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滴鼻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全麻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介入治疗的颅内动脉瘤80例,根据滴鼻药物分为4组(n=20),即对照组(C组)和低、中、高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1组、D2组、D3组)。手术结束前30 min,D1、D2、D3组用右美托咪定0.6、1.0、1.4 μg/kg滴鼻,C组用生理盐水滴鼻。记录入室时(T0)、滴鼻前即刻(T1)、手术结束时(T2)、患者苏醒时(T3)、拔管时(T4)、拔管后1 min(T5)、5 min(T6)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与心率的乘积(RPP);记录术后恢复指标(包括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质量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结果 与C组比较,D1组T3~T5、D2和D3组T2~T6 MAP、RPP、HR均明显降低(P<0.05);D2组和D3组拔管质量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Ramsay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D3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与D1组比较,D2和D3组T3~T6 MAP、RPP、HR均明显降低(P<0.05),D3组拔管质量评分明显降低(P<0.05)、RamaSay评分明显增高(P<0.05),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与D2组比较,D3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D2和D3组HR、MAP、RPP、拔管质量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右美托咪定1.0 μg/kg滴鼻全麻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平稳,同时不影响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滴鼻对老年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全麻插管期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3~12月全麻下栓塞治疗的老年颅内动脉瘤60例,根据滴鼻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全麻诱导前30 min,观察组经鼻腔滴入右美托咪定0.5 μg/kg,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滴鼻;麻醉诱导后脑电双频谱指数值在40~60时进行气管插管。记录滴鼻30 min(T0)、气管插管即刻(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3 min(T3)、插管后5 min(T4)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左侧大脑中动脉峰值血流速度(Vp-MCA)、左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MCA)、搏动指数(PI)。结果 与T0比较,对照组T1~3 MAP、Vp-MCA、Vm-MCA均明显升高(P<0.05),HR均明显增快(P<0.05),PI均明显降低(P<0.05);而观察组T1~4 MAP、Vp-MCA、Vm-MCA、HR、PI均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1~3 MAP、Vp-MCA、Vm-MCA均明显降低(P<0.05)、HR均明显减慢(P<0.05)、PI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 全麻诱导前30 min右美托咪定0.5 μg/kg滴鼻能抑制老年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插管期诱发的心血管反应和脑血流量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的临床应用。方法 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2组均静脉注射芬太尼5μg/kg、丙泊酚1.5mg/kg、咪达唑仑0.1mg/kg和维库溴铵0.1mg/kg进行全麻诱导;采用异氟醚吸入并微量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间断注射维库溴铵进行麻醉维持。放置弹簧圈前开始进行控制性降压,D组以右美托咪定0.4μg/(kgh)持续泵注辅助控制性降压,C组持续性泵注生理盐水0.1μg/(kgh)。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颅内动脉瘤栓塞前(T2)、栓塞后(T3)和拔管时(T4)各时间点的HR和MAP;记录患者是否出现不良情况。结果 D组控制性降压诱导时间和血压恢复时间长于C组,血压较C组稳定(P0.05);D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较C组明显减少,患者未见体动、寒战不良反应。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可有效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控制性降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剂量异丙酚复合右美托咪定在脑血管造影术中镇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局麻下择期行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小剂量异丙酚复合右美托咪定(P—D组)、异丙酚(P组)和氟哌利多一芬太尼合剂(C组)镇静。观察并记录镇静给药前(R)、给药后5min(T1)、给药后15min(T2)、给药后30min(T3)、术后5min(T4)、术后30min(T5)等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Ramsey镇静评分及SpO2值。结果三组患者T1~T4时MAP、HR均明显低于T0时(P〈0.05);C组T2~T3时、P组T1~T3时SpO2明显低于T0(P〈0.05);三组患者T1~T3时Ramsay评分均显著高于R时(P〈0.05)。组间比较,P—D组、P组在T1-T4时MAP和HR明显低于C组(P〈0.05),P—D组患者R~B时SpO2显著高于C组(P〈0.05)。T2-T4时P—D组患者Ramsay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C组并发症显著多于P组和P—D组(P〈0.01),C组和P组术中的总干预次数明显多于P~D组(P〈0.05)。结论小剂量异丙酚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脑血管造影术中镇静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地佐辛用于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右美托咪定复合地佐辛组(D组)和局部麻醉组(L组)。记录患者入室后(T0)、切皮时(T1)、钻孔时(T2)、缝皮时(T3)、手术结束时(T4)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art rate,HR)、呼吸频率(Rspiratory rate,RR)、呼气末二氧化碳(End-tidal carbon dioxide,ETCO2)和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dified 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MOAA/S)评分;观察术中呼吸抑制和体动反应等不良反应;评价麻醉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与L组比较,D组T1-4时MAP,HR降低(P〈0.05),RR和ETCO2两组无差异;D组体动反应例数减少、MOAA/S评分低,心动过缓、低血压的例数多;麻醉效果、患者满意度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地佐辛应用于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可较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效果满意,患者能更好的配合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右美托咪定1.0μg/kg静脉泵用于颅脑外科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颅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及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前20min:D组右美托咪定按1.0μg/kg总量加入至20mL生理盐水中,微量泵10min内输注完毕;C组等量生理盐水微量泵10min内输注完毕。