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了增强新护士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提高新护士培训效果和效率,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自2016年7月起建立了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制度;制定了包含基础和专业培训、理论和实践培训的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建立了护士规范化培训移动管理系统。本文通过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对289名新护士开展为期两年的规范化培训。2018年7月进行了包含理论考核和站点式综合技能考核的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结果显示,培训基地和受训护士普遍对这一规范化培训模式持积极态度,各阶段培训计划完成率100%。这说明该培训模式效果良好,有利于保障培训方案的落实和提高培训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微格教学联合分层次培训在内分泌科护士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本院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在内分泌科轮转的护士8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研究组采用微格教学联合分层次培训。规范化培训结束后对两组护士进行理论考核、实践技能考核,对其临床实践能力提升、考核小组和住院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以及两组护士规范化培训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行调查。采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护士规范化培训后,研究组理论和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临床实践能力提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护士规范化培训后满意率(考核小组、患者)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护士规范化培训期间,两组护士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P=0.023)。结论 采用微格教学联合分层次培训有助于提升内分泌科护士理论和实践技能操作水平,提高护士临床工作能力和患者满意率,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构建了和谐的医、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岗位培训在社区护理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和实施策略。方法:针对社区护理队伍现状和社区护士培训工程所面临的问题,从社区护理服务特点、社区护士工作环境和条件、社区护士服务技术和能力以及所承担的责任几方面讨论。结果:提出建设地区性培训基地,设计结合地区特色的培训内容,针对社区医疗机构运做模式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方法。结论:加强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工作,对培训质量和认证考核过程的规范化管理是从根本上保护服务对象和社区护士双方权益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自2013年起开展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试点工作;构建了以症状护理为培训内容、以轮转培养为培训形式的通科培养和专科培养两阶段培训体系;建立了学生自测、出科OSCE、结业测试多维度评价体系,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过程质控等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能促进医院护理教学水平和临床照护能力,但相关工作刚刚起步,其运行模式和过程监控仍待不断健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5M1E”[人员(man)、机器(machine)、材料(material)、方法(method)、环境(environment)和测量(measurement)]分析法联合人文关怀教育对眼科规范化培训护士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5年7月至2020年7月到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参加规范化培训的48名护士纳入研究;按照参加培训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4人;对照组采用临床传统带教,研究组采用“5M1E”分析法联合人文关怀教育。培训结束后,比较两组护士学员的考核成绩和对教学的总体评价。采用SPSS 22.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研究组护士学员在理论考核、眼科专科操作技能考核、综合护理能力考核及人文关怀意识考核方面成绩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眼科规范化培训教学反馈情况:对照组一般17人、良好5人、优秀2人,研究组一般4人、良好7人、优秀13人,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48,P<0.001)。结论 “5M1E”分析法联合人文关怀教育有助于提高眼科护士规范化培训的理论知识水平、专科操作技能、综合护理能力及人文关怀意识,对提高眼科护士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一套有效提高低年资护士临床综合能力的培训管理模式。方法:针对青年护士成长特点,将护士培养与实习生教育有效衔接,通过健全教育培训管理体系和优化培训方法,建立了青年护士分层级培养以及基于信息化继续教育管理平台的综合考核的规范化培养体系。结果:以能岗匹配为原则对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培养体系的有效构建能促进护士的快速成长,确实提高了她们临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了临床护理工作安全及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思维导图在新进护士规范化培训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3名毕业1~3年的新进护士随机分成观察组(37名)、对照组(36名),进行为期1年的规范化课程培训。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观察组在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1年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观察组护士的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平均成绩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2、0.000)。评判性思维能力量表得分,观察组护士总分(303.89±23.81)高于对照组总分(280.36±17.22),总分和7个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自主学习能力得分(126.54±5.65)高于对照组得分(116.58±6.36),总分和4个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士规范化培训课程中采用思维导图,可激发护士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评判性思维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学分制管理体制,落实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探讨培训实施的效果.