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与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近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2 18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0 1例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 (溶栓组 ) ,117例接受急诊PCI治疗 (PCI)组 ,比较接受两种治疗方法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结果。结果 溶栓组梗死相关血管 (IRA)再通率为 70 4 % ;急诊PCI组IRA再通率为 98 8% ;30d时左室射血分数 (EF)溶栓组为5 6 1± 11 2 ,急诊PCI组为 6 0 2± 9 1,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病死率分别为 8 9%和 3 4 %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分析溶栓再通组与急诊PCI组的临床疗效 ,前者再发梗死、发生心肌缺血事件和心力衰竭 ,比率明显高于急诊PCI组 (30 7%vs 15 3% ,P <0 0 5 )。溶栓组平均住院天数为 15 8d[(12 3± 6 8)d],PCI组平均住院天数为 10 2d[(7 2± 3 1)d],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比 ,前者可充分有效地开通IRA ,降低死亡率 ,能更好地改善患者心功能 ,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病人采用急诊介入治疗(PCI)与溶栓治疗的不同效果。方法 选择PCI发病时间12h内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80例,随机分为溶栓组与急诊介入组(PCI组),每组40例,PCI组采用急诊介入治疗,溶栓组采用溶栓治疗。观察术前与术后即刻心电图ST段变化。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2h内的心电图ST段变化。结果 PCI组ST段回落≥50%为92.5%,溶栓组ST段回落≥50%为70.0%,PCI组疗效明显优于溶栓组(P〈0、05)。结论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病人可以首先考虑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3.
���IJ���˨������������ƵĹ�ϵ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冠心病的急症 ,溶栓治疗在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中已证实并无益处 ,对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而言 ,尽快恢复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可以降低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病死率 ,通过药物即溶栓治疗或机械性治疗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而达到。对于二者的比较一直在不断进行 ,随着新型溶栓药物的临床应用和PCI伴随用药的进展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势 ,近年来合用溶栓和PCI成为最新的选择。1 溶栓和PCI的选择AMI后 6~ 12h内梗死部分心肌发生坏死 ,AMI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尽快、尽可能完全恢复梗死部位心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ST段形态的影响。方法103例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按入院时梗死相关导联ST段抬高形态分为凹面向上组和凸面向上组,以梗死发生前24h至少出现1次典型心绞痛症状为标准,比较两组频率。结果梗死前24h内出现心绞痛凹面向上组34例(73.91%),凸面向上组14例(24.56%);无心绞痛凹面向上组12例(26.09%),凸面向上组43例(75.44%)。两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心肌缺血预适应是急性心肌梗死ST段凹面向上抬高的机制之一,根据心电图ST段凹面抬高推断其梗死前存在缺血预适应及由此产生的心肌保护作用对临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老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后,对于梗死相关冠状动脉未能有效开通的病例,进行补救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 ≥70岁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 segmentelevation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STE AMI)患者5 2例(≥70岁组) ,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后若判定梗死相关动脉未能有效开通,则即行冠状动脉造影,若造影显示梗死相关动脉血流为非TIMI 3级灌注、同时患者仍有较明显胸痛和(或)梗死对应心电图导联ST段抬高,并除外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禁忌证,即进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的补救性介入治疗(包括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同时与<70岁的6 7例(<70岁组)STE AMI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与<70岁组患者比较,≥70岁组的STE AMI患者在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后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溶栓有效开通比例低,同时在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死亡绝对数较大;但梗死相关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比例两组无差异,同时,在≥70岁组,接受了静脉溶栓治疗后,再行PCI的严重出血并发症(包括颅内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等)并未见增加。结论 ≥70岁组患者静脉溶栓有效开通比例较低,进行补救性PCI成功比例与<70岁组的STE AMI患者相同,在严密监测出、凝血参数情况下出现严重出血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近期疗效。方法109例STE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PCI组),并与178例同期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的STEMI患者(UK组)进行住院期间疗效比较。结果与同期溶栓治疗相比,急诊PCI胸痛缓解迅速,120min ST段回落明显,再灌注成功率高(P〈0.01);住院期间梗死后心绞痛(P〈0.01)、再梗死及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增加。结论急诊PCI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可进一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诊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可行性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6月我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甲组与乙组。