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放疗已经在肿瘤患者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对心血管系统短期及长期的影响越来越受到放疗和心血管医生的重视。随着放射剂量的增加和随访时间的延长,冠状动脉疾病发病率有显著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在常见的乳腺癌和肺癌患者中。随着放疗技术的日益更新,不同肿瘤、放射剂量、放射模式对冠状动脉的影响不尽相同。针对放疗后发生冠状动脉疾病高危人群如何预防、诊断评估及治疗仍存在一定争议。如何优化放疗前后治疗策略以减少肿瘤患者近期及远期冠状动脉疾病发生尚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
放射治疗是头颈部肿瘤常用的治疗手段.虽然包括三维适型技术在内的精确放疗可有效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及治愈率,但肿瘤周围的腮腺、脑脊髓、颅神经等正常组织会受到一定剂量的放射.因此,部分患者治疗后可能出现放射性损伤从而使生存质量降低,远期不良反应对放疗后长期生存者的影响尤为显著.减少放射损伤的关键在于控制正常组织的受放射体积和剂量.本文对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相关正常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及剂量体积效应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放疗是肺癌、乳腺癌等胸部肿瘤患者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疗中可使肿瘤附近肺组织因受到放射剂量超过其生物效应的阈值而产生不同程度损伤。因此,RILI已成为胸部肿瘤患者放疗常见并发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可因相关性疾病而死亡。随着放疗技术发展,RILI发生率虽有所下降,但仍>15%[1],故其已成为限制肿瘤放疗剂量增加的原因之一。RILI常包括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纤维化两个阶段,其发生涉及多种因素,现普遍认为是射线导致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肺内效应细胞产生的多细胞-多因子级联效应的结果,并涉及MMPs、RAS等多种机制,从而引起炎症反应和纤维化过程,但具体发生机制目前并不十分清楚。笔者就近几年有关RILI发生机制做一简单综述,希望对其防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存在个体差异,对于放射敏感性高的患者,标准剂量的放疗便可能引起严重的放射损伤,而对于正常组织耐受性较好的患者,还有提高放疗剂量的空间,如果能提高对这部分患者的放疗剂量,则可以进一步提高肿瘤控制率。因此,如何在治疗前用简便、准确的方法预测正常组织放射敏感性以及放疗出现的放射损伤风险实现个体化放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检测射线导致的淋巴细胞中DNA或染色体损伤程度、凋亡情况、遗传变异来分析放射敏感性以及正常组织放射损伤有其自身的优势。现就外周血淋巴细胞放射敏感性检测在预测肿瘤放疗导致的正常组织损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李芳娟  王谨  陈明 《肿瘤学杂志》2017,23(5):359-365
摘 要: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肿瘤放疗中的常见并发症,是制约放疗剂量增加及影响放疗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严重RILI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早期预测RILI的发生对于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全文主要探讨生物因子、基因多态性、治疗因素、患者因素、肿瘤因素、功能影像参数等在预测RILI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 RTOG(放射肿瘤组织)对多发性骨转移肿瘤患者的疼痛进行单次大剂量半身放疗(HBI)的(?)78-10治疗计划的最终分析报告。计划根据患者骨转移的位置分为:上半身放疗,中半身放疗和下半身放疗。采用 MV 级超高压放射,剂量按人体中轴体厚中  相似文献   

7.
肺癌放疗致放射性肺炎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影响因素,以指导肺癌治疗计划的制定,避免和减少正常肺组织的放射损伤。方法总结208例需行放疗的Ⅱ~Ⅲb期肺癌患者的治疗情况,分析年龄、性别、病理、临床分期、肿瘤位置、化疗、手术、肺部疾病、放疗剂量及放疗机类型对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应用SPSS10.0进行x^2检验的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因素。结果放疗剂量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相关;女性高于男性;周围型高于中心型;单纯放疗者高于术后放疗者;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患者高于肺部无基础疾病者;采用15MV—X线加速器放疗者低于^60Coγ射线治疗者;而患者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是否合并化疗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无明显关系。结论在制定肺癌放射治疗计划时,充分考虑患者的合并症、照射剂量和放疗机类型等因素,可减少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调强放疗是一种精确放疗技术,可以形成更适形的靶区剂量分布,安全地增加肿瘤的剂量,同时降低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从而提高肿瘤的局控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从放射物理、放射生物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综述调强技术在鼻咽癌治疗中的优越性,同时提出了一些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放疗是现代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放疗剂量的提高与肿瘤LC有关,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研究表明常规放疗剂量每增加1 Gy可使3~5年生存率提高约1%,死亡风险下降3%[1]。RILI是限制肺部肿瘤放疗剂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常规放疗RILI的发生率约为30%[2]。RILI包括早期的RP及晚期的RF,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能发现一种指标或模型,在个体上能准确预测RILI发生几率及程度,对易患RILI者降低放疗剂量减少发生,对不易患RILI者增加放疗剂量提高肿瘤LC率,将有可能实现个体化治疗,从而使肺部肿瘤患者从放疗中获得最大受益。  相似文献   

