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雄激素性脱发是临床上常见的脱发类型,表现为毛囊变小、毛发减少,影响人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西医认为该病与雄激素相关且具有遗传性,研究结果显示该病的发病与雄激素受体亲和力增强、毛囊单位的5α-还原酶水平增高,基因,生长因子等因素有关。中医则认为湿热浸润,血热(虚)风燥,肝肾不足可导致该病发生。目前中西医均有应对雄激素性脱发的方法。文章分别从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个方面阐释雄激素性脱发的机理、表现和目前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2.
贾英杰教授治疗化疗后脱发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疗后脱发是化疗常见的毒副作用之一,目前认为引起化疗后脱发的机制主要是由于抗癌药物缺乏理想的指向性,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对增殖旺盛的细胞如毛囊细胞具有一定的影响,即化疗药物可诱导毛囊细胞凋亡,使生长期毛囊提前进入退行期,从而引起脱发[1].  相似文献   

3.
脱发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证,中医认为本病多由血热生风、血虚风燥、湿热上蒸、肾精亏虚、气血亏虚、心脾两虚等原因所致。笔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以利水中药茯苓甘淡渗利、先升后降之性,治疗水饮上泛导致的脱发,其效较佳,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脂溢性脱发又称早秃、男性型秃发、弥漫性秃发等,也称雄激素源性脱发(Androgenetic alopecia,简称AGA),脂溢性脱发的发生主要与遗传因素和雄激素有关。雄激素是影响毛囊发育的重要因素,雄激素改变与脂溢性脱发的原因有密切系。脂溢性脱发中也有很多患者雄激素正常,遗传的素质可使毛囊对雄激素的敏感性增加。男性体内重要雄激素经  相似文献   

5.
脱发是皮肤科常见病 ,多发病。脱发分为斑秃、全秃、早秃、普秃、先天性毛发缺乏症、症状性脱发和斑痕性脱发等。中医认为本病发病原因是情志所伤 ,肝肾亏损 ,气血不足 ,血热或血瘀所致 ;西医认为脱发与遗传 ,内分泌失调 ,精神创伤 ,神经营养障碍 ,免疫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近年来 ,针灸治疗本病取得了显著疗效 ,深受患者欢迎。现将近二十年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 针灸治疗脱发概况近二十年来 ,针灸治疗脱发的方法主要有皮肤针叩刺法、毫针刺法、穴位注射法、艾灸法、火针法及羊肠线埋藏法等 ,现分述如下 :1 1 皮肤针叩刺法在众多针灸治…  相似文献   

6.
海金沙具有抗菌、排石、利胆作用,但未见其促进生发,用于治疗脱发的报道。本次从激活毛囊以及对诱发脱发原因之一的雄激素睾酮活性抑制的观点探讨了其约理作用。 方法及结果:①用小鼠上唇毛囊器官培养法探讨了毛伸展促进作用:添加海金沙的50%乙醇提取物SL-ext培养48h显示15%的毛伸展作用。②C3H小鼠的毛生长促进作用:2%或4%SL-ext溶液剂量依赖性促  相似文献   

7.
常见的脱发为什么永远都是由前额或头顶中央开始产生,最后形成秃顶的?为什么黑种人、美洲印第安人、吉h赛人和非洲土著人群中几乎就极少发生所谓雄激素性脱发秃顶的?脑力劳动者分泌的雄激素比健壮的体力劳动者普遍更旺盛吗?难道地球上所有的动物包括黑猩猩在内,它们的雄激素水平都比人类低很多吗?究竞什么是制约人类头发生长的因素呢?可以说,人类常见脱发的主要原因不是雄激素或脂溢所致,而是由于头部血循环系统先天发育不健全或是后天发生问题,造成头顶部长期血供不足,引起毛囊因缺血饥饿而发生萎缩,导致产生脱发的,应称为毛囊缺血性脱发。  相似文献   

8.
梅花针加辨证用药治疗脂溢性脱发33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根据十多年治疗脱发的经验,发现脂溢性脱发常会发生毛囊萎缩,毛发变细。因此,治疗本病的关键在于使毛囊充血、改善毛囊血液循环,防止毛囊萎缩。据此,笔者近几年来应用梅花针叩刺加辨证用药治疗脂溢性脱发338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脂溢性脱发(SA)又称弥散型秃发~([1]),是临床皮肤科的常见疾病和多发病,占总脱发人数的84.8%~([2]),该病青壮年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症状也重于女性患者~([3])。该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可能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导致的,包括体内激素、免疫调节、遗传、局部的微炎症反应、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等导致皮脂分泌物堆积在毛囊周围,压迫或堵塞毛囊孔,给毛发正常生长制造障碍~([4]);此外,也与睾酮、二氢睾酮及毛囊单位还原酶与雄激素  相似文献   

