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观察虚拟挂号就诊模式在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预检护士在分诊时以电子预检标签为载体,点击打印电子预检标签,预检系统与挂号系统自动衔接,实现虚拟急诊挂号。采用随机等距抽样法抽取传统就诊模式(分诊-挂号-就诊)及虚拟挂号就诊模式(分诊-就诊)的急诊患者各550例,统计两组急诊患者就诊等候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传统就诊模式平均就诊等候时间(5.17±3.45)min,虚拟挂号就诊模式平均就诊等候时间(4.01±1.03)min。结论虚拟挂号就诊模式优化了急诊就诊流程,缩短了急诊患者就诊等候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门诊二级预检分诊管理模式在改进门诊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入院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576例和对照组568例,观察组采用二级预检分诊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分诊模式。比较两组就诊等候时间、满意度、分诊准确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就诊患者在等候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就诊流程、就诊环境、等候时间、专业水平及人文关怀等方面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级预检分诊管理模式重视诊前预检和有效评估,分清隶属专科、了解患者需求及疾病严重程度,能有效减少患者退换号现象,在缩短就诊等候时间、提高就诊质量、改善就诊体验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CQI)模式在门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门诊部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接诊的2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接诊的2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每组各配置20名护理人员。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预检分诊,观察组给予CQI模式门诊预检分诊。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分诊评估时间、分诊挂号时间及危重患者等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对患者依从性、候诊有序性、分诊正确性、就诊优先性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候诊环境、预检服务、等候时间、就诊次序、信息沟通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QI模式应用于门诊预检分诊中,可有效缩短患者耗时,提高分诊准确率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时期构建发热门诊线上快速预检分诊系统,以智能、精确、快速完成预检分流,并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预警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方法 发热门诊线上快速预检分诊系统手机应用程序管理软件,操作平台分为患者自我报告操作平台和管理员监控平台。患者自我报告内容包括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病学接触史、发热及呼吸道症状。从管理员监控平台调取2020年1月20日—2月3日发热门诊患者使用线上快速预检分诊系统的分诊时间、智能分诊符合率、患者满意度等数据,评价该系统的应用效果。结果 共有1 034例发热门诊患者完成线上快速预检分诊,智能决策分诊B区(疑似区域)174例(16.8%),经筛查后确定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65例(37.4%),最终确诊29例(44.6%);智能决策分诊A区(普通区域)860例(83.2%),就诊后无1例疑似及确诊病例。线上快速预检分诊耗时(1.94±0.87) min,较传统人工分诊耗时(4.03±2.15) min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9,P<0.001);1 010例(97.7%)患者对线上快速预检分诊表示满意,无投诉及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发热门诊线上快速预检分诊系统能早期识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高风险患者,确保疑似感染患者提前预警分流,缩短暴露时间;同时能有效缩短发热门诊候诊时间,降低院内交叉感染的风险,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海关通关式”预检分诊模式在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5月20日到本院门诊就诊的1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预检分诊模式;将2020年5月25日到本院门诊就诊的10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海关通关式”预检分诊模式。观察两种预检分诊模式下,护士1min预检人次及预检总时间。结果采用“海关通关式”预检分诊模式的护士1min预检(2.53±0.50)人次,预检总时间(7.15±0.21)min;采用传统预检分诊模式的护士1min预检(1.37±0.49)人次,预检总时间(13.21±0.48)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058、-40.899,P<0.01或P<0.001)。结论“海关通关式”预检分诊模式优于传统预检分诊模式,能提高门诊预检分诊速度、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诊预检分诊在急诊患者就诊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10月进入本院急诊就诊的1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75,实施传统经验预检分诊)和观察组(n=75,实施急诊预检分诊),比较2组患者的分诊时间、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分诊时间为(1.80±0.36)t/min,明显短于参照组的(2.19±1.41)t/min,分诊准确率(96.00%)高于参照组(85.33%),意外事件发生率(0%)低于参照组(8.00%)(P0.05);观察组医护人员、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急诊患者就诊过程中实施急诊预检分诊,可使分诊工作效果及质量有效提高,缩短患者等候时间,获得更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HT5"H〗摘要 目的 评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关口前移措施的效果。方法 通过培训考核和现场调查方式,评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关口前移的效果。结果 感染防控指导人员、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隔离病区及后勤保障等部门人员培训后考核得分依次分别为(52.94±0.18)、(52.24±2.32)、(52.35±1.96)、(52.78±0.89)和(50.08±2.84)分。一线抗疫人员掌握了防护用品使用的关键技术,重点防控区域的环境卫生学监测较好。一线抗疫人员未发生新冠肺炎交叉感染,其他住院患者也未发生感染。结论 采用防控关口前移措施可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的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8.
