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将改良式早期预警(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与胸科专科预检标准相结合,构建适用于心胸专科急诊分诊的校正MEWS系统,探讨其对于心胸专科急诊预检分诊工作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2015年9-12月急诊就诊患者8994例为对照组,2016年1-3月急诊就诊患者9138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按常规的急诊分诊流程处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校正MEWS系统的评分结果进行预检及分区分级处置,比较两组患者急诊分诊时间及分诊正确率、高危胸痛患者识别率、应急处理率,医生、护士及患者满意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分诊时间、分诊正确率、有效识别高危胸痛患者、应急处理率、患者满意率经比较,观察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校正MEWS评分系统便于急诊护士快速准确地分诊,同时可有效识别胸痛高危患者,提高心胸专科急诊预检分诊工作的可操作性及准确率,有助于急诊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规范、科学、适当、合理、及时的救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ing,MEWS)系统在急性胸痛预检分诊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2013年9月—2015年9月,应用MEWS系统对1556例急性胸痛患者进行预检分诊,并与应用MEWS系统前(2011年8月—2013年8月)预检分诊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应用MEWS系统进行预检分诊后,急诊胸痛患者候诊时间为(11.4±1.2)min,低于应用MEWS系统前的(20.6±1.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21,P0.05);患者分诊准确率为88.2%(1372/1556),高于应用校正MEWS系统前的79.3%(1067/1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42,P0.01)。结论采用MEWS系统对急性胸痛患者进行分诊,可提高分诊准确率,缩短就诊时间,有利于及时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分析急诊危重度指数与早期预警评分间的关系,以期为分诊护士提供简便、高效、可量化的急诊分级评估工具。 方法 选择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 2014 年 1 月 1 日 ~12 月 31 日期间急诊管理系统记录的预检信息和医嘱信息,进行急诊危重度指数( Emergency Severity Index , ESI )分级,随机抽取 ESI 每一级别病例各 200 例,共 1000例,对照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 , MEWS )、标准早期预警评分( Standardized Early Warning Score , SEWS )、国家早期预警评分( National Early Warning Score , NEWS )进行评分并记录。 依据 Fisher 判别原理,分析 3 种早期预警评分值与 ESI 之间的关系,建立判别模型,采用回代法和交叉核实法估计误判率。结果 MEWS 联合SpO 2 预测 ESI 分级的误判率为 29.3% ,优于 MEWS ( 34.4% )、 SEWS ( 47.5% )、 NEWS ( 42.0% ); MEWS 联合 SpO 2 对急危重患者( Ⅰ~Ⅱ 级)判别准确性达 93% 。 结论 MEWS 联合 SpO 2 可作为急诊分诊分级的最优化辅助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指数(ESI)联合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急诊分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0月1日~2017年1月31日就诊的20842例急诊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SI评分进行分诊;将2017年2月1日~5月31日就诊的23786例急诊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ESI联合MEWS评分进行分诊。比较两组分诊准确率、候诊时间、危重患者识别正确率、24 h不良事件发生率、72 h非计划转入抢救室率、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以及分诊耗时。结果:观察组分诊准确率、危重患者识别正确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24 h不良事件发生率、72 h非计划转入抢救室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Ⅱ、Ⅲ、Ⅳ级平均候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ROSC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分诊耗时短于观察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I联合MEWS可提高分诊效能和分诊准确度,降低因分诊导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提高急诊医疗质量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何丽碧  陈建江  邱芳英 《全科护理》2021,19(32):4545-4546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量表在急诊胸痛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急诊科收治的500例胸痛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50例.对照组给予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估,试验组采用早期预警量表(MEWS)评估,两组应用周期均为10个月.比较两组预检分诊情况(病人满意度得分、候诊时间),急性胸痛病人不同疾病的预检分诊评估准确率、心源性胸痛预后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急性胸痛病人的候诊时间缩短,满意度得分升高;试验组急性胸痛病人不同疾病的预检分诊评估准确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死亡率和3个月内再次出现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心源性胸痛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WS评分系统可提高急诊胸痛病人的预检分诊评估准确率及诊疗水平,降低病死率,缩短病人的候诊时间,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法在急诊预检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在传统分诊方法基础上加用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法,对2012年5月5 510例急诊内科候诊病人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对病人进行分诊,并与2012年4月(实施前)5 367例传统预检病人进行比较.[结果]应用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法缩短了急诊病人的候诊时间,提高了病人和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以及医生对护士预检满意度(P<0.05).[结论]应用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法进行急诊预检,能提高急诊预检护士对候诊病人的关注度,护士分诊有据可依,使危重病人得到优先救治.但此评分法是否能预测猝死发生、是否需要提高其参数敏感性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8):1318-1319
