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国医论坛》2021,36(3):18-19
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疗效确切,但关于儿童病例的防治报道甚少。结合儿童特有的生理病理特点,法宗《伤寒论》,COVID-19感染早期,病属太阳;邪气由表入里,疾病进一步传变,以少阳为枢,进退于半表半里之间;病至极期,以阳明气分热盛为主。COVID-19感染的早、中期多同时累及三阳,故当三阳合治,兼顾三经。属太阳者汗之,属阳明者清下,属少阳者和解,故予大青龙汤、小柴胡汤、白虎人参汤合方加减。  相似文献   

2.
章浩军主任从六经辨证的角度出发,认为喉痹可从六经之少阳论治,少阳枢机不利,相火内郁,上聚于咽喉则发为喉痹。但因感受外邪与否、患者体质之不同,易伴发太阳、阳明、太阴之气不和,故将少阳之喉痹,再细化为"少阳-太阳合病""少阳-阳明合病""少阳-太阴合病"三大证型,治疗重在疏通少阳之枢机,分别用柴胡桂枝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3.
喻培勋  姬晓花  刘静  王刚 《河南中医》2020,40(4):497-499
广义的伤寒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温病亦属其中,六经辨证亦可运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各期的治疗中。预防期,以调节阴阳平衡,祛除湿邪为主,方用桂枝汤加茯苓、白术。素体痰湿较重者,方用防己黄芪汤加减。初期,病主在太阳或太阴。病在太阳,依证选用麻杏石甘汤加减、大青龙汤加减、桔梗汤等。病在太阴,方用理中汤加减。若太阳、太阴合病,方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加减。若太阳、少阴合病,方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中期,病主在少阳或阳明。病在少阳,方用小柴胡汤加减。病在阳明,依证选用白虎汤加减、小承气汤加减等。若少阳、阳明合病,方用大柴胡汤加减。若太阳、太阴合病,依证选用射干麻黄汤加减、葶苈大枣泻肺汤、小陷胸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等。若阳明、少阴合病,方用猪苓汤加减。极期,病主在阳明、少阴或厥阴。阳气暴脱证,可予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气阴两虚证,可予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病在阳明,方用大承气汤加减。病在少阴,方用真武汤加减。病在厥阴,方用乌梅丸加减。恢复期,病主在阳明或太阴。病在阳明,方用竹叶石膏汤加减。病在太阴,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运用六经辨证可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然疾病之传变方式多样,不可一概而论,辨证施治仍为第一要义。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最大的奥秘就是太阳主外、太阴主内及"病发于阳"-太阳阳明和"病发于阴"-太阴少阳。  相似文献   

5.
肝癌的病机阳始于少阳,而阴尽于厥阴,少阳、厥阴贯穿肝癌的发病、病程、传变、结局中。肝癌不同演变期间,易旁涉诸多脏腑,变证丛生,其病机特点和症状表现与太阳、阳明、太阴、少阴病他经颇多吻合之处。肝癌以传变他经论治包括:少阳太阳证、少阳阳明证、少阳太阴证、少阴证。从六经辨证角度分析肝癌的病机演变,提出肝癌的临证辨治以少阳、厥阴为本经,旁涉他经,为肝癌提供新的诊治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前,祖国医学对《伤寒论》少阳位置的认识,尚未统一,因此对少阳病的生理病理以及对寒热往来的解释亦有争议,故笔者不揣荒陋,陈以拙见,请教于同道。一、从阴阳消长看少阳的位置《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洽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太阴之右,少阳治之”,在《素问·经脉别篇》文中亦提出“一阳少阳,二阳阳明,三阳太阳,一阴厥阴,二阴少阴,  相似文献   

7.
介绍王志刚教授从六经辨治咳嗽的经验。王教授认为,咳嗽的病因病机从开阖枢角度可分为太阳开机不利,太阴开机不利,少阴枢机不利,少阳枢机不利。其中太阳咳嗽多为太阳开机不利,治当小青龙汤助太阳以祛其邪;少阳咳嗽多因少阳枢机不利,治当小柴胡汤调和枢机;阳明咳嗽多为阳明肃降不及,治当厚朴大黄汤开实破结;太阴咳嗽多因坤土开机不利,治当小建中汤以开太阴,引阳入阴;少阴咳嗽多为肾水不足,肾不纳气,治当附子汤补肾纳气;厥阴咳嗽多为疏泄失职,阳郁于里,治当四逆散以冲和调达内郁之阳。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8.
内經六微旨大論說:“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它以风寒热湿燥火为本,三阴三阳为标,本标之中者为中气,如少阳厥阴为表里,阳明太阴为表里,太阳少阴为表里,表里相通,則彼此互为中气。这本来是就自然界气化而言(可从一年四季二十四节的六气推步看出),它和人体脏腑經絡并不是一回  相似文献   

9.
分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中小柴胡汤证的相关条文看出,小柴胡汤证不能等同于少阳病,小柴胡汤不能简单地视为少阳病主方,半表半里不能理解为小柴胡汤证病位而主要是指在有太阳表证的同时兼有少阳、阳明、太阴、少阴或厥阴病证。  相似文献   