10.
调强放疗是一种精确放疗技术,可以形成更适形的靶区剂量分布,安全地增加肿瘤的剂量,同时降低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从而提高肿瘤的局控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从放射物理、放射生物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综述调强技术在鼻咽癌治疗中的优越性,同时提出了一些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放疗后患者长期受到心脏损伤的影响,心脏损伤涉及很多结构,包括冠状动脉、心肌、传导系统、心包及瓣膜等。这些损伤增加了放射相关性心脏病的风险,从而影响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随着现代放射治疗技术、物理学及其他各项技术的发展,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发生心脏损伤的几率明显降低。本文针对降低乳癌患者放疗心脏损伤的各项技术及治疗措施(包括乳腺托架定位及俯卧位放疗、3DCRT及IMRT放射治疗、呼吸门控技术、大分割放疗、加速部分乳腺放疗及质子治疗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诊治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癌患者接受胸部放疗后并发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了解其发生的相关因素及诊治情况。方法:选取接受胸部放疗的Ⅱ~Ⅳ期肺癌患者968例,研究照射剂量、面积等14个因素对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影响。应用SPSS 13.0进行χ2检验的单因素分析。结果:113例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11.7%(113/968)。单因素分析显示,放疗剂量、射野面积、辐照体积V30及合并胸腔积液、肺部感染、有肺慢性疾病病史是放射性肺炎的主要影响因素;肿瘤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性别、合并化疗、糖尿病与放射性肺炎无关。放射性肺炎的治疗除吸氧、支气管扩张剂等一般处理外,抗生素加激素治疗是关键。结论:照射野面积大和剂量高的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在肺癌放疗中正确设计放疗靶区,全面了解患者的肺部并发症,可明显减少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机会。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放射生物学的进展,肿瘤放射治疗学家对肿瘤细胞增殖特性及单次分割剂量对正常晚期组织放射损伤的影响逐渐有了深刻的理解.并通过改变分割方式来提高肿瘤治疗疗效及减小晚期正常组织损伤。全文就非常规分割放疗中常用的单纯超分割、缩短疗程的加速分割和加速超分割及其与化疗的综合治疗在鼻咽癌治疗中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脊柱骨肿瘤的治疗是临床工作中的难点,治疗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和最大程度保留神经功能之间的权衡取舍.手术是原发性脊柱骨肿瘤的一线治疗方式.然而,由于患者基础情况、肿瘤大小、位置等限制因素,手术治疗仍有其局限性.过去,常规放疗常常作为手术的辅助治疗方式;但常规放疗往往因为靶区邻近脊髓而使靶区放射剂量不足,进而导致远期预后不佳.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放射治疗在原发性脊柱骨肿瘤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原发性脊柱肿瘤的治疗领域,最新的放疗技术使肿瘤区域受照剂量在增加的同时将正常组织受照剂量控制在可耐受的范围内成为可能,这些放疗技术包括调强放射治疗、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质子及重离子治疗以及近距离治疗.  相似文献   

15.
李欢  曹璐  陈佳艺 《肿瘤防治研究》2018,45(11):841-846
放射治疗是胸部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具有明确的致心脏损伤作用。随着放射治疗主流技术的进步,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中心脏照射的剂量体积分布特点发生了转变。放射相关性心脏疾病(radiation-related heart diseases, RRHDs)的发生显著减少,但在以调强放射治疗为主流的精确治疗时代仍不能确保绝对的心脏安全。本文综述了心脏照射剂量体积分布对放射性心脏损伤风险的影响及心脏照射剂量体积评价指标,并对影响心脏照射剂量体积分布的技术因素及放射相关心脏疾病的监测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现代放射生物学概念与临床放射治疗的关系刘泰福随着临床放射治疗物理基础研究的深入及对治疗机器的重大改进,使得肿瘤区及其周围正常组织的物理剂量得到合理的分布。一些新技术如适形放疗、立体放射手术、三维治疗计划、术中放疗、近距离放疗等均为改善等剂量分布起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低分割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120例接受低分割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3个月内发生放射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20例患者中,37例(30.83%)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83例(69.17%)患者未发生放射性肺炎.有肺部疾病史、肿瘤体积≥40 cm3、V20≥12%、患肺最大受照剂量≥54 Gy、有化疗史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低分割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低分割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是各项指标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制定放疗计划时需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降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胸部肿瘤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因素及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收集、分析1997年4月至1998年8月,接受放疗的肺癌、食管癌、胸腺瘤病人285例,发生放射性肺炎30例病人资料。结果 照射剂量和体积是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决定性因素,年纪大、合并上感、有慢支肺气肿病人也易发生放射性肺炎,食管癌放疗合并放射性肺炎较文献报道高,其原因与上述因素有关。结论 对胸部肿瘤放疗应根据病人病期、治疗目的制定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肺功能差的病人不要一味要求高剂量,治疗:抗菌素 激素联合治疗,时间应达3~4周。  相似文献   

19.
影响准确勾画大体肿瘤的因素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传统放疗方法因受正常组织及关键器官放射耐受剂量影响,对一些肿瘤局部控制率较低。而局部控制率是预后的影响因素之一,提高局部控制率,有望提高生存率。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调强放疗(IMRT)可达到在相同正常组织受量的情况下提高肿瘤放射剂量,从而有望提高局部控制率。3DCRT是通过三维治疗计划设计,共面与非共面的多野照射,使高剂量区域的形态与所放射的肿瘤形态一致。  相似文献   

20.
放射治疗是重要的局部治疗手段,提高肿瘤的放射剂量能够增加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并进一步改善生存率,但是严重的正常组织损伤限制了放射剂量的进一步提高。调强适形放疗具有高剂量区剂量分布的三维形状与靶区形状一致,靶区内剂量能够按照处方要求分布的优点,能够在不增加正常组织损伤的前提下,提高肿瘤的放射剂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并已经在头颈癌、前列腺癌等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