方法 制定新护士学分制管理要求和规范化培训计划,并对99名新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评价实施后效果.结果 岗前培训完成率、基础理论培训完成率、基本技能培训完成率、专科理论培训完成率、危重病人查房完成率和注册考试培训完成率为100%,第一年轮科培训完成率为83.84%.岗前培训考核平均成绩为90.5分;季度考核平均成绩为87.15分;转正前考核平均成绩为92.50分;护士注册考试平均成绩为72.18分.结论 规范化培训使新护士顺利走上临床工作岗位,并为新护士建立了公平成长的平台.通过学分制管理可以充分调动护士自我提高的积极性,推动个人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以能力为基础的护士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构建方法。方法:分析护理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科学有效配置护士人力,启动护士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培训,实施薪酬改革等,避免护士队伍流失,保证所有护士均坚守在护理岗位,提高临床一线护士的积极性,保证护理质量。结果与结论:以能力为基础的护理人员培训、使用、考核、薪酬一体化模式,是构建以能力为基础的护士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方法在护士规范化培训考核中的应用。方法:对进入规范化培训的护士按照360度评估反馈的方法进行考核培训。结果:通过360度评估反馈法规范化培训的护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应用360度评估反馈法实现对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有效考核,使得接受培训的护士参加培训的自觉性提高,依从性增强,使得护士长在培训教学中更加有规范性和计划性,使得护理部能够实时监控护士的规范化培训过程,确保了护士规范化培训的计划顺利进行,对护士的培训效果有极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本文拟探索网络平台教学在风湿免疫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及实施效果。对风湿免疫科轮转的规培医师实施网络平台教学(微课堂、网络PBL教学、空中课堂),并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规培医师对网络平台教学的满意度达到96.88%(31/32),90.00%以上的规培医师认为自我学习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提高了规培医师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在康复科进行规范化培训的40名护士,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培训管理,每轮教学结束后,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规范化培训的护士在培训后,理论知识、专科技能成绩较培训前明显提高(P<0.05),同时,90%及以上的护士...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护士规范化培训临床师资队伍的教学胜任能力,保障护士规范化培训质量,2014年以来,重庆市卫生计生委每年举办全市统一的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基地师资培训班、制定师资培训制度;在充分考虑临床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上,设置"以教学胜任力为导向,提高临床带教能力为核心"的课程;并通过多种方式对受培师资进行考核评价。培训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企业微信平台在住院医师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过程中引入企业微信平台,住院医师、轮转科室通过企业微信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各项活动,并提交教学任务执行结果;教学管理部门通过网络平台汇总评价资料。结果显示,当前使用用户732名,用户累计使用率达100%;教学材料及时上交率提高31.02%;100%住院医师认为,相比纸质的方式更倾向于使用企业微信平台进行各项考勤、教学质量评价和问卷调查;教学管理部门工作流程及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GasMan@软件计算机模拟教学法在麻醉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36名进行规范化培训的麻醉护士为研究对象,按随机量表法分成传统教学组(C组)和GasMan@软件计算机模拟教学组(G组),每组各18人。所有学员在培训前接受课前理论测试,培训后接受课后理论测试和实践操作考核,并进行授课满意度调查。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两组麻醉护士课前理论测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组课后理论测试、实践操作成绩、满意度调查明显好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sMan@软件计算机模拟教学更有利于麻醉护士学习和掌握吸入全麻相关理论,尤其有利于实践技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术虚拟仿真培训平台,并探讨其在临床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2020年与2021年参加某省PICC专业技术高级培训班的118名护士参与本研究。其中2020年(n=51)培训以理论授课结合操作实训的形式进行,2021年(n=67)在原有培训形式的基础上引入虚拟仿真平台作为补充。使用SPSS 23.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年的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评价平台的应用效果。通过满意度调查和学习日志,了解平台的使用感受。结果 2021年参与培训护士的理论成绩为(96.56±3.17)分,操作成绩为(94.06±2.16)分,其中操作成绩优于2020年(t=-11.37,P<0.001),理论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P=0.853)。2021年使用虚拟仿真平台的护士中63人(94.0%)认为本平台能辅助提高培训效果;61名(91.0%)护士期待虚拟仿真技术在其他知识的教学与培训中应用。结论 虚拟仿真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能够提升临床护士置管操作培训的效果和满意度,为相关技能培训的开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模拟医学是指运用医学教学模型、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等模拟教学方式代替真实病人,对医学生进行临床基本技能训练。模拟医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临床教学资源缺乏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各项临床技能及沟通技巧。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为医学生提供了一个反复实践的平台,为临床基本技能教学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