10.
分析杜少辉从太阳寒水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的学术观点,并附3则验案。杜少辉认为COVID-19病属伤寒,病在太阳寒水,内干他经气化,虽六气可现或同现,但以寒为主,治疗上以扶阳化气、散寒行水为法,不应见苔腻便用化湿之品,见苔黄便用清热之药。案1病在太阳,内干少阳、少阴,治以宣肺枢解,交拨阴阳,方选麻附细合大青龙汤合小柴胡汤化裁;案2为太阳结胸之水燥互结,治以行荡结胸,交通太少,方选大陷胸合麻附细汤化裁;案3病在太阳,内干太阴气化,予卢氏桂枝法,治以宣化太阳,扶正祛邪。经治疗,三位患者诸症均改善,CT示肺部病灶吸收,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王付 《中医药通报》2019,18(6):7-10
运用太阴病辨证论治体系诊治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必须重视研究三大内容:一是太阴病本证辨证论治体系有6大证型,即太阴热证、太阴寒证、太阴虚证、太阴血证、太阴气郁证、太阴痰湿证等;二是太阴病兼证辨证论治体系有太阴病本证与太阴病本证相兼、太阴病本证与太阳、阳明、少阳、少阴、厥阴病证相兼等;三是太阴病类似证辨证论治体系如某些阳明病证、某些肝胆病证、某些心肾病证等。对此,只有深入研究太阴病辨证论治体系,才能在临床中辨治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咽喉系孔窍属半表半里,是经脉循行之要冲,无论外感六淫,还是内伤杂病都易累及咽喉.《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把疾病归纳为六个症候群(即六个层次),以六经(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来分析、推演疾病发生、发展、变化规律,构建完备的理-法-方-药辨证论治体系.典籍中显示六经均可发生咽喉病证,尤以少阳病、少阴病较为多见....  相似文献   

13.
历代医家对少阳病实质的认识一直存在争议。通过深入分析少阳病提纲证、少阳病主方、六经病传变顺序等,结合历代医家的理解,对少阳病实质进行再认识。少阳病其病位应在里,而非半表半里,其病性应为半阴半阳、半虚半实,其本质是阳明太阴同病。少阳病的治疗原则为清阳明之热、补太阴之虚并进,扶正祛邪兼具;柴胡类方、黄芩类方、泻心汤类方均属于治疗少阳病方。对少阳病的实质的再探索,有利于有效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4.
脾胃病六经治法具有以下特点:太阳脾胃病,治当发表祛邪,鼓邪外出;阳明脾胃病,治当通下祛邪;少阳脾胃病,当以和解为法;太阴脾胃病,当以理中为法;少阴脾胃病,治当扶阳抑阴;厥阴脾胃病,治当土木两调,清上泻下.  相似文献   

15.
运用少阳病辨证论治体系诊治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必须重视研究三大内容:一是少阳病本证辨证论治体系,包含4大证型,即少阳热证、少阳寒证、少阳虚证和少阳寒热夹虚证;二是少阳病兼证辨证论治体系,即少阳病本证与少阳病本证相兼、少阳病本证与太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病证相兼等;三是少阳病类似证辨证论治体系,如某些太阳病有类似少阳病、某些悬饮证有类似少阳病、某些肾膀胱病证有类似少阳病的表现等。对此,只有深入研究少阳病辨证论治体系,才能在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辨治中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六经非“经”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三阴三阳病,自宋·朱肱《类证活人书》直以“太阳经”、“阳明经”等称之以后,汪琥响应此说,谓“仲景书止分六经,不言手足,其实则合手经而皆病。”(《伤寒论辨证广注》)遂致“六经”之说蔓延开去,沿袭至今,影响甚大。《伤寒论》诸多谬说曲解者,皆与这一“经”字有关。今当力斥其非,拨乱反正。三阴三阳六病不能称“六经”的理由一、“六经”之说原著没有根据仲景只言“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辨阳明病脉证并治”、“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等,从未说过“太阳经病”、“阳明经病”、“太阴经病”。《伤寒论》全书找不出“六经”二字,“六经”之说,实强加于仲景。诚如章太炎先生说:“仲景本未用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在古代中医文献中属于乳岩的范畴。李家庚教授基于《伤寒论》六经辨治乳腺癌,认为发病自少阴与厥阴,病位在太阳与少阳,转归在太阴与阳明,晚期衰败于少阴与厥阴,灵活运用经方加减变化,取得良好疗效,并附验案。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医杂志》2017,(1):141-143
对病变层次的准确判断是决定推拿临床疗效的关键。"六经形层理论"将人体病变层次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太阳主皮毛,阳明肌肉,少阳主腠理,太阴主胸腹,少阴主血脉、骨,厥阴主筋膜,推拿依据此理论作用于不同的层次从而产生不同的临床效应。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所创立的三阴三阳辨证,后世也广泛称之为六经辨证,一直是历代医家争论的焦点。笔者通过对经方、六经理论的阐释,以及对《伤寒论》中"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位序的理解,认识到古人总结经方的过程即:先认识到表、里,后认识到半表半里,三阳证先认识到表阳证太阳和里阳证阳明,后认识到半表半里阳证少阳,故三阳的排序是太阳→阳明→少阳;三阴证先认识到里阴证太阴和表阴证少阴,后认识到半表半里阴证厥阴,感到疑问最多的是厥阴,故三阴的排序是太阴→少阴→厥阴。《伤寒论》中三阳三阴排序不是简单的编写问题,更与经络相传无关,而正是标明了经方发展史。  相似文献   

20.
六经辨证是张仲景《伤寒论》首创的辨证理论体系,是根据外感病发生发展、证候特点和传变规律而创立的辨证方法。六经辨证临床应用广泛,张仲景将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中的各种证候群进行综合分析,根据邪之所在的部位、寒热表现的趋势以及邪正交争的盛衰,区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病。疾病的发展传变可以按照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顺序循经“传”,也有越经“变”证。文章介绍临床并不常见的变证论治一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