目的探讨改良预警评分(MEWS)在小儿急诊预检分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急诊救治的患儿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预检分诊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MEWS急诊预检分诊救治,对比分析两组分诊后的分诊准确率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分诊结束后,观察组分诊准确率为9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为9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MEWS评分应用于小儿急诊预检分诊救治中,可提高对小儿重症患者的分诊准确率,增强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医院急诊科规范化流程》(4级分级标准)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1日-2016年7月1日于本院急诊科就诊的1 252例患者按4级分级标准进行分诊评估,以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分级标准作为对照,比较2种标准的分诊结果、分诊时间。结果 4级分级标准与MEWS标准的分诊时间分别为(3.1±0.5)min、(3.9±0.7)min,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41,P=0.018)。2种标准分诊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20,P=0.826)。结论 《医院急诊科规范化流程》推荐的4级分级标准安全可靠,且分诊时间短于MEWS标准,适合在我国急诊就诊量快速增长的急诊部门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医护人员对急诊就诊患者病情的判断,存在着个体水平差异。本文通过对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研究背景;评分方法;在急诊患者中运用:分诊中、内科患者中、危重患者转运中、急诊创伤患者中、院前急救患者中的应用研究加以阐述。MEWS评分可以用于急诊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价、合理分流的有效工具,对提高急诊整体救治水平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系统对急诊胸痛患者预检以及分诊效果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2月采用MEWS的381例急诊胸痛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取2016年1—7月应用常规检查、评分的381例急诊胸痛患者设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候诊时间、预检分诊准确率、病死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候诊时间为(9.28±2.39)min,短于对照组的(22.37±5.48)min(P0.05);2组急性心肌梗死(STEMI)、主动脉夹层以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AM)患者例数差异较小,其中观察组STEMI、主动脉夹层以及NSTEAM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3.13%、90.70%以及95.45%,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TEMI、主动脉夹层以及NSTEAM的病死率分别为2.36%、0.52%以及0,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急诊胸痛患者的预检分诊效果较常规检查的诊断效果明显,能有效减少候诊时间,降低病死率,适合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评分与简化急性生理评分(SAPS)Ⅱ评分在急诊预检分诊的效果。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0月1日-2019年10月31日期间的1、8、15号的患者为对照组,2、9、16号的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700人,观察组700人。观察组采用MEWS评分预检分诊,对照组采用SAPSⅡ评分预检分诊,比较两组患者就诊等候时间、候诊患者分诊正确率、危重患者分诊检出率、患者或家属及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候诊患者分诊正确率及危重患者就诊等候时间均明显缩短,危重患者分诊检出率、患者或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P均0.05。结论:MEWS评分能提高分诊正确率、缩短危重患者等候时间,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黄文祺  何庆 《华西医学》2009,(8):2044-2046
目的:比较早期预警评分(EWS)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预测急诊住院患者死亡风险的能力。方法:随机抽取409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住院患者,采用EWS和MEWS对患者进行评分,使用ROC曲线比较两者预测急诊住院患者死亡风险的能力。结果:EWS预测患者住院的曲线面积为0.849±0.132,其最佳截断值为4分;MEWS预测急诊患者住院的曲线下面积为0.876±0.124,其最佳截断值为5分。结论:MEWS较EWS对于预测急诊住院患者死亡风险有较高的效能,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提高其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3.
综述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校正MEWS)系统的产生背景、评分方法、在不同临床科室的应用现状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意义,指出目前校正MEWS评分的应用研究多集中于院前急救、急诊分诊、院内转运等方面,且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在校正MEWS评分的基础上增加更多适宜某疾病病情预测的相关生理指标,使得校正MEWS评分对该疾病的预测能力大大提高,但基于信息化的校正MEWS评分在专科病房和术后病人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对早期预警评分(EWS)、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重要早期预警评分(ViEWS)、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SEWS)和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EWS)的概念和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为制定基于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分值分类的干预流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基于信息技术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系统,达到动态监测病情、实时预警的目的,以早期识别潜在危重病人。[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结合专家咨询法选取改良早期预警评分量表;MEWS结合移动终端(PDA)、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形成电子化MEWS系统,并分别用电子化MEWS和纸质MEWS对2016年11月17日—11月22日急诊就诊的95例病人进行评分,比较两种评分方式计算得分所需时间。[结果]MEWS评分与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65,P0.001)。使用电子化MEWS系统后,计算评分所需时间由(12.63±2.1)s下降至(8.24±1.1)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计算机自动计算MEWS分值,系统的自动实时预警,动态监测与管理病情变化,数据的可追溯化等功能利于早期识别病人病情变化,改善病人预后。[结论]基于信息技术的MEWS系统操作简单,可使重症病人病情分值化,有利于快速、有重点对病人分类施治,及筛查潜在危重者。  相似文献   

16.
