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HIV抗体筛查阳性样本确证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探析广东省某HIV确证实验室检测的500例HIV抗体筛查阳性样品,应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WB)进行确证检测,对确证试验的带型进行分析。结果本组500例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中,确证HIV抗体阳性468例,符合率为93.6%;阴性11例,占2.2%;不确定结果 21例,占4.2%。468例HIV抗体阳性样品的带型分析,反应条带gp160出现率为97.86%(458/468);gp120的出现率为98.72%(462/468);p17出现率为80.34%(376/468);p55出现率为56.41%(264/468)。21例HIV抗体不确定样品中,共发现9种带型,其中以p24出现率最高,为71.43%(15/21);全部患者均随访成功,转阳样品8例,占38.10%(8/21);带型主要为p24、p66、gp160组合模式;转阴样品2例,占9.52%(2/21);带型无进展样品11例,占52.38%(11/21)。结论确定为HIV-1抗体阳性者经WB确证,阳性结果负荷率较高,但阳性者反应条带各带型的出现率不同。HIV抗体不确定者,具有一定的假阳性,必须谨慎处理,重视随访监测,提高对确证结果判读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分析 HIV 抗体筛查阳性样本确证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探析某确证实验室检测的500例 HIV 抗体筛查阳性样品,应用免疫印迹法(英简 WB)进行确证检测。结果 本组500例 HIV 抗体筛查阳性标本中,确证 HIV 抗体阳性468例,阳性率约为93.6%;阴性11例,约为2.2%;不确定结果21例,约为4.2%。468例 HIV 抗体阳性样品的带型分析,反应条带gp 160出现率约为97.86%(458/468);gp 120 的出现率约为98.72%(462/468);p 17出现率约为80.34%(376/468);p 55出现率约为56.41%(264/468)。结论 确定为 HIV-1 抗体阳性者带型,且各带型的出现率各不相同;HIV 抗体不确定者,具有一定的假阳性,必须谨慎处理,重视随访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新沂市2018—2021年HIV检测筛查实验室的HIV抗体筛查及确证试验结果,为制订高效的艾滋病防控技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艾滋病防控工作信息系统的实验信息数据,分析徐州市艾滋病确证实验室152份初筛阳性标本确证结果,对不确定结果者进行随访。结果 2018—2021年,新沂市的HIV抗体检测量逐年上升,初筛阳性样本中复核阳性率为68.42%(104/152)。经确证试验HIV-1抗体阳性94份,确证阳性率为90.38%。免疫印迹带型分布中,全条带和gp160+gp120+p66+p51+gp41+p31+p24+p17占比最高,均为20.21%。不确定者随访中,gp160+p24条带均转阳。结论 gp160是HIV阳性的确证必要条带,不确定带型中含有gp160条带最多,阳转率也最高,特别是gp160+p24带型,应加强对此类人群的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HIV抗体检测产生不确定结果的检出率及人群分布情况,并通过随访复检探讨蛋白印迹试验(WB)带型与HIV感染的关系。【方法】对2013—2017年上海市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IV抗体确证检测为不确定结果的样品来源、蛋白印迹试验带型模式的分布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98份待复测样本经WB试验报告为不确定结果者为151份,占21.63%。对其中100份标本进行随访,随访到50人,随访率50.00%。其中随访结果仍为HIV抗体不确定者28例,占56.00%,随访结果转为HIV抗体确认阴性和HIV抗体确认阳性者都是11例,占22.00%。151份不确定结果中共检测出18种带型,p24、gp160、和gp160p24是最为常见的3种带型,占79.47%。其中带型p24的样本随访结果为HIV抗体不确定者比例最高,达67.86%;带型gp160的样本随访结果为HIV抗体阴性者比例最高,达40.00%;带型gp160gp120p24、gp160p24p17和gp160gp120p66p51的随访结果均转为HIV抗体阳性。【结论】不同人群的HIV抗体不确定检出率存在差异,不同的WB带型阳转率也不尽相同,应加强特殊人群及特定WB带型样本的随访,以期尽早发现HIV感染的病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HIV抗体筛查试验阳性反应样本与确证试验结果的关系,并对HIV-1抗体阳性和不确定条带进行分析。