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调查并分析二级医院脑卒中医保住院费用影响因素,探讨控制医保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 930例脑卒中患者医保住院费用,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住院费用构成进行统计描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结果脑卒中住院费用中药费占45.78%,检查治疗费占40.79%,单因素分析显示出院转归(F=6.782,P=0.000)、住院日(F=983.866,P=0.000)与住院费用对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出院转归(t=7.099,P=0.000)、住院日(t=43.566,P=0.000)与住院费用对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短住院日、降低药费、检查治疗费比例,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防病和慢病管理作用,降低医保住院费用不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在卵巢肿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7年6月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卵巢肿瘤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收集5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为CA125、CEA、CA19-9。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CA125水平显著升高(t=16.583,P=0.000);CEA水平显著升高(t=13.981,P=0.000);CA19-9水平显著升高(t=13.981,P=0.000);CA125阳性率显著增高(χ~2=45.011,P=0.000);CEA阳性率显著增高(χ~2=37.478,P=0.000);CA19-9阳性率显著增高(χ~2=50.813,P=0.000);联合阳性率显著增高(χ~2=84.674,P=0.000)。卵巢肿瘤患者CA125、CEA、CA19-9联合阳性率显著高于CA125、CEA、CA19-9单项阳性率(P=0.000)。结论联合检测CA125、CEA、CA19-9有助于提高卵巢肿瘤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对轻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负面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就诊于福建省妇幼保健院门诊88例轻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44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44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焦虑及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评价。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均存在焦虑、抑郁情绪,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研究组无焦虑情绪占比高于对照组(χ2=11.364 7,P=0.000 7);同时研究组无抑郁情绪占比高于对照组(χ2=11.548 9,P=0.000 7)。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2 9,P=0.847 4);护理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均高于护理前(t=5.728 5、15.564 2,P <0.001)。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分值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78 4,P <0.001)。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对轻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负面情绪以及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产褥期康复健康教育对产妇产后康复的作用。方法:将顺利分娩的160例产妇按住院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护理方式的同时接受康复健康教育,对比两组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产褥期便秘、乳房胀痛、尿潴留、产后感染、产后抑郁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0.025,P=0.000;χ2=10.158,P=0.001;χ2=5.270,P=0.022;χ2=4.006,P=0.045;χ2=10.093,P=0.001)。观察组产褥期发生并发症患者各种并发症消失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t=1.902,P=0.030;t=3.485,P=0.000;t=1.943,P=0.033;t=1.779,P=0.047;t=2.421,P=0.013)。两组发生便秘及产后抑郁的患者,在接受对症治疗前CCS及HAMA评分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以上指标均明显好转(P<0.05),且均以观察组改善明显(t=2.828,P=0.003;t=2.389,P=0.014)。结论:康复教育对产妇产褥期康复有着积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实施中医药健康管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2014年9月—2015年7月,选取100例高血压患者,并对其实施定期随访、健康教育、中医药个性化用药指导等干预手段,采取自身对照的方法,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自我管理行为情况、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情况等的差异变化。结果干预后,调查对象的平均收缩压从干预前的(160.1±3.4)mm Hg下降到(113.0±1.6)mm Hg(t=12.392,P=0.000),舒张压从(97.0±1.3)mm Hg下降到(77.0±0.7)mm Hg(t=13.136,P=0.000);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从64.0%上升到93.0%(χ2=7.116,P=0.000);高血压自我管理行为形成率从18.0%上升到76.0%(χ2=7.543,P=0.000);服药依从性从36.0%上升到85.0%(χ2=51.849,P=0.000);生活质量情况也有显著改善。结论在社区中,对高血压患者开展中医药干预健康管理服务具有积极的作用,是有效、可行的社区健康管理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免费药物治疗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为提高服药依从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3月—5月在合肥蜀山区产业园井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其为期1年的免费药物治疗,并运用Morisky评估量表评价免费药物治疗前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结果高血压患者干预后的服药依从性良好率(80.00%)明显高于干预前(41.67%,χ~2=37.004,P=0.000)。