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背景自 1894年美国Halsted提出乳癌根治术至今 10 0余年来 ,乳腺癌的外科治疗经历了根治术、扩大根治术、改良根治术、保留乳房手术等多个发展阶段。目前西方国家接受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可达 40 %。手术范围日趋保守 ,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随着对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广泛研究 ,人们逐渐接受Fisher提出的新理论。 2 0世纪 70年代Fisher提出乳腺癌一开始就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癌细胞转移无固定模式 ,区域淋巴结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免疫作用 ,但不是癌细胞滤过的有效屏障 ,血行播散更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早期乳腺癌检出手段不断…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祥成  巴明臣 《新医学》2005,36(12):718-719
进修医生教授,首先请您谈谈乳腺癌外科治疗发展的历程好吗? 教授乳腺癌外科治疗的发展经过了4大历程:①19 世纪末Halsted首先提出的乳腺癌根治术;②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乳腺癌扩大根治术及乳腺癌改良根治术;③20世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的手术治疗及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振祥  沈坤堂 《中国临床医学》2003,10(5):775-776,779
手术治疗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其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19世纪初的HaIted根治术 ,2 0世纪 5 0年代的扩大根治术 ,6 0年代的改良根治术 ,近年来的保乳手术[1] 。不同年代外科治疗乳腺癌的术式 ,主要反映了当时对恶性肿瘤生物学特性的理解程度和各种治疗的进展情况[2 ] 。1 Halted乳腺癌根治术1894年Halted和Meyer首倡了乳腺癌根治术[3] ,并认为乳腺癌原发病灶经过淋巴引流扩散到具有“屏障功能”的区域淋巴结 ,并经此向全身扩散 ,故提出这种术式的切除范围应包括 :患侧的全部乳腺组织、覆盖组织的表面皮肤、胸大肌、胸小肌…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Halsted( 1 894年 )提出乳腺癌根治术 ,经历了漫长的年代后逐渐成为外科治疗乳腺癌的标准术式。 2 0世纪 60年代 ,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的介入 ,单一手术模式逐渐被综合疗法所取代 ,手术范围渐趋保守。从 2 0世纪 60年代开始至今化学治疗逐步从单一药物向联合用药 ,从静脉给药向口服给药 ,由单途径向多途径给药 (动脉导管介入 ,腔内注射等 )方向发展。放射治疗随着放射生物学和放射物理学的提高也为综合疗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乳癌是一全身性疾病 ,应序贯地、合理地安排各种治疗方法 (包括手术、化疗、内分泌治疗、免疫生物学治疗和各种支持…  相似文献   

5.
对乳腺癌的治疗,当今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仍然会以外科手术为主要手段的综合治疗。自1894年Halsted乳腺癌根治术问世以来,乳腺癌外科手术方式经历根治术、扩大根治术到改良根治术和保留乳房的手术。尤其近20多年来,乳腺癌术式的选择一直是临床外科医师争论焦点和研究热点。但随着乳腺癌生物学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支持Fisher的乳腺癌生物学理论,从而改变了100多年来经典的Halsted理论。Fisher的乳腺癌生物学理论要点是:乳腺癌早期阶段即属全身性疾病。肿瘤细胞扩散无固定模式。血行播散是乳腺癌播散的重要途径,且…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外科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泽明  杨名添 《新医学》2011,42(11):762-763
1 引 言乳腺癌的外科治疗可追溯至公元前1世纪,1894年Halsted奠定了乳腺癌根治术的基础.近30多年来,随着人们对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深入了解,影像、超声等技术的进步,乳腺癌的早诊率升高,而肿瘤内科学、放射治疗技术及综合治疗手段的发展,乳腺癌的外科治疗已由单纯的解剖学观点转变为符合社会-心理-生物学观点的新的治疗模式.本文对乳腺癌的外科手术方式及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在乳腺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中年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为10%~15%。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已成为女性的第一位恶性肿瘤。但近年来40岁以下的发病率逐渐升高[1]。乳腺癌的治疗方式以手术治疗为主,不论是根治术还是改良根治术,都会破坏患者的形体美,患者承受着生命和女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乳腺癌生物学研究的发展,对其生物学特性,行为的深入了解,乳腺癌临床治疗理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从单一的手术治疗发展到以手术治疗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其中外科手术治疗已从传统的“可耐受的最大治疗模式”转变为现在的“最小有效治疗模式”。笔者对乳腺癌外科治疗综述如下。1乳腺癌根治术及扩大根治术19世纪中末期W illiam H a lsted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和病理解剖学研究认为:乳腺癌是局部区域性疾病,肿瘤播散是基于机械的解剖学模式,遵循由近及远、由淋巴到血行的规律,淋巴结转移是肿瘤播散的标志。血行播散仅在病理晚期出现,区域淋巴结对肿瘤播散有屏障作用,肿瘤通过直接逐段浸润淋巴管而经淋巴管进入淋巴结。  相似文献   

