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脏腑经络是祖国医学对人体结构认识的主要内容。脏腑是内脏的总称,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祖国医学认为,人体内存在着脏腑和经络两个主要系统,它们进行着各种生理活动,从而显现和维持了机体的各种生命现象,是人体能够生存的根本。一、脏象学说的概貌脏腑位在体腔内,它们的功能表现在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等各方面,这些现象祖国医学称“脏象”。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来研究各脏腑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称为“脏象学说”,或称“脏腑学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中一个重要的部分。脏象学说的特点是以五(六)脏为中心,研究脏与脏,脏与腑,脏腑与人体各器官组织和某些生理  相似文献   

2.
《内经》的五行学说,运用构成外界环境的主要材料,即木、火、土、金、水五种运动的基本物质,采用当时的“取象比类法”,应用于祖国医学,借以说明人体各部分的生理病理的内在联系,及其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并指导临床的诊断与治疗,从而促进了祖国医学及脏象学说的形成和发展。如《素问·五脏生成篇》说:“五脏之象,可以类推”。如何类推?王冰注曰:“犹可以物类推之.何者?肝象木而曲直,心象火而炎上,  相似文献   

3.
略论五脏调节学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略论五脏调节学说*蔡定芳(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脏象研究室上海200040)脏象学说是中医生理学与病理学的集中体现,在整个中医理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脏象。”藏,是藏于体内的脏腑;象,是形见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心、肝、脾...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研究“脾”本质的进展概况和今后设想(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脏象学说是祖国医学的理论核心,“脾”是脏象学说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中西医结合研究脏象学说,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阐明“脾”的本质,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精气神学说的提出脏象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的中心部分。它主要包括了二个内容:一是脏腑学说,一是精气神学说。脏腑学说,以五脏六腑为主把人体器官分成五大相互有关的系统,这样把人体组成统一的整体。但是在脏象学说中,为  相似文献   

6.
<正> 一、脏腑脏腑是内脏的总称。祖国医学关于脏腑的理论称为胜象学说。脏象学说是祖国医学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有二个部分:一是脏腑的生理和病理;二是脏腑、组织、官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要学好藏象篇,首先要了解“藏象”含意及其概述。“藏”指人体的内藏,主要为五脏六腑,因为在体内,故称“藏”。“象”即形象和象征,是指内在脏腑的生理活动及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那么怎样学好这篇呢?我认为要着重明确以下五个方面问题: 一、脏象学说及其成因“脏象学说”现代通称为“脏腑学说”,它是通过观察人体的外部象征来研究内脏活动的规律,对其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互相关系的一门科学。《血证论·脏腑病机论》中说:“业医不知脏腑,则病原莫  相似文献   

8.
<正> “藏象”一词,首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藏,藏于指体内的脏器。象,即内脏组织的生理活动及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张景岳说:“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脏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必然反映于外,即所谓“有诸内者,必形诸外”。藏,决定了象;象,反映了藏。探索人体内脏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可以通过“象”的变化来分析研究。因此,藏象学说,便是通过对人体各种外在表现的观察,来研究脏腑组织活动  相似文献   

9.
一、命门说源流概述命门是祖国医学脏象学说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命门实质和功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价值。历代医家对命门的认识各有见解,立论不一。概括归纳有右肾命门说、包络命门说、肾间命门说以及动气命门说等方面。命门一词,首见于《内经》,《灵枢·根结》篇说:“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马莳释云:“结于命门,命门者目  相似文献   

10.
脾与肾的实质探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祖国医学理论是从丰富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对疾病的发生与治疗规律的理性认识。其中,脏象学说是最重要的核心内容。脏象学说以功能为单位,把机体归纳成11个单元——互为表里的五脏六腑,并对脏腑的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系统的认识。然而,五脏(心肝脾肺肾)的实质是什  相似文献   

11.
脏象源于藏象,首出《黄帝内经素问》。高校五版教材《内经讲义》称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脏府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对于这一学说的形成,各家见解不一,大多以《内经》、《周易》为说,其实并非如此。因为《内经》“藏象”非“脏象”之义,而《周易》虽以“象”为主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肝生于左”, 语出《内经》。《素问·刺禁论》说:“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从之有福,逆之有咎。”这段原文,说明了人身脏腑之气,贵重无比,应当特别重视。笔者根据《内经》原文,参照历代医家注释,并结合临床实践,认识到“肝生于左”的内涵是指脏象肝的气化功能特点,是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值得说明的是:从解剖部位来讲,祖国医学对肝脏在人体的位置,早已有了明确的认识,这在《灵枢·本脏》篇和元·滑伯仁《十四经发挥》中,已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指出了肝脏的解剖部位是居人体右胁下、右肾之前稍偏左的。按中医脏象学说理论而言,  相似文献   