陈秋菊  陈斐  黄倩  方方 《护理学报》2020,27(2):16-20
目的 探讨团队资源管理模式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采用传统救治模式救护的23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1—12月运用团队资源管理模式救护的39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的预检分诊准确率、急诊滞留时间、抢救成功率以及干预前后急诊医护人员安全态度。结果 观察组预检分诊准确率及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急诊滞留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急诊医护人员安全态度6个维度的得分及总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团队资源管理模式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进行救护的实践,缩短了急诊滞留时间,提高了预检分诊准确率及抢救成功率,同时提升了急诊医护人员安全态度,保障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智能急诊分诊诊断治疗系统在急诊科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选择某三级甲等医院400例急诊科就诊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人工预检分诊,观察组应用智能急诊分诊诊断治疗系统预检分诊,比较2组患者病情资料收集时间、分诊时间、过度分诊率及患者对护士分诊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病情资料收集时间、分诊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过度分诊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对护士分诊工作表示满意的有196例,对照组中40例患者认为分诊较慢、流程繁琐等原因,表示不满意,2组满意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科,结合应用智能急诊分诊诊断治疗系统,优化急诊分诊流程,快速对患者病情进行分类和归纳,减少了分诊时间,保障护士的分诊效率,从而进一步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诊预检分诊系统优化就医流程的有效性.方法 按急诊预检分诊系统上线前后来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3例.监测记录2组分诊分区准确率、就诊等候时间、直接护理时间占总护理时间比例.结果 观察组分诊分区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1);就诊等候时间低于对照组(P<0.01);直接护理时间占总护理时间比例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急诊预检分诊系统能迅速准确地甄别急危重症患者,提高分诊分区准确率;缩短危重患者的等候时间,减少意外发生;增加急诊护士直接护理时间.使急诊预检分诊更为规范化、流程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利用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进行节点信息化精准管控在手术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历史对照研究,将2019年1-6月收治的11 219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7-12月收治的11 931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纸质版转运交接单进行患者转运交接,观察组采用PDA行节点信息化精准管控方式进行患者转运交接。比较2组患者转运交接单填写规范率、转运交接类不良事件发生率、手术患者转运交接单准备时间。结果 观察组转运交接单填写规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93.574,P<0.001);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216.736,P<0.001);手术患者转运交接单准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457.923,P<0.001)。结论 运用PDA行节点信息化管控,能有效提升手术患者转运交接单书写规范率,降低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缩短转运交接准备时间,有效提高交接效率,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预检分诊管理模式,以期减少疑似患者漏检、院内交叉感染和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 方法 将预检分诊关口外移,分别在门诊、急诊、住院部关键入口搭建帐篷,设置预检分诊点;加强预检分诊人员及物品的精细化管理和预检分诊流程及信息的精准化管理。 结果 2020年1月25日—2月20日,累计预检分诊37 698例次,其中新冠肺炎发热门诊患者301例,普通发热门诊患者639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收住隔离区160例,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并转诊3例。在此期间,新冠肺炎疑似患者零漏检,院内交叉感染零发生,患者及家属零投诉。 结论 “1移2精”预检分诊管理模式行之有效,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起到控制疫情传播的作用,将来可推广和应用于其他传染病疫情。  相似文献   

13.
