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目的】 了解厦门市海沧区6个月~5岁儿童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及贫血状况,为制定相应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对9 481例6个月~5岁儿童的Hb值、贫血发病率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海沧区6个月~5岁儿童贫血患病率为7.0%(660/9 481),6个月~1岁组发病率最高,占该组儿童20.7%(341/1 647),贫血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P<0.001)。6个月~5岁儿童Hb平均含量为(125.64±11.043)g/L, 6个月~1岁组Hb水平最低,Hb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同年龄儿童Hb水平及贫血患病率无性别差异(P>0.05)。流动儿童Hb水平低于户籍儿童,贫血患病率9.0%(429/4 754)明显高于户籍儿童4.9%(231/4 727),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海沧区儿童贫血患病率低于全国调查的平均水平,贫血好发年龄为婴儿期,应重点加强婴儿贫血防治工作;流动儿童贫血发病率较厦门市户籍儿童高,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流动儿童保健状况及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1 老年慢性便秘的概念 指老年人在无明显原因的状况下,大便次数减少和(或)粪便干燥难解,一般2d以上无排便,提示存在便秘.但这里还要考虑到健康人排便习惯的问题,有人曾对健康人排便习惯作调查发现:每天排便1次约占60%,1天几次者30%,几天1次者10%.因此对有无便秘必须根据本人平时排便习惯和排便有无困难作出判断[1].  相似文献   

3.
长沙市二行政区0~6岁儿童睡眠时间及影响因素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长沙市二行政区0~6岁儿童睡眠时间及其影响因素,以期对提高儿童睡眠质量有所借鉴。【方法】2005年2—5月随机抽取长沙市二个行政区6个街道1277名0~6岁儿童进行睡眠状况问卷调查,调查应答率为98.2%。【结果】0~6岁儿童白天、夜间以及全天睡眠次数、全天总睡眠时间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36月龄以下儿童睡眠时间低于《儿童保健学》(2000年版)同龄儿童睡眠基本需求量。影响儿童睡眠时间的主要因素有儿童年龄、不良睡眠习惯、睡眠问题、母亲每天总睡眠时间。【结论】长沙市二行政区0~6岁儿童睡眠时间偏少。主要影响因素有抚养人的睡眠习惯、儿童存在睡眠问题、不重视儿童良好睡眠习惯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南宁市2~6岁学龄前儿童的意外伤害现状,为预防和控制儿童伤害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2008年10月—2009年9月期间南宁市六县六城区2~6岁的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调查表进行意外伤害调查。 【结果】 南宁市2~6岁学龄前儿童的意外伤害发生率为25.9%,男女童之间、不同年龄组别儿童之间的意外伤害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害类型居前三位分别是跌倒/坠落(34.9%)、交通事故(27.7%)、碰撞/挤压(12.9%);受伤部位以头颈最多见(45.4%);伤害发生以夏季高发,发生地点排前三位是:家里(36.7%)、路上(34.3%),幼儿园(12.7%);大多数(90.4%)可治愈,少部分(5.8%)致残,伤害治疗以自费为主。 【结论】 南宁市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学龄前儿童的安全管理和教育,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便秘是一种以少(排便次数每周少于3次,大便量少)、硬(大便干硬)、难(排便不畅或排便困难)为特征的个体排便习惯改变,常伴腹胀等症状,便秘严重者可致全身不适,烦躁不安.为了解恶性肿瘤患者便秘发生情况,现对我院2006年1~12月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便秘发生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儿童功能性便秘患儿心理行为及气质、家庭环境特征,为儿童功能性便秘的预防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确诊为功能性便秘的106例患儿和212例健康对照组儿童,由其家长填写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儿童气质量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儿童多动行为调查表。 【结果】 1)功能性便秘组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22.64%)高于健康对照组(12.26%)(P<0.05),4~5岁功能性便秘男童体诉、不成熟、攻击三个因子得分和女童社交退缩、抑郁、肥胖、分裂样四个因子高于对照组相应因子得分(P<0.05);6~11岁功能性便秘男童抑郁、强迫性、多动、攻击性四个因子得分和女童分裂样强迫性、体诉、违纪三个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相应因子得分(P<0.05)。