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泵入普通胰岛素控制危重患者的血糖水平的效果.方法 将2007年8月-2010年12月期间120例重症高血糖患者按入院时间序号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泵入胰岛素;对照组:传统小剂量持续静脉滴注胰岛素.结果 微量泵治疗组控制高血糖达标时间、理想血糖平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等,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泵入胰岛素可有效地控制危重患者的血糖,并持续稳定在所需范围内,是一种控制危重患者血糖更快、更安全的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2.
张丹丹 《吉林医学》2012,33(35):7658-7659
目的:观察微量泵持续泵入短效胰岛素在急性脑卒中患者高血糖时的疗效观察。方法:采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普通胰岛素或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的方法控制血糖,记录两组血糖控制情况、血糖达标时间以及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微量泵组及胰岛素泵组均在较短时间内将血糖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且低血糖发生率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在高血糖时采用微量泵泵入普通胰岛素控制血糖是一种有效、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持续微量泵静脉注射胰岛素控制ICU重症患者高血糖的护理效果。方法:纳入此研究中的63例研究对象均为ICU重症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持续微量泵静脉注射胰岛素治疗,按照历史对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护理模式分别为常规护理以及综合式护理,对比其两组患者首次达到目标血糖范围用时,使用胰岛素静脉泵2~48 h血糖波动幅度(血糖最高值-血糖最低值),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首次达到目标血糖范围用时,使用胰岛素静脉泵2~48 h血糖波动幅度,低血糖发生次数,均少于对照组,数据间经比较后P<0.05,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持续微量泵静脉注射胰岛素控制ICU重症患者应采取综合式护理,其效果良好,有利于患者血糖达到目标血糖范围,减少血糖波动和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微量泵静脉泵入胰岛素治疗持续高血糖状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丽莉  温玉洁  胡欣 《广西医学》2007,29(8):1191-1191
目的 探讨微量泵静脉泵入胰岛素治疗持续高血糖状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108例血糖>20.0 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微量泵组56例采用微量泵静脉泵入胰岛素,当血糖下降至13.9 mmol/L以下后改用胰岛素分次皮下注射治疗;胰岛素分次皮下注射组52例采用胰岛素分次皮下注射.结果 微量泵组在减轻脱水、改善症状方面效果好,血糖下降时间短(P<0.01).结论 在持续高血糖状态,微量泵静脉泵入胰岛素治疗组优于胰岛素分次皮下注射组.  相似文献   

5.
倾芝娟 《当代医学》2014,(33):26-27
目的:观察胰岛素静脉微量泵入对治疗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兰州石化总医院重症医学科中应激性高血糖患者129例,随机分为胰岛素静脉微量泵入组和胰岛素间断皮下注射组,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胰岛素微量泵静脉泵入组在血糖达标时间、平均胰岛素总用量、低血糖发生率、院内感染发生率、脓毒症发生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病死率等方面均低于胰岛素间断皮下注射组(P<0.05)。结论应用微量注射泵静脉持续泵入胰岛素,对应激性高血糖进行适当血糖控制的治疗方式,可平稳有效地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明显改善了急危重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实时动态胰岛素泵(SAP)在2型糖尿病(T2DM)全静脉营养(TPN)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5例接受TPN治疗的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实施TPN,研究组采用SPA控制血糖,对照组采用普通微量泵静脉泵入胰岛素控制血糖,比较两组相关指标水平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每日胰岛素用量少于对照组,平均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血糖变异系数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低血糖发生率为9.09%(3/33),低于对照组的31.25%(1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P应用于T2DM TPN患者可减少每日胰岛素用量,降低血糖变异系数、平均血糖水平和低血糖发生率,效果优于普通微量泵静脉泵入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一次性精密药液过滤器滴注胃肠外营养液减少输液反应的效果。方法:收集200例使用胃肠外营养液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观察组使用一次性精密药液过滤器接注射器用微量泵泵入胃肠外营养液,对照组使用普通微量泵延长管接注射器用微量泵泵入胃肠外营养液。比较两组患儿输液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输液反应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一次性精密药液过滤器比普通微量泵延长管更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患者肠外营养中胰岛素输注方式对患者血糖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2015年在我院接受消化道肿瘤手术非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本组60例患者中30例术后肠外营养胰岛素的获取方式是通过静脉滴注(对照组),其余30例是通过静脉泵获取(观察组),测定患者开始输液前1h、输注后1h、4h、12 h及输注完毕后2h的各时段血糖变化水平。结果比较两种不同输注方式下患者在上述各时点血糖变化水平发现,两组患者血糖变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患者经静脉滴注血糖控制不佳后改为经静脉泵入胰岛素。结论结合患者血糖变化情况采取经静脉泵入输注调节胰岛素用量以此来控制患者血糖的此种输注方式明显优于静脉滴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使用微量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使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小剂量胰岛素,并进行血糖监测和尿液监测(每2h1次),根据监测结果调整用药剂量,酸中毒纠正后改为皮下注射胰岛素。结果:所有病例血糖均有明显下降,且控制稳定,尿酮体在6~12h内消失,后未再出现阳性表现,CO2CP在1~3天恢复正常。结论:使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除取得与小剂量胰岛素滴注同样的效果外,临床还表明该方法使血糖控制稳定,治疗时间缩短,且剂量正确,易于调整,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0.