13.
“脏象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中整体观的突出体现。阐述了机体是以五脏六腑为中心,以心为主导,通过经络联系,使各脏腑形成一个既分工又协作、且与外环境相统一的整体。该学说固然是中医理论的精髓之一,颇有成效地指导临床实践,但尚缺病理组织和生理功能佐证。故本文对...  相似文献   

14.
祖国医学臀的研究进展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0年,在我院党委领导下,组成了脏象专题研究组,拟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祖国医学脏象理论的实质。脏象学说为祖国医学最基本理论之一,而五脏之中又以肾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喻为生命之根本,故我们的研究从肾着手。  相似文献   

15.
心主神明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理论认为心脏的功能除了“心主血脉”之外,还认为“心主神明”。即是说心除了是循环系统的主持者外,还是精神活动的主持者。若从西医的解剖生理来看,这是不可理解的。因此有人怀疑中医的科学性。其实中西医是两种理论体系,不能说符合西医者就科学,不符合的便不科学。要理解“心主神明说”,首先要理解中医的脏象学说。所谓“脏象”就是心、肝、脾、肺、肾五个脏的宏观现象,即人体的五大系统。五脏是五大系统的核心。这一学说是中医通过几千年的治疗与预防疾病的观察而升华为理论的。这一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实践是检  相似文献   

16.
祖国医学中的魂魄学说在《内经》中就有较抽象的论述 ,在《灵枢·天年》中记载 :“黄帝曰 :何者为神 ?岐伯曰 :血气已和 ,营卫已通 ,五脏已成 ,神气舍心 ,魂魄毕具 ,乃成人”。说明了人体发育成熟后 ,心主神志、肝藏魂、肺藏魄支配着人体的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 ,即人体要保持健康的精神心理生理活动 ,神、魂、魄三者必须相互协调 ,配合一致。笔者就祖国医学中的魂魄学说的临床意义进行如下探讨。1 魂魄与五脏气血的关系《素问·六节脏象论》载 :“岐伯曰 :心者 ,生之本 ,神之变也 ;……肺者 ,气之本 ,魄之处也 ;……肝者 ,罢极之本 ,魂之居…  相似文献   

17.
《中医杂志》1962年第6、10期发表《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核心是脏腑学说》及《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核心是脏象经络学说》。18年后,1980年第8期又发表《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核心是阴阳五行》。文章作者认为,人的生命活动与疾病的变化是处在深刻的矛盾过程中。这一观点,无疑对活跃中医学术空气是大有裨益的。然而,作为“理论核心”——主导中医学术发生、发展的既不是脏腑或脏象经络,也不是阴阳五行。例如在卫生保健学上,《黄帝内经》不但提出“不  相似文献   

18.
本人多年来临床治疗冠心病,略有一得之愚,本文拟从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角度来探讨一下冠心病的治疗。一、理论指导: 祖国医学是以阳动、阴静、气畅、血行等论说作为解释人体生理现象的基本概念,而气血阴阳学说在冠心病的辨证论治上更是主要理论之一。《内经》说:“心主血脉,脉为血府,以气为本,”扼要地说明心、血、脉三者在生理上的密切关系,而这种生理活动主要以心气(功能) 的键仝为根本,故说“以气为本。”《内经》又有:“阳主动、阴主静”之说,心阳、心阴的动  相似文献   

19.
脏象学说为中医关于脏腑的基本理论之一。“脏”是指体内各个脏器;“象”是表现于体外的各种现象,其内容包括人体各内脏的解剖位置、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等许多方面。而运用脏象学说的理论对四诊所收集的一系列证候进行分析和归纳,以辨明证候所属的脏腑、阴阳、气血等变化即为脏腑辨证,为临床上辨证施治的重要内容。经过“中基”与《内经》的学习,对肺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器官的解剖形象、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脏象学说的形成,从其认识来源来说,大约有三个方面作为客观基础。一是对人体解剖结构的大体了解。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商时代,我国医家已从事尸体解剖,进行过有计划的系统的解剖观察。当时所得的解剖资料,后来经过整理,记载在《灵枢经》和《难经》之中。二是对生活着的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细致观察。古代医家根据“脏居于内,形见于外”的理论,对人体在正常生理和反常病理情况下的内脏活动所表现于外部的现象进行长期细致的观察,积累了脏腑活动规律的认识。三是长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