方法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呈阳性反应的样本S/CO值与免疫印迹试验(WB)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29份筛查阳性样本经确证试验检测,阳性115份,不确定10份,阴性4份,ELISA法与WB法的阳性符合率为89.15%,确证阳性样本条带gp160、gp120出现的百分比为100.00%,gp41、p66和p24出现百分比均90%,p55出现的百分比最少,只有55.65%;不确定结果样本条带gp160出现的百分比为80.00%,p24出现的百分比为40.00%。结论 HIV抗体筛查试验ELISA法存在假阳性,筛查阳性反应样本必须经确证试验检测结果为准,应重视对不确定结果检测者的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HIV抗体艾滋病筛查阳性结果与确证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硒标免疫层析法(Determine)进行HIV抗体筛查,免疫印迹法(WB)对筛查阳性标本进行确证,对筛查结果与确证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19例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确证HIV-1抗体81份(占68.07%);确证HIV抗体阴性24份(占20.17%);HIV抗体不确定14份(占11.76%)。ELISA和硒标或金标的结果均阳性者,81份HIV抗体确证阳性标本为100%,24份确证HIV抗体阴性者为4.17%,14份HIV抗体不确定者为35.71%。ELISA方法S/CO值>6者,HIV抗体确证阳性标本占98.76%;反应条带gp160、gp120、gp41出现率最高,为100%。[结论]两种筛查方法结果均阳性且S/CO值高时,预示HIV-1抗体阳性的可能性大,而筛查结果一阴一阳且S/CO值较低时,HIV抗体阴性及不确定的可能性较大,筛查试验有假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扬州市HIV初筛阳性病例确证情况及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WB)带型分布特点,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WB进行HIV抗体确证检测。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组和感染途径人群确证带型差异。结果2012—2013年,扬州市HIV初筛阳性率0.056%,经WB确证,228例为HIV-1抗体阳性病例,确证阳性率87.35%,主要为男性(89.47%)、已婚(75.44%);主要来源于自愿咨询检测(39.91%)和住院及术前检测者(34.21%);主要感染途径为经性接触(97.37%)。HIV-1抗体阳性者、不确定者及阴性者初筛S/CO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p160阳性率最高(100.00%),p55最低(32.89%)。全带型占24.12%,不同感染途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p51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例不确定病例中有9例经随访为阳性,其早期带型均为gp160和p24。结论 HIV初筛假阳性率较高,须经复检、WB确证。不确定病例中,应将早期出现gp160和p24带型的病例作为高度疑似HIV感染者进行重点随访。建议加强HIV的监测与健康教育,进一步推进PITC,及早发现感染者,减少疾病的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2009~2010年济南市379例艾滋病确证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为济南市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第四代酶联免疫反应(ELISA)及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对2009~2010年济南市辖区内有关医疗单位送检的379例筛查阳性者进行复核检测,使用免疫印迹试验(WB)进行确证检测。[结果]379例筛查阳性者中确证HIV-1抗体阳性234例,阳性率为61.74%;确证HIV抗体阴性82例,阴性率为21.64%;HIV抗体不确定63例,占16.61%。确证条带gp160和gp120的出现率为100%,p39和p55出现率较低,为40.60%和43.59%。[结论]在艾滋病确证实验中复检试剂种类的选择以及样本的类型对确证阳性率影响较大,WB带型的阳性判定应根据判定标准,参考实际情况,谨慎判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产生HIV抗体不确定结果的原因,为完善检测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分析34例HIV-1抗体不确定者WB试验的条带特征。对其中的20名不确定者继续跟踪随访,采集血样,进行抗体确证试验和病毒载量检测。