李先如  高翔  蔺志清 《浙江医学》2018,(13):1447-1450
目的比较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对颅脑创伤应激控制的效果。方法将107例颅脑创伤患者按随机数字列表法分为两组,微量泵入组(静脉微量泵泵入胰岛素)54例和皮下注射组(间断性皮下注射胰岛素)53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血糖达标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外周血多形核白细胞(PMN)、TNF-α水平以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皮下注射组比较,微量泵入组患者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血糖达标时间均较低(均P<0.05),机械通气、入住ICU及住院时间均较短(均P<0.05),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MN、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MN水平、GCS均较治疗前上升(均P<0.05),微量泵入组PMN水平低于皮下注射组(P<0.05),而GCS高于皮下注射组(P<0.05);TNF-α水平、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微量泵入组低于皮下注射组(均P<0.05)。结论静脉微量泵泵入胰岛素对颅脑创伤应激控制的效果优于间断性皮下注射胰岛素,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胡霜久  马小庆 《河北医学》2008,14(3):306-308
目的:观察全营养混合液中加入胰岛素进行肠外营养对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进行肠外营养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次,在全营养混合液中加入胰岛素进行肠外营养。对照组50例次,全营养混合液中不加入胰岛素。观察营养液输注前10min、输注后1h及10h两组各时段血糖值。结果:营养液输注前10min,治疗组血糖值为(5.41±1.07)mmol/L,对照组血糖值为(5.84±1.21)mmol/L,差异无显著性意义(μ=1.88,P>0.05)。营养液输注1h后,治疗组血糖值为(6.79±1.42)mmol/L,对照组血糖值为(7.84±1.65)mmol/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μ=3.41,P<0.01)。营养液输注10h后,治疗组血糖值为(6.68±1.05)mmol/L,对照组血糖值为(8.01±1.34)mmol/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μ=5.52,P<0.01)。结论:将胰岛素直接加入全营养混合液中输注,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丁滢  陈新华 《现代医学》2010,38(4):412-413
目的:比较肠内营养支持两种输入方法治疗肝衰竭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推注组(n=40)采用50ml的推注器经胃管分次间隔注入营养液,微泵组(n=40)采用输液泵匀速输入营养液。对两组病人血糖水平、腹腔感染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在输注肠内营养液期间,微泵组血糖水平与推注组相比波动小,较平稳,差异有显著性(P〈0.05)。微泵组的腹腔感染率与推注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微泵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推注组(P〈0.05)。结论:采用输液泵持续泵入营养液不仅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而且可以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在糖尿病合并结直肠癌术后全肠外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结直肠癌术后行全肠外营养治疗(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的2型糖尿病患者64例,随机分成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人胰岛素(胰岛素泵组)和人胰岛素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泵入(静脉泵组)。分别监测2组患者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me in range,TIR)、葡萄糖高于目标范围时间(Time above range,TAR)、葡萄糖低于目标范围时间(Time below range,TBR)、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 blood glucose fluctuation amplitude,MAGE)、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胰岛素泵组TIR值高于静脉泵组[(76.72±8.54)%vs (72.12±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泵组TBR值低于静脉泵组[(13.72±5.28)%vs (16.7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泵组MAGE较静脉泵组血糖波动更小[(2.83±1.06) mmol·...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合理使用营养泵及加温器输注营养液对减少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将68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4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后20 h开始给予肠内营养,观察组采用营养泵、加温器给予肠内营养液,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重力滴入法,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营养管堵管及血糖代谢紊乱的发生情况。结果:在早期给予肠内营养过程中,对照组中10例出现腹痛、腹胀、腹泻等胃肠道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5例出现营养管堵管,经处理后再通;8例出现血糖代谢紊乱,经治疗后血糖恢复正常。