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观察盐酸氢吗啡酮与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20例单胎孕妇随机分为HM组(氢吗啡酮组,n=60):盐酸氢吗啡酮8mg+盐酸托烷司琼5mg加0.9%的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0ml;SF组(舒芬太尼组,n=60):盐酸舒芬太尼100μg+盐酸托烷司琼5mg加0.9%的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0ml。两组PCIA均设为2ml/h恒速输注,PCIA单次追加剂量为0.5ml,时间锁定为15min,镇痛时间约为48h。结果:氢吗啡酮组与舒芬太尼组相对比,两组的镇痛评分、镇静评分、按压次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均较低。结论:氢吗啡酮用于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镇痛作用类似于舒芬太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盐酸氢吗啡酮(HM)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镇痛对认知功能、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老年择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F组)和盐酸氢吗啡酮组(HM组)。两组患者全身麻醉使用相同的麻醉药物,SF组使用舒芬太尼,HM组使用氢吗啡酮进行术后镇痛。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的评分和炎性因子水平以及术后镇痛不良反应、镇痛不全补救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MMSE评分和炎性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不同时间点,HM组MMSE评分均高于SF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SF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与SF组比较,恶心、呕吐、嗜睡、镇痛不全在HM组发生率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M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镇痛能改善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氢吗啡酮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骨科下肢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90例骨科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SF组、H组和KH组,每组30例,三组患者术后分别应用舒芬太尼(2μg/kg~3μg/k g)、氢吗啡酮(0.12mg/kg~0.14mg/kg)和氢吗啡酮复合氟比洛芬酯(0.12mg/kg+50mg)静脉自控镇痛.记录三组患者镇痛泵(PCIA)按压次数,术后2h、6h、12h、24h的VAS疼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以及皮肤瘙痒、嗜睡、眩晕、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KH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PCIA按压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SF组和H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吗啡酮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骨科下肢手术术后镇痛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剂量纳洛酮复合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麻醉术后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ASAⅠ-Ⅱ级行择期硬膜外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纳洛酮复合舒芬太尼组(NSF)和舒芬太尼组(SF),每组各20例。手术结束时NSF组PCIA(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泵药物:舒芬太尼1μg/kg,纳洛酮3μg/kg,加0.9%氯化钠注射液至100 ml;SF组PCIA泵药物:舒芬太尼1μg/kg,加0.9%氯化钠注射液至100 ml,比较NSF组和SF组在术后2,6,12,24,48 h内疼痛最为明显时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NSF组VAS评分各时段普遍较SF组低,但只有2-6 h和6-12 h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病人在术后0-2 h,2-6 h,6-12 h,PCIA有效按压次数/实际按压次数比NSF组显著高于SF组(P<0.05)结论小剂量纳洛酮复合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麻醉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可以有效降低手术后的疼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地佐辛应用于开腹手术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112例择期行开腹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均行PCIA,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舒芬太尼复合地佐辛组(SD组),各56例,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价,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8、24、48h 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8、24、48 h 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组术后Ramsay镇静评分低于S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S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地佐辛应用于开腹手术患者术后PCIA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纳洛酮用于老年病人术后PCIA的作用.方法 对ASAI~II级择期全麻上腹部手术的老年病人70例术后行PCIA,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SF组(舒芬太尼组)镇痛泵配方为舒芬太尼50μg加盐水稀释至100ml.NSF组(纳洛酮-舒芬太尼组)为舒芬太尼50μg+纳洛酮0.06μg/(kg·h).结果 两组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两组之间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纳洛酮用于老年病人术后PCIA是一种较理想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用于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普外科择期拟行腹腔镜手术病人60例,ASA分级I或II级,年龄20~60岁,体重46~75kg,随机分为2组(n=30):舒芬太尼镇痛组(S组)和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镇痛组(FS组),S组单纯使用舒芬太尼行PCIA,FS组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行PCIA,观察并记录术后2、6、12、24、48h患者生命体征、镇痛(VAS评分)和镇静(Ramsay评分)效果、各时间段有效按压次数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各时间点的VS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12h时,FS组的镇静评分低于S组;术后各时间段FS组有效按压次数少于S组,FS组相关不良反应少于S组.结论 两种方法 均可有效用于普外科腹腔镜术后镇痛,而氟比洛芬酯与舒芬太尼联合使用可以减少舒芬太尼的用量和相关的不良反应,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8.