婚姻状况(χ~2=7.070,P=0.008)、文化程度(χ~2=8.050,P=0.018)、家庭人均月收入(χ~2=11.216,P=0.004)不同的患者服药依从性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免费药物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社区跟进式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康复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的改善作用。方法 17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85)和观察组(n=8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社区跟进式护理,干预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完全依从率和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两组患者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提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总分均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跟进式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康复依从性,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对医院护理服务满意度,从而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脑卒中在我国疾病死亡原因中居第2位,仅次于恶性肿瘤。本研究观察家庭医生式服务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管理效果。方法将2013-02-23-2016-03-23梧州市万秀区富民卫生服务中心枣冲社区和东山社区216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根据患者基线资料分层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定期或不定期社区门诊健康知识宣教和指导患者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取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进行综合干预1年。比较两组脑卒中知识知晓率、服务满意率、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WHO quality of life-BREF,WHOQOL-BREF)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rating and daily life ability,ADL)评分。结果干预1年后,观察组危险因素知晓率为98.1%,高于对照组的72.2%,χ~2=28.761,P=0.001;临床表现知晓率为99.1%,高于对照组的75.0%,χ~2=27.739,P=0.001;预防措施知晓率为97.2%,高于对照组的82.4%,χ~2=12.936,P=0.001;偏瘫康复措施知晓率为98.1%,高于对照组的70.4%,χ~2=31.416,P=0.001。观察组服务态度(χ~2=22.041,P=0.001)、服务形式(χ~2=29.036,P=0.001)、服务内容(χ~2=16.397,P=0.001)、服务效果(χ~2=26.075,P=0.001)等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WHOQOL-BREF评分指标中生存质量评分为(3.86±0.93)分,高于对照组的(3.54±0.82)分,t=2.682,P=0.008;健康状况评分为(3.84±0.91)分,高于对照组的(3.51±0.83)分,t=2.784,P=0.006;心理评分为(18.17±5.24)分,高于对照组的(15.29±4.06),t=4.515,P=0.001;生理评分为(19.65±6.36)分,高于对照组的(16.31±4.12)分,t=4.581,P0.001;社会关系评分为(13.35±3.24)分,高于对照组的(11.23±2.39)分,t=5.472,P=0.001;环境评分为(19.94±6.73)分,高于对照组的(17.35±5.41)分,t=3.117,P=0.002。观察组ADL评分为(21.06±5.32)分,低于对照组的(25.34±6.51)分,t=5.291,P=0.001。结论家庭医生式服务可提高社区脑卒中患者的脑卒中知识知晓率,降低其行为危险因素,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牛盈盈  张艺洋  赵丽 《中国校医》2021,35(9):681-684
目的 探究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左心衰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来我院就诊的急性左心衰患者83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使用无创呼吸机依从性,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对无创呼吸机耐受情况、出院3个月后生活质量及干预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后,观察组依从性指数(85.18±4.13)高于对照组(80.45±3.68)(t=5.512,P=0.000);经干预后,观察组无创呼吸机耐受率(92.68%)与对照组(83.33%)无差异(χ2=1.711,P=0.190);两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在生活质量评分中社会功能(83.23±13.45,75.35±12.7,t=2.736,P=0.007)、情绪职能(74.31±13.64,65.34±8.45,t=3.611,P=0.001)、精神健康(76.38±10.24,68.23±11.53,t=3.402,P=0.001)方面分数高于对照组;干预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6.83%)低于对照组(59.52%)(χ2=9.029,P=0.002)。结论 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提高急性左心衰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依从性,适当改善患者对无创呼吸机的耐受性,减轻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院外跟踪护理对患者自护意识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梅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实验组给予跟踪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焦虑、抑郁量表(SAS、SDS)、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评分以及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自护行为达标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SAS=24.056、tSDS=18.918、tGSES=20.237,P=0.000)。实验组患者FBG、2hPBG、HbA1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BG=23.624、t2hPBG=20.936、tHbA1c=24.623,P=0.000)。实验组痰菌阴转率、症状消失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痰菌阴转=5.774,P=0.016;t症状消失时间=27.357,P=0.000)。结论跟踪护理有利于患者自护意识的形成以及自我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实时追踪法在改善老年康复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接治的79例老年患者,依据康复护理质量管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康复护理采用定向监督模式,观察组康复护理采用实时追踪法,从资料收集、目标制定、地图绘制、团队组建、数据采集、评价反馈和路径优化7个方面进行实时追踪.对...  相似文献   

12.
