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为探讨尘肺病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为预防、诊断、治疗尘肺,避免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1~12月住院的300例尘肺患者入院时第一次心电图为基本资料,同时选择不接触粉尘及有害因素的干部和退休工人300例体检时的心电图资料作对照。结果(1)尘肺组出现异常心电图人数221人,异常率为73.67%;心电图异常表现主要为心律失常、ST—T改变、左室肥大(高电压)、右束支传导阻滞、肺型P波、电轴偏移、P波V1终末电势(PTFV1阳性)等。对照组心电图异常人数98人,异常率为32.67%。(2)尘肺组期别对心电图有影响,尘肺级别越高心电图异常人数越多。(3)尘肺组与对照组按不同年龄段比较,年龄越大心电图异常率明显增高。结论尘肺能明显影响心血管系统使心电图异常,而且随年龄增长和尘肺期别的增加,尘肺患者心电图异常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2.
陈年芬 《职业与健康》2009,25(3):249-251
目的 探讨尘肺合并结核病对心脏的影响,为预防、诊断、治疗尘肺合并结核引起心脏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7年3月—2008年6月住院的230例尘肺合并结核患者人院时第1次心电图为基本资料,同时随机选择不接触粉尘及有害因素的干部和退休工人230例体检时的心电图资料作对照。结果 ①尘肺结核组出现异常心电图人数178人,异常率为77.39%;心电图异常表现主要为心律失常、ST—T改变、左心室肥大(高电压)、右束支传导阻滞、肺型P波、P波V1终末电势(PTFv1阳性)、电轴偏移、心脏顺钟转向等。对照组心电图异常人数75人,异常率为32.617%。②尘肺结核组期别对心电图有影响,尘肺级别越高心电图异常人数越多。③尘肺结核组与对照组按不同年龄段比较,年龄越大心电图异常率明显增高。结论尘肺结核能明显影响心脏,使心电图异常,而且随年龄增长和尘肺期别的增加,尘肺合并结核患者心电图异常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煤工尘肺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为正确预防煤工尘肺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06-2012年期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查鉴定的352例煤工尘肺患者,采用EK10型单道自动心电图机,受检者在平静时取卧位,按常规描记12个导联(Ⅰ、Ⅱ、Ⅲ、aVR、aVL、aVF、V1~V6)心电图.结果 ①心电图异常变化主要为右束支传导阻滞、ST-T波改变、肺型P波、右室肥厚、心律失常(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等.②Ⅰ期以上煤工尘肺患者右束支传导阻滞、肺型P波、ST-T异常改变的检出率与Ⅰ期煤工尘肺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期以上煤工尘肺患者右室肥厚的检出率与Ⅰ期煤工尘肺患者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煤工尘肺能明显影响患者心血管系统,致心电图异常,而且煤工尘肺期别越高危害越重,对其要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加强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监控和治疗,有利于减轻和减缓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煤工尘肺患者心血管疾患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煤工尘肺患者心血管疾患患病状况。[方法]对158例Ⅰ期煤工尘肺患者的血压和心电图进行调查。[结果]158例Ⅰ期煤工尘肺患者的高血压检出率为37.97%,心电图异常检出率47.4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结论]提示早期煤工尘肺患者心血管系统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长期接触粉尘对作业人员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对尘肺病例和健康男性体检者进行常规9~12导联心电图描记分析及血压测定。结果尘肺组的肺心病、心电图异常和高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随着尘肺期别的升高,心血管病异常率也增高;各年龄组尘肺组心电图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接触粉尘作业工龄越长,其心电图异常率越高。心电图主要改变为肺型P波、心电轴右偏、右心室肥厚和ST-T改变等。结论长期接触粉尘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影响,应做好粉尘的防护与健康管理工作,加强对尘肺患者心血管系统疾患的监控。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100例煤工尘肺胸部X线和RV(残气)测定的对比观察,发现煤工尘肺肺气肿的并发率分别为56.0%和75.0%,并证实肺气肿的并发率随煤工尘肺期别的增高而增加。胸部X线和RV测定两者诊断肺气肿的总符合率为66.6%。Ⅰ期煤工尘肺时,RV增高、RV/TLC%增加的例数显著高于胸部X线肺气肿所见的例数,说明在早期发现煤工尘肺并发肺气肿的诊断上RV测定的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煤工尘肺、矽肺患者各期肺功能损伤情况,分析尘肺期别、尘肺片小阴影密集度、小阴影分布肺区、阴影类型、吸烟、工龄对2种尘肺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煤工尘肺、矽肺病例期别、工龄、是否吸烟进行分组,行统一的尘肺病X线胸片、肺功能测定,运用χ2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煤工尘肺、矽肺期别越高,肺功能异常率越高;煤工尘肺、矽肺各期别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煤工尘肺、矽肺X线胸片小阴影密集度、小阴影分布肺区与肺功能异常率呈正相关,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rs值分别为0.943、0.986。3煤工尘肺和矽肺有大阴影和小阴影聚集者较仅有小阴影者肺功能异常率高(P0.05)。4随着工龄的增加,肺功能异常率呈增长趋势,但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5吸烟组和戒烟组较不吸烟组肺功能异常率升高(P0.01)。