舒芬太尼伍用氟比洛芬酯用于下肢骨科手术静脉镇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下肢手术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中舒芬太尼与舒芬太尼伍用氟比洛芬酯的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下肢手术术后行PCIA患者80例,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舒芬太尼组(S组)给予(舒芬太尼100μg+阿扎司琼10mg)/100ml;氟舒组(FS组)手术结束前30min给予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镇痛给予(舒芬太尼75μg+氟比洛芬酯100mg+阿扎司琼10mg)/100ml。两组PCIA泵的设置,维持量2ml/h,单次负荷剂量0.5ml,锁定时间15min。观察两组术后4、12、24、48h的镇痛、镇静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FS组术后镇痛及镇静评分好于S组。FS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S组。结论舒芬太尼伍用氟比洛芬酯用于下肢骨科手术PCIA的镇痛效果优于单纯舒芬太尼,而不良反应明显降低,同时阿片类药物用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9.
蔡弥松  李光强 《吉林医学》2013,34(5):865-866
目的:比较单纯用布托啡诺、舒芬太尼和布托啡诺复合舒芬太尼在老年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ASAⅡ~Ⅲ级老年患者行腹部及下肢手术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术,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舒芬太尼组(S组)和布托啡诺复合舒芬太尼组(BS组),每组20例。术毕按三种方案实行PCIA,观察在PCIA开始后3 h、6 h、12 h、24 h、48 h记录镇痛、镇静效果,患者PCIA的给药次数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三组PCIA方案均能达到良好镇痛和镇静的目的,但B组的疼痛视觉评分高于S组和BS组(P<0.05),且BS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满意度更高。结论:联合用药的BS组,由于药物间的协同作用,镇痛效果佳,不良反应发生少,患者满意度高,布托啡诺复合舒芬太尼是一种较理想的老年患者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用于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ous analge-sia,PCIA)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90例,均采用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行PCIA。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舒芬太尼组(S组)、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组(DS组),每组30例。3组PCIA配方分别是:(1)D组:地佐辛0.8 mg/kg+盐酸昂丹司琼0.2 mg/k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2)S组:舒芬太尼2.5 ug/kg+盐酸昂丹司琼0.2 mg/k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3)DS组:地佐辛0.3 mg/kg+舒芬太尼1 ug/kg+盐酸昂丹司琼0.2 mg/k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观察3组患者术后2、6、12、24、48 h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程度评分(Ramesy)、48 h内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按压次数、患者总体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3组配方均能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3组患者总的PCA按压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S组患者的VAS评分、Ramesy镇静评分及患者术后的总体满意度显著优于D组和S组(P<0.05),且不良反应更少。结论: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PCIA,镇痛效果确切可靠且不良反应少,可用于临床PCIA。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高迁移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0年05月至2020年9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甘美医院行择期手术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60~84岁,体重46~74 kg,ASA分级Ⅰ~Ⅲ级;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U1、2、3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5例。实验组在麻醉诱导前经静脉滴注乌司他丁0.5万U/kg、1万U/kg、1.5万U/kg,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生理盐水静滴。记录患者年龄、学历、住院天数、术后VAS评分等一般情况;收集患者入室后5 min(T1)、出PACU前5 min(T2),术后1 d(T3)、3 d(T4)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试验监测患者HMGB1浓度;使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法评估患者术前(T1)、术后1(T2)、3(T3)、5(T4)、7(T5)d认知功能状况。  结果  HMGB1浓度在各组患者均表现T2、T3、T4时刻较T1时刻升高(P < 0.05),但T4时刻较T3时刻稍有回落(P < 0.05);术毕时间点,1.5万U/kg的UTI组的HMGB1上升得不如空白组明显(P < 0.05);术后第1天,1.0万U/kg、1.5万U/kg剂量组HMGB1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各组患者基础MMS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剂量UTI组在术后1 d和3 d MMSE评分均呈现下降趋势(P < 0.05),术后5 d、7 d与术后1 d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1 d、3 d,对照组MMSE分数明显比1.5万U/kg乌司他丁组低(P < 0.05)。  结论  1.5万U/kg乌司他丁可降低全麻择期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POCD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循环血中HMGB1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胸外科及康复科联合干预对单孔胸腔镜肺术后快速康复外科中的优势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单孔胸腔镜下肺手术(包括肺楔形切除、肺段切除术及肺叶切除术)患者分为2组, 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的105例患者为对照组(术后常规胸外科处理组),2021年3月至2021年12月125例患者为研究组(术后胸外科联合康复科处理组),收集患者的手术数据、住院资料以及护理相关数据。比较2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scales,VAS)评分、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别。  