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周期性牵张应力对儿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增殖活性与向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并培养儿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利用体外装置对3~6代细胞加载不同大小的牵张应力,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分布的变化,分别用细胞计数法、四甲基偶氮唑(MT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同时检测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的活性。结果牵张应力干预MSCs后,细胞形态变长,沿受力环切线方向规则排列,细胞增殖能力增强,细胞周期比例改变,增殖指数增大,细胞凋亡则没有明显差别,ALP、OC的活性显著增强。结论适当的周期性牵张应力可以提高MSCs的增殖能力并促使细胞向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从大鼠胚胎肠组织获取肠神经嵴干细胞(neural crest stem cells,NCSCs)的可能性;与脑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比较,了解其生物学性状。方法 用NSCs的培养液同时进行肠NCSCs和脑NSCs的培养;得到的神经细胞球用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进行鉴定,计数NCSCs神经细胞球和NSCs神经细胞球中各自的Nestin阳性细胞比例。NCSCs神经细胞球在胎牛血清诱导分化培养7d后,用神经元细胞特异性标记神经纤维丝蛋白(NF68)和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记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对其进行免疫荧光鉴定。结果从大鼠胚胎肠组织成功得到NCSCs,并且形成神经细胞球,Nestin为阳性;分化后细胞为NF68或者GFAP阳性;与NSCs比较,NCSCs能较快形成神经细胞球,其神经细胞球中的Nestin阳性细胞比例(66.75±12.42)%低于NSCs(91.60±5.62)%(P=0.000)。结论 肠NCSCs可以从大鼠胚胎肠组织分离培养得到,在体外培养环境下能够增殖,并且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3.
GM1和NGF对神经干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1)、鼠神经生长因子(NGF)对神经干细胞(NSCs)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①体外分离培养NSCs;②将含有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NSCs完全培养基及不含bFGF、EGF的DMEM/F12培养基作为两种不同的培养介质,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GM1和NGF,进行NSCs体外增殖研究;③以MTT法和细胞球计数观察NSCs增殖情况;以免疫组化法观察分化条件下药物对NSCs增殖的影响。结果:①在含有bFGF、EGF的NSCs完全培养基中,较高浓度GM1条件下,NSCs增殖明显(P<0.05);②含血清的分化培养液中,随GM1浓度增加,NSCs增殖明显;随NGF浓度增加,神经元及胶质细胞比例增高。结论:高浓度GM1能促进NSCs增殖, NGF能促进NSCs分化。[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10):841-845]  相似文献   

4.
儿茶素拮抗过氧化氢诱导的大鼠内皮祖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过氧化氢(H2O2)对大鼠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及儿茶素对H2O2诱导细胞凋亡的的拮抗作用。方法:免疫荧光法检测EPCs表面标志CD34,CD13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表达;将第2代EPCs分为空白对照组、H2O2组和儿茶素-H2O2组,干预后常规提取DNA琼脂糖电泳观察细胞凋亡梯带的形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的变化。结果:①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10 d后均表达CD34,VEGFR-2和CD133抗原;②干预1 d后,3组细胞均未出现明显的DNA凋亡梯带;2 d后,H2O2组出现明显细胞凋亡DNA梯带;3 d后,H2O2组和儿茶素- H2O2组均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DNA梯带,H2O2组凋亡DNA梯带数量、灰度强于儿茶素-H2O2干预组;③与对照组相比,H2O2组、H2O2-儿茶素组EPCs增殖活性明显下降(P<0.01);在H2O2组和H2O2-儿茶素组组内EPCs增殖活性第1天和第3天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高于第2天细胞增殖活性(均P<0.05);H2O2组-儿茶素组细胞增殖活性在3个不同时间点显著高于同一时间点H2O2组细胞增殖活性。结论:H2O2可以降低EPCs增殖活性,诱导其凋亡;儿茶素可以增强EPCs对H2O2 的抵抗力,减少细胞凋亡。[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1):61-64]  相似文献   

5.