黄慧敏 《现代保健》2014,(11):128-130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合理性、科学性及效用性,为今后康复护理干预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3年5月县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脑卒中患者14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康复护理、良姿位及肢体功能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吞咽训练及语言训练、社区卫生康复护理、家庭康复等。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后评估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组内干预前后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改善幅度更为明显(t=6.84,P=0.000;t=5.99,P=0.000);干预组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肌肉萎缩、异常运动等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减轻脑卒中患者功能障碍,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内科老年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9月于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80例老年患者临床诊治及护理情况,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及个性化护理干预。分别于患者入院时及出院1周后调查其服药依从性及认知情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患者入院时及出院1周后睡眠状况;采用医院自制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此次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患者出院1周后规律服药和按时服药率明显高于入院时,漏服药、断续服药、自行停药及错服药物率明显低于入院时,P<0.05;患者出院1周后认知得分为(1.92±0.24)分,明显高于入院时(1.14±0.08)分,t=27.57,P=0.00。患者出院1周PSQI评分为(5.72±1.28)分,明显低于入院时(8.02±1.15)分,t=11.95,P=0.00。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8.75%(79/80)。结论心内科老年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有助于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及对疾病的认知,改善其睡眠质量,从而提高其对医院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如此良性循环将有助于促进我院心内科护理服务质量的不断改进,更好的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妇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为医院管理者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从2012年9月起对西安交通大学两家附属医院的妇科病房实行严格地精细化管理一年。2012年8月(精细化管理前)及2013年9月(精细化管理一年后)分别对妇科的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统计差错事故的发生率,评估护理质量并对精细化管理实施前后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得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及护理质量得分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实施精细化管理后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高于实施精细化管理前的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94,P<0.05);实施精细化管理后妇科病房差错事故发生率减少,与实施精细化管理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4,P<0.05);精细化管理实施后护理质量的急救品管理、护士长管理、文件书写、消毒隔离、各班工作质量、基础护理、“三基”考核和健康教育知晓率等各维度得分均高于精细化管理实施前的护理质量得分(t值分别为10.88、14.65、16.06、35.53、22.33、22.20、30.40和45.30,均P<0.05)。结论精细化管理不但能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而且能降低差错事故的发生率,改善护理服务质量,保障妇科病人的护理安全,因此要大力提倡精细化护理管理,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伍云霞 《职业与健康》2014,(18):2683-2685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循证护理的疗效。方法收集2000年5月—2012年5月在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住院的患者246例,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组(122例)和一般护理组(124例)。循证护理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案,一般护理组采用基础护理方案。收集患者糖尿病足发生的诱因、血糖、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住院天数、预后等资料,并在患者出院3个月后进行电话随访评价每日坚持足部护理的依从性。结果糖尿病足通常发生在老年、糖尿病病程长、血糖及血压控制差的患者中,61.4%(151/246)的患者有明确的诱因,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χ2=30.42,P〈0.01)。循证护理组较普通护理组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好(P〈0.01或P〈0.05),住院时间短(P〈0.01),总的治疗有效率(P〈0.01)高,出院后患者每日坚持足部护理的依从性高(χ2=8.739,P〈0.01)。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防治糖尿病足,提高患者长期足部护理的依从性,预防足溃疡的复发,降低糖尿病足患者的截肢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IS)的随访系统在耳鸣远期疗效跟踪随访管理中的应用.方法:设计基于HIS的随访管理系统,搭建随访系统管理平台.选取医院收治的120例耳鸣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跟踪随访管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跟踪随访管理,观察组采用基于HIS的随访系统进行跟踪随访管理,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延续性护理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5月在郑州市骨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6例进行研究。对照组行常规延续性护理,观察组行微信平台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康复效果、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析。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观察组总依从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8%。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量表得分相当,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结论微信平台延续性护理相比传统延续性护理可明显提高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效果、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麻风患者延迟发现对患者残疾的影响,为麻风防治及残疾康复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年5~6月由麻风防治人员采用麻风病新发现和复发病例个案报告卡及麻风患者残疾调查表对浙江省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确诊的麻风现症患者和浙江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的麻风治愈留院者两组人群的发病时间、确诊时间以及残疾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并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被调查的两组人群中:麻风治愈留院患者的确诊时间为(69.51±8.36)月,导致的残疾率为96.51%,83例麻风现症患者的确诊时间为(35.96±6.05)月,导致的残疾率为26.51%,麻风患者延迟发现对畸残有明显影响(χ2=87.97,P〈0.01);麻风现症患者2年内被确诊的比2年以上才确诊的残疾比例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P〈0.05);麻风现症患者型别上比较:多菌型(MB)确诊时间比少菌型(PB)长(t=12.14,P〈0.01),但两者在畸残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P〉0.05)。结论麻风患者延迟发现对畸残有明显影响;麻风现症患者2年内被确诊的比2年以上才确诊的残疾比例要低。在麻风低流行状态下,应对医务人员进行有效地培训以提高医务人员的麻风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网络信息支持对骨科疾病出院患者进行延续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在骨科住院的120例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网络支持组在常规出院健康宣教的基础上,由延续护理小组成员利用网络信息支持对出院患者进行出院后护理,对照组延用常规的出院教育。后续护理时间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服药及康复锻炼依从性。结果网络支持组患者3个月复查时,疼痛强度优于对照组(P<0.05);服药依从性得分为(5.39±1.58)分高于对照组(4.37±1.26)分,差异显著(P<0.05);康复依从性得分为(51.06±1.53)分高于对照组(32.68±1.82)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运用网络信息支持对骨科疾病患者进行出院后的延续护理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