结果  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24 h、术后48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72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胸外科及康复科联合干预对单孔胸腔镜肺术后,能进一步减轻疼痛、减少镇痛药物用量、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胸外科及康复科联合干预对单孔胸腔镜肺术后显著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部区域阻滞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比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老年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焦虑情绪、恶心呕吐及炎性介质释放的影响。  方法  选取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所收治的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老年患者90例,时间自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神经阻滞组(S组)和硬膜外镇痛组(Y组)。每组各45例,Y组患者择T12~L1行硬膜外穿刺置管,连接PCEA测定硬膜外阻滞平面在T8~L1以上后行快速诱导全麻气管插管下完成手术,术毕继续使用PCEA行术后镇痛;S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术侧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IINB)及双侧腹直肌鞘阻滞(RSB),测定区域阻滞平面在术侧及腹正中T8~L1以上后行快速诱导全麻气管插管下完成手术,术毕联合PCIA行术后镇痛。对比2组患者术毕清醒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强度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RS)评分、贝克焦虑量表(BAI)评分、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浓度及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  结果  2组患者性别、年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风险评估分级(ASA)、身体质量指数值(BMI)、手术用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S组住院天数少于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组间及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 < 0.05);2组术毕拔除气管导管后0.5 h的NR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S组术后12 h,24 h时间点NRS评分均低于Y组(P < 0.05);2组术后48 h时间点NR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组间及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 < 0.05);S组术后12 h,24 h时间点BAI评分均低于Y组(P < 0.05);2组术后48 h时间点BA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12 h,24 h,48 h任意时间点BAI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BAI评分逐渐降低。2组术前12 h时间点HMGB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S组术后12 h,24 h时间点HMGB1均低于Y组(P < 0.05);2组术后48 h时间点HMGB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12 h,24 h,48 h时间点HMGB1组内比较均高于术前12 h时间点(P < 0.05)。S组术后12 h,24 h,48 h时间点PONV发生率均低于Y组(P < 0.05);2组术后12 h,24 h,48 h时间点PONV发生率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术前采用腹部区域阻滞联合PCIA多模式镇痛相较于硬膜外阻滞镇痛,对减轻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老年患者术后疼痛和焦虑情绪、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降低静脉血中HMGB1浓度有更积极的作用,且对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效应更为持久,有利于老年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康复指导联合体位性复位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唐山市第二医院骨科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68例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n = 34,康复指导、体位性复位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常规组(n = 34,体位性复位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分析病人术前、术后3 d、3个月、0.5 a、1 a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椎体临近矢状面局部Cobb角、视角模拟疼痛(VAS)评分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均高于术前,(P < 0.05),术后12个月联合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均高于常规组,(P < 0.05);术后椎体后缘高度高于术前,(P < 0.05),组间无差异(P > 0.05)。2组术后椎体临近矢状面局部Cobb角低于术前(P < 0.05),组间无差异(P > 0.05);术前VAS评分高于术后(P < 0.05),术后3 d、3个月、0.5 a的VAS评分常规组高于联合组(P < 0.05),术后1 a VAS评分组间无差异(P > 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8.82%)低于常规组(17.65%),(P < 0.05)。  结论  在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过程中,科学、充分的康复指导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与安全性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椎管内麻醉下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舒芬太尼组(S组)、地佐辛与舒芬太尼组(DS组),每组20例.记录3组术后各时点VAS、Ramsay镇静评分及48 h内不良反应.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各点对患者行MMSE评分.结果 术后6、12、24及48 h时DS组患者VAS评分低于D组和S组(P<0.05);术后3、6、12及24 h时D组与DS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S组(P<0.05);3组患者术后6、12、24 h时MMSE评分较术前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DS组不良反应少于D组和S组(P<0.05).结论 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膝关节置换手术后PCIA的镇痛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少,同时不增加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阮履强  王利洋  王洪阳  周军  李阳波 《西部医学》2013,25(8):1181-1182,1185
