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针灸甲乙经》作为我国现存第一部针灸学专著,具有不可替代的理论意义和临床指导价值。《针灸甲乙经·胀病》为其重要篇章,其论述的胀病是一类以胸胁、皮肤胀满不舒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多由卫气逆乱、营卫气血失调引起,在内生为脏腑病,在外胀于皮肤。胀病之所并非固定,卫气所通行之处,病理状态下皆可能发生胀病。本研究就胀病的概念、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则治法,做了初步探讨。治疗以足三里之泻法为要,结合具体脏腑取穴。以足三里切入,思考“三里”之“理”对于理胀病之卫气、营血、脏腑以及对病理状态下气、血、水三部的调理,对胀病治疗思路上的拓宽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胀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病证,以胸胁、腹部、肌肉、皮肤胀满为其主要临床证候特征,多由卫气运行失常,气机郁滞不畅,营卫气血失调而引起,是值得关注的一种内科疑难杂症。本文兹就胀病的含义、部位、源由、分类及其与瘀血的关系等,结合临床验案作一探讨。1胀病的含义"胀病"一词首见于《灵枢·胀论》,该篇是专门论述气胀一类疾  相似文献   

3.
余随家父张德超老中医侍诊,见其对胃粘膜脱垂症、胃扭转、胃下垂、幽门梗阻、十二指肠壅积症等病常见的痞满、呕恶、纳呆、胀痛等症,每析其病机为脾胃素虚,痰湿中阻,寒热错杂,气机升降失司,经施调中益胃,升清降浊法,多获良效。兹结合有关具体病症,就其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活用调中升降法的经验整理介绍如下。一、胃粘膜脱垂症,治以升阳益胃,燥湿泄浊管××男21岁建筑工人。病脘痞作胀两年余。近1月来,痞胀加重  相似文献   

4.
陈永敏 《光明中医》2003,18(5):37-38
金元四大医学科学家、攻邪学派代表张子和《儒门事亲》中记载有许多诊治咽喉疾病的临床实践和理论 ,现仅就其外治咽喉病的作一探讨。1 首次总结喉风病症的诊治  《儒门事亲》张子和在“喉舌缓急砭药不同解”一文中 ,详论了喉舌咽部疾患的病因病机及证治 ,在《世传神效名方》中专设“齿咽喉”节 ,仅列第二 ,可见子和对咽喉病的重视。尤其值得称道的是 :张子和首次总结了喉风八症 :单、双乳蛾 ,单喉闭 ,子舌胀 ,木舌胀 ,缠喉风 ,走马喉痹 (实为七种 )。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在此基础上补充扩大为喉风十八症。清·郑梅涧《重楼玉钥》衍…  相似文献   

5.
痧病,又名痧症、贫麻、贫痧等。痧病是以壮医为主的南方少数民族医学的一种病症名称。该病以全身胀累、头晕脑胀、胸腹闷胀、肢倦无力、胸背部透发痧点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以刮痧和内服解痧毒药为主[1]。临床上,痧病与感冒(指中医的外感)在临床表现上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从理论探讨的角度谈谈对慢肝基本病机的一些看法。一、慢肝病与“肝”的关系中医主要以患者的临床表现并结合有关脏腑的生理、病理生理特点作为判断疾病受累部位的依据。慢肝以胁痛,胁下肿块,疲倦,腹胀,肠鸣,大便不调,脉弦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肝主疏泄,脾主运化是肝脾各自主要的生理功能。肝之疏泄失常,脾之运化受阻,便可出现上述主要见症。因此,中医一般认为慢肝病主要与肝脾的病变有关。慢肝病涉及肝脾二脏。但究竟是肝,还  相似文献   

7.
胆胀病辨治     
胆胀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肝胆系统疾病之一,其病多为本气为患。何谓胆胀?胆是言体,胀是言病,即胆囊胀大之义,其病名的由来始于《内经》,发挥于后世,《灵枢·胀论》说:“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沈金鳌曰:“胆病多寒热。”本病的临床病象有二:一是先病其经多为突然发病,证见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右上腹胀痛,多拒按,伴有恶心呕吐,吐甚则呕胆汁为主;二是后病其府,证见腹胀,右  相似文献   

8.
胸痹病浅析     
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西医称之为冠心病,即因为该病是冠状动脉狭窄所致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脏病(绝大部分由冠状动脉硬化引起)。目前将冠心病与胸痹等同起来已成为医药界的共识[1,2]。该病是常见病、多发病。笔者通过查阅关于胸痹的古今文献,初探此病的病因病  相似文献   

9.
冬病夏治干预咳喘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咳喘病是指具有咳嗽、咳痰、气喘三症状中任何一症或多症并反复发作的疾病,包括西医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为临床多发病和常见病。好发于冬春两季,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为此,缓解期采取措施减轻或阻止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在肝病中医辨证论治中,常常出现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无症可辨、症状缺乏特异性、辨证随意、症状改善不等于疾病好转、容易延误病情、异病同治有缺陷等情况,对此提出对策如下:有症辨症,无症辨病;中医药防治肝病引入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罗凌介教授是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善治肝病。罗老认为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病因病机是肝脾症积久居,正气虚极,肝脾肾虚损衰竭,引起气血水代谢紊乱,提出治疗此疾病应当谨守病机,立足扶正,重在健脾;通利活血,标本兼治;用药平和,配伍精妙;方可补下启中,使下虚自实,中满自消。  相似文献   