甲组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进行治疗;乙组采用急诊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乙组患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比甲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治疗后1周、半年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比甲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可行性高,可有效改善患者左心室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直接介入治疗与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静脉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65例≥60岁的ST段抬高的AMI患者,31例接受急诊PCI治疗,34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近期效果。结果溶栓组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率为58.8%,直接PCI组IRA再通率为96.8%;6个月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溶栓组为(40.2±6.3)%,直接PCI组为(53.8±6.7)%。出血并发症、住院期间病死率、再发心绞痛和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溶栓组明显高于直接PCI组。溶栓组平均住院时间为8.5d,PCI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8.5d。结论对老年AMI患者,急诊PCI治疗更能尽快、及时有效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挽救濒死心肌,改善左室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性血管再通及未行血管再通治疗的心电图碎裂QRS波(Fragmented QRS complex,fQ RS)变化,探讨fQ RS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血管再通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溶栓、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血管再通患者、未行急诊血管再通治疗患者心电图fQ RS发生率。结果 STEMI溶栓后冠脉血管再通组fQ RS波发生率明显低于未通组(p0.01);STEMI行急诊PCI后fQ RS波发生率明显低于未行急诊PCI组(p0.01);STEMI行急诊PCI术前组与术后组fQ RS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碎裂QRS波对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脉血管再通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墓碑形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墓碑形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将86例AMI患者以ST段抬高的特征分为两组,墓碑形抬高组36例、其他形抬高组50例。观察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有否合并糖尿病),并比较两组AMI的发生部位、PCI前心梗后心绞痛、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率、首次CK值、各项心电指标及PCI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及心电图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墓碑形ST段抬高组PCI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率亦明显高于其他形ST段抬高组。结论墓碑形ST段抬高患者梗死部位特殊而广泛、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易出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此类患者应高度重视并积极预防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血流中断所引起的局部心肌缺血性坏死,其病情较重,死亡率较高,是造成心源性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常规溶栓治疗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率较低,死亡率较高[1].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可有效的拮抗血小板作用,减少血栓负荷和提高溶栓成功率,降低死亡率[2].我们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PCI联合替格瑞洛治疗糖尿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2月糖尿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单一急诊PCI治疗,观察组则给予急诊PCI联合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糖尿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聚集情况、血栓素B2、WHOQOL-100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糖尿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小板聚集情况、血栓素B2、WHOQOL-100量表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聚集情况、血栓素B2、WHOQOL-100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PCI联合替格瑞洛治疗糖尿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情况,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改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六个月随访结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Yang XC  Wang LF  Li WM  Ge YG  Wang HS  Zou YC  Xu L  Ni ZH  Lian Y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12):1099-1101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Cypher)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2年11月至2004年12月间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68例,于发病12 h内行急诊PCI治疗,于梗死相关血管的靶病变置入Cypher支架.记录1个月和6个月随访终点时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包括死亡、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成形等)发生率、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结果 168例患者急诊PCI治疗均获得成功.168支梗死相关血管的171处罪犯病变共置入175枚Cypher支架,未发生与介入治疗有关的并发症.1个月随访终点时死亡3例(死亡率1.8%);支架内亚急性血栓1例;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2.4%.6个月随访终点时死亡4例(死亡率2.4%);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4.2%;支架内血栓发生率1.2%;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1.8%.结论药物洗脱支架(Cypher)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PCI中应用与普通支架一样有较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可以明显降低再狭窄率.  相似文献   

14.