结果 537例HIV-1抗体复筛阳性的血样进行了确证试验,不确定者34例,不确定比为6.33%;不确定者带型主要集中在p24(38.24%)、gp160(29.41%)、gp160p24(11.76%)、p24p17(11.76%)。对孕产妇、婴幼儿、学生、检测咨询这4种人群特征不确定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孕产妇和学生的不确定率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01);对20例不确定者跟踪随访检测,有5例转为阳性结果,15例转为阴性结果。结论根据《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慎重处理HIV抗体不确定结果。根据WB确证条带,及时进行HIV病毒核酸的检测,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症状,可以缩短不确定者的随访检测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HIV抗体筛查(ELISA)阳性标本进行确认试验(WB),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版)的检测方法和要求,对南通市250例HIV抗体ELISA标本采用WB进行确认。结果:250例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中,221例(88.4%)确认为HIV-1抗体阳性,22例(8.8%)为HIV抗体不确定,7例(2.8%)为HIV抗体阴性。阳性确认标本中,gp160、gp120、p66、p51、gp41、p31、p24的出现率均在90%以上,p55、p39和p17的出现率相对较低,分别为41.63%、37.56%、83.26%;不确定标本中,p24的出现率最高,为77.27%,其次是p160,为63.64%。结论:S/CO值越高,阳性确认率亦相应升高,但不能以此作为判别阳性的依据。对于不确定标本,除了加强随访外,还应积极寻求一种新的替代确认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免疫印迹试验(WB)带型与HIV-1感染的关系,探寻WB确证问题处理办法。方法收集2004-2009年上半年经首次确证为HIV-1抗体阳性或不确定结果并进行了追踪复检的检测对象,对其复检结果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初检WB带型为p17、p24p17、p66p17者复检均转阴,为p24、gp160、gp160gp120、gp120p24、gp160p24者有阳性或阴性两种转归;初检包含两条env带或包含一条env带和p24带的3条或3条以上条带者复检结果均为阳性。复检阴转者主要来自于无偿献血,自愿咨询检测(VCT)、孕产妇、术前检查、婚/体检。复检间隔时间为2 d至11个月,其中阳转间隔最短5 d,最长6个月,平均为51 d;阴转间隔最短2 d,最长11个月,平均为129 d。另1例艾滋病病人初检带型为gp160gp120;1例阴性转归者带型为gp160p66p51p24。结论建议WB出现"2条env带或1条env带+p24带"者判为不确定,在此基础上至少增加1条带(无论env、gag或pol带)才判HIV-1抗体阳性;对WB不确定带型或可疑带型结果的感染判定必须结合带型特点、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特征综合分析,并可通过缩短随访时间达到尽快确定感染状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血清HIV抗体筛查试验阳性与免疫印迹试验(WB)结果之间的关系,为艾滋病诊断和提高检测技术水平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版)[1]要求,对HIV抗体初筛阳性血清进行复检,复检阳性的血清采用免疫印迹试验进行确证。结果对2010-2011年共270份初筛阳性血清进行复检,复检后249份HIV抗体阳性血清经WB法确证,217份为HIV-1型抗体阳性(87.15%),15份为不确定(6.02%),17份阴性(6.83%)。复检结果 1≤S/CO<6、6≤S/CO<10和S/CO≥10与WB确证试验阳性符合率分别为51.28%、86.25%和98.46%。确证为HIV-1型抗体阳性的血清,gp 160、gp 120、gp 41、p 66、p 51、p 24出现频率都在93%以上。结论筛查试验存在假阳性结果,HIV抗体结果的报告必需以确证结果为准。随着S/CO值的增高,与确证试验的阳性符合率也升高,但WB确证试验存在不确定结果,也有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分析2011-2014年常州地区HIV-1抗体阳性者的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带型。方法 应用WB试验对2011-2014年常州地区HIV-1抗体阳性待确证标本进行确证检测,并对其WB带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44份HIV-1抗体待确证标本中,36份确证为阴性,71份为不确定,1037份为阳性,阳性率为90.7%。