观察2组患者入室(T0)、切皮(T1)、术中1h(T2)、术中2h(T3)、拔管时(T4)的SBP、DBP和HR变化及患者麻醉维持期不同丙泊酚TCI的靶浓度例数。结果 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及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入室比较,D组SBP、DBP、HR在切皮和拔管时无显著变化,C组SBP、DBP显著升高,HR显著增快(P<0.05);与D组比较,C组在切皮和拔管时SBP、DBP显著升高(P<0.05),HR显著增快(P<0.05)。D组在麻醉维持期丙泊酚TCI血浆靶浓度≤2.5μg/mL的病例数明显多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1.0μg/kg)可使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少,可安全有效用于颅脑外科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老年颅脑手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唤醒试验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抽取2013-10—2016-11焦作市人民医院行颅脑手术98例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49例。观察组麻醉诱导前10min静脉输注0.8μg/kg右美托咪啶,后以0.4μg/(kg·h)速度维持,唤醒试验前30min将右美托咪啶输注速度调整至0.1μg/(kg·h),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记录2组术中不同时段[T1(唤醒前30min)、T2(唤醒即刻)、T3(唤醒后5min)、T4(试验结束后加深麻醉10min)]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脏排血指数(CI)]水平及唤醒前瑞芬太尼、丙泊酚、顺阿曲库铵用量与唤醒时间,并统计2组唤醒期间高血压、心动过速、躁动、呛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各个时段CVP及T1、T4时段MAP、C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个时段HR及T2、T3时段M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2、T3时段C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唤醒试验前顺阿曲库铵用量及唤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唤醒前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唤醒试验中高血压、心动过速、躁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呛咳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用于老年颅脑手术中,有利于维持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麻醉药物使用剂量,进而可有效降低唤醒试验中应激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53例Hunt-Hess分级Ⅰ或Ⅱ级颅内动脉瘤患者行择期手术。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治疗组)和生理盐水组(对照组)。治疗组手术结束前30 min微量泵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μg/kg,持续泵入约20 min;对照组持续泵入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拔管前(T1)、拔管时(T2)和拔管后5 min(T3)、平均动脉压(MAP)、血压(HR)和血氧饱和度(Sp O2),并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唤醒、呼吸恢复和拔管时间进行记录对比,记录两组患者拔管后5 min、30 min、60 min、120 min躁动情况、躁动程度、镇痛、镇静状况,采取Riker sedation and agitation score (SAS)镇静、躁动评分,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在各时间点Sp O2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在T2、T3两个时间点,治疗组患者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 0. 01)。对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 0. 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术后躁动程度及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能明显抑制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应激反应,降低躁动程度,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诱导麻醉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中体征及术后脑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手术治疗的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34例,观察组采取右美托咪定用药,对照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记录并比较2组不同时间点(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后5min、术中60min、术毕自主呼吸恢复)HR、MAP、SBP、DBP水平、不良反应及术后脑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插管后5min、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HR、MAP、SBP、DB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即刻、术后6h、12h、24hS100β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12h、24h时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诱导麻醉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压、心率,维持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同时可保护脑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清TNF?α和IL-6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03—2015-11收治的10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51例)与对照组(51例)。对照组术前和术后泵注生理盐水;观察组麻醉诱导前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结束后以0.4μg/(kg·h)右美托咪定泵注,比较2组不同时刻血流动力学指标HR和MAP水平,对比2组不同时刻IL-6和TNF?α水平。结果诱导后,观察组IL-6、TNF?α及HR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MA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降低机体炎性介质的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从而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探讨其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40例颈动脉狭窄性病变患者分别于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40μg/kg(右美托咪啶组)或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并记录给药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1min(T2)、显露颈动脉即刻(T3)、拔除气管插管前(T4)、拔除气管插管后1min(T5)时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麻醉药物剂量、麻醉恢复情况,以及围麻醉期血清TNF-α和IL-6表达变化。结果与T。时相比,右美托咪啶组患者其余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和心率降低(均P〈0.05),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剂量明显减少(均P〈0.05),意识恢复时间和拔除气管插管时间缩短(均P〈0.05),呛咳、躁动和术后寒战等不良反应轻微(均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以对照组显著。