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苗勒管腺肉瘤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上皮-间叶混合性肉瘤,多发于子宫,宫外多发部位是卵巢,腹膜、肠管、阴道等处也可发生,但原发于阴道者非常少见,国外仅有4例个案报道[1-4]。本文报道1例原发于阴道的由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而来的苗勒管腺肉瘤。  相似文献   

2.
子宫肉瘤较罕见,发病率为子宮恶性肿瘤的5%。但在子宫肉瘤中最常见的是发生于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的子宫混合性苗勒氏肉瘤。患者多为绝经后妇女。由于缺少特征性症状且症状出现较晚,故对本病的诊断较为困难。阴道流血为主要症状,与子宫内膜肉瘤患者症状相似。很少患者可表现为骨盆部疼痛及阴道分泌  相似文献   

3.
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是一种好发于消化道和子宫的恶性软组织肿瘤,占成人软组织肿瘤发病率的5%-10%。而发生于阴道、膀胱者极为罕见,近40年以来分别报道140例及70余例[1],国内偶有个案报道。本院收治1例子宫、阴道-膀胱平滑肌肉瘤患者。现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肉瘤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20例子宫肉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子宫平滑肌肉瘤10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6例,子宫恶性苗勒氏管混合瘤4例。结果:子宫肉瘤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阴道异常出血(65%),其次为子宫肌瘤病史(55%),下腹痛(40%)、盆腔包块(30%)、全身症状(25%)、阴道排液(15%)及组织物脱出(15%)。术前行诊刮术且明确诊断者3例,术前误诊为子宫肌瘤者17例(85%)。子宫肉瘤的术前诊断率为15%。结论:子宫肉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阴道异常出血为主,其术前诊断准确率低,诊断性刮宫对子宫肉瘤的诊断价值较大。若子宫肌瘤手术中肉眼见肿瘤切面呈鱼肉样,则提示肉瘤可能大,术中冷冻切片是决定术式、明确诊断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B超诊断阴道平滑肌肉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 ,48岁 ,普查发现阴道肿块一周。患者三年前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 ,近一月来感里急后重 ,无阴道流血流液 ,小便正常。妇检 :于阴道后壁可扪及大小约 8cm× 5cm× 5cm肿块 ,活动度差。B超检查 (见图 ) :阴道与直肠之间探及实质性回声 7.0cm× 5 .8cm×5 .8cm ,边界清晰 ,内部回声不均 ,该肿块位于阴道中上段 ,与阴道肌层分界不清 ,阴道黏膜连续。拟诊为 :阴道后壁实质性肿块 :①平滑肌瘤 ?②平滑肌肉瘤 ?手术剪开阴道黏膜可见一实质性肿块 ,呈灰黄色 ,边界欠清晰 ,包膜不完整 ,病理为阴道平滑肌肉瘤。  讨论 …  相似文献   

6.
横纹肌肉瘤是好发于青少年的软组织恶性肿瘤,可发生于机体各个部位,最常见发生于头颈部,其次发生于生殖道。而发生于女性生殖道的横纹肌肉瘤则以发生于阴道部病变为多,原发于宫颈的横纹肌肉瘤占横纹  相似文献   

7.
回顾性分析18例子宫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子宫肉瘤的临床症状不典型,以阴道异常出血为主,预后较差。子宫肉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辅以化、放疗。预后与患者年龄、FIGO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8.
例1:50岁,绝经3年。因阴部憋胀半年,由阴道脱出肿物5天入院。全身状况良好。妇科检查:经产型外阴,阴道左侧壁距外阴口3cm处出现一蒂长2em的4cm×4cm×3cm肿物,表面有溃疡,附着脓性分泌物,中等硬;宫颈光滑,子宫体萎缩,双侧附件无异常。初步诊断:阴道壁肌瘤继发感染。在局麻下将肿物切除。病理报告:阴道壁平滑肌肉瘤。术后口服溶肉瘤素(Sarcolysinum),同时放疗。术后存活3年。  相似文献   

9.
葡萄状肉瘤是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的一个亚型,约占所有横纹肌肉瘤的10%[1]。多起源于女性生殖道,其中阴道发生者多见,而宫颈发生者非常罕见,迄今文献报道有100例[2]  相似文献   

10.
姚娟 《临床医学》2013,(12):97-97
胚胎性横纹肌肉瘤(embryonal rhabdomyosarcoma,ERMS)是一种在形态学上和生物学上再现胚胎性横纹肌特点的原始间叶性肉瘤…,由原始小圆形细胞和不同分化阶段的横纹肌母细胞以不同比例混合构成。在女性生殖道中,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最常累及婴幼儿的阴道,发生于子宫颈者极其少见。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宫颈的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并查阅文献、相关资料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给予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阴道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包括鳞癌、腺癌,以及更为少见的阴道黑色素瘤和肉瘤,约占所有妇科恶性肿瘤的3% [1].阴道上皮内瘤变( vagin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VAIN)作为女性阴道鳞状细胞癌及下生殖道癌的癌前病变,发病率不到1% [2-3] ,但发展为侵袭性癌症的风险高达10...  相似文献   