在HIV-1抗体阳性标本WB带型中,gp160阳性率最高,为96.5%;p24和gp120次之,阳性率均在90.0%以上;gp41、p66、p51和p31阳性率较低,均低于90.0%;p17、p55和p39阳性率分别为66.4%、45.7%和41.9%;WB带型阳性率男女性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39岁组的p39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组(χ2=10.861,P<0.05),<20岁组的p17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组(χ2=7.906,P<0.05)。结论 p39和p17带型阳性率在4个年龄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p160、gp120、gp41和p24是HIV-1抗体确证阳性的重要条带,且本地区检测的HIV-1抗体阳性者多在AIDS期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HIV抗体不确定样本的血清学特征,结合抗体试验结果,探索HIV抗体不确定样品的分类确证策略。方法以随访最终结果为判断标准,回顾分析和评价免疫印迹试验HIV不确定的结果与ELISA结果间的联系。结果 58例不确定样品中,env类、pol类和gag类带型分别占60.3%、3.4%和36.2%。单一带型中gp160,p24占31.0%;p24占29.3%;gp160占13.8%;gp160,gp41,p24占12.1%;p24,p17占5.2%。40例随访样品中,有5例样品由HIV抗体不确定转归为HIV抗体阳性,均为env类条带的不确定,且两次ELISA检测结果 S/CO值大于6。结论各类不确定结果预示HIV感染的意义不同。单一的gag带和pol带与HIV感染的关系不大,但是同时有env带和gag带(或)pol带HIV感染关系比较密切。随访样品初次检测中,两种试剂检测样品S/CO6时,HIV-1抗体阳转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艾滋病病毒(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的确证结果进行分析,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7年淮安市231例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采用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B)进行确证。结果 231例筛查阳性样本经WB确证,阳性151例(占56.37%),阴性44例(占19.05%),不确定36例(占15.58%)。不同机构筛查阳性标本的确证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采供血机构的确证阳性率最低,为11.11%。在确证阳性的标本中,出现7条以上带型139份(占92.05%);条带gp160、gp120和p24出现率最高,为100.00%,条带p39出现率最低,为64.24%。不确定的样本中,条带gp160出现率最高,占61.11%;33例成功随访,其中2例HIV抗体转阳。结论通过WB确证实验可以排除筛查实验中的假阳性,对于不确定的样本要加强随访,减少潜在新发感染者的流失。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玉林市5年来HIV抗体确证试验为不确定结果进行跟踪随访检测分析,为艾滋病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6~2020年玉林市辖区各医疗卫生单位送检的HIV筛查阳性血液样本,使用两种不同厂家抗体试剂进行复检试验,任意一种方法复检有反应的样本再用免疫印迹法(WB)进行抗体确证试验,HIV抗体WB不确定结果4周后跟踪随访再进行检测,同时使用HIV核酸定量检测作为补充实验。结果复检4 798份样本,WB检测4 263份,131例受检者为不确定结果,不确定率为3.07%;成功随访检测了76例(随访率为58.02%),失访55例(失访率为41.98%);阳转53例,阳转率为69.74%;带型gp160p24(43/131)以及gp160(37/131)出现频率位居前2位;主要带型中阳转率最高的是gp160gp120gp41为90.91%(10/11),其次是gp160p24为83.33%(25/30);随访了4例HIV抗体不确定孕产妇,阳转例数为0,均为阴性;HIV核酸定量(VL)检测5 000CPs/ml的患者WB试验阳转率为100.00%(53/53),VL5 000CPs/ml者最终排除了HIV感染;首次复检单反应结果随访阴转率为91.11%,阳转率为9.09%(2/22)(P0.05)。结论双试剂快速法复检试验可减少不确定结果的产生;不确定人群失访率较高;出现HIV抗体不确定结果时采用HIV病毒核酸定量检测方法作为补充实验可更早确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不确定结果的特征、产生的原因以及其对预测HIV感染的可能性。方法收集辽阳市2011年-2014年艾滋病确证实验室检出的18例HIV抗体不确定结果的带型及10例完成随访检测的确证结果,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及评价。