较髓外组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切口长度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组优良率与髓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髓内组优的比例高于髓外组(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3,P0.05)。结论髓内及髓外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疗效优良率无显著差异,但髓内内固定治疗创伤小,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防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探讨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选择80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FNA内固定组和DHS内固定组,每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疗效、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并发症、髋关节功能。结果 PFNA、DHS组的优良率分别为90.0%和8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术后出血量比较,PFNA内固定组优于DHS内固定组(P0.05)。PFNA内固定组患者治疗的早期功能恢复、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优于DHS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股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采用PFNA治疗的疗效更好,早期功能恢复更快,骨折愈合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10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动力髋螺钉手术治疗组选择动力髋螺钉手术,骨近端髓内钉手术组选择骨近端髓内钉手术治疗.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平均耗时、手术出血总量、住院时间、下床的时间、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骨折愈合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疼痛评分、肢体功能、生活质量;肢体短缩、压疮和髋内翻等并发症.结果:骨近端髓内钉手术组疼痛评分、肢体功能、生活质量、住院时间、下床的时间、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骨折愈合的时间、肢体短缩、压疮和髋内翻等并发症和动力髋螺钉手术治疗组比较有优势,P<0.05.而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平均耗时、手术出血总量则均高于动力髋螺钉手术治疗组,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骨近端髓内钉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与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2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6例,按不同的内固定方式分为PFNA组和DHS组,每组53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项(创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评分).结果 PFN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DHS组(P<0.05或<0.01),且创口小于DHS组(P<0.01),术中出血量少于DHS组(P<0.01).PFN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5% (4/53),DHS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6%(1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后Harri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DHS组(P<0.05).结论 股骨近端PFNA内固定微创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明显优于DHS内固定术,疗效好,并发症少,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术在治疗伴骨质疏松症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50例伴骨质疏松症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对照组75例和治疗组75例。对照组对伴骨质疏松症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使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进行治疗,治疗组对伴骨质疏松症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使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比较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出血情况、术后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通过两组手术过程中的出血情况、术后骨密度、患者恢复活动的时间评分进行比较,两组伴骨质疏松症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出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骨密度、患者恢复活动的时间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在治疗伴骨质疏松症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上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在本次研究中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贫血的关系,阐明PFN固定是否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贫血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内固定治疗患者43例,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71~95岁,平均年龄(82±3)岁,按Evans分型:ⅢA 20例、ⅢB 17例、Ⅳ型 6例;受伤原因:滑倒摔伤25例,车祸摔伤15例,其他疾病晕倒摔伤3例。对照组19例,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70~85岁,平均年龄(80±5)岁,按Evans分型:ⅢA 9例、ⅢB 6例、Ⅳ型 4例;受伤原因:滑倒摔伤11例,车祸摔伤7例,其他疾病晕倒摔伤1例。对照组患者行患肢皮牵引固定保守治疗。比较PFN手术组手术前后的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手术组患者术前RBC、HB和HC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手术组术后第2、3天患者RBC、HB和HCT较术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入院后1周3项指标较入院时有所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经PFN内固定治疗后容易出现术后贫血,隐性失血是术后贫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姜德龙 《医学综述》2014,20(18):3354-3356
股骨粗隆间骨折在老年患者当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为了允许早期活动来避免长期卧床导致的并发症以及方便护理,通常选择手术治疗。在高麻醉风险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当中使用外固定架治疗骨折是一个快速、微创的手术治疗方式,减少了术前和术后并发症。随着材料科技的发展与外固定架理论的逐步完善,对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做出了进一步的改进,使其更适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固定,同时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髓内钉微创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2例,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切口长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及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髓内钉微创内固定治疗效果确切,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左朝友 《海南医学》2014,(18):2745-2747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间失血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5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50例患者不同的手术固定方式分为三组,A组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B组采取动力髋螺钉内固定;C组采取r钉内固定。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结果三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和第5天的血红蛋白和平均显性失血量比较以及组内不同时间段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显性失血量两两组间比较,A组治疗效果优于B、C两组(P〈0.05),B组较优于C组,C组出血量最大,预后效果最差。三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2~3天、第4~5天的阶段性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隐形失血量两两组间比较,A组治疗效果优于B、C两组(P〈0.05),B组较优于C组,C组出血量最大,预后效果最差。三组组内比较,第4~5天的隐性出血量与第1天和第2~3天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失血量最小,临床治疗效果优势明显,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王彦  张云坤 《右江医学》2014,42(5):593-595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动力髋加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7月~2013年7月手术治疗的19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PFNA组)105例,应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方式治疗(DHS组)91例.比效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术程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明显优于DHS,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