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陈志军  张健杰  李冬红 《职业与健康》2012,28(11):1311-1313
目的探讨大剂量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矽肺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肺功能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矽肺患者43例,随机分成2组,其中常规治疗组18例,NAC治疗组2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NAC口服每次600 mg,每日3次,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中IL-6、TNF-α,并检查肺功能。结果 NAC组治疗后,血清中IL-6水平降低,与治疗前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血清中TNF-α与治疗前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EV1、DLco与治疗前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IL-6水平与FEV1呈负相关(r=-0.239),NAC组IL-6水平与FEV1%呈负相关(r=-0.338)。结论大剂量NAC治疗矽肺,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中IL-6,并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消痰止嗽饮联合抗感染治疗小儿咳嗽疗效观察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嵊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咳嗽患儿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消痰止嗽饮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 d。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3,P<0.05)。观察组喘息、咳嗽及肺鸣音消失时间少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前PEF和FEV1/FV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治疗后PEF和FEV1/FVC较治疗前增加(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PEF和FEV1/FVC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CD3^+、CD4^+和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和CD4^+/CD8^+较治疗前增加(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和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前Ig A、Ig G和Ig 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Ig A和Ig G较治疗前增加而Ig E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Ig A和Ig G高于对照组而Ig E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0,P<0.05)。结论消痰止嗽饮联合抗感染治疗小儿咳嗽疗效显著,且可增强患儿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刘月平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0):4316-4317
目的:观察甘草酸二铵(甘利欣)胶囊口服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将4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甘利欣治疗组24例口服甘利欣胶囊3 mg.kg-1.d-1;对照组22例口服肝泰乐、益肝灵、肌苷片。均为每天2次,疗程3个月。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谷丙转氨酸(ALT)与谷草转氨酶(AST)、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N末编肽(PⅢNP)。结果:治疗前各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甘利欣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7.5%和6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甘利欣组治疗后血清ALT、AST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甘利欣组治疗后血清ALT、AS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利欣组治疗后血清HA、LN、ⅣC、PⅢ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利欣具有保肝、抗纤维化作用,能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儿的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熊果酸对矽肺大鼠TNF-α含量和胶原合成的调节作用。方法75只Wistar雄性大鼠,SPF级,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熊果酸组,每组25只。模型组与熊果酸组大鼠采用非暴露法气管内一次性注入SiO2悬液(250 mg/kg)复制动物矽肺模型。熊果酸组自注射SiO2第二天灌胃熊果酸40mg/kg,对照组以同样方法灌注等量生理盐水,共连续28天。动物分别在注射SiO2后第7、14、28天处死。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TNF-α的含量,应用羟脯氨酸试剂盒检测肺组织中总胶原蛋白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Ⅰ/Ⅲ型胶原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的TNF-α含量各时间点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熊果酸组TNF-α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肺组织中总胶原蛋白含量与同期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熊果酸组与模型组相比,总胶原含量明显下降(P<0.05)。熊果酸组与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Ⅰ/Ⅲ型胶原表达与总胶原蛋白含量变化一致。结论熊果酸可以减少矽肺纤维化过程中TNF-α和胶原蛋白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染矽尘大鼠血、尿中硅含量与肺组织中羟脯氨酸、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含量的关系。方法处理组采用气管灌注法注入矽尘混悬液建立大鼠矽肺模型,对照组采用同样处理但用生理盐水代替矽尘混悬液。两组取第28天大鼠的血液、尿液,经样品前处理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大鼠肺组织制作石蜡切片,采用天狼猩红染色法,用偏振光显微镜和图像分析系统对肺组织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的表达进行分析;试剂盒检测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结果处理组大鼠血硅、尿硅、Ⅰ型胶原及Ⅲ型胶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羟脯氨酸虽稍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硅、尿硅分别与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建立直线回归,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硅、尿硅分别与羟脯氨酸建立直线回归,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硅、尿硅对早期矽肺纤维化程度可能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干扰素α与苦参素两种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与对肝纤维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医院收治的慢性病毒肝炎患者10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干扰素α治疗,研究组给予干扰素α与苦参素联合治疗,比较两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以及免疫学细胞水平;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完全应答率5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6%(P0.05);治疗前两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ALT和AST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和层粘连蛋白(L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HA、Ⅳ-C、PCⅢ和LN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CD_4~+、CD8+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后CD_4~+和NK细胞显著升高,CD8+显著降低,且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α与苦参素两种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纤维化和免疫功能,提高完全应答率。  相似文献   