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营养管堵管及血糖代谢紊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术后应用营养泵及加温器经营养管持续泵入恒温的营养液较重力滴入营养液可减少胃肠道并发症、营养管堵管及血糖代谢紊乱的发生,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选择合适恰当的肠内营养输注方法,降低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选取在我院ICU进行肠内营养超过5 d的78例危重病人,将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鼻胃管持续加温少量泵入肠内营养液,对照组采用分次定量鼻饲方法,比较两组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持续加温少量泵入肠内营养液,可降低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补充基础胰岛素与静脉微量泵持续静脉点滴普通胰岛素在治疗急性胰腺炎合并高血糖状态患者时的疗效、住院时间及费用对比。方法收集我院消化内科、内分泌、普外科采用静脉微量泵持续静脉点滴普通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急性胰腺炎合并高血糖患者28例(N组)及采用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补充基础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急性胰腺炎合并高血糖患者30例(S组)。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血糖达标率、平均达标时间、低血糖次数、总住院天数、总住院费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在血糖达标率、低血糖次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甘精胰岛素组平均达标时间、总住院天数、总住院费用明显低于持续静脉点滴组(P0.05)。结论在急性胰腺炎合并高血糖患者的治疗中,甘精胰岛素可以有效的控住患者的血糖,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及降低住院天数及费用。  相似文献   

17.
胰岛素泵联合微量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华征 《甘肃医药》2012,(4):254-256
目的:探讨应用胰岛素泵联合微量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收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120例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用胰岛素泵联合微量泵治疗,未正常进食前胰岛素泵使用基础量,微量泵以普通胰岛素0.1U(/kg.h)持续静脉输注,依据每小时监测血糖调整输注速度,控制血糖在10mmol/L左右;正常进食后胰岛素泵全日用量的40%~50%为基础量,余下的作为餐前负荷量,依据血糖情况调整基础量及餐前量,同时微量泵停用。对照组未正常进食前微量泵以普通胰岛素0.1U(/kg.h)持续静脉输注,依据每小时监测血糖调整输注速度,控制血糖在10mmol/L左右;正常进食后停用微量泵,三餐前和睡前使用普通胰岛素皮下注射,按三餐30%、20%、20%、30%分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酮转阴时间短,血糖达标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每日维持胰岛素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P<0.05)。结论:胰岛素泵联合微量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疗效显著,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8.
姜华  赵军  阚陈茹 《安徽医学》2021,42(9):1064-1066
目的 比较空肠内营养液间歇输注及持续输注两种方式在胃癌患者术后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21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区收治的88例胃癌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术后空肠内给予营养泵间歇泵入肠内营养液直至拔管,对照组给予营养泵持续泵入营养液直至拔管.治疗10天后,比较两组并发症(反流、瘘口感染、堵管、腹泻、腹胀、呕吐)发生率、肠功能恢复情况(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结果 观察组术后出现腹泻、腹胀、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1、7.543、5.437,P<0.05);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较对照组均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71、-12.310,P<0.05).结论 肠内营养泵间歇输注肠内营养液可以加快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两种胰岛素给药方法对颅脑外伤后应激性高血糖治疗的差异.方法 近年来我科收治此类患者84例,随机分为微量泵注射组(观察组)和皮下胰岛素注射组(对照组)各42例,目标是将血糖控制在4.4-10.0mmol/l范围内.结果 微量泵注射组平均高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皮下胰岛素注射组(p<0.05),且预后亦较对照组好(p<0.05).结论 微量泵持续胰岛素泵入能有效控制颅脑外伤所致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静脉微量胰岛素滴注和微量泵皮下胰岛素持续给药在治疗酮症酸中毒之间的疗效。方法:将6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分为静脉微量胰岛素滴注给药和微量泵皮下持续给药两组,对两组在治疗后控制血糖所需时间、胰岛素用量、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消失所需时间、低血糖的出现等指标间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早期静脉通道胰岛素快速滴注给药有利于迅速降低血糖,后期微量泵持续给药在控制血糖、节省胰岛素用药量、缩短酮症酸中毒的消失时间等方面有明显优势。结论:两种给药方式在治疗酮症酸中毒的不同阶段各有优势,静脉通道胰岛素微量滴注存在给药准确性差、血糖控制效果欠佳等缺点,两种方法的合理配合使用会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