结论尘肺病期别越高,肺功能异常率越高。煤工尘肺、矽肺患者小阴影密集度、小阴影分布肺区与肺功能异常率呈正相关。有大阴影和小阴影聚集者较仅有小阴影者对肺功能影响大。吸烟组和戒烟组的肺功能异常率高于不吸烟组。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某国有煤矿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的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重庆市某国有煤矿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的患病情况,为煤工尘肺结核患者的疾病预防和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重庆市某国有煤矿自1976—2007年间829例煤工尘肺病例合并结核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重庆市某国有煤矿1976—2007年间煤工尘肺合并结核率为8.20%,显著高于当地人群的肺结核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4.03,P〈0.01)。煤工尘肺合并结核率随着期别增加而显著增高(χ趋2势=5.23,P〈0.05)。采煤、掘进、混合3个工种尘肺合并结核率分别为6.08%、6.60%、16.89%,其中混合工种尘肺合并结核率明显高于两个单纯工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煤工尘肺合并结核率随发病年龄升高而升高(χ趋2势=30.71,P〈0.01),煤工尘肺合并结核率随工龄升高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趋2势=2.22,P〉0.05)。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患者死亡率为6.15%,死因构成比:肺心病占31.37%,肺结核占23.53%,肺癌占19.61%,肺部感染占15.69%,其他疾病为9.80%。结论尘肺期别越高,煤工尘肺合并结核率越高;混合工种煤工尘肺合并结核率明显高于两个单纯工种;煤工尘肺合并结核的死因前三位是肺心病、肺结核大咳血和肺癌。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煤矿T人尘肺并发肺结核发病情况,为煤工尘肺并发肺结核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市煤矿系统在2006至2012年期间在我中心进行复查明确诊断的228例煤工尘肺患者并发肺结核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8例煤工尘肺并发肺结核率20.18%(46/228).Ⅰ、Ⅱ、Ⅲ期煤工尘肺并发肺结核率分别为17.16%(35/204)、42.11%(8/19)、60.00%(3/5),各期煤工尘肺并发肺结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2,P<0.01).不同年龄煤工尘肺并发肺结核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83,P>0.05).不同工龄煤工尘肺并发结核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7,P<0.05).不同工种煤工尘肺并发肺结核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3,P<0.05).结论 煤工尘肺易并发结核,煤工尘肺并发结核的发生率与可能煤工尘肺期别、工龄、工种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煤工尘肺不同期别、不同的小阴影类型对煤工尘肺肺部感染的影响,为早期干预、诊断、治疗煤工尘肺肺部感染提供早期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从2006年6月—2008年6月住院的所有的煤工尘肺患者,并按照不同的尘肺期别、不同的小阴影类型进行分类,根据分类情况分析其肺部感染发生的情况,找出尘肺期别及小阴影类型与尘肺肺部感染之间关系的规律性。结果①Ⅰ期煤工尘肺患者318人,出现肺部感染人数194人,感染率61.00%(194/318);Ⅱ期煤工尘肺患者134人,出现肺部感染人数86人,感染率64.18%(86/134);Ⅲ期煤工尘肺患者28人,出现肺部感染人数26人,感染率92.85%(26/28)。3组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按照尘肺小阴影类型分类,具有类圆形小阴影人数321人(包括p178、q133、r10);其中出现肺部感染人数186人,具有不规则形小阴影人数159例(包括s78、t59、u22),其中出现肺部感染人数120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又分别对具有类圆形小阴影中3组小阴影人数和具有不规则形小阴影中3组小阴影人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煤工尘肺期别对煤工尘肺肺部感染有影响,尘肺期别越高尘肺合并肺部感染人数越多,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性越高。②煤工尘肺小阴影类型对尘肺合并肺部感染有影响,不规则小阴影较类圆形小阴影更容易合并肺部感染。③同一类型小阴影对尘肺肺部感染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柴油机厂噪声作业工人心电图异常改变。[方法]采用现场环境检测和职业健康体检的方法,对柴油机厂从事噪声作业工人332人的心电图进行分析,并与293名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接触组工人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ST-T改变及分支传导阻滞。接触组工人各工龄段心电图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心电图异常率在初期最明显,不随工龄的增长而增加。[结论]噪声作业对柴油机厂工人心血管系统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一步观察噪声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2005年3月,在青岛市某电缆厂,检测作业场所噪声强度,对144名接触稳态噪声的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高血压检出率接噪组为5.6%,对照组为0.9%(P〈0.01);心电图异常率接噪组为22.2%,对照组为3.5Z(P〈0.01)。接噪组不同工龄者心电图异常率不同(P〈0.01),11~15年组高达62.5%。[结论]电缆厂接触噪声的作业工人高血压患病率与心电图异常率增高。  相似文献   

13.
