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了解糖尿病(DM)患者入院主要原因,为糖尿病(DM)患者并发症防治及减少入院次数提供资料。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7月内分泌科的DM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共收集病历资料252例,以入院时主诉症状及入院诊断为主,统计分析各年龄段DM患者主要住院原因。结果 DM患者的入院原因:第1组(20~40岁)前3位:DM酮症酸中毒(64%)、代谢综合征(20%)、高血糖症候群(16%);第2组(40~60岁)前3位:DM慢性并发症(37.04%)、高血糖症候群(22.22%)、DM酮症酸中毒(14.82%);第3组(≥60岁)前3位:DM慢性并发症(43.33%)、感染(16.67%)、低血糖(16.67%)。结论 DM慢性并发症为中老年DM患者入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综合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病时间及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3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37例临床资料,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137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病时间:137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随访,第1年的生存率为73.72%(101/137),第2年的生存率为64.23%(88/137),第4年的生存率为50.36%(69/137),第5年的生存率为18.98%(26/137),第6年的生存率为10.22%(14/137),平均生存时间为(5.23±2.17)年;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2型糖尿病与糖尿病肾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密切相关;大血管病变与年龄以及体质量指数等密切相关(P0.05),早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病程时间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密切相关(P0.05)。结论随着病情不断的发生发展,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风险不断增加,血糖水平与病程时间是影响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国大型城市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疾病的患病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地10家医院1991~2000年住院的3469名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入选患者的住院病历进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疾病的统计分析。结果入选患者中,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分别为:糖尿病视网膜并发症31.5%,糖尿病肾脏并发症39.7%,糖尿病神经病变51.1%,高血压41.8%,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5.1%,脑血管疾病17.3%,下肢血管疾病9.3%。经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病程(>5年)、收缩压水平>125mmHg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5年)、收缩压水平>125mmH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3.12mmol/L)、甘油三酯水平>1.70mmol/L是糖尿病肾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5年)、入院时年龄(>45岁)、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0%)、收缩压水平>125mmH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3.12mmol/L)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5年)、入院时年龄(>45岁)、收缩压水平>125mmHg、甘油三酯水平(>1.70mmol/L)是脑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上述四城市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疾病的患  相似文献   

4.
康素芝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7):864-864
2型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分为微血管并发症和大血管并发症,后者主要指心脑血管病。脑血管病有脑出血和脑梗死,约占89.1%[1]。脑梗死为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之一,致残率高,易出现病情加重。现将我院2003年7月~2005年3月收治的36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文资料均为2003年7月~2005年3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符合1999年WHO、IDF公布诊断标准)合并脑梗死(符合1995年第四届脑血管病诊断标准)。患者共36例,其中男17例,女19例,年龄41岁~78岁,平均62岁。发病前有明确糖尿病史者21例,无糖尿病史入院后检出者15…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8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确定住院原因,分析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及临床特点,二分类Logistic法分析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 (1)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是慢性并发症和高血糖,分别占60.8%和33.0%;(2)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糖尿病肾病17.83%,视网膜病变24.13%,周围神经病变51.40%,周围血管病变62.59%,心血管病变32.17%,脑血管病变26.22%。患者的年龄、收缩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空腹血糖、空腹C肽是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1)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是慢性并发症和高血糖;(2)年龄是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不可控因素;收缩压、血尿酸、空腹血糖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所有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可控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微血管病变的主要可控危险因素;积极综合治疗可控因素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赵颉 《齐鲁医学杂志》2003,18(4):448-448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亦是糖尿病致残的重要原因。本文对我院 1997年 1月~ 2 0 0 2年 5月收治的 37例糖尿病足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型糖尿病病人 37例 ,男 2 5例 ,女 12例 ;年龄 4 6~ 78岁 ,平均 6 0 .5岁 ,其中≥ 6 0岁者 2 3例 (6 2 .1% )。糖尿病病程 1~ 30年 ,平均 14 .2年。入院时空腹血糖 (FPG) 9.7~2 0 .5mmol/L ,平均 (11.7± 3.5 )mmol/L ;HbA1c为 0 .0 78~0 .185 ,平均 0 .10 3± 0 .0 16。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 2例 ,糖尿病肾病 16例 ,周围神经病变 30例 …  相似文献   

7.