目的观察脊柱外科术后布托啡诺复合舒芬太尼用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和副作用。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单纯舒芬太尼组(S组n=40),舒芬太尼1.75μg/kg+盐酸格拉司琼3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布托啡诺复合组(B组n=40),布托啡诺0.1mg/kg+舒芬太尼1μg/kg+盐酸格拉司琼3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两组病人均在全麻下手术,手术结束前15min接静脉PCIA泵行术后镇痛治疗。分别记录术后4、8、12、20、24和48h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S组(P<0.05),B组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并发症少于S组(P<0.01)。结论布托啡诺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脊柱外科术后静脉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策略对单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患者应激因子及术后康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0年9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因卵巢囊肿行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围术期传统干预,观察组实施ERAS策略。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的应激因子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s 70,HSP70)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疼痛数字评分(NRS),临床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术后通气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下床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液量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在术后通气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方面观察组则优于对照组。术后4 h和8 h 2组患者的N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24 h比较无显著差异(P > 0.05);2组入院时HSP70和CRP测定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对照组在麻醉诱导和术后24 h 测定的HSP70和CRP值则高于观察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  结论  ERAS策略在单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患者安全、有效,减轻围术期应激反应。单孔腹腔镜的优势联合ERAS策略可以让患者对手术产生更多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对比B超引导下股神经阻滞镇痛(femoral nerve block,FNB)和口服镇痛在老年股骨中上段骨折术前镇痛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20年11月确诊并治疗的84例股骨骨折(femoral fractures,FF)老年患者,所有患者骨折位置均为中上段骨折,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应用口服镇痛,研究组应用B超引导下FNB。使用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评估2组镇痛前、镇痛72 h后的效果指标:主动活动VAS(AVAS)评分、被动活动VAS(PVAS)评分、静息VAS(RVAS)评分水平差异;2组经静脉自控镇痛(PCIA)总按压及有效按压次数。数据采集时间段:开始镇痛后72 h;2组的不良反应。  结果  镇痛前,2组患者AVAS评分、PVAS评分、R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 > 0.05);镇痛72 h后,研究组AVAS评分、PVAS评分、RVAS评分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按压PCIA总次数及有效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给予FF患者在术前镇痛时应用B超引导下FNB,可更为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镇痛效果理想,且不良反应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超声引导下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的单次收肌管阻滞与单纯罗哌卡因的连续股神经阻滞在髌骨骨折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  方法  择期全麻下髌骨骨折患者31例,年龄21~69岁,BMI≤35 kg/m2,ASA 分级Ⅰ级~Ⅲ级,随机分为2组, 100 μg右美复合0.25%罗哌卡因50 mg的单次收肌管组(A组,n = 21),单纯0.25%罗哌卡因250 mg的连续股神经阻滞组(F组,n = 10)。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后6、8、12、24、36、48 h的镇痛、镇静、肌力评分,记录术后追加镇痛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2组患者术后各个时间点的VAS、Raymay和Lovett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 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作为佐剂的罗哌卡因的单次收肌管阻滞可以为髌骨骨折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联合全身麻醉对患者胃肠激素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探讨TEAS联合全身麻醉在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杭州市中医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9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45例)和B组(45例)。A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处理,B组患者在A组的基础上给予TEAS处理。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中不同时间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胃肠激素水平、中枢神经特异性(S100β)蛋白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POCD发生情况。  结果  B组患者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明显低于A组(P < 0.05)。B组中心静脉压(CVP)水平明显高于A组(P < 0.05)。2组胃泌素、胃动素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 < 0.05),且B组明显高于A组(P < 0.05)。机体S100β蛋白水平先升高后降低(P < 0.05)、BDNF水平及MMSE评分先降低后升高(均P < 0.05),且B组术后1、3、7 d时S100β蛋白水平均低于A组(均P < 0.05),BDNF水平及MMSE评分均高于A组(均P < 0.05)。术后1、3 d,B组POCD发生率低于A组(37.78% vs. 68.89%,24.44% vs. 51.11%,均P < 0.05)。  结论  TEAS联合全身麻醉可减轻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手术及麻醉对胃肠激素分泌的抑制作用,保护中枢神经系统,改善认知功能,减少PO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