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分析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后2年内的生长模式及特点,以促进早产儿适宜的体格生长。方法 2012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规律随访和管理的低出生体重早产儿123例,分为小于胎龄(SGA)儿和适于胎龄(AGA)儿,定期测量体重、身长、头围等数据,采用WHO Anthro软件,计算生后3、6、12、24月龄的体重、身长和头围Z 评分。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特征早产儿生长指标情况。结果 1)早产儿总体体重、身长及头围在生后12个月内Z评分呈上升趋势,但在12~24月龄间Z评分上升不明显。2)SGA与AGA比较,组内效应分析显示:两组体重、身长、头围Z评分总体表现为上升趋势,增长速度以6月龄之前最快,后增速放缓,SGA组身长Z评分在12月龄后转为下降趋势。组间效应显示:在3~24月龄期间,SGA组生后各年龄组体重、身长及头围Z评分值均小于A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53、5.644、 7.163,P<0.05)。AGA组在12、24月龄时体重、身长、头围接的评分接近于WHO标准同龄儿童的均值水平。结论 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在生后24个月内体重、身长和头围均有追赶生长,追赶生长主要发生在生后12个月内,呈先快后慢的模式,SGA 早产儿各月龄体格生长情况均低于AGA 早产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宫内发育迟缓对早产儿体格发育的影响,为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2015-2017年在西安市第四医院出生并在儿童保健科建立专案管理的符合入组条件的449例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其中小于胎龄(SGA)儿91例,适于胎龄(AGA)儿358例;同期随机抽取300名足月儿作为对照组,并对三组儿童进行体格发育监测及个体化喂养指导,随访至纠正12月龄,分析SGA组与AGA组后期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以及三组儿童生长速率之间是否存在不同。 结果 1)早产儿生后不同月龄体重、身长、头围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随月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χ2SGA=24.242,46.761,9.891,P<0.05;χ2AGA=17.536,45.763,13.829,P<0.05);2)相同月龄SGA组与AGA组体重、身长、头围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纠正6个月以内SGA组、AGA组、足月儿组三组之间生长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生后呈追赶性生长,SGA早产儿的追赶趋势最强,但有20%的SGA早产儿在1岁时仍存在体格发育迟缓。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超早产儿出院至生后1岁体格追赶生长的特点,探讨其追赶生长规律,以指导临床干预工作。方法 选择从2013年8月-2018年4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成功救治并随访的超早产儿178例(男103例,女75例)进行临床研究。对其出院后至生后 1岁内的体重、身长及头围分别按实际月龄及纠正月龄参照足月儿生长标准进行Z评分评估并分析。结果 超早产儿出院至生后1岁体重、身长和头围均出现追赶性生长,出院至纠正3月龄身长生长速度最慢,纠正4~9月龄头围生长速度最慢。出院后最快的增长阶段在实际月龄4~6月。结论 出院后至生后6月龄内是超早期早产的快速生长期;体重与身长、头围的变化存在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早产儿在矫正月龄24月内的生长发育情况和追赶生长出现情况,确定追赶生长出现的时间段。方法 选取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成都市双流区妇幼保健院建立定期随访档案的早产儿270例和非早产儿105例,分为非早产儿组、低危早产儿组和高危早产儿组进行分析研究。采用Z评分法对身长、体重、头围和身长别体重进行评估,分析早产儿在矫正月龄24月内追赶生长情况。结果 早产儿和非早产儿在矫正24月内身长、体重、头围和身长别体重均有出现追赶性生长。体重在矫正月龄2个月内追赶生长发生率高,身长的追赶生长高峰持续时间更长,在矫正月龄5月后,追赶生长发生率趋于平稳,各组身长别体重在6月后出现分化。在矫正24月龄时,体重、身长、头围和身长别体重的追赶生长发生率,低危儿组为83.2%、66.27%、37.73%、89.7%;高危儿组为89%、70.21%、49.7%、98.98%。结论 早产儿和非早产儿生长轨迹不一致,低危早产儿表现出了更大的生长潜力。在矫正月龄5个月内早产儿组基本完成了追赶生长,体重、身长和头围的追赶生长存在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足月小样儿生后2年内的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为制定足月小样儿生长发育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4月广州出生的足月小样儿为小于胎龄儿(SGA)组,选取同种族、同社区、同年龄的足月正常体重儿为适于胎龄儿(AGA)组,定期对生长参数进行了纵向评估,比较两组儿童体格发育特点。