7.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8例矽肺患者(矽肺组)、57例0+矿工(0+组)及64例健康矿工(接尘对照)的血清MCP-1和IL-18的含量。0+组血清MCP-1和IL-18水平与接尘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矽肺组血清MCP-1和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接尘对照组和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与Ⅰ期矽肺比较,Ⅱ期矽肺患者血清IL-18增高,MCP-1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CP-1和IL-18水平在单纯矽肺与矽肺并发症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接尘年限间两指标也均无明显改变(P>0.05);各组血清MCP-1与IL-18水平均成正相关关系(P为0.000)。提示矽肺患者血清MCP-1和IL-18水平均增高,二者共同参与矽肺的发生发展过程,它们对观察矽肺病情的动态变化可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辽宁省某医院2016年12月-2019年3月收治的120例特应性皮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中CD4+、CD8+,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及CD4+/CD8+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CD4+,CD8+,NK细胞水平及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CD4+,CD4+/CD8+水平均高于治疗前,NK细胞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CD4+细胞水平及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NK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58/60),高于对照组的83.33%(5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克莫司治疗特应性皮炎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阿帕替尼联合TP(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方案对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肺癌患者11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TP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对比两组血清VEGF水平和免疫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EGF水平均下降,但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免疫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4+和CD4+/CD8+指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TP化疗方案能够有效降低肺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杨丽  赵苏萍  黄月娜  高丽  杨兰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2):5196-5199
目的:观察补肾益气胶囊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1例卵巢早衰患者随机分治疗组21例采用补肾益气胶囊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口服倍美力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3个月为1疗程),分别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清E2、FSH、LH、P、PRL水平及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8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2例,有效率90.48%;对照组临床治愈4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FSH、E2、LH、P、PRL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E2、P含量水平升高,而FSH、LH、PRL含量水平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比值上升,CD8+含量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肾益气胶囊能明显改善卵巢早衰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颖  肖雄斌  赖燕  张晓华 《职业与健康》2012,28(15):1859-1860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二氧化硅所致大鼠肺纤维化血清及肺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3组:染尘组:采用经非暴露气管注入法,气管内注入无菌SiO2粉尘悬液(50 mg/ml)1 ml建立矽肺模型;4周后再次予以染尘1次。NAC预防治疗组:模型制备同染尘组,于染尘前1周及此后每日予以NAC[500 mg/(kg.d)]灌胃;对照组:同样条件下向气管内注入等量生理盐水。3组动物于实验第8周处死,取肺组织标本行病理学观察、测定肺组织及血清中MDA水平。结果染尘组及预防治疗组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预防治疗组MDA的含量明显低于染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AC可降低SiO2所致肺纤维化大鼠MDA的产生,抑制肺纤维化的发展,减轻对肺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赵道昆  缪荣明 《职业与健康》2012,28(15):1818-1820
目的观察矽肺患者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探讨矽肺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对100例对照组、200例接尘组,32例矽尘作业观察对象(原诊断0+患者)组及130例矽肺组分别测定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一氧化氮合酶(NOS)及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接尘组与矽肺组NO水平、GSH-Px活力均明显升高,SOD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与对照组、接尘组比较,矽肺组T-AOC、NOS、MDA均明显升高(P0.05,P0.01);矽肺组较接尘组GSH-Px活力明显升高(P0.01)。与观察对象组和Ⅰ期矽肺组比较,Ⅲ期矽肺组GSH-Px活力明显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中GSH-Px水平与矽肺分期、分组、接尘工龄、工种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机体氧化和抗氧化系统的失衡与矽肺的发生发展有关;对氧化应激指标的监测有利于预测矽肺发病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3.
