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小剂量胺碘酮疗法的价值受到高度重视,认为小剂量胺碘酮是一种高效、长效且安全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1,2].我们对34例老年人有症状的复发性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经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预防PSVT复发,效果不满意.而改用小剂量胺碘酮预防复发,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简要报告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胺碘酮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均有明显的疗效.在早年的研究中通常采用大剂量来治疗恶性心律失常,以致出现严重的中毒现象,但最近几年来,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得到高度重视,特别是用于心房颤动[1].本文23例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均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胺碘酮是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对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有良好的疗效。但临床应用多为小剂量 ,对大剂量应用的经验不足。 2 0 0 2年 11月至2 0 0 3年 2月我院收治了 3例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 ,应用大剂量胺碘酮治疗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3例均为男性 ,平均 6 3岁 ,均为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经用常规剂量胺碘酮及普罗帕酮、利多卡因、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后 ,3例均不能终止室性心动过速或防止复发。1 2 给药方法 治疗初始阶段 ,先以15mg/min的速度静注胺碘酮 15 0~30 0mg ,并行同步直流电…  相似文献   

4.
张远政  赵崇瑜 《临床荟萃》1997,12(14):628-630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一种常见的骤然起病的心血管病急症,绝大多数人只需迅速予以终止,便可脱离“病态”。抗心律失常药物异搏定、心律平、胺碘酮、西地兰等治疗PSVT已为大家所熟知,但都存在致心律失常或负性肌力作用的潜在危险。近年发现一些非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PSVT有较好疗效,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胺碘酮与心律平治疗阵发性室上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胺碘酮与心律平静脉注射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胺碘酮150mg、心律平70mg静注治疗PSVT各25例。首剂治疗无效者隔15-20分钟重复1次。结果:胺碘酮组23例PSVT发作终止,心律平组22例PSVT发作终止,都恢复窦性心律。两组复律成功率分别为92%和88%(P〉0.05)。结论:静注胺碘酮与心律平治疗PSVT疗效满意,可作为抢救PSVT患者的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6.
胺碘酮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之一,它对多个离子通道均有阻断作用,同时具有Ⅰ、Ⅱ、Ⅲ及Ⅳ类抗心律失常的生理效应,抗心律失常疗效确切,也是目前唯一已证实的对于任何原因所导致的左室功能不良比较安全的药物[1].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胺碘酮不仅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还是一种心脏保护剂[2].静脉应用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静脉炎等.近来,我科收治2例静脉注射胺碘酮致严重不良反应患者,经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胺碘酮是一种具有广泛、多种而独特电生理效应和药理作用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近年来广泛用于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利多卡因、心律平等药物常规治疗剂量无效时,短时间内静脉大剂量注射胺碘酮往往有效。我院自2005年5月至2006年12月对50例快速心律失常住院患者在应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时,采用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胺碘酮静脉给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胺碘酮是具有广泛、多种而独特电生理效应和药理作用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近年来,广泛用于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利多卡因、心律平等药物常规治疗剂量无效时,短时间内静脉大剂量注射胺碘酮往往有效。我院自2003年7月至2006年1月对48例快速心律失常住院患者采用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8例快速心律失常住院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5例,年龄48~87岁,平均年龄65岁。均经心电图证实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其中心房纤颤12例,短阵室速3例,频发室早18例,频发房早6例,阵发性室上速9例。病因有高血压心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药物普罗帕酮(心律平)、胺碘酮、三磷腺苷(ATP)治疗婴幼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复律效果.[方法]对28例婴幼儿PSVT的临床表现、发作时心律、并发症及药物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进行护理.[结果]婴幼儿PSVT发作时可表现为精神萎靡、拒乳、面色苍白、呼吸喘促, 5例并心功能不全,无并发症可给予普罗帕酮、ATP、胺碘酮静脉注射,可成功转为窦性心律,并发心功能不全时给予地高辛或联合应用多巴胺、硝普钠改善心功能后再注射抗心律失常药,可安全复律.[结论]婴幼儿PSVT具有症状隐匿、突发突止、发作时心律快、易并发心功能不全的特点,在心功能正常或改善后应用抗心律失常药治疗,疗效确切,可使患儿安全复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对照组)34例和胺碘酮联合小剂量美托洛尔组(治疗组)48例,治疗3mo,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9%,对照组总有效率79.4%,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  相似文献   