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雪 《广西医学》2003,25(4):655-65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 ,患病率可达 40 %~ 60 % (1) 。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 ,其发病率也逐渐升高。目前缺乏特异性治疗 (2 )。我科自 2 0 0 0年应用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 35例 ,取得较好疗效。但在治疗过程中 ,出现了一些副作用 ,影响了治疗及疗效观察。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0 0 0年住院治疗的 3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均符合 1 985年 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男 2 5例 ,女 1 0例。入院前均有手足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等症状。本组病例在使用降糖药及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的基础上 ,应用前列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 DM)住院患者死亡原因,明确DM防控重点.方法 对1998~2008年大庆让胡路铁路医院80例住院死亡D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1型糖尿病(Tyt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组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组,分别记录两组的死亡原因.结果 (1)DM患者住院比率逐年增加,而病死率则呈下降趋势.(2)T1DM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为糖尿病、肾病尿毒症(4/10);T2DM患者前5位死亡原因依次是脑血管疾病(28.09%)、心血管疾病(20.26%)、感染(14.04%)、恶性肿瘤(10.02%)、糖尿病肾病尿毒症(8.10%).(3)死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00%)和非酮症高性昏迷(2.20%)者逐渐减少.结论 T1DM主要死亡原因是糖尿病肾病尿毒症;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T2D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得到了有效控制;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是当前工作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发病率达60%~90%,随着DM病程延长,其发病率也逐渐增高,可累及全身神经系统的任何部分。目前尚无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葛根素是近年开发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我们用其治疗DPN患者,以探讨其疗效。1临床资料1999~2001年住院治疗的DPN98例,均符合ADA(1997)糖尿病诊断标准。男56例,女42例,年龄38~76(48.5±8.6)岁,DM病程6个月~22(12.6±5.7)年。入院前均有手足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等症状,病史8个月~12年,平均6.8±3.2年,所有病例均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神经病变。方法:常…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3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蒋荣芳 《广西医学》2002,24(5):712-713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各重要器官 ,若大脑动脉受侵犯 ,可引起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1〕。我院自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1月共收治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患者 34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4例均为住院病人 ,其中男 2 5例 ,女 9例 ,最大年龄 76岁 ,最小年龄 5 8岁 ,平均年龄 6 7岁。糖尿病诊断标准依据 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对糖尿病的诊断及分型标准 ,本组 34例均为Ⅱ型糖尿病。 8例 (2 3 5 % )入院前发现患糖尿病 ,有 5例未接受正规治疗 ,2 6例 (76 5 % )入院后发现患糖尿病。有高血压病史或入院后发现患高…  相似文献   

11.
陈坚 《中国病案》2013,(12):49-52
目的了解本院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年龄、性别、并发症及合并症情况,为本地区糖尿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2012年出院病案首页诊断按ICD-10的分类原则,进行检索、统计、汇总。结果3年来共有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693例,男性291例,女性402例,住院患者逐年增加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住院年龄高峰组为70岁-79岁,50岁~79岁住院患者占74,17%;急性并发症132例,常见的为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低血糖及低血糖昏迷;慢性并发症249例,常见的为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症中最常见的为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变、肾病,约占糖尿病住院患者的77,63%。结论糖尿病住院患者逐年增多,常因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及合并症入院。  相似文献   

12.
叶霞  鞠梅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5):4470-4476
背景 老年患者身体功能衰退及老年疾病特点导致的超长时间住院对三级医疗机构的急症病床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在目前医疗资源紧缺的环境下,研究老年患者超长时间住院的特征,对促进资源合理分配,提高医疗资源有效利用率,提高老年人对医疗服务满意度有重要意义。目的 对超长时间住院的老年患者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其特征及影响住院时间的因素,为制定缩短老年患者住院时间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病例的方法,选取四川省崇州市人民医院2016-2018年住院时间超过30 d的6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共计686例的病案首页信息,分析超长时间住院老年患者的特征;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寻找影响超长时间住院老年患者住院时间的因素。结果 686例超长时间住院老年患者占全院同期出院患者0.66%(686/104 068),总住院时间为32 982 d,占全院总住院时间的3.74%(32 982/881 872)。住院时间以31~39 d为主〔343例(50.0%)〕,主要分布在康复科〔293例(42.7%)〕,所患疾病首位为循环系统疾病〔247例(36.0%)〕,合并症个数平均为(7.7±3.4)个,合并症累及系统个数平均为(4.5±1.7)个,改良老年疾病累计评分表(MCIRS-G)评分平均为(24.8±4.0)分,慢病患病率为95.6%(656/686),慢病数目平均(5.4±2.9)个,慢病首位为高血压〔515例(75.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5.057)、抢救次数(β=2.675)、是否发生院内感染(β=4.245)和MCIRS-G评分(β=5.389)是影响住院时间长短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 影响老年患者超长住院时间的因素有:年龄、抢救次数、院内感染、共病负担。构建“医养结合”服务照护体系;发展多学科协作诊疗和照护模式;加强老年重点病种管理;重视老年医学学科的发展,提高医院老年疾病诊治能力可缩短老年患者平均住院日。  相似文献   

13.