结果 1) SGA组生后各年龄组体重和身长Z评分均小于AGA组,但生后第一年Z评分呈上升趋势,体重增长(△Z评分为1.17±1.10)、身长增长(△Z评分为0.65±1.23)均大于AGA组。2) 67.65%和50.98% 的SGA在婴儿期出现体重和身长追赶生长;婴儿期生长速率与2岁时营养状况相关(P<0.01)。3) SGA组在各年龄的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率均高于AGA组,2岁时发生率在8%~15%。超重和肥胖率低于AGA组,2岁时超重率为2.94%。两组间低体重、生长迟缓和超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4.18、5.38,P<0.05); SGA组6月龄贫血患病率高达43.63%。结论 足月小样儿生后一年内体重和身长均有追赶生长。营养不良发生状况不容忽视,应注意预防足月小样儿营养不良和6月龄贫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早产儿0~2岁的体格发育情况和其追赶生长的特点,为制定早产儿正确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在2013-2015年出生并在舟山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进行保健管理的258例早产儿和4 149足月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矫正1、3、6、8、12、18、24月龄对研究对象的体重、身高、头围等生长发育指标进行测量并分析。结果 1)早产组男童在1~8月、女童在1~6月,体重小于足月对照组(P<0.05);早产组男童在1~8月、18月龄,女童在1~24月龄,身长小于足月对照组(P<0.05);早产组男童在1~18月龄时,女童在1~6月,头围小于足月对照组(P<0.05)。早产儿男、女童其他月龄的体重、身长和头围与足月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早产男童体重、身长、头围至矫正12~18月龄间其增速优势逐渐下降。早产女童体重增速在矫正12月龄前,头围增速在矫正18月龄前,身长增速至矫正24月龄前均快于足月儿。结论 大部分早产儿出生后可通过改善营养状况实现追赶生长,体重追赶生长优于身长,提示要关注早产儿的营养和喂养对身高的促进作用,选择有利于身高促进的干预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婴儿期体重、身长、头围追赶生长特征,为早产儿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85例早产儿按出生体重分为低出生体重组、正常出生体重组,生后12月内监测体重、身长、头围等指标。采用Z评分法计算各月龄组三项指标Z值及△Z值中位数。结果低出生体重组体重、身长、头围Z值上升幅度优于正常出生体重组,至生后12月仍低于正常出生体重组。低出生体重组体重、身长、头围Z值中位数0的月龄分别是5、9、12月,正常出生体重组分别是3、5、9月。生后6月内两组三项指标△Z值均0;△Z值均随月龄组递增呈下降趋势。结论早产儿1岁以内体重、身长和头围均出现追赶生长,均具有先快后慢的特征。体重追赶生长具有出现月龄早、平均水平赶上参考标准的月龄提前等特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更具生长潜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超早产儿早期(0~2岁)的体格及神经运动发育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及改善超早产儿远期生存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析2016—2019年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高危儿门诊随访的258例超早产儿的体格发育资料,与中国九城市(2005年)的0~2岁儿童的体格发育数据进行比较,对比不同年龄体格发育指标(体重、身长、头围)Z值以及每个指标在不同年龄中小于第10百分位(<P10)及小于第3百分位(<P3)的分布情况;并用贝利Ⅱ婴幼儿量表分别在矫正6、12、18、24月龄进行发育评估。结果 1)超早产儿矫正2岁时体格追赶发育仍不理想,其中身长较好,其次为体重,头围最缓慢,男童身长、体重、头围的Z值分别为:-0.31、-0.51、-0.87,女童为:-0.22、-0.43、-0.54;2)超早产儿矫正2岁以内身长、体重、头围<P10及<P3占比明显高于同龄儿童的理论值P10和P3,其中男童矫正2岁时<P10的对应值分别为17.78、22.22、28.89,<P3的对应值为2.22,13.33,15.56;女童<P10的对应值为13.04、26.09、 21.73;<P3的对应值为8.70、17.39、13.04,身长及体重<P10及<P3的占比随着年龄的增长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头围在2岁以内均维持较高水平;3)超早产儿矫正2岁时的智能及运动发育水平与同龄足月儿存在较大差距,2岁以内呈逐渐追赶趋势,女童的发育略优于男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超早产儿矫正2岁以内的体格发育仍然未完成追赶发育,其中身长追赶较好,体重次之,头围追赶最缓慢,早期营养强化的重点应侧重头围及体重的改善。2)超早产儿矫正2岁以内的运动及智能发育均呈逐渐上升趋势,但与同龄儿童比较存在较大差距,应强化训练至2岁以后。  相似文献   

9.
