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为弥漫性肺组织损伤导致的非心源性肺水肿和急性呼吸衰竭的综合征。可由多种病因引起,病情凶险,缺乏特效治疗,病死率较高。临床上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加和呼吸窘迫。ARDS的抢救成功率已有较大提高,但病死率仍在40%以上。共治疗重点有三方面:(1)ARDS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因为严重创伤、误吸、严重感染、大手术以及休克等肺内或者肺外严重病变的各种病因所导致的以顽固性低氧血症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3]。其病理主要是肺泡组织广泛塌陷、通气/血流比值失调和肺内分流增加所致,表现为持续性呼吸窘迫及难治性低氧血症吸氧无法纠正,具有较高的病死率[2,4]。机械通气是目前临床上治疗ARDS的主要手段,当ARDS  相似文献   

3.
<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指非心源性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严重的急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临床上表现主要以急性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主要的病理特征是肺泡及肺血管内皮受损,肺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肺泡腔出现富含蛋白质的渗出液,导致肺水肿和肺透明膜的形成。其主要的病理生理特征是肺容积减少、肺的顺应性降低,进而肺通气/血流  相似文献   

4.
李有香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3531-3534
<正>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指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所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以肺容积减少、肺顺应性降低、严重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为共同的病理生理特征。临床上表现为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肺部影像学上表现为非均一性的渗出性病变〔1〕。起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达31.0%~86.4%。随着人们对  相似文献   

5.
刘晓莉  唐文君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2):1634-1636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在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非心源性疾病过程中,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导致的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以肺容积减少、肺顺应性降低、严重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为病理生理特征,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肺部影像学上表现为非均一性的渗出性病变。  相似文献   

6.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表现为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和非心源性肺水肿 ,病死率很高 ,为临床常见的急、重症之一。现就 ARDS诊治简述如下。1.ARDS的诊断由于 ARDS患者缺乏可靠的临床、病理和实验室指标 ,因此仅采用一个或几个固定的临床指  相似文献   

7.
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起病急,病情凶险,预后差,其病死率约在30%~40%,是现代急危重症医学中的一大难题[1-2]。ARDS是由非心源性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以急性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进行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或呼吸衰竭[3]。ARDS病理特征是肺泡上皮细  相似文献   

8.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体外循环心脏术后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严重肺并发症,主要表现是急性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死亡率高,但作到早期诊断与治疗能降低死亡率。本文总结23例小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并发ARDS早期诊断与治疗的初步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食管癌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行食管癌术后发生ARDS患者的螺旋CT资料。结果食管癌术后ARDS病变分布以肺后下部为主,具有从上到下、从前到后逐渐增多、加重的趋势;19例患者中,16例表现为以下叶为主的双肺多发病变,3例病变位于双肺下叶;13例表现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密度影合并片状实变影,其中伴支气管充气征6例,亚段或肺段不张5例,一叶性肺不张2例;4例仅表现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密度影;2例表现为双肺多发实变影,其中伴支气管充气征1例;小叶间隔、支气管血管束增厚5例;继发局限性或弥漫性肺气肿9例,合并胸腔积液17例、气胸3例。结论食管癌术后ARDS的螺旋CT主要表现为以下叶为主的双肺多发磨玻璃密度影合并片状实变影。  相似文献   

1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肺内原因和/或肺外原因引起的,以顽固性低氧血症为显著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因病死率极高备受关注。ARDS患者病理生理特征表现为肺的顺应性降低、肺内通气血流比严重失衡等。机械通气是ARDS患者生命支持的重要手段。本文回顾了近年关于ARDS肺保护通气策略的文献,阐述了其临床应用和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正>根治性肺癌切除术后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发生率是12.9%,全肺切除术后是6%,而单纯肺叶切除术后是3.7%[1]。发生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死亡率是33%~72%[1],ALI/ARDS是引起胸科手术术后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与肺外源性ARDS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是因肺内外多种病因导致的肺毛细血管损伤后以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虽然导致ARDS的病因诸多 ,但从病因可以分为肺内源性 (如重症肺炎 )与肺外源性 (如坏死性胰腺炎 ) 2类。传统观念认为 ,各种病因导致的ARDS肺部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基本相同 ,即非心源性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性肺水肿、肺实变及通气 /血流比值失衡 ,病理学以肺泡腔内大量蛋白质渗出及透明膜形成为主要改变[1] 。 1998年 ,Gattinoni等[2 ] 首先发现 ,因肺炎导致的ARDS与因腹部疾病导致的ARDS在病理改变及使用外…  相似文献   

13.
根据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的不同,将ARDS分为肺源性及非肺源性ARDS。不同病因所致的ALI/ARDS治疗效果与预后不同.本综述将肺内外源性ARDS不同的发病机制、呼吸力学、影象学以及对不同通气治疗策略的差异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生儿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与胸部X线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新生儿期ARDS患儿的胸部X线表现、部分复查改变以及临床症状、血气表现等资料.结果 肺透亮度下降,呈毛玻璃状10例;双肺弥漫斑片状渗出灶4例;大片状渗出灶1例,支气管充气征5例;"白肺"3例;伴发肺气肿12例;3例复查X线片,好转2例,加重1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后ARDS 3例;X线与临床表现、血气分析结果 基本符合.结论 新生儿期ARDS的X线表现有其特点,是重要的临床诊断指标;X线征与临床症状、血气测定结果 各自反映某一阶段的病情与特征,应前后结合进行对照分析.  相似文献   

15.
52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心肺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心肺并发症相关因素。方法分析本院行根治术的5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指标包括肺部感染、严重心律失常、低血容量性循环障碍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等常见心肺并发症。结果围术期无死亡病例,10例患者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主要为肺部感染2例,严重心律失常4例(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或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不包括窦性心动过速),低血容量性循环障碍3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1例。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易发生心肺并发症,需完善术前心肺功能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心肺并发症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行根治术的5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指标包括肺部感染、严重心律失常、低血容量性循环障碍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常见心肺并发症。结果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10例患者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主要为肺部感染2例,严重心律失常4例(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或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不包括窦性心动过速),低血容量性循环障碍3例,ARDS1例。结论NSCLC后易发生心肺并发症,所以需完善术前心肺功能评估,提高医疗工作人员手术技术,以及做好术后严密监护,是减少NSCLC术后心肺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正>全身性炎症反应是指因严重的生理损伤或病理改变而导致的一种临床病变,常表现为全身性感染或其他非感染性因素所致的全身反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以肺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增高、肺不张、肺水肿及顽固性低氧血症和肺顺应性降低为病理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有研究显示,当发生ARDS时,肺泡内会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最终导致  相似文献   

18.
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指肺内、外严重疾病导致的以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难治性低氧血症为临床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其发生与误吸、脓毒血症、外伤、休克等因素有关[1],心脏外科手术也是ARDS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据统计,心脏外科手术后ARDS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分别为0.4%-2.5%及15%-  相似文献   

19.
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断,发病机理和治疗原则,方法:对86例体外循环后急性进行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及时作出诊断,给予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降低肺毛细血管楔压,血管外肺水含量和维护心功能等治疗措施,结果:2例合并严重肾功能衰竭,3例术后ARDS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余均痊愈出院,且远期随访均无肺损伤后遗症,结论:早期及时的诊断和积极有效的治疗是降低ARDS死亡率和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正围术期肺损伤是心胸外科手术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临床表现可以从肺功能改变的亚临床损伤发展到严重的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目前普遍认为,肺血管内皮屏障功能障碍是ALI/ARDS发生发展的主要机制之一。内皮糖萼(endothelial glycocalyx, E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