12.
答:肝原性糖尿病是指继发于肝实质损害而发生的糖尿病,又称肝性糖尿病(以下简称肝糖病)。在糖尿病发病前有肝病史而无糖尿病既往史;有明确的肝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和生化检查或组织学证据: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又能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高血糖症患者即可以诊断为肝糖病。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是各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所致的一种内分泌疾病。笔者跟随导师多年,其在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经验。本文介绍了甲减病因病机、证型诊治。"瘀胀"是甲减变症之一,是指全身发胀且肿,晨起颜面及手最为明显,并强调"瘀胀汤"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疗效显著,为临床提供更为广阔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4.
腹水一症,成因不一,可伴发于多种疾病。祖国医学有气臌、水臌、血臌、蜘蛛臌、单腹胀、虫臌、蛊胀等之论述。现代医学可见于肝硬化、肝癌、斑替氏病、心力衰竭、肾炎肾功能衰竭、血吸虫病、结核性腹膜炎等。而以肝硬化腹水为多见。缘其病因病机之各异,脏腑气血损伤之有别,治则要区分对待,不能混同。病在肝则养肝和化,健脾行水,方如十全大补、八珍汤、五皮饮之类,慎用或避用十枣  相似文献   

15.
肝癖又名肝痞,多因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痰、浊、瘀积于肝引起以胁胀或痛,右胁下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中酒精性及非酒精性原因引起的肝内脂肪蓄积过多的病理状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肝病工作组脂肪肝分组于2006年将脂肪肝称为"肝癖"病,包括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我院肝病科(国家级中医重点肝病专科建设单位)多年来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总结名老中医治疗肝癖经验,结合临床实践,研制出消脂复肝丸,自2003年以来治疗肝癖病12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成冬生主任医师对慢性肝病病机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凤琴 《陕西中医》2004,25(1):50-51
陕西省中医医院成冬生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内科疾病临床工作 30余年 ,尤其擅长肝胆及脾胃疾病的诊治 ,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我跟随成老师临床学习多年 ,受益匪浅 ,现就对慢性肝病病机的认识简述如下。慢性肝病的概念 慢性肝病是指一类疾病的总称 ,现代医学主要包括慢性肝炎、肝  相似文献   

17.
《伤寒杂病论》中有关腹症的辨证施治,颇具特色,实为腹症诊治的肇始,至今仍不失为准绳.兹就其特色探讨于下.一、腹症的辨证特色腹为一身之大府,内藏脏腑众多.脏腑的病变,全身气血津液的异常,以及它处疾病的影响,都可在腹部表现出一系列症状.根据腹症的不同表现来辨别疾病的虚实、寒热、气血、痰饮等属性,依照腹症的不同部位来判断发病的脏腑和病邪的深浅,是仲景腹症辨证的一大特色.1、辨虚实《金匮·腹满寒疝宿食病》篇云:“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这是辨别腹症虚实的大纲.考全书,病属虚者,其腹症多有“按之濡”的特征,即按之柔软,无痛感.如《伤寒论》154条“但满而不 痛者,此为痞”,159条“心下痞,按之濡”,以及发汗后的“腹胀满”,太阴病的“腹满”,过汗伤阳而致的“心下悸,欲得按”等,都具有按之柔软而不坚不痛的特点.病属实者,“腹满痛“为其重要指征,即既满胀又疼痛,  相似文献   

18.
坏病者,言为医药所坏,其病形脉证不复如初。误治之后阴阳无复纲纪,证候紊乱,难以正名是也。柯琴说:“坏病者,变证也,若误汗则有遂漏不止,心下悸、脐下悸等症;妄吐则有饥不能食,朝食暮吐,不欲近衣等症;妄下则有结胸痞硬,协热下利,胀满清谷等症;火逆则有发黄圊血、亡阳奔豚等症。”《伤寒论》太阳篇中几乎有一半以上内容都是论误治后的变证坏病及其证治。举太阳病常用的汗法为例,如24条、25条、26条,同是太阳病,同服桂枝汤,一为服药后反烦不解,表证仍在,且邪气较重,须  相似文献   

19.
症瘕是指妇女腹内有结块,并伴有胀或满或疼痛的一种病证。 (疒征)者,坚硬不移,痛有定处,多属血病,瘕者,推之可移,痛无定处,多属气病。 妇科的症瘕肿块是较为常见的。如西医所称的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性包块,阴道闭锁的月经潴留,陈旧性宫外孕,内生殖器的畸胎瘤,或某些妇科癌变等所表现的盆腔肿块,胀痛,甚至出血者都属于症瘕之范畴。1 病因病机 本病多因正气虚弱,加之情志所伤或外感风寒  相似文献   

20.
<正> 肝病辨证一肝气郁结证【临床表现】主症:胁肋胀痛或窜痛,情志抑郁。次症:胸闷不舒,善太息,暧气食少,月经不调,痛经或乳房作胀或结块。舌脉:舌苔薄,脉弦。【病机分析】肝气郁结证是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所表现出来的证候,临床上以情志抑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