广梅汕铁路高温作业工人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浩恩 《职业与健康》2009,25(6):583-584
目的了解长时间接触高温对作业工人心电图的影响。方法高温组为广梅汕铁路公司工务段在铁路沿线从事高温作业工人613例,选取广梅汕铁路公司室内作业人员、列车员及行政管理等人员330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人员心电图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数据处理采用χ2检验。结果高温组的心电图异常率高于对照组(χ^2=12.00,P〈0.01),主要改变为心律失常,左室高电压、心室肥厚、束支与分支传导阻滞、ST-T异常等。结论长期接触高温对心血管系统存在不良影响。定期心电图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高温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保护高温作业工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14.
橡胶加工噪声对作业人员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朱方艳  郁颖蕾  王兴春 《职业与健康》2008,24(21):2247-2250
目的研究橡胶加工噪声对作业人员心血管系统的危害程度。方法选取某橡胶加工企业,测定其各岗位噪声强度;同时选择该企业相应岗位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包括血压测定和心电图诊断。分析各岗位噪声强度与作业人员高血压患病率和心电图异常率的关系。结果各接触噪声岗位的作业人员高血压患病率和心电图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随着噪声强度、工龄、年龄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和心电图异常率也相应增加。年龄、年龄与噪声的交互作用、工龄与噪声的交互作用对高血压患病率有较大影响(OR值分别为5.041、12.143、2.123);噪声强度、工龄、工龄与噪声的交互作用、年龄与噪声的交互作用对心电图异常率有较大影响(OR值分别为2.764、1.612、3.735、4.357)。结论橡胶加工行业噪声污染普遍存在,主要存在于硫化、固化、司炉、编织、炼胶、装配等多种岗位。噪声对作业人员的心血管系统影响较大,容易形成心血管系统疾病。年龄大者患高血压的风险是年龄小者的5.041倍;接触较高噪声者患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可能性是接触较低者的2.764倍;工作时间长患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风险是工作时间短的1.612倍。因此,有必要对橡胶加工行业的噪声危害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以保护工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某陶瓷企业粉尘对工人肺功能的影响,为尘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47例陶瓷生产工人和50名对照组分别进行肺功能测定。结果 肺通气功能测定显示暴露工龄5a~组和10a~组VC、FVC、PEF、FEF 75%明显低于对照组,10a~组FEV,低于其他3组,暴露组FEF25-75、FEF25%。明显低于对照组。暴露组肺通气功能和小气道通气功能异常率高于对照组,其中10a~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粉尘对该企业接尘工人的肺功能有危害,且随着工龄增加损伤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16.
罗金花 《职业与健康》2010,26(9):982-983
目的动态掌握南宁铁路辖区职工心电图异常情况,旨在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预防、控制心血管疾病。方法对2005—2009年12027名职工健康检查中的心电图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09年心电图异常率为23.50%~26.95%;历年的心电图异常率两两比较,只有2005与2009年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职工心电图异常率为23.42%~30.69%,且18~30岁和51~60岁年龄组心电图的异常率分别与31~40岁、41~50岁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30岁的窦性心律失常检出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ST段、T波改变随年龄增大而增多。结论心电图异常尤以18~30岁、51~60岁年龄组明显,且低年龄组职工的窦性心律失常多于高年龄组,ST段、T波异常检出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高温对焦化作业工人心电图的影响。方法选择接触高温的焦化厂1244名作业工人为高温组,另选1180名常温作业行政后勤人员为对照组,进行心电图检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焦化作业工人心电图异常率为31.03%,对照组为15.0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23,P=0.000);高温组作业工人心电图异常率较对照组有明显增高,并随作业工龄增加而增加。结论高温对焦化作业工人的心脏功能具有一定的有害影响,提示应加强对作业工人的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18.
田占鹏  曹香府  李军 《职业与健康》2010,26(10):1081-1083
目的探讨煤工尘肺患者脉压水平对冠心病的影响。方法选自2007年1月—2008年12月某煤矿现已脱离粉尘作业的男性煤工尘肺患者260例为研究对象(尘肺组),以某建筑公司无粉尘作业史的男性工人260例为对照组。对尘肺组与对照组进行一般情况调查、疾病史调查,同时测量血压、身高、体重,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及血脂。资料整理后,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分析并处理数据,尘肺组与对照组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尘肺组收缩压[平均(131.67±15.94)mmHg]、舒张压[平均(75.62±9.83)mmH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平均(137.01±18.69)mmHg、(84.25±10.31)mmHg)];脉压[平均(55.86±13.96)mmHg)]水平高于对照组[平均(52.83±15.02)mmHg];尘肺组冠心病患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期别煤工尘肺患者冠心病患病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脉压60mmHg或≥60mmHg,尘肺组冠心病患病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煤工尘肺患者冠心病患病率高于对照组,无论是尘肺组还是对照组,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均随脉压水平的增加而增加。未发现尘肺期别对尘肺患者冠心病的患病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萍  李斌  郝佐红  张锐军 《职业与健康》2009,25(23):2509-2510
目的了解高温作业工人心电图的改变。方法对197名高温作业工人心电图检查结果与对照人群进行比较。结果高温作业工人心电图改变异常率为44.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要改变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结论接触高温对心脏产生一定影响,应加强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