背景 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HGI)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衡量血红蛋白糖化程度的指标,与糖尿病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之间的独立相关性在国外研究中已有报道,但在亚洲人群中研究尚不全面。目的 分析中国南京市某社区人群HGI与多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神经病变)之间的关联性,探讨HGI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病风险预测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5年4月-2018年1月于南京市某社区医院糖尿病专案管理的644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HGI。将患者按照HGI三分位数法分为低HGI组(HGI≤-0.313%)、中HGI组(-0.313%0.160%),进而评估不同HGI水平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糖尿病足患者仅8例,因此本研究将其他几种并发症的患病情况作为因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年龄、性别、饮酒史、糖尿病分型、BMI、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低HGI组相比,高HGI组的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调整OR=2.576,95%CI(1.077,6.164),P=0.033〕,尤其是糖尿病肾病〔调整OR=3.402,95%CI(1.070,10.817),P=0.038〕的风险增高,未发现HGI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之间存在关联性(P>0.05)。结论 高HGI水平的糖尿病患者可能更易发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尤其是糖尿病肾病,HGI检测有望用于临床上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的个性化风险评估和预测。  相似文献   

14.
儿科住院病例178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贵港市妇幼保健院普通儿科住院病例的临床特点,为做好该地区儿童疾病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该院儿科2011-01-01~2011-12—301788例儿科出院电子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住院儿童男女比例为2.11:1;0—12月患儿共1285例,占全部病例的71.87%;疾病构成比较大的是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小儿肠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地中海贫血;平均住院时间为5.23d;出院病例按季节分布分别是483例(27.01%)、476例(26.62%)、359例(20.08%)、470例(26.29%);出院病例按月份构成比较大的是3月(12.64%)、4月(12.08%)、12月(10.46%);治愈率为54.19%,好转率为36.30%,病死率为0.11%,治疗总有效率为90.49%。结论儿科住院病例临床特点是:(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2)以12个月以内的小婴儿为主;(3)以呼吸、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为主;(4)住院时间短;(5)季节性不明显,但3月、4月及12月出院病例数较多,应引起临床医师及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安宏元  陈杰翔 《四川医学》2011,32(5):663-664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疾病合并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2009年3月~2010年4月我院心内科、肾脏内科住院患者33例。按1:2配对原则选择同期住院的未合并心血管事件慢性肾脏疾病患者66例。以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法分析患者合并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结果①纳入肾脏病合并心血管事件33例,平均(49.86±10.21)岁;②单因素分析显示左室肥厚、血压、左室射血分数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肾小球滤过率,左室肥厚和糖尿病肾病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血管事件是慢性肾脏疾病常见合并症,危险因素多,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李洋  门岚  李冬梅  郭影  张颖  张建中 《吉林医学》2011,(32):6764-6766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DF)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探讨内科综合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收集住院的糖尿病足病例共88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糖尿病足高发在年龄70岁以上(36.36%),病程10~15年(38.64%);起疱是糖尿病足的主要诱因;神经缺血性溃疡最多占45.45%;足溃疡好发于足趾(51.82%);本组病例糖尿病足以Wagner4级患者为主(27.27%);糖尿病足患者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86.36%)、糖尿病肾病(65.90%)、高血压(63.64%)、周围血管病变(59.09%)等;治疗后伤口创面愈合16例,好转50例,截肢19例,死亡3例。DF分级级别越高,治疗效果越差。结论:DF多为高龄且DM病程长的患者,常伴有多种相关并发症,综合治疗糖尿病足效果肯定,治愈好转率与Wanger分级有明显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病因、死亡原因和药物治疗情况.方法 选择热带地区1995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确诊的老年慢性心衰住院患者259例,对病因、临床特征、死亡原因和治疗药物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患者占同期慢性心衰住院总病例(372例)的69.6%.