<正>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PCI与溶栓治疗比较,有更高的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再通率、更低的再梗死发生率、脑卒中发生率及总体死亡率[1-2]。目前,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过程中,冠状动脉内大量血栓形成仍为棘手问题,血栓形成或斑块脱落导致远端血管栓塞常常会产生"无复流"或"慢复流"现象,从而影响急诊PCI的疗效[3]。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ST段抬高的相关因素及临床事件的发生情况。方法将102例STEMI急诊PCI病人分为抬高的ST段下降幅度小于50%组(A组)与大于50%组(B组),分析STEMI急诊PCI后2h内ST段抬高的最高导联的ST段下降幅度的相关因素及其与临床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A组与B组比较,A组年龄较大、前壁心肌梗死较多、心功能Killip分级≥Ⅱ级较多、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较高、PCI术后院内发生严重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心源性死亡较多(P<0.05)。结论对心电图抬高的ST段下降幅度的分析是一项相对简单、可行性较好的心肌组织水平的再灌注评估指标,入院Killip分级≥Ⅱ级、前壁心肌梗死是心电图抬高的ST段下降幅度小于50%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常规急诊及尿激酶溶栓失败后行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6月~2009年12月在我院因急性STEMI而行急诊PCI术的134例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溶栓失败行急诊补救性PCI患者),及其术后30d内的主要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再梗死)以及严重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急诊PCI术患者共计134例,其中17例(12.68%)因外院尿激酶溶栓失败转入我院行补救性PCI。134例中30d内共7例(5.22%)发生主要终点事件,死亡6例(4.48%)。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冠状动脉TIMI血流≤1级和主要终点事件明显相关(OR=60.98,P<0.05)。3例(2.24%)发生严重出血性并发症。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补救性PCI术与严重出血并发病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失败后行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39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介入治疗的即刻和随访结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过去59个月期间开展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39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即刻和随访结果.方法1999年3月~2004年1月对397例ACS患者经股动脉或桡动脉施行急诊PCI.310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施行直接PCI治疗,补救PCI治疗7例STEMI,急诊PCI治疗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或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UA/NSTE-MI).结果直接PCI手术操作成功率99%,术中无复流发生率10.6%.42例(13.5%)应用了主动脉气囊反搏术,10例应用了远端保护装置.8例发生支架内急性/亚急性或后期支架内血栓形成,住院死亡17/310例(5.5%),6个月死亡17/250例(死亡率6.8%).补救性PCI术后6例患者的严重心肌缺血和(或)急性肺水肿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1例合并心源性休克的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术后1小时死亡.UA/NSTEMI的介入操作成功率96.3%,所有患者的临床缺血症状迅速改善.一例发生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结论直接PCI扩大了治疗STEMI的适应证,迅速使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并恢复正常血流,在高危患者存活率高,住院时间缩短.补救性PCI是静脉溶栓治疗失败后的一种有效补救措施,但是同样具有较高风险.急诊PCI对于改善UA/NTEMI患者的缺血症状非常有效,再缺血、再梗死和再闭塞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前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2-06~2015-06收治的113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观察组于冠状造影后立即应用替罗非班0.5 mg静脉注射,然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照组冠状造影后行急诊PCI,于第1次球囊扩张后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0.5 mg。比较两组梗死相关血管TIMIⅢ级患者所占比例、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梗死相关血管TIMIⅢ级患者所占比例为42.1%(24/57),高于对照组的23.2%(1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5.3%(3/57)和7.1%(4/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期间再梗死、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死亡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于急诊介入治疗前应用替罗非班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术前血流,梗死相关血管TIMIⅢ级患者所占比例更高,且安全性好,不增加出血事件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缺血分级。方法选择86例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图QRS波群进行心肌缺血分级,其中Ⅱ级缺血40例,Ⅲ级缺血46例,并对两组患者入院12 h内进行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心功能及心律失常等指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T段抬高幅度均显著下降(P0.05),但Ⅲ级心肌缺血患者治疗前和溶栓2 h后的ST段抬高幅度均显著高于Ⅱ级心肌缺血患者(P0.05),且溶栓2 h后,Ⅲ级心肌缺血患者的ST段回降≥50%的比例显著低于Ⅱ级心肌缺血患者的比例(P0.05);与Ⅱ级心肌梗死患者相比,Ⅲ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梗死面积、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肌钙蛋白(c TNI)峰值、N端-脑纳肽前体(NT-pro BNP)、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均显著增加,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降低(P0.05)。结论加强对心肌缺血分级的研究,对于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国产生物可降解涂层药物洗脱支架(Excel支架)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PCI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35例,于发病12h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PCI治疗,冠状动脉造影后明确病变,然后于梗死相关血管的靶病变置入Excel支架。术后常规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两联抗血小板药。观察术中、住院、出院后1个月和6个月及12个月随访终点时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结果 35例患者急诊PCI治疗均获成功,35支梗死相关血管的35处病变共置入Excel支架42枚,手术过程中未发生与介入治疗有关的并发症。1个月随访终点时无死亡病例,无支架内亚急性血栓病例,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0%。出院后12个月随访终点时无死亡病例,其中有1例因心功能不全入院,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2.7%,支架内血栓发生率0%;共有34例患者在支架术后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0%。结论生物可降解涂层药物洗脱支架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PCI中应用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