李亚洲  庞霞  李丹  余秋苑 《妇幼护理》2023,3(4):831-833
目的 观察儿童发热门诊预检分诊中标准化分诊流程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2022 年 10 月期间本院儿童 发热门诊收治的患儿 2990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1495)和研究组(n=1495)。对照组应 用常规化分诊流程;研究组应用标准化分诊流程。观察对比两组的分诊情况、分诊准确率及护患纠纷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 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分诊时间、就诊等候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的分诊准确率显著提高、 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提高(P<0.05)。结论 标准化分诊流 程应用于儿童发热门诊预检分诊中,可缩短分诊时间、就诊等候时间,提高分诊准确率,减少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提高患儿 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对急诊预检分诊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1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60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8年5月以前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急诊预检分诊方式对患者进行预检分诊;将2018年5月及以后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对患者进行预检分诊。记录并比较两组的分诊评估用时、分诊挂号用时、分诊准确率及危重患者检出率、危重患者等候时间、危重患者候诊意外发生率,设计满意度调查问卷分别对急诊患者或家属满意度及急诊医护人员满意度进行评价并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分诊评估用时、分诊挂号用时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的危重患者等候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的分诊准确率、危重患者分诊检出率分别为96.67%、100.00%,高于对照组的86.67%、50.00%,候诊意外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16.67%),但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或家属对急诊候诊环境、就诊次序、等候时间、预检服务、信息沟通等各项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实施后,急诊医护人员对急诊分诊正确性、候诊有序性、就诊优先性、患者依从性、使用方便性等各项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能够显著提高急诊预检分诊质量,并提高患者的就诊满意度以及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1+3”管理模式在临床检验标本运送与交接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我院临床送检的277 519件标本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9月-2018年8月我院临床送检的279 269件标本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标本送检与交接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1+3”管理模式,比较2组标本转运时间、标本信息登记齐全率以及标本相关不良事件。结果 观察组标本平均转运时间为明显短于对照组(t=4.410,P<0.001);标本信息登记齐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标本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22.698,P<0.001)。 结论 “1+3”管理模式能减少标本流转时间,有效提升检验标本运送和交接的质量,推动标本运送交接环节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评分与简化急性生理评分(SAPS)Ⅱ评分在急诊预检分诊的效果。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0月1日-2019年10月31日期间的1、8、15号的患者为对照组,2、9、16号的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700人,观察组700人。观察组采用MEWS评分预检分诊,对照组采用SAPSⅡ评分预检分诊,比较两组患者就诊等候时间、候诊患者分诊正确率、危重患者分诊检出率、患者或家属及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候诊患者分诊正确率及危重患者就诊等候时间均明显缩短,危重患者分诊检出率、患者或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P均0.05。结论:MEWS评分能提高分诊正确率、缩短危重患者等候时间,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PQRST联合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快速分诊记录表对提高急性上腹痛患者分诊准确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7—8月就诊的急性上腹痛患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经验分诊模式,2017年9—10月就诊的急性上腹痛患者60例为观察组,采用PQRST联合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快速分诊记录表进行分诊。结果 观察组患者分诊准确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分诊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QRST联合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快速分诊记录表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急性上腹痛患者分诊准确率,缩短患者分诊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PDCA循环管理在口腔医院门诊预检分诊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3月9日—2020年4月9日早高峰时期200名患者为对照组,并选取2020年7月1日—2020年7月31日早高峰时期200名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预检分诊方法,观察组采取PDCA循环管理法。对比两组患者进入预检通道所用时间和对预检分诊护理质量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进入预检通道所用时间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在口腔医院门诊预检分诊护理管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了有效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减少人员聚集、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交叉感染,在门诊正常医疗工作开展的同时保障医疗环境安全。方法 优化门诊空间布局,调整和管控患者进出路线;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控制出诊医生人数及号源总量,管控人流量;借助信息系统平台进行患者流行病学及相关症状筛查,建立严格、规范的三级预检分诊体系;加强各岗位医务人员相关防护知识的培训。结果 2020年1月28日—2月6日,该院门诊共筛查出高危患者82例,全部护送至发热门诊作筛查,其中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阳性1例,疑似病例1例。结论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的情况下,采取全院多部门联动,建立规范的三级预检分诊体系,能有效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疑似病例,从而保证门诊医疗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分级分区分诊管理联合标准化转运确认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于本院急救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12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联合标准化转运确认单,观察组采取分级分区分诊管理联合标准化转运确认单,比较2组患者急救的候诊时间、质量和满意度。结果对照组中一般急诊患者、危重症患者候诊时间分别为32.8±5.7min、17.2±4.2min,均值为26.9±5.1min,观察组中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患者分别为3.4±0.8min、5.1±1.2min、12.4±3.6min、25.3±7.4min,均值为15.8±7.5min;对照组患者治疗等候时间64.8±9.5min、成功49例(80.3%),观察组治疗等候时间36.2±6.8min、成功57例(93.4%);对照组患者对急救的满意度为70.4%,观察组患者对急救的满意度为86.9%,以上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分区分诊管理联合标准化转运能有效缩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的候诊时间,改善急救质量,提升患者对急诊急救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