血府逐瘀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医院收治的64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口服血府逐瘀汤联合干扰素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干扰素治疗,疗程3个月,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63%,明显高于对照组(6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元(PCⅢ)、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分别为(131.6±76.5)、(103.7±89.4)、(89.6±21.0)μg/L,治疗前分别为(283.5±153.2)、(322.3±146.1)、(116.3±26.4) μg/L,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PCⅢ、HA、LN分别为(213.4±65.7)、(145.3±92.4)、(99.2±22.7) μg/L,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治疗后门静脉主干内径(12.9±1.5)mm与治疗前(13.4±1.4)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20.1±3.1)cm/s,大于治疗前的(17.2±3.5)cm/s,门静脉血流量(815±123)ml/min,小于治疗前的(1032±241)m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门静脉主干血流动力学各参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血府逐瘀汤联合干扰素治疗可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门静脉血流量以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矽肺患者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探讨矽肺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对100例对照组、200例接尘组,32例矽尘作业观察对象(原诊断0+患者)组及130例矽肺组分别测定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一氧化氮合酶(NOS)、及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接尘组与矽肺组NO水平、GSH-Px活力均明显升高,SOD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与对照组、接尘组比较,矽肺组T-AOC、NOS、MDA均明显升高(P<0.05,P<0.01);矽肺组较接尘组GSH-Px活力明显升高(P<0.01)。与观察对象组和Ⅰ期矽肺组比较,Ⅲ期矽肺组GSH-Px活力明显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中GSH-Px水平与矽肺分期、分组、接尘工龄、工种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机体氧化和抗氧化系统的失衡与矽肺的发生发展有关,对氧化应激指标的监测有利于预测矽肺发病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双歧三联活菌在小儿湿疹患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016年1至12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接受诊治的306例小儿湿疹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入选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双歧三联活菌+盐酸西替利嗪滴剂)和对照组(单纯盐酸西替利嗪滴剂),每组153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治疗前后的肠道菌群、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肠道菌群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乳酸杆菌与双歧杆菌含量、CD4+及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3.81、19.76、13.93、11.80和24.67,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乳酸杆菌与双歧杆菌含量均明显较治疗前增加(t值分别为14.73、21.38,均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CD4+及CD4+/CD8+水平明显较治疗前升高,CD8+水平均明显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t值分别为27.07、27.87、78.20,对照组t值分别为14.64、11.60、76.34,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0.8%)明显高于对照组(80.4%),χ2=6.795,P=0.01.观察组患儿的复发率(9.8%,15/153)明显低于对照组(25.5%,39/153),χ2=12.95,P<0.01.结论 小儿湿疹采用双歧三联活菌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突出,治疗后患儿免疫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均得以改善,且疾病复发风险较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细胞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单纯化疗治疗;选取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5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试验组,接受细胞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甲珠对慢乙肝妊娠晚期妇女肝纤维化指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83例慢乙肝妊娠晚期妇女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给予甲珠粉5g日2次口服;对照组42例,给与口服水飞蓟宾70mg日3次,治疗前后采用荧光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清HA、LN、PCⅢ、ⅣC的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血清TGFβ-1、TIMP1,自动生化仪检测肝功能ALT、AST、Alb、TBil;彩色多普勒观察门静脉、脾静脉宽度及脾脏厚度。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肝功各项指标、肝纤维化指标HA、LN、PCIII、ⅣC、TGFβ-1、TIMP1的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肝功指标ALT、AST、AIb、TBil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ⅣC、TGFβ-1、TIMP1比较,差异显著(P<0,01),两组间在门静脉、脾静脉、脾厚回缩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甲珠可改善慢肝患者肝功,可降低慢肝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可促进肝纤维化患者门静脉、脾静脉、脾脏厚度回缩,甲珠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矽肺模型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1、IL-8、TNF-α、TGF-β的规律,探讨细胞因子在肺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只;实验组经气管灌注1 ml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悬液(100 mg/ml),对照组同法灌注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第1、7、14、21、28天,各组6只大鼠心脏取血,处死,并取肺组织。肺组织行HE染色,观察肺部炎症、纤维化等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IL-1、IL-8、TNF-α、TGF-β的含量。结果染尘大鼠血清IL-1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但不同时间,差别不明显;染尘第1、7、14天的IL-8含量均高于对照组,随着染尘时间增加,IL-8含量则渐回归正常;染尘第1、7天;TNF-α含量低于对照组;第14、21、28天TNF-α含量则高于对照组(P<0.05),染尘不同时间TNF-α含量也不同(F=30.724,P=0.001);血清TGF-β的波动则较明显,如染尘第1、7天其含量高于对照组,第14天则低于对照组,第21、28天又高于对照组(P<0.05),染尘不同时间的TGF-β含量也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3.236,P=0.001)。结论细胞因子IL-1、IL-8、TNF-α、TGF-β在染尘不同时间血清中的含量不同,其分泌的变化可能与染尘大鼠肺纤维化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辨证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持续期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于该院就诊的慢性持续期哮喘患儿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同时加用辨证穴位敷贴。比较两组的疗效,分析观察组患儿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探讨患儿肺功能指标、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问卷(C-ACT)评分及哮喘发作次数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0.0%,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提高,CD8^+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肺功能指标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呼气峰流速(PEF)均有显著提高,C-ACT评分显著升高,哮喘发作次数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FEV1、PEF与CD3^+、CD4^+、CD4^+/CD8^+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CD8^+水平呈负相关(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C-ACT评分与CD3^+、CD4^+、CD4^+/CD8^+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CD8^+水平呈负相关(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哮喘发作次数与CD3^+、CD4^+、CD4^+/CD8^+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CD8^+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辨证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持续期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显著,其通过改善患儿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来控制临床症状和哮喘发作次数,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