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1 毫秒
1.
根据2005年我国流行病学研究,颅脑损伤的发生率约为240/10万人,交通事故(42.3%)和高处坠落伤(29.7%)是我国颅脑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颅脑损伤是导致我国患者死亡和残疾的首要原因,患者发病年龄以20~40岁最多。一项对深圳医院的调查中发现,深圳颅脑损伤在所有伤害类型中居于首位,国内22家大型医院的调查结果表明,颅脑损伤的发生率在逐年增加。此外,颅脑损伤还给患者家庭带来了无形的精神压力、长期的家庭负担和社会负担。因此颅脑损伤的诊治和预后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腹部闭合性损伤22例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彦蛟  王亚林  李景武 《山东医药》2009,49(38):109-109
2000年1月-2007年10月,我们共收治了22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现将诊治体会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16例,女6例;年龄12-58岁。交通事故伤15例,坠落伤6例,重物砸伤1例。GCS评分6-8分者17例,3-5分者5例。开放性颅脑损伤2例,闭合性颅脑损伤20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鼠颅脑损伤后不同时期损伤周边区皮质神经细胞凋亡现象,为颅脑外伤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和损伤组(90只),损伤组用侧位液压冲击法制成颅脑损伤动物模型,进一步分为轻、中、重三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损伤后3、6、24.72h.1、2w大鼠伤灶周边皮层的巢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损伤3h后伤灶边缘皮层开始出现巢蛋白阳性细胞,随后逐渐增加,1w达到高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表达逐渐下降,假手术组各时间点伤处边缘皮层也可见到少量巢蛋白阳性细胞,但低于损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可导致损伤周边区大脑皮层阳性巢蛋白神经细胞的增多,损伤后1w为巢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的高峰时间。  相似文献   

4.
李建强  管功国 《山东医药》2003,43(18):47-48
老年闭合性颅脑损伤是颅脑损伤中一种特殊类型 ,治疗复杂 ,预后差。1994年 7月至 2 0 0 0年 6月 ,我院收治老年闭合性颅脑损伤 71例。体会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4 7例 ,女 2 4例 ;年龄 6 0~ 78岁 ,平均6 5 .5岁。交通事故伤 4 9例 ,跌伤 10例 ,打击伤 5例 ,其他伤 7例。格拉斯哥 (GCS)计分 3~ 5分 15例 ,6~ 8分 30例 ,9~ 12分 13例 ,13~ 15分 13例。 CT检查示颅内血肿 4 5例 ,其中硬膜下血肿 11例 ,硬膜外血肿 10例 ,脑内血肿 9例 ,多发性颅内血肿 15例。脑挫裂伤 2 0例 ,合并颅脑外其他损伤 35例。伤后肺内感染 2 0例 ,上消化道出…  相似文献   

5.
颅脑损伤患者血浆ET-1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波 《山东医药》2009,49(30):53-5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的动态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96例颅脑损伤患者按GCS分为重型组(GCS≤8分)和轻中型组(GCS 9~15分),分别于伤后第1、3、5、7天采集静脉血2 ml,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1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颅脑损伤患者伤后第1天血浆ET-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重型组明显高于轻中型组(P〈0.01)。轻中型组血浆ET-1水平在伤后第1、3、5天逐渐升高,第7天略有回落;重型组在第1、3、5、7天持续升高。血浆ET-1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P〈0.05)。结论血浆ET-1参与脑外伤后的病理发展过程。血浆ET-1水平变化与颅脑损伤伤情密切相关,应用ET-1受体拮抗剂、ET-1合成抑制剂等可减少ET-1的产生和其毒性作用,有助于减轻继发性颅脑损伤,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常见的继发性病变。1990~1998年,我们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此类患者63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2例,女11例;年龄5~69岁,平均28.43岁。其中交通事故伤38例,打击伤13例,坠落伤7例,挤压伤4例,病因不详...  相似文献   