85例早产儿早期追赶生长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早产儿1岁以内体重、身长、头围追赶生长的影响因素,为早产儿体格评价、保健指导提供依据。方法以长沙市妇幼保健院管理的,生后12个月内定期随访的85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出生时胎龄将其分为早期早产儿组(40例)和晚期早产儿组(45例)。采用标准差的离差法-Z评分(Z-score)对体重、身长和头围进行评估。分析85例早产儿婴儿期追赶生长特点,比较两组各月龄段发育落后率及各月龄段Z值增长(△Z)情况。进一步对12月龄时体重仍落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结果85例早产儿出生时体重、身长及头围Z值<-2者分别占88.2%(75/85),88.2%(75/85)和91.7%(78/85),到满周岁时对应各临床指标Z值<均值-2的分别为9.4%(8/85)、4.7%(4/85)和2.3%(2/85)。两组早产儿体重、身长及头围△Z值在出生6月内均大于0.5,6月龄后则均小于0.3。在出生第1月龄时,两组早产儿体重、身长及头围△Z比较发现,晚期早产儿组明显大于早期早产儿组(t值分别为7.70、6.12和5.52,均P<0.05),之后各月龄段各△Z未发现统计学差异。在12月龄时体重发育落后的早产儿宫内发育迟缓率高于适龄组(χ2=4.50,P<0.05),而出生后营养强化率(%)和早期家庭抚触率低于适龄组儿童(χ2值分别为7.07和4.66,均P<0.05)。结论早产儿1岁以内为追赶生长最佳时期,体重、身长和头围的追赶生长呈先快后慢的特征。而出生后营养强化和早期家庭抚触可促进早产儿追赶生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早产儿体格生长趋势和特点,为制定本地区儿童保健工作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早产儿24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计算其实际月龄及校正月龄的出生、3、6、8、12、18、24月龄时的年龄别体重(weight-for-age,W/A)、年龄别身长(length-for-age,L/A)、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体格生长指标的Z评分,选取同期出生的211例足月儿作为对照组,分析评估早产儿体格生长趋势和特点。结果早产儿生后12月龄(校正8月龄)内年龄别体重(W/A)、年龄别身长(L/A)的Z评分总体上升,存在先快后慢的现象,6月龄内上升最快,而12~24月龄(校正8~24月龄)上升不明显或呈现波动。结论大部分早产儿可在生后12月龄(校正8月龄)内出现体重、身长的追赶生长,生后前6个月是实现追赶生长的关键期,体重追赶生长速度快于身长追赶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上海市0~6岁小于胎龄(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儿生长发育特点,为其生后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普查方法对所有于2004年9月1日-2011年10月1日出生的SGA建卡,回顾性调查收集SGA儿童的体检数据,包括身高(2岁以下为身长)、体重、头围、胸围四个指标;分男、女12个年龄点,共计25 431名。儿童SGA分为早产儿及足月儿两类,与适于胎龄儿比较其各年龄段发育水平及增长值。结果 上海市SGA总发病率3.15%,城区发病率约1.87%,郊区发病率约3.42%;SGA 0~6岁期间体格发育水平一直落后于正常儿童;0~6岁三组长速排序为早产儿SGA>足月儿SGA>AGA。结论 SGA儿童0~6岁期间均显示追赶生长模式,早产儿SGA具有更大的生长空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超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随访阶段追赶生长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存活出院的超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随访资料,评价体格生长参数及不同随访阶段生长迟缓发生率。结果十年间存活出院并规律随访至校正月龄6个月以上的超低出生体重儿50例。住院期间平均体重增长速度(17.9±2.8)g/(kg·d)。出院时体重、身长、头围Z评分均较出生时Z评分明显降低。生长迟缓比例最低的时期为校正月龄0~3个月,以体重、身长、头围计算分别为20%,26%和22%,至校正月龄24个月,生长迟缓比例又出现升高趋势。根据出生时是否为SGA,胎龄(≤28周和28周),出生体重(≤750g和750g)及出生时间段(2004-2009年和2010-2014年)分组比较校正月龄满6个月及24个月的生长迟缓发生率,SGA组及胎龄大于28周组校正月龄6个月时生长迟缓率明显高于对应组,校正月龄24个月时出生体重≤750g,以头围计的生长迟缓率高于出生体重750g组。结论本组超低出生体重儿宫内生长迟缓的比例较高,至出院时又表现出更多的宫外生长迟缓。经过近年来积极的营养支持及出院后喂养干预及指导,多数早产儿在校正月龄3个月内完成体重的追赶性生长。SGA及出生体重≤750g的超低出生体重儿可能更容易发生生长迟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30~34周小于胎龄儿(SGA)与同胎龄适于胎龄儿(AGA)校正18~24月时神经发育的差异,为临床上完善早产儿的诊疗和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于2015年1月-2017年12月对高危儿门诊随访的出生胎龄30~34周高危儿病例,按胎龄与出生体重分为SGA组与AGA组,比较两组早产儿一般出生情况、围产因素、早期合并症以及校正6~12月、18~24月龄时体格增长和神经发育情况,同时分析SGA早产儿早期并发症对神经发育的影响。结果 纳入研究的随访早产儿共122例,SGA组58例,AGA组64例,两组早产儿围产及早期合并症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6~12月龄时SGA组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和语言发育商比较,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个人社交发育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18~24月龄时SGA组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发育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适应性、语言和个人社交发育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合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SGA早产儿发生神经发育迟缓(发育商≤75)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GA早产儿校正18~24月龄时大运动及精细运动发育商落后于同胎龄AGA早产儿,早期合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可能为神经发育迟缓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