γ—IFN诱导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分化及TrKA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γ-IFN对NB细胞产生增殖抑制及诱导分化作用时,TrkA MRNA表达的变化,及其与增殖抑制,分化程度的关系。首先应用,常规培养SMS-KCNR细胞;然后用三种不同浓度的γ-IFN处理这些细胞,在不同的作用时间,通过台盼蓝拒染实验判定γ-INF对NB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相差显微镜观察NB细胞形态学变化;用RNA-PCR及Southern Blot杂交法检测γ-IFN对NB细胞的Tr-kA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1)1000IU/ml,2000IU/ml,γ-INF对人NB细胞的体外增殖有抑制作用。(2)γ-IFN可诱导NB细胞分化成熟及TrkA mRNA表达水平增高,其作用随时间延长,浓度增加而增强。结论:(1)γ-IFN能够抑制NB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分化,同时TrkA mRNA表达增加,其作用效应,呈量效依赖关系。(2)TrkA mRNA表达水平的增高可能γ-IFN体外诱导NB细胞分化逆转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无血清培养的最佳方法,观察神经干细胞的生长、增殖及分化的特点。方法分离新生24h大鼠的海马组织,分别采用含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及bFGF+EGF的无血清条件培养基进行悬浮培养,采用神经巢蛋白(nestin)免疫荧光染色方法鉴定神经干细胞,通过胎牛血清诱导分化,鉴定分化细胞,进一步证实神经干细胞。结果bFGF+EGF能更好的诱导神经干细胞增殖,培养细胞呈nestin抗原阳性,分化后的细胞表达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抗原。结论bFGF+EGF的无血清培养基可用于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在体外对小鼠脾细胞表达趋化因子受体的影响。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出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低糖DMEM培养基培养扩增。C57BL/6小鼠脾细胞以1×106/孔的密度接种于24孔板,加入植物血凝素(PHA),培养72 h。实验分3组:A组按10%比例加入MSC;B组按1%比例加入MSC;对照组不加MSC。3 d后收集悬浮的脾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XCR3,CCR5,CCR7表达的变化。结果:CD3+CCR5+、CD3+CCR7+在A,B组及对照组中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以A组表达率最高,B组次之,对照组最低;CD3+CXCR3+细胞在A组中表达较B组、对照组高(P<0.05),B组和对照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一定浓度下对小鼠脾细胞增殖后趋化因子受体CXCR3,CCR5,CCR7表达有上调作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6):571-573]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先心病婴幼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向心肌样细胞诱导分化的可行性,为心肌组织工程提供新的种子细胞的来源。方法无菌条件下抽取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胸骨骨髓3~5ml,经密度梯度离心(Percoll分离液,T为1.073),接种获得BM~SCs,常规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将已传2代的细胞应用5-氮杂胞苷(5-Azacytidine,5Aza)诱导24h,更换为完全培养基(LG-DMEM)后继续培养,2周后行免疫细胞化学及透射电镜行超微结构检查。结果先心病婴幼儿BMSCs基本上为梭型成纤维细胞样形态,表面标记为CD29、CD44、CD71、CD90表达阳性,CD3、CD14、CD34、CD45、HLA-DR不表达。BMSCs经5-Aza诱导2周后α-actin,Desmin,cTnI,Cx-43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透射电镜示诱导后的细胞有明显的肌丝,单个细胞核呈椭圆形,位于细胞的中央。结论先心病婴幼儿骨髓阃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经5-Aza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有望成为应用自体细胞体外构建工程化心肌重要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小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生物学特性及多向分化能力,为小儿MSCs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经Percoll梯度分离接种获得小儿MSCs,观察其形态、排列分布情况,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并绘制生长曲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诱导剂干预细胞,观察细胞的成骨、成脂肪、成神经等多向分化能力。结果小儿MSCs贴壁容易,呈细长梭形,增殖能力强,融合后旋涡状分布。MSCs分别经各诱导剂诱导后,细胞形态均发生相应的变化,用化学染色、PCR、免疫细胞染色等方法检测成骨标志物(碱性磷酸酶、骨钙素mRNA、钙结节)、脂肪标志物(脂滴、PPARγ-2mRNA)、以及类神经标志物(尼克氏体、NSE、NF-200)有明显的阳性。结论小儿MSCs能稳定增殖、传代,具有成骨、成脂肪、成神经等多方向的定向分化潜能,可以作为多方面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儿与正常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及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的性质及其对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分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调节能力。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分离培养16例ITP患儿和8例正常成人BMMSCs至5-6代,用酶消化法从10例健康胎儿脐带组织中分离培养UC-MSCs至5-6代。在培养过程中观察三种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形态,进行细胞表面分子及成脂成骨分化鉴定并用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三种MSCs的增殖能力。将上述三种MSCs用丝裂霉素(mitomycin C,MMC)处理后与植物血凝素(phytohaemagglutinin,PHA)刺激的PBMC按不同比例(1∶40,3∶40,9∶40)混合培养3 d,收集培养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各组共培养上清液中IL-10和IFN-γ的含量。结果三种MSCs有相似的细胞形态,UC-MSCs增殖速度最快,正常成人BMMSCs次之,ITP患儿BMMSCs最慢;三种MSCs有相似的分化能力。三种来源MSCs与PBMC以不同比例混合培养,随着MSCs比例的增加,PBMC分泌IL-10增加,在ITP患儿BMMSCs组中不同比例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正常人BMMSCs、UC-MSCs组中不同比例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随着MSCs比例的增加,PBMC分泌的IFN-γ减少,在ITP患儿及正常人BMMSCs组中不同比例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UC-MSCs组中不同比例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在相同共培养比例条件下,三种MSCs刺激PBMC分泌IL-10和IFN-γ的量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ITP患儿BMMSCs较其他两种来源的MSCs增殖速度慢,说明其体外增殖存在缺陷。但ITP患儿BMMSCs与其他两种来源MSCs对PBMC分泌IL-10、IFN-γ的调节具有相同的特点,即促进IL-10分泌,抑制IFN-γ分泌,均呈剂量依赖性,即三种细胞调节PBMC分泌IL-10及IFN-γ能力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