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啶联合全身麻醉,围麻醉期可维持更平稳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减少麻醉药物剂量,麻醉复苏迅速且平稳,安全性和有效性良好,并可抑制TNF-α和IL-6等炎性因子的释放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右美托嘧啶对颅脑手术患者术后气管拔管反应和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I~Ⅱ级颅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D1组[于气管插管后持续泵注右美托嘧啶(1μg/kg/h)至手术结束前1h停药],D2组f于气管插管拔管前10min输注右美托嘧啶(1μg/kg)]和C组(静脉输注生理盐水)。三组患者应用丙泊酚(5.10mg/kg/h)、瑞芬太尼(10-20μg/kg/h)和顺式阿曲序铵(0.1~0.2mg/kg/h)维持有效麻醉深度。观察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变化以及术中使用的麻醉药物总量、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质量评分、躁动评分和术后24h咽喉疼痛发生率。结果D1、D2组拔管期间MAP和心率明昆低于C组(P〈0.05);D1组和D2组拔管质量评分、躁动评分以及术后24h咽喉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O.05);D1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显著短于D2组和C组(P〈0.05);D1组镇静和镇痛药物总量显著少于D2组和C组(P〈0.05)。结论右美托嘧啶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颅脑手术患者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和呛咳、躁动的发生程度,降低术后24h咽喉疼痛发生率;麻醉诱导后持续泵注右美托嘧啶不影响苏醒质量,且可以减少麻醉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次性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功能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的风险与效益。方法将4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配到喉罩组(LMA)和气管插管组(TT),每组各20例。全麻诱导给予咪达唑仑0.04mg/kg,芬太尼2μg/kg,依托咪酯0.15mg/kg,阿曲库铵0.8mg/kg后行LMA或TT置入。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0)、LMA(TT)置入前(T1)、置入后(T2)及拔除LMA(TT)后(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数值,并对置入LMA和TT的一次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及LMA(TT)置入前的MAP、HR、SpO2值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置入后及拔除LMA(TT)时LMA组的MAP、HR显著低于TT组(P〈0.05)。结论在功能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中一次性喉罩的安全性优于气管内插管,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啶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全麻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06—2016-06行全麻手术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异氟烷组(A组)、异氟烷+右美托咪啶组(B组)、七氟烷组(C组)、七氟烷+右美托咪啶组(D组),每组20例。麻醉前B组与D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A组与C组则以等量9g/L盐水替代右美托咪啶以相同方法静脉泵注。麻醉维持时A组与B组吸入异氟烷,C组与D组吸入七氟烷。观察术后认知功能,测定MMSE评分;并记录各组术前(T0)、插管后(T1)、手术关腹前(T2)、术后(T3)的HR、SBP、DBP、MAP、PetCO_2、SpO_2的变化。结果各组术后MMSE评分比较,4组术后1d、3d各组MMSE评分均较同组术前1d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d、3dB组较A组评分高,C组较D组评分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指标比较,4组在插管后HR降低,与术前比较,B、D组HR值在插管后、关腹前、术后均明显下降(P均0.05);A、C组分别与B、D组比较,HR值在插管后、关腹前、术后均明显升高(P均0.05)。4组在插管后SBP、DBP均明显降低,直到手术后慢慢上升,术后A、C组明显升高,高于B、D组(P均0.05)。结论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啶,可减少麻醉性镇痛镇静药的用量,降低POCD的发生率,且有保护脑细胞的作用,可改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术后的早期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喉罩(LMA)全麻术中唤醒麻醉用于神经外科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的可行性。方法3 例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6例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择期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全麻患者,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诱导和维持麻醉,术中根据手术需要进行唤醒并拔出LMA,完成必要的指令后重新诱导并置入LMA,术毕常规拔管。记录麻醉前(T1)、诱导后(T2)、插入喉罩后3min(T3)、手术开始时(T4)、手术开始后30min(T5)、拔除LMA(T6)、重新置入LMA后3min(T7)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气道峰压(Ppeak),以及术中唤醒时苏醒时间和术毕苏醒时间。结果患者T2时点MAP、HR和BIS值均低于T1(P0.05或P0.01),T3和T7时MAP和HR均上升至T1水平(P0.05),BIS值略有上升但与T2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4时MAP、HR和BIS均维持在T2水平。T2时点及其后SpO2均较T1明显上升(P0.05),术中无SpO2下降、CO2蓄积和Ppeak升高现象。术中唤醒及术后停药后平均苏醒时间分别为(8.60±1.14)min和(9.00±1.22)min。结论 LMA全麻唤醒麻醉可以安全用于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的麻醉;其麻醉平稳,患者清醒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啶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合并高血压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对象为合并Ⅰ~Ⅱ级高血压的三叉神经痛患者10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分别在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以及等量生理盐水。手术期间,研究组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啶,对照组实施等量生理盐水持续泵注,采取靶控输注丙泊酚以及瑞芬太尼麻醉维持,并以罗库溴铵作为肌肉松弛药,采用乌拉地尔辅助控制血压。于输注右美托咪啶或生理盐水前、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后1min、手术切皮时以及拔出气管导管前和拔出气管导管后1min,对患者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进行统计,并记录乌拉地尔以及瑞芬太尼、丙泊酚的总用量,观察患者麻醉后的恢复情况。结果气管插管后1min时,对照组心率、平均动脉压与气管插管前对比显著提升(P0.05);拔出气管导管后,两项指标与拔出气管导管前相比显著提升(P0.05)。研究组麻醉诱导前患者的心率以及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输注右美托咪啶或生理盐水前(P0.05),丙泊酚及瑞芬太尼、乌拉地尔用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拔出气管导管时呛咳及拔管后躁动、术后寒战的发生情况明显较低(P0.05)。结论三叉神经痛合并高血压患者微血管减压术期间应用右美托咪啶,围麻醉期能够对血流动力学状态进行良好的维持,显著减少麻醉用药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