10.
喻文球治疗脂溢性脱发经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脂溢性脱发是指由于遗传或内分泌异常,体内雄激素过多或对雄激素过度敏感,使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被抑制,毛囊生长期缩短,毛囊直径变小,从而导致的一种脱发。常伴有皮脂溢出过多。该病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西医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中医治疗也仅处在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11.
刘悦坡 《光明中医》2005,20(1):29-31
脱发是临床常见的顽症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一般可无自觉症状 ,常无意中发现 ,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精神负担。随着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 ,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现代医学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因此临床上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认为外感、内伤、饮食失宜皆可造成脏腑、气血失调 ,形成气滞、血瘀、食停、痰凝、疳积等 ,导致肝肾亏虚、气血不和或气滞血瘀 ,从而导致发失濡养 ,干枯脱落。综合近 5年来的临床报道 ,中医药内服法辨证治疗脱发有其独特疗效。综述如下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广州  51 0 4 0 51 从脏…  相似文献   

12.
<正> “斑秃”在民间俗称“鬼剃头”,一夜间头发突然脱落。其脱发范围大小不一,边缘清楚,不痛不痒。引起本病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精神因素,如过度忧伤,精神紧张,突然受惊,使大脑神经功能失调而引起毛囊血管收缩和头发的营养供给障碍导致脱发。我院内科周光英老中医,多年来临床实践,运用古方小柴胡汤治愈本病30余例,疗效甚佳,具有独到之处。兹介绍如下: 病例简介:(1)王××,男,54岁。斑秃半年余,  相似文献   

13.
何云贵 《新中医》2011,(4):71-72
脱发或称秃发,是一种常见、多发的毛发疾病,也是难治性疾病之一。由于本病有碍容颜,影响美观,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其种类较多,如先天性秃发、后天性秃发、疤痕性秃发、斑秃及脂溢性脱发等;也可分为由于毛囊受损造成的永久性脱发和由于毛囊短时间受损造成的暂时性脱发,多见于青壮年。  相似文献   

14.
朱其杰  李勇 《新中医》2006,38(10):71-71
男性型脱发(MPA)指头部额颞区及顶部的渐进性脱发,好发于20-40岁的男性青壮年,不仅影响美观,而且给患者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压力。现代医学研究认为,MPA是一种雄激素依赖的遗传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雄激素代谢增多、毛囊单位的5α-还原酶水平增高等因素直接相关。自2004年10月~2005年11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MPA,取得满意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萌发酊治疗脂溢性脱发68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萌发酊治疗脂溢性脱发68例黄如栋脂溢性脱发是皮脂溢出过多,影响毛囊的营养而导致的常见脱发病症,目前尚无特效疗法,1988年10月~1992年10月,笔者用自拟萌发酊系统观察治疗脂溢性脱发68例,获得一定效果。1临床资料68例中,男66例,女2例,年龄...  相似文献   

16.
脱发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其发病率有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脱发对机体的影响不大,但因影响美观,给患者造成较大的思想压力.笔者从多年临床经验得出,脾肺气机的虚衰是导致脱发的主要原因,认为脱发当从脾肺论治.  相似文献   

17.
章老认为脱发证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气滞血淤、血热生风等因素有关。兹分述如下: 一、肝肾亏损:多见于中老年人,特别多见于日夜操劳的脑力劳动者。或由于长期工作紧张,思虑过度,郁怒伤肝等原因,引起肝肾亏损的人。古人云:“乙癸同源,肝肾同治。”治法多从滋补肝肾,养血生发入手。二、气血两虚:常见于大病之后或妇女产后。体虚之人,心血失养,气虚血少,血不养心,不能上荣于发而致头发干枯脱落。故治疗上以益气养血为主。  相似文献   

18.
<正>脱发是皮肤科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包括脂溢性脱发、斑秃、早秃等。笔者就近年来中西医对脱发机理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并通过对研究现状的剖析,提出一些见解,以期对脱发的研究有所裨益。1脱发机理研究现状1.1现代医学对脱发的机理研究一般认为斑秃是一种发生于毛囊的常见慢性炎症性疾病,呈局限性非癍痕性斑片状脱发,与遗传、免疫、细菌和真菌等病源微生物感染、内分泌紊乱、营养不良、血管机能障碍、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研究发现毛发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黄帝内经》对头发的生理、脱发的病因病机以及预防调护的内容,认为头发的生长旺盛不仅与肾气的充实和气血的滋养有关,也受脏腑功能状态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肾气和阳脉经气衰退,会出现生理性脱发,而病理状态下的脱发与五脏气血亏虚,脏腑功能失常以及邪实阻滞相关,在治疗上建议根据脱发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预防调护上强调治未病思想,重视精神调养,顺应四时,规避虚邪贼风。  相似文献   

20.
雄激素性脱发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一个难治性的疾病.叶建州教授临证中重视中医辨证论治与西医辨病分级诊疗的协同;中医以脏腑辨证为主,认为雄激素性脱发该病与肺、肝、脾及气血密切关联;主张早期、规范、个体化的病证结合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