介绍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EWS)产生的背景、内涵和在国内外医院的应用现状以及在其基础上衍生的新的评分工具,认为MEWS系统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对病人的病情评价,能方便、简捷、科学地预测病人的危险性,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且在急诊预检分诊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是临床上可靠的评分系统,广泛地应用于急救护理、急诊分诊工作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急诊快速预检评分系统,为分诊护士提供快速、量化、可靠的分诊依据,提高分诊水平,合理分配急诊医疗资源。[方法]参照早期改良预警评分(MEWS),结合实际情况,增加了血氧饱和度、年龄、入院方式、疼痛4项指标,制定出适合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使用的急诊快速预检评分(ERTS)。随机抽取1 600例急诊病人进行MEWS评分、ERTS评分及转归等分析,对MEWS评分和ERTS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性检验,预测其在病情分级中的价值。[结果]1 600例急诊病人的MEWS评分和ERTS评分呈正相关(r=0.731,P0.001),ERTS评分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均优于MEWS评分;ERTS评分和MEWS评分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926和0.841,两种评分对急诊病人病情分层均有意义。[结论]ERTS评分提高了MEWS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在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中有指导意义,对急诊病人的转归的判断有重要的价值,为我国建立统一、科学的预检分诊标准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联合常规评估分诊法、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法(MEWS)与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在急诊分级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475例急诊就诊病例,记录病例主诉、各项评估指标及经校准的分诊级别,将病例所有评估指标由2名护士采用常规法(A组)、常规法+MEWS(B组)、常规法+MEWS+NRS(C组)分别进行再次病情分级,将再次分级结果与校准分级结果进行比较,计算3种方法分级结果的准确率、漏检率及判别病情差异性。[结果]2名护士采用C组方法分级的准确率(85.47%,82.53%)均高于A组法(82.11%,80.21%)和B组法(70.95%,77.05%)(P0.05);3组方法对病情的判别结果存在差异。[结论]联合评估能更好地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在完善分诊评估内容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急诊分级分诊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王伟力  田丽  王瑛 《临床荟萃》2015,30(3):253-256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评分、快速急诊内科(rapid emergency medicine score,REMS)评分、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s Ⅱ, APACHEⅡ)评分、简化急性生理Ⅱ(simplified acute physiology socre Ⅱ,SAPSⅡ)评分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相关性及对预后评估的准确性。方法分析入选的150例老年危重患者4种评分情况,统计患者治疗后28天病死率,比较死亡组和生存组间各评分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并分析4种评分间的相关性及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究4种评分对患者预后的评估能力。结果4种评分在死亡组与存活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种评分间均互呈正相关关系。通过 ROC曲线分析显示:4种评分对患者预后均具有一定评估能力。APACHEⅡ评分的评估准确性优于SAPSⅡ、REMS评分、MEWS评分。SAPSⅡ评分评估准确性同样优于 REMS评分和 MEWS评分。REMS评分和MEWS评分评估准确性相当。结论 4种评分系统对急诊老年患者预后均具有评估意义。急诊早期 MEWS评分、REMS评分与 ICU病房 APACHEⅡ评分、SAPSⅡ评分间对患者预后评估具有一致性。急诊早期可行 MEWS评分、REMS评分评估患者病情,对可能预后不良患者早期 ICU病房进行分诊,进一步根据不同情况行 APACHEⅡ评分和SAPSⅡ评分动态观察、综合评估,同时各评分系统间相互结合与补充,适时采取临床相关干预措施,调整诊疗方案,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理论的急诊处置路径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设为对照组, 将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68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设为观察组, 对照组行常规急诊救治, 观察组实施基于循证理论的急诊处置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时间、救治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院前救治时间、分诊时间、入院至下达医嘱时间、入院后检查时间、等待急诊时间、纠正休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出急诊后早期预警评分(MEWS)、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救治成功率、救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不良事件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循证理论的急诊处置路径能有效提高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救治效率, 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提高患者救治效果及救治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