7.
胸部创伤是胸部外科较为常见的急症,容易危及患者生命。胸部所占体积大,目标明显,容易受伤。胸内脏器最主要的为肺和心脏大血管,创伤后容易发生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现代创伤的特点是容易出现大量严重合并伤、往往导致危急状态,其中,胸部伤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其比较发生率虽然仅次于四肢伤和颅脑伤,居第3位,但在创伤致死原因中却居第一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道路交通事故中颅脑损伤的类型、特点、主要并发症及其受伤人员的伤残评定。方法收集376例道路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的案例资料,按伤者一般资料、受伤部位、有无并发症、并发症的类型及伤残等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复合性颅脑损伤120例,脑挫伤88例,颅骨骨折51例,颅内出血45例,头皮外伤72例。伤残程度以Ⅸ级、Ⅹ级伤残为主,共112例(36.6%);主要并发症为脑积水、癫痫、植物人状态等。结论道路交通事故中颅脑损伤以头部复合性损伤最多见,严重的脑挫伤为最常见的损伤类型,并发症的诊断应掌握诊断标准,并注意与相关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伤后1个月内血清皮质醇变化与伤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19例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皮质醇按照伤后1、14、28 d进行检测,与30例门诊健康人群对照组比较;伤情严重程度采用GCS评分,预后采用伤后1个月GOS评分,对皮质醇变化与GCS、GOS的关系进行临床相关性研究;部分患者行头颅MRI检查,了解下丘脑-垂体区影像学改变与皮质醇变化之间是否存在联系。结果颅脑损伤后第1天所有患者皮质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重型组显著高于轻型组(P<0.05),在伤后1个月的时间窗中,皮质醇异常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预后按GOS评分,预后不良组伤后第1、14天的血清皮质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伤后早期头颅MRI发现下丘脑-垂体区异常改变者皮质醇持续异常。结论颅脑损伤后皮质醇均明显升高,损伤越严重,升高越明显,故可用来判断受伤的严重程度;在预后GOS评分中,预后越差,皮质醇升高持续时间越长,可用来进行预后评估。颅脑损伤患者下丘脑-垂体区影像学改变与皮质醇有一定关联性。  相似文献   

10.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动态心电图及心肌酶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动态心电图的改变和各种与心肌相关的酶学指标的变化,了解急性颅脑损伤所致心肌损害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17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分别于入院即刻和入院1周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其中80例患者于入院即刻行血生化检查。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出现多种心电异常,在入院24 h内表现显著,总发生率为83.15%,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显恢复。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血CK、CK-MB、LDH、HBDH水平显著升高,且与患者病情轻重程度密切相关。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且与患者脑外伤不同的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采用放射免疫技术(mA)检测不同程度颅脑损伤患者伤后第1、3、5、7、10天空腹血浆神经降压素(NT)、内皮素(ET),同时观察胃肠黏膜损伤情况。发现颅脑损伤患者血浆NT水平早期升高,随之迅速下降,恢复期逐渐上升;ET水平开始升高,继而下降,再次升高后逐渐恢复正常。不同程度颅脑损伤患者相同时点血浆MT、ET水平差异明显(P均〈0.05),且均与胃肠黏膜损伤及GCS评分相关。认为血浆NT、ET水平反映了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二者在伤后的急性胃肠黏膜损伤发生及胃肠黏膜保护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强  杨明飞 《山东医药》2010,50(30):16-17
目的观察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7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在伤后1 d采集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催乳素(PRL)、睾酮(T)、孕酮(P)及雌二醇(E2)水平。结果颅脑损伤后FSH、P水平下降,T、E2水平升高;与局限性脑损伤患者比较,弥漫性轴索伤患者FSH、P、T、及E2水平变化较大;颅脑损伤越严重,FSH、P、T及E2变化越大;与正常人及轻型损伤患者比较,重型损伤患者FSH、P、T及E2变化更大(P均〈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可导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改变,这一改变与损伤类型、损伤严重程度和性别等有关。  相似文献   

13.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hs-CRP、TNF-α、IL-10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楠 《山东医药》2010,50(26):80-81
目的观察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0水平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与颅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和ELISA法测定8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1、3、7、10 d的血清hs-CRP、TNF-α、IL-10,分析颅脑损伤程度与hs-CRP、TNF-α、IL-10水平的关系。结果血清hs-CRP、TNF-α、IL-10水平在颅脑损伤后早期即明显升高;重型颅脑损伤组伤后各个时间点的血清hs-CRP、TNF-α和IL-10水平均较轻、中型组明显升高(P均〈0.01),中型颅脑损伤组伤后各个时间点的血清hs-CRP、TNF-α和IL-10水平较轻型组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血清hs-CRP、TNF-α、IL-10水平在颅脑损伤后明显升高,它们参与了急性颅脑损伤后的炎症反应过程,并且与颅脑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肝功能指标变化与病情轻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以18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伤后24h内ALT、AST等肝功能指标,并结合临床格拉斯哥评分(GSC)分型和预后分组,进行组间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可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血清ALT、AST水平在重型与轻型颅脑损伤患者间具有统计学差异;颅脑损伤后肝功能异常与损伤程度及患者的预后呈正相关。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转氨酶升高对判断颅脑损伤程度及患者预后存在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代谢调控作用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基础上随机分成rhGH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rhGH治疗组伤后或术后第2~3天开始每日皮下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4 IU,共10~14d。应用后第7、14天检测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及前白蛋白。结果 rhGH治疗组第14天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及前白蛋白浓度高于对照组,体质量改变率低于对照组,预后优于对照组。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rhGH能改善机体对营养底物的利用率,促进蛋白合成、减轻重型颅脑损伤后低蛋白血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刘波  刘培明 《山东医药》2006,46(20):70-71
颅脑损伤约30%合并有颌面伤,尤其是重型颅脑损伤。此类损伤处理复杂,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1998年6月~2003年6月,我院共收治30例重型颅损伤合并颌面伤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82~1990年共收治老年性颅脑损伤病人32例,约占收治颅脑损伤人数的7%。由于老年人神经系统功能减退,生理解剖的特点不同于成年人,所以颅脑损伤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亦有不同。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8例,女4例,60~65岁17例,65~70岁13例,70岁以上2例。致伤原因中交通肇事23例,打击伤3例,跌落伤9例。伤后即进入昏迷者11例,清醒后再次昏迷4例,嗜唾、表情淡漠、反应迟纯、健忘和定向力差17例。开放性颅脑损伤8例,单纯性头皮裂伤7例,闭合性颅脑损伤17例;合并颅骨骨折13例。术后昏迷超过3天者9例,  相似文献   