12.
横纹肌肉瘤是软组织中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它包括胚胎性横纹肌肉瘤、腺泡型横纹肌肉瘤、葡萄状横纹肌肉瘤和多形性横纹肌肉瘤4种类型。其中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常见于小儿,恶性程度比多形性横纹肌肉瘤高,预后极差,极易复发。它多生长在头颈部的眼眶周围,外耳道、鼻腔、齿龈、舌和上颌窦等处。儿童也可见于泌尿生殖器官如阴道、膀胱、前列腺以及精囊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盆腔横纹肌肉瘤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对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盆腔横纹肌肉瘤的起源、形态、大小和组织学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横纹肌肉瘤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不均匀。结论:盆腔横纹肌肉瘤好发于膀胱、前列腺和阴道,肿块无包膜,边界清楚,肿瘤的内部常发生变性坏死。  相似文献   

14.
幼女阴道出血的常见病因有阴道异物、阴道损伤、性早熟、阴道宫颈葡萄状肉瘤等[1].由于幼儿的生理、心理特征及对病史的描述不清、检查合作性差等原因,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肉瘤早期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组织病理学以及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2006年-2010年病理诊断为子宫腺肉瘤的4例青年女性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子宫腺肉瘤占同期子宫肉瘤的6.8%(4/58),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40岁,均未绝经.患者均有阴道不规则流血,B型超声示最大1例肿物直径为11 cm,其余结节...  相似文献   

16.
子宫切除术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切除术是妇科的基本手术 ,子宫疾病、卵巢癌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都可能需要施行子宫切除术。手术操作可经阴道进行 ,也可经腹部进行。两种途径的手术各有其特色和利弊。如何选择术式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要求以及医师的经验等全面考虑。1 下列妇产科疾患要行子宫切除术1 1 子宫肿瘤1 2 子宫肉瘤 子宫肉瘤为一种中胚叶肿瘤 ,其组织发生来源繁多 ,如肌肉、结缔组织、血管、淋巴及子宫内膜间质等 ,根据组织发生来源分为如下几种 :①子宫平滑肌肉瘤 ;②淋巴管内间质肉瘤 ;③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④恶性苗勒管混合瘤 ,特点为含肉瘤和癌…  相似文献   

17.
子宫肉瘤临床与预后分析——附4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子宫肉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对45例子宫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类型、诊断、治疗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子宫肉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76%),其次为下腹痛、下腹包块;B超及CT的诊断或可疑诊断率分别为33%、40%,诊断性刮宫阳性率47%;该组患者的2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0%、44%,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不同则预后不同(P<0.05).结论:子宫肉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为不规则阴道流血,诊断性刮宫对其确诊有较大的帮助.子宫肉瘤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对其预后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文探讨子宫肉瘤的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妇产科1993年1月~ 2004年3月11年期间20例子宫肉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并追踪随访。结果:随访率75%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3岁。临床表现主要 为子宫增大,阴道异常出血,腹胀或腹痛。MRI 对于确诊具有优越性。病理类型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其次为临床分期。结 论:围绝经期妇女出现子宫增大,伴阴道异常出血,腹胀或腹痛症状要警惕子宫肉瘤可能,MRI 对于术前诊断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儿童盆腔及泌尿生殖系统横纹肌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盆腔及泌尿生殖系统横纹肌肉瘤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3例横纹肌肉瘤中,膀胱横纹肌肉瘤10例;阴道横纹肌肉瘤1例,伴腹盆腔及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前列腺横纹肌肉瘤2例;盆腔横纹肌肉瘤10例,其中腹股沟淋巴结转移1例,盆腔淋巴结转移1例.本组盆腔及泌尿生殖系统横纹肌肉瘤超声多表现为肿瘤边缘清楚,无包膜回声,形态规则或不规则形,内部为较均质的低回声,部分肿瘤内部可见液化坏死.结论 超声检查可了解横纹肌肉瘤来源、部位,测量肿块大小及与周围组织关系,有无腹盆腔内淋巴结转移等,便于随访,可作为盆腔及泌尿生殖系统横纹肌肉瘤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51例子宫肉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文  谢洪哲 《新医学》1996,27(11):583-584
本文对51例子宫肉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子吕平滑肌肉瘤占64.7%,子宫内膜间质肉瘤27.5%,混合性苗勒肉瘤占7.8%。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以贫腔包块、子宫增大、月经过多、绝经后出血、宫口赘生物、阴道排液为主。治疗以手术为主,辅助充化疗及放疗,2年存活率为51%。治疗效果与临床分期有关,期别越高,疗效越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