11.
胺碘酮是一个广谱的抗心律失常药.对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较好.但是,静脉应用胺碘酮的剂量各家献报道差异较大。我们观察了小剂量胺碘酮对术后室性心律失常中的疗效,取得了满意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小剂量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和难治性早搏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小剂量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和难治性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我们对40例患者进行小剂量胺碘酮治疗的观察随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0例中,阵发性房颤和难治性室性早搏各20例。难治性室性早搏指对其它常规口服抗心律失常药治...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AMI)易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能影响血流动力学,增加病死率,应及时终止其发作。胺碘酮可用于治疗顽固性复发性心律失常。而临床上常遇到很多顽固性易复发性心律失常,单纯应用抗心律失常药不能彻底控制。我科采用胺碘酮药物同时行体外同步心脏电复律联合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1例,取得显著疗效。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胺碘酮是目前Ⅲ类抗心律失常药中唯一无逆频率依赖现象(reverse use—dependence phenomenon)的药物。笔者从1995年1月~2003年5月随机单盲对照观察110例用胺碘酮、普罗帕酮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发作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刘志高 《临床医学》2009,29(6):55-56
目的评价胺碘酮联合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快速心律失常患者7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应用胺碘酮组、胺碘酮与小剂量美托洛尔联合组,比较两组终止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起效时间、血压、心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与小剂量美托洛尔联合组窦性心律转复率和有效率高于胺碘酮组(P〈0.05);起效时间短于胺碘酮组;胺碘酮与小剂量美托洛尔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血压下降显著(P〈0.05),胺碘酮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与小剂量美托洛尔联合组治疗后心率下降程度大于胺碘酮组;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胺碘酮联合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疗效明显、安全。  相似文献   

16.
正胺碘酮为临床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在70年代被进入到临床,并在短时间内广泛使用。这种药物在维持患者窦性心律、预防以及治疗心梗后心律失常等疾病,有着相当显著的效果。值得说明的是,在滴注胺碘酮过程中,倘若出现药物外渗,就会引起局部坏死。2016年1月,本科发生了1例因胺碘酮外渗导致的局部坏死,经针对性处理以及相关护理后,病患创口愈合,现将具体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8岁,在2018年1月22日由于"原发性高血压、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17.
赵梅霖 《护理研究》2005,19(7):1242-1243
胺碘酮是迄今认为最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对预防致命性室性心动过速、复发性心房扑动、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以及预激综合征伴发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均有效。我科自2003年-2004年采用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56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例胺碘酮引发尖端扭转性室速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胺碘酮是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能有效地治疗房性心律失常和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相对安全的药物,据报道胺碘酮基本不引发尖端扭转性室速[1].2005年3月,本院用胺碘酮治疗1例频发室速患者时,引发了尖端扭转性室速,经及时抢救及护理,病情转危为安.现将胺碘酮治疗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疗效观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军  郭青  张海霞 《临床荟萃》2001,16(21):985-985
心房纤颤 ( AF,下称房颤 )是心房不规则快速的颤动。据统计 ,60岁以上普通人群中其发生率为 1.8%~ 2 % [1 ] 。奎尼丁、普罗帕酮、胺碘酮和索他洛尔等为临床常用药。胺碘酮 1961年问世 ,系抗心绞痛和二线抗心律失常药。 1985年美国 FDA批准本药作为抗心律失常药应用 [2 ] 。最近的研究发现 ,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组的猝死率降低 ,该药兼有 Willioms分类法中的 4种作用 ,所以在经选择的适应证内 ,确有许多优点支持将胺碘酮作为一线药物。现将 1996年 3月至 1998年 2月 ,应用胺碘酮治疗房颤 3 6例的转归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小剂量胺碘酮与普罗帕酮预防房颤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73例均为阵发性、持续性或慢性房颤复律后患者 ,排除甲亢所致房颤病例。服用胺碘酮组 4 2例 ,普罗帕酮组 31例。胺碘酮组服用胺碘酮 0 6 g/d ,逐渐减量 ,维持量 0 1g/d至每周 1 0 g/周 ;普罗帕酮组口服普罗帕酮 4 5 0~ 6 0 0mg/d ,维持治疗量为 15 0~ 30 0mg/d。两组病例均长期随访 ,比较两种药物预防房颤发作的疗效 ,并观察药物副作用及服药顺从性。结果 疗效 :胺碘酮组患者在 6个月、12个月及 18个月能够维持窦性心律的患者例数分别为 37、35及 32例 ,分别占该组例数的 88 1%、83 3%及 76 2 %。普罗帕酮组患者在 6个月、12个月及 18个月能够维持窦性心律的患者例数分别为 2 8、2 2及 17例 ,分别占该组例数的 90 3%、77 1%及 5 4 8%。副作用 :两组均见部分病例出现胃肠道反应 ,普罗帕酮组 2例因心衰而停药 ,未发生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作为药物治疗手段 ,胺碘酮及普罗帕酮对于预防房颤复发均有良好的作用 ,但长期疗效胺碘酮优于普罗帕酮 ,并且副作用发生率低、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