结果 18例HIV抗体不确定结果共有10种带型,其中p24带型所占比例最高,为27.8%;其次是p24、gp160和p17、p24、p31、p66、gp160带型,为22.2%和11.1%。按照HIV的3个主要结构抗原分类,env类、gag类和pol类带型的构成比分别为55.6%、33.3%、11.1%。10例完成随访的样本中,其中6例最终结果为阳性,占60.0%;6例阳转者env类条带占100.0%,10例随访检测人员env类条带占60.0%,3例gag类条带和1例pol类条带不确定者经随访检测未发现阳性。结论 HIV抗体不确定样本中,gag类蛋白和pol类蛋白的不确定反应多是非特异反应;env类不确定结果预测HIV感染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2013-2017年厦门市HIV抗体初筛阳性标本的复检与确证结果,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对初筛阳性的标本,用北京万泰抗原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以及雅培公司HIV抗体快速诊断试剂盒(胶体硒法),进行复检,其中任何一种试剂检测结果呈阳性反应即使用MP生物亚太公司的HIV-1/2 blot确证试剂盒(WB法)进行确证检测。结果 2873例WB实验,确证HIV-1抗体阳性2344例(81.6%),HIV抗体不确定202例(7.1%),HIV抗体阴性为327例(11.4%)。在HIV-1抗体阳性样本中,WB检测反应条带gp160、gp120和gp41的出现率最高,均为100%(2344/2344),条带p55以及p17出现的概率较低,分别为38.7%(907/2344)和46.4%(1088/2344)。完成随访的202例样本中,env类和gag类带型的阳转率分别为95%(96/101)和18.5%(5/27)。结论 在检测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假阳性结果,必须通过WB实验确认是否为HIV抗体阳性;要加强对不确定样本的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HIV抗体检测中筛查试验阳性与确证试验结果的不一致性,为艾滋病检测判定提供经验及参考。方法对汕头市CDC2014—2017年在HIV抗体检测中筛查试验阳性、确证试验判为阴性或不确定者,从标本来源、筛查策略和检测结果及确证试验抗体带型等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17年HIV筛查试验呈阳性病例中,确证试验中未达阳性的333例,其中阴性206例,不确定127例;标本来源为无偿献血者占比最大(50.2%);对32例不确定病例随访复检后阴性23例、阳性7例、仍不确定2例;仅7.0%的阴性病例3次筛查试验全为阳性,而所有阳性病例的3次筛查试验全为阳性;92.9%的单独p24带型的不确定病例最终判为阴性;50.0%的含有gp160带型的不确定病例最终判为阳性。结论 3次筛查试验若均呈阳性,则该病例最终结果可能为阳性;带型为单独p24的不确定结果,随访复检中很可能为阴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HIV抗体不确定者的人群特征及实验室随访结果,为艾滋病防治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收集分析2021—2022年盐城市HIV抗体不确定样本52份,及随访到的46例HIV抗体不确定患者筛查实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与快速检测实验(RT)]结果以及补充实验(WB试验带型和带型特点以及HIV-1核酸定量试验结合)结果。结果免疫印迹试验确证检测848份,其中HIV抗体不确定者52份,占6.1%。女性不确定率(13.7%)高于男性(4.6%),来源于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22.3%)、孕产期检测(11.1%)、无偿献血人员检测(10.0%)的HIV抗体不确定者高于其他来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54、26.24,P值均<0.05)。随访到的46例HIV抗体不确定者,其RT和ELISA试验双阳性的样本阳转率高达96.3%,ELISA实验中S/CO值>6组阳转率78.6%、1~6组阳转率75.0%,高于<1组的阳转率(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2,P<0.05)。HIV抗体不确定者共出现10种带型,出现带型最多的是单一的gp160条带,但阳转率仅为42.1%,而gp160的6种组合带型阳转率均为100%,其中以gp160、P24双带型为主。HIV-1核酸定量检测结果与随访后判断一致。结论酶联免疫吸附实验与快速检测实验相结合可以对HIV抗体不确定结果做一个预判,补充实验HIV-1核酸定量检测能有效的鉴别HIV抗体不确定结果,但最终结果还应由医生对随访检测情况综合考虑后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