9.
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乳腺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健 《实用医学杂志》2004,20(10):1200-1201
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在乳腺癌的治疗中,手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按传统的乳腺癌根治术,需对所有患者都进行腋下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术后可致患者出现患侧上肢水肿,肩部活动受限等诸多并发症,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目前认为未发生转移的淋巴结仍有正常功能,其淋巴结链具有阻滞癌细胞扩散的作用。近年来,不少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的外科治疗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以说,乳腺癌治疗学研究是癌瘤治疗研究的典范。肿瘤治疗的有效措施:手术、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内分泌类药物治疗及生物治疗等在乳腺癌治疗中均有相当的地位。就外科治疗为例,经典的乳腺癌Halsted根治术为癌瘤根治术概念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产生为癌瘤治疗的功能保存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保留乳房的乳腺癌治疗使癌瘤治疗发生了划时代的革命,使癌瘤治疗从单一的解剖生物学模式向社会一心理一生物学模式转化,从单一破坏性切除模式向治愈一功能保存并重模式转化。乳腺癌外科治疗历经了根治术、扩大根治术、…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的超声检查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外乳腺癌发病率均呈现上升趋势。目前,乳腺癌已经跃居我国女性恶性肿瘤前两位,因而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和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一直是医学影像学界关注的热点和研究的重点。自20世纪50年代超声技术应用于诊断乳腺疾病以来,特别是随着20世纪80年代的灰阶超声、实时超声,以及20世纪90年代彩色多普勒超声、三维超声、超声造影和弹性成像等诊断技术的应用,使乳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从而使乳腺超声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中药联合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在乳腺癌的外科治疗中,自1884年Halsted提出乳腺癌根治术以来,一直是治疗乳腺癌的标准术式,上世纪五十年代又有扩大根治术问世。但随着  相似文献   

13.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乳腺癌的外科治疗主要是Halsted乳腺癌根治术。但近25年,由于人们对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乳腺癌在早期被诊断的病例增多,以及多学科(外科,化疗,放疗,内分泌)的参与,使外科对乳腺癌的手术治疗发生了改变。在这个改变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乳腺癌根治术、扩大根治术、改良根治术和保留乳房手术四大历程。外科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手段,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手术仍是不能废弃的治疗手段,只是在手术方式上,已不能由单一的根治术作为所有乳腺癌的手术方式。各种个性化的手术方式的出现,使外科医生…  相似文献   

14.
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乳腺癌发病率一直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并以每年2%速度递增,预计2010年全球年新发病率将达到140万。化疗在乳腺癌治疗中占重要地位。上世纪90年代中期,紫杉醇开始应用于乳腺癌治疗,显示其有较高的疗效。2002年6月~2006年6月作者观察了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21例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04例乳腺癌C-erbB-2、P53、ER、P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裴劼  翟笃明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11(10):1385-1387
有资料显示全世界共约有乳腺癌患者57万例。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癌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细胞的异常增殖相关。传统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指标有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分类、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等因素,临床分期高和有淋巴结转移是公认的预后不良指标。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乳腺癌的分子预后指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研究较为成熟和有肯定作用的生物学预后因子P53(突变型)、C—erbB-2(原癌基因)、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它们均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和复发密切相关,是乳腺癌的重要分子标志物和治疗靶。通过对生物学预后因子的研究,特别是四项生物学预后指标的联合检测和应用,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况、临床分期等),从而更为有效、准确地估计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并有助于指导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及病死率呈逐步上升趋势.随着人们对乳腺癌认识的进一步加深,乳腺癌外科治疗的手术范围在缩小,改良根治术已成为目前我国治疗Ⅰ、Ⅱ期乳腺癌的主要术式.外科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乳腺癌发病率迅速上升,大城市上升幅度达到100%~150%,其中城市地区乳腺癌发病率为51.91/100000,农村地区为23.12/100000[1]。目前乳腺癌的治疗方式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其中改良根治术是综合治疗中的关键方法,但术后皮下积液、患肢水肿、心理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文献报道早期给予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2]。为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3],本研究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分组护理,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胃癌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早期胃癌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率较低,但进展期胃癌(AGC)即使行R0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率仍较高,究其原因为外科手术治疗无法根除肿瘤微转移灶。术中动脉灌注化疗(IAIC)能使肿瘤及肿瘤周围组织形成高化疗浓度场所,杀灭外科根治术后残留癌细胞。对AGC行肿瘤R0切除加D2淋巴结清扫配合IAIC能达到宏观及微观上的根治,降低肿瘤的复发转移概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IAIC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近30年的发展,其临床效果已得到认可,但缺乏相关大宗随机试验证据支持,其灌注血管选择、用药方案选择等仍未得到规范。本文就IAIC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为相关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80年代末鼻内镜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以来,鼻一眼相关外科疾病的治疗有了重大突破。鼻内镜下手术视野直观、清晰,可对由鼻腔疾病引起的鼻泪管阻塞进行处理。鼻泪管的个体差异较大,术前了解鼻泪管的解剖变异对指导手术,避免并发症有重要意义。随着CT和磁共振成像技术设备的更新,特别是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发展,从影像学角度研究鼻泪管的文章逐渐增多。现就鼻泪管的影像学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可手术乳腺癌系统性辅助化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在全世界范围内 ,乳腺癌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但从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开始 ,美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乳腺癌的死亡率却逐年稳定下降 ,尤其是 1 995年之后 ,这种下降趋势更为明显。这主要归功于 2个方面 :一方面是乳腺钼靶摄片普查的广泛接受和开展 ,明显提高了早期乳腺癌的发现率 ;另一方面则主要归功于乳腺癌系统性辅助治疗 ,包括辅助化疗和辅助内分泌治疗的研究和应用。到目前为止 ,手术治疗仍然是非转移性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从 2 0世纪 5 0年代Fisher等提出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开始 ,乳腺癌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