18.
骨盆骨折多由高处坠落、交通事故等高能量暴力所致,不仅可导致骨盆本身严重损伤,而且常伴有复杂严重的多发伤,严重者危及生命。本文报道了1例老年多发伤合并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的救治经过,并总结了各学科的诊治理念及策略,为临床救治该类患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中度颅脑液压损伤模型,检测损伤病灶生化指标脂质氧化终产物丙二醛及抗氧化剂谷胱甘肽含量的变化,探讨其与继发性脑损伤之间的关系,为后续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8只,随机分成中度颅脑损伤组(mTBI组)和假手术组(sham-TBI组),各24只。以液压中度颅脑损伤指标致伤TBI组。并于伤后6h、24h处死大鼠,通过ELISA技术测定抗氧化剂谷胱甘肽和脂质氧化产物丙二醛在两组的不同表达,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评价大鼠颅脑创伤后的氧化应激损伤。结果mTBI组脑组织见损伤灶及蛛网膜下腔出血,HE染色后可见神经元损伤核固缩,细胞坏死呈空泡状,而sham-TBI组未见神经元损伤表现。TBI后mTBI组中丙二醛浓度较sham-TBI组显著升高,随伤后时间延长丙二醛浓度显著升高(t6h=6.49,P<0.01;t24h=11.22,P<0.01);而TBI后mTBI组谷胱甘肽浓度显著低于sham-TBI组,随伤后时间延长谷胱甘肽浓度显著降低(t6h=9.25,P<0.01;t24h=11.24,P<0.01)。结论液压颅脑损伤模型致伤能量能够测量,稳定性及重复性良好,伤情可能分级。中度闭合性颅脑外伤可导致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和氧化应激损伤,且氧化应激损伤指标与脑损伤时间有关,外伤后早期阻断氧化应激过程可以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轻型颅脑损伤突然死亡患者的临床表现及CT表现。方法选择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1995—2007年收治的轻型颅脑损伤突然死亡患者1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包括损伤原因、损伤至死亡时间、病情恶化表现等)及CT表现。结果损伤原因:车祸伤12例(79.9%),酒后摔伤1例(6.7%),打击伤1例(6.7%),建筑施工伤1例(6.7%);损伤至死亡时间:12 h内7例(46.7%),12~24 h 4例(26.6%),1~2 d 2例(13.3%),第5天1例(6.7%),第9天1例(6.7%);病情恶化表现:突然出现烦躁抽搐8例(53.3%),意识障碍6例(40.0%),恶心、呕吐、昏迷、大小便失禁2例(13.3%),呼吸、心搏骤停1例(6.7%)。首次CT检查结果:颅顶骨骨折6例(40.0%),颅底骨折1例(6.7%);损伤类型:额颞叶脑挫裂伤8例(53.3%),额颞叶颅内或硬膜下血肿5例(33.3%),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33.3%),颅内积气2例(13.3%);CT特征表现:周围脑池变窄或消失5例(33.3%),脑室受压移位9例(60.0%)。结论轻型颅脑损伤突然死亡患者损伤原因多为交通事故,多数患者入院时意识清楚,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而入院后短时间内病情突然恶化;主要损伤类型为额颞叶脑挫裂伤、颅内血肿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CT表现为周围脑池变窄或消失、脑室受压移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