2)功能性便秘组儿童在规律性、适应度、坚持度和注意分散度四个气质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3)家庭环境方面功能性便秘患儿的亲密度、知识性、独立性、控制性四个方面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矛盾性方面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功能性便秘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高,有独特的气质特点,家庭环境不良,应给予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功能性便秘儿童的肛门直肠动力学特点,并分析儿童便秘的病因及危险因素,为预防便秘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消化道测压仪测量功能性便秘儿童(便秘组)(60例,年龄4~14岁)及排便习惯正常儿童(对照组)(50例,年龄4~13岁)的肛门直肠动力学指标,并进行比较;对便秘组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对便秘病因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便秘组和对照组的直肠及肛门括约肌静息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便秘组的肛管最大缩榨压、最大耐受容量阈值、模拟排便时肛管括约肌压力均大于对照组(t=2.357、1.475、2.318,P均<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挑食偏食、饮食摄入不足、饮食结构不当、活动量小、饮水少、精神心理因素、生活习惯不规律、遗传因素、肥胖、肠道菌群失调等10种因素为最具可能性的危害因素,其OR值均>1。 【结论】 功能性便秘儿童存在肛门直肠动力学异常,从儿童功能性便秘的危险因素入手,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2~7岁儿童睡眠障碍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问卷的方法 ,由专人对儿保门诊10 95名入托入园体检儿童进行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家庭社会环境因素调查。 【结果】  2~ 7岁儿童睡眠障碍检出率为 62 .5 % ,依次为梦游 4.0 % ,夜惊 5 .9% ,遗尿 ( >5岁 ) 8.8% ,鼾症 10 .1% ,梦魇 19.2 % ,磨牙 2 5 .9% ,梦呓2 7.9% ,影响睡眠障碍发生的主要因素为性别、睡觉对父母的依赖程度。 【结论】  2~ 7岁儿童的睡眠障碍检出率较高 ,培养儿童良好的睡眠习惯有助于降低睡眠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幼儿园学龄前儿童的忽视状况,以便引起有关部门重视。【方法】采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状况评价问卷》整群调查武汉市城区某幼儿园638名儿童家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武汉市城区某幼儿园学龄前儿童总忽视率为19.91%,总忽视度为39.39。男女童在总忽视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童总忽视度高于女童,男童的教育忽视度、医疗忽视度和总忽视度高于女童。各年龄组间总忽视率有差异,6岁组忽视率最大(27.40%),4岁组忽视率最小(12.50%)。儿童忽视以同时受1种忽视和2种忽视为主(82.54%),同时受4种以上的忽视较少(5.55%)。【结论】武汉市城区某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忽视状况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0~6岁儿童保健状况,掌握儿童保健中的薄弱环节,为制定科学的保健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06-2009年在本院参加儿保系统管理的3 278名0~6岁儿童的保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儿童主动定期体检率为84.53%,呈逐年提高的趋势(P<0.01);1岁内婴儿主动定期体检率较高,随年龄增长体检率下降(P<0.01)。体重低下率为12.60%,生长迟缓率为23.12%,营养不良以生长迟缓为主。1岁~、2岁~组体重低下、生长迟缓率较高,6月内婴儿较低(P<0.01)。贫血患病率为17.33%, 1岁~、2岁~组患病率最高,6月内婴儿患病率最低(P<0.01)。 【结论】 应全面加强婴幼儿喂养知识和保健知识的宣传与指导,使儿童家长树立科学喂养理念,积极主动参与儿童保健,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掌握我市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状况进行特点并进行分析,提出相关预防措施。方法 全市两个城区和33个农业县(市)5%~10%的乡镇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点。监测对象、内容、方法及质控均按“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进行。结果 重庆市1993~199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626.6/10^5。农村意外死亡率高于城区3.35倍,意外死亡占总死亡的20.07%。1~4岁意外死亡占意外死亡总数的72.5%。意外死亡性别比在婴儿期无明显差异,1~4岁男童高于女童。意外死亡原因顺位随年龄有所变化,新生儿和小婴儿意外窒息占第一位,1岁以上幼儿发生溺水和车祸多,占第一和第二位。87.25%的儿童死于途中和家中,77.34%的儿童死前未得到救治。「结论」针对上述儿童意外死亡特点提出并落实相关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南京市区4~6岁儿童视力发育现状与发育趋势,为评估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提供理论依据,并做好弱视的防治工作。 【方法】 选取2011年南京市区部分学龄前儿童(4~6岁)进行远视力检查和屈光筛查,对屈光筛查正常的儿童进行视力发育状况的统计分析。 【结果】 4~6岁屈光筛查正常儿童视力发育曲线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4岁、5岁和6岁组视力水平的P5、P25、P50分别是4.7、4.8、4.9;4.8、4.9、4.9; 4.8、4.9、5.0。屈光筛查偏离儿童视力≤P5水平的百分率明显高于屈光正常儿童(P<0.01)。 【结论】 4~6岁儿童视力发育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完善;应结合屈光筛查,动态监测儿童视力发育,以早期发现弱视。  相似文献   

13.