男:女为1.67:1.入院时心功能以纽约心功能分级标准(NYHA)心功能Ⅲ和Ⅳ级居多56.6+28.5=85.1%.病因以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高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和肺心病为主,首位病因为冠心病(63.7%),第二位病因为高心病(17.4%),以下分别是风心病(8.5%)、肺心病(6.2%).死亡原因主要为泵衰竭(52.6%).应用较多的药物依次是硝酸酯类(86.5%)、利尿剂(71.4%)、洋地黄类(56.8%)、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45.2%),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20.8%)和β-受体阻滞剂(15.4%).ACEI和β-受体阻滞剂主要用于冠心病治疗(分别为75.2%和80.0%).结论 老年慢性心衰住院患者首位病因为冠心病,利尿剂、洋地黄制剂和硝酸酯类仍为主要治疗药物,但ACEI、β-受体阻滞剂在基层医院应用仍不普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云南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病因与转归.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住院的436例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病因和转归的统计分析,探讨云南地区慢性肾衰竭住院患者的主要发病年龄、病因排序、疾病分期、主要并发症、治疗方式和转归.结果云南地区慢性肾衰竭住院患者以中青年(14~59岁)为主(55.5%),病因排序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48.4%),疾病分期以尿毒症期为主(49.54%),并发症以肾性贫血(71.1%)和肾性高血压(62.39%)为主,治疗方式以血液透析为主(50.69%).转归为:死亡64例(14.68%),死亡原因以重症肺部感染为主(28.12%).结论慢性肾脏疾病(CK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现进行性加重,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病(ESRD),需行肾脏替代治疗(透析和移植),由于种种原因能够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仅占10%~15%,因此要重视引起慢性肾衰竭常见病因的防治,减少ESR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郭立华 《中国病案》2013,(8):43-44,41
目的了解本地区出院死亡病例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为疾病的重点防治和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8年-2012年所有出院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5年来出院病例132377例,死亡504例,病死率0.38%,病死率呈现逐年降低趋势;(2)男性与女性住院患者基本持平,但男性死亡病例明显高于女性(χ2=46.62,P<0.05);(3)41岁以下患者的病死率随年龄递增逐渐降低,中年患者病死率最低,40岁以上患者的病死率随年龄递增逐渐升高,70岁以上患者病死率急速上升;(4)前五位死因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46.1%)、损伤和中毒(18.2%)、恶性肿瘤(6.4%)、呼吸系统疾病(50%)以及消化系统疾病(4.8%);(5)前五位直接导致死亡的疾病分别是急性心肌梗死(17.9%)、颅内损伤(9.4%)、心绞痛(6.2%)、肺栓塞(3.8%)以及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2.8%)。结论为降低病死率,应加强对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等重点疾病,尤其是65岁以上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重点防治,以提高居民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0.
背景 我国成年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但糖尿病治疗率和治疗控制率低。糖尿病前期人群可出现糖尿病并发症,且患病率高于正常人群。目前社区糖尿病管理针对糖尿病前期的干预、慢性并发症筛查、科普宣传等缺乏相应的证据。目的 调查、分析社区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人群糖尿病管理现状,为优化社区糖尿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月在上海市安亭、真如、曹杨、青村、桃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糖尿病前期人群101例及2型糖尿病患者1 055例。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向调查对象发放流行病学调查表。收集调查对象一般资料,并比较糖尿病前期人群和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干预率、药物治疗率、慢性并发症筛查率及科普宣传教育率。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干预率和药物治疗率高于糖尿病前期人群(P<0.05)。糖尿病前期人群慢性并发症筛查率为19.8%(20/101),低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78.6%(829/1 055)(P<0.001)。已行慢性并发症筛查的糖尿病前期人群中未发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低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24.7%(205/829)(P=0.022)。糖尿病前期人群接受科普宣传教育率为27.7%(28/101),低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67.2%(709/1 055)(P<0.001)。结论 社区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生活方式干预率、慢性并发症筛查率及接受科普宣传教育率均明显低于2型糖尿病患者,提示社区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管理重视程度不足,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