婴幼儿乳房早发育16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婴幼儿乳房早发育的特点及其发展为中枢性性早熟的比率。 【方法】 对2007年7月—2010年8月在本院进行体检发现乳房结节的162名1月~3.4岁的婴幼儿进行定期体检、随访,年龄>2岁、乳房结节2.5 cm及乳房结节退而复现的患儿,均进行腹部、乳房B超,性激素、骨龄等相关检查。据病情需要进行GnRH激发试验、头颅MRI检查。 【结果】 乳房结节最常见出现年龄在5~8月龄,到2岁半消失者达96.91%,出现乳房结节患儿的喂养方式中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不同喂养方式在患儿乳房结节大小、乳房结节退而复现及乳房结节单侧或双侧出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卵巢、性激素及骨龄异常者占乳房早发育的2.47%,GnRH激发试验均阴性,中枢性性早熟的发生率为0。 【结论】 婴幼儿乳房早发育大多是一种良性情况,但应注意观察随诊,以便早期发现中枢性性早熟的征象,及时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0~6岁儿童健康状况10年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为分析北京市0~6岁儿童健康状况10年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纵向比较方法对北京市1990~1999年儿童保健年报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 ①北京市4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逐年提高,按NPA定义,1999年达90.99%;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由1990年的2.44%下降到1999年的0.60%;儿童贫血、佝楼病患病率分别由1990年的7.23%、3.50%下降到1999年的2.67%、0.76%;②同期农村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贫血、佝楼病患病率高于城市儿童;3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及贫血患病率高于3岁以上儿童。结论 提示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是婴幼儿和农村儿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上海市区婴幼儿贫血发生及相关因素。 【方法】 入选上海市区健康足月单胎6月龄婴儿,分别于6、12、24月龄进行血常规检测,体格生长指标测量,并收集喂养信息。 【结果】 共入选189名6月龄婴儿,149名完成12月龄随访,101名完成24月龄随访;6、12、24月龄贫血发生率分别为18.0%、15.4%、10.9%;73.5%的12月龄和45.5%的24月龄婴幼儿贫血为新发病例;婴幼儿贫血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为主;6月龄贫血与非贫血婴儿相比,4月龄前添加辅食以及6月龄时未添加肉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上海市区婴幼儿贫血仍有一定的发生率,有必要定期筛查血常规;辅食添加过早和肉类辅食添加过晚所导致的铁缺乏是造成婴儿贫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5岁以下流动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的方法对通过整群抽样方法获得的朝阳区490名5岁以下流动儿童进行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结果】 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占2.45%和10.61%,均高于北京市城区平均水平。4个月和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67.11%和49.78%,前者高于北京市4月龄儿童纯母乳喂养率。2岁以下儿童的辅食添加率为85.12%。 【结论】 流动儿童喂养存在不合适之处,同时流动儿童存在营养不均衡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5~6岁儿童视力与屈光状态的关系,为儿童视力不良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对本科门诊5~6岁验光者中100例视力正常(≥1.0)儿童119眼散瞳验光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在视力检查正常(≥1.0)5~6岁儿童中进行屈光状态检查,在119眼中,轻度散光所占比例最多为44.54%,右、左眼分别为15.97%和28.57%;其次为轻度远视所占比例为35.30%,右眼左眼分别为19.33%和15.97%;中度远视和显著散光占有一定比例为13.44%,中度远视为4.20%,右眼左眼分别为1.68%和2.52%,显著散光为9.24%,右眼左眼分别为5.04%和4.20%;近视也有一定发生趋势所占比例为4.20%右眼左眼分别为0.84%和3.36%。正视眼(3/119)与屈光不正眼(116/119)比较,屈光不正眼明显高于正视眼(χ2= 210.824,P=0.000)。 【结论】 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远视力正常不等于屈光正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番禺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及变化情况,为制定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对番禺区2007-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 4年来,番禺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平均为5.83‰;新生儿死亡、婴儿死亡分别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43.18%和70.62%;男童死亡率大于女童,流动人口儿童死亡率大于常住人口儿童死亡率;意外死亡、先天畸形、早产低出生体重是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仍有24.19%的儿童死前未接受治疗。 【结论】 降低婴儿、新生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预防儿童意外死亡和降低出生缺陷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当务之急,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口的保健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山东省完全母乳喂养婴儿维生素D补充剂的应用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0年11月-2011年1月来预防接种门诊进行计划免疫与健康保健的0~3岁儿童903例,以生后4个月内完全母乳喂养儿61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儿童抚养人进行维生素D补充剂应用方面的调查。 【结果】 完全母乳喂养婴儿维生素D补充剂的应用率为76.6%,开始添加维生素D补充剂的时间、停用时间是生后30.0(30.0)d、9.0(7.0)月,其中生后1周内、1~2周、2~4周、>4周开始添加的儿童分别占1.7%、3.4%、9.3%、85.5%;78.4%婴儿1岁以内停用了维生素D补充剂,1~2岁停用者占16.6%,2~3岁停用者占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儿童年龄、家庭收入水平、母亲文化程度和孕期使用微营养素等是影响维生素D补充剂应用的因素(OR=0.673,0.706,1.651,1.646)。 【结论】 维生素D补充剂在完全母乳喂养婴儿中的应用普遍,但应用不合理,不符合国内外维生素D补充剂应用指南的要求。年龄、母亲文化水平、收入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维生素D补充剂的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20.
540例5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死亡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贵州省5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死亡水平及特点。方法 收集1991~1998年贵州省5岁以下儿童生命监测意外死亡病例,用Epi Info5.0软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意外死亡是贵州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4位分类死因,1~4岁儿童的第2位分类死因。绝大部分死亡发生在农村。意外窒息、溺水、跌落、中毒占意外伤害死亡的68.7%,以上几种死因死亡率远高于自然人群。结论 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是预防意外伤害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