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UC活动期患者89例,随机分为美沙拉嗪组46例和柳氮磺吡啶(SASP)组43例。美沙拉嗪组给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口服,SASP组给予SASP片口服。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Sutherland评分变化、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8水平变化,以及随访情况。结果美沙拉嗪组总有效率93.48%,SASP组总有效率79.07%,2组差异显著(P〈0.05);2组治疗后Sutherlan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美沙拉嗪组显著低于SASP组(P〈0.01);2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组间差异显著(P〈0.01)。随访6个月后,美沙拉嗪组Sutherland评分低于SASP组(P〈0.01),2组复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美沙拉嗪治疗UC的疗效优于SASP,且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TNF-α、IL-8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脑苷肌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给予丁苯酞治疗),观察组45例(给予丁苯酞联合脑苷肌肽治疗),共14 d。两组基础用药相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量(ADL)评分,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和VEGF水平。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治疗后,两组ADL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VE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丁苯酞联合脑苷肌肽能更好地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显著降低血清TNF-α、IL-6水平,提高VEGF水平。  相似文献   

3.
三七总皂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甙(PNS)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影响。探讨三七总皂甙的脑保护机制。方法:选择发病7d内的脑梗死患者62例,随机分为PNS干预组(常规药物治疗加三七总皂甙)32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30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含量,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活性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l指数评分法分别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治疗前,PNS组和对照组血清TNF-α,IL-6活性水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3周后,PNS组血清TNF-α,IL-6活性水平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NIHSS评分比对照组显著改善(P〈0.01),Barthel指数评分则明显比对照组高(P〈0.01)。PNS组的血清TNF-α,IL-6活性水平与NIHSS评分呈明显正相关(分别为r=-0.741,P〈0.05;r=0.732,P〈0.05),与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负相关(分别为r=-0.767,P〈0.05:r=-0.809,P〈0.05)。结论:三七总皂甙可能通过抑制脑梗死后TNF-α,IL-6介导的炎症反应,促进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 8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根据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分为2组:GCS≤8分者为A组,GCS9~12分者为B组,各40例。检测并比较2组入院1 d、7 d、14 d的血清CRP、TNF-α、IL-6及IL-8水平。结果 2组血清CRP、TNF-α、IL-6及IL-8表达水平均呈现出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不同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组间比较,A组各时间点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P0.01)。A组血清IL-8水平与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63,P0.01),B组血清CRP及IL-6水平均与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27,0.475,P0.05)。结论血清CRP、TNF-α、IL-6、IL-8水平变化反应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可作为治疗与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刘彦  刘爱勤 《检验医学》2009,24(10):731-73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IL-18)水平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107例ACI患者和110名对照者血清TNF—α、IL-6、IL-8和IL-18水平。结果ACI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IL-8和IL-1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ACI患者血清TNF-α、IL-6、IL-8和IL—18逐渐升高(P〈0.05);且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结论ACI患者血清TNF-α、IL:-6、IL-8和IL-18水平升高,且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有助于判断ACI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氨磺必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为精分组,予以氨磺必利口服,健康志愿者40例为对照组;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检测2组血清IL-2、IL-6及TNF-α的水平。结果:治疗前、后精分组患者的IL-2、IL-6和TNF-α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精分组IL-2、IL-6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IL-2、IL-6和TNF-α介导的免疫功能障碍,氨磺必利对IL-2、IL-6和TNF-α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联合大黄灌肠治疗对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内毒素(LPS)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收冶的76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A组40例,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加人工肝血浆置换术:B组36例,在A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大黄煎剂灌肠治疗.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8及LPS的浓度,并与健康体检者30例(C组)进行比较.结果:A、B两组治疗前TNF-α、IL-6、IL-8及LPS浓度均高于C组(P<0.01);治疗后A组和B组血清TNF-α、IL-6、IL-8、LPS水平均有所下降,其中B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IL-8、LPS水平下降尤为显著(P<0.01),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大黄灌肠治疗能促进患者康复,并有纠正患者TNF-α、IL-6、IL-8及LPS紊乱之功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对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溃疡性结肠炎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加用柳氮磺胺吡啶,比较2组患者的疾病活动度、光镜病理形态、大便隐血、黏膜组织学评分、肠镜形态、总体治疗效果、血清PCT、CRP与其他观察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疾病活动度指数(DAI)评分、Mayo评分、大便隐血(OB)评分、Geboes指数、CRP、PCT、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8 (IL-8)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而治疗总有效率、血红蛋白(Hb)与白蛋白(Al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光镜与肠镜下肠黏膜修复状态优于对照组。结论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老年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显著,可改善血清PCT、CRP等炎性指标水平,提升肠黏膜修复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血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对苦参素治疗前、治疗3月后的轻度慢性肝炎、中度慢性肝炎、重度慢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L-6、IL-8活性进行测定,并设立对照组。结果 苦参素对血清TNF-α、IL-6、IL-8有明显抑制作用,各组治疗前、后及组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在慢性乙型肝炎中苦参素具有调节细胞因子、减轻肝脏免疫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TNF-α、IL-6、IL-8和IL-18水平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107例ACI患者和110名对照者血清TNF-α、IL-6、IL-8和IL-18水平。结果:ACI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IL-8和IL-1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的(P<0.05);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ACI患者血清TNF-α、IL-6、IL-8和IL-18逐渐升高(P<0.05);且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结论:ACI患者血清TNF-α、IL-6、IL-8和IL-18水平升高,且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有助于判断ACI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血清前列腺素E2(PGE2)、5-羟色胺(5-HT)、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00例LDH患者(LDH组)、选取100例健康体检对象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血清PGE2、5-HT、IL-1β、IL-6、TNF-α水平,并按照病理学分型将LDH组分为突起型(突起组)、破裂型(破裂组)、游离型(游离组)进行分层分析,探讨LDH患者上述指标与患者疼痛程度的关系。结果 LDH组患者的血清PGE2、5-HT、IL-1β、IL-6、TNF-α水平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游离组LDH患者的血清PGE2、5-HT、IL-1β、IL-6、TNF-α水平均显著的高于突起组、破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破裂组LDH患者的血清PGE2、5-HT、IL-1β、IL-6、TNF-α水平均显著的高于突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DH患者的血清PGE2、5-HT、IL-1β、IL-6、TNF-α水平与患者手术前的VAS疼痛程度评分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LDH患者PGE2、5-HT及炎症细胞介质水平较健康人群显著的升高,并且与LDH患者疼痛程度及病理分型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服用尼群地平片,治疗组服用培哚普利,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和IL-6水平.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比较,血清TNF-α、IL-6 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治疗组TNF-α和IL-6水平均下降(均P < 0.01),而对照组下降不明显,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TNF-α和IL-6 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培哚普利能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同时培哚普利能通过调节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抑制炎症反应,从而有益于血压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甘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翼  吕新生  李小荣  陈道瑾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7):1061-1063,1067
【目的】探讨甘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的影响,为其在临床广泛应用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将37例SAP患者随机分为甘遂组和对照组,观测和对比两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临床指数、APACHE Ⅱ和Balthazar CT评分。【结果】①血清TNF-α、IL-6入院时两组无明显差别;入院后d3,d7,d14甘遂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②腹痛缓解时间、血、尿淀粉酶正常时间、体温和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甘遂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③APACHE Ⅱ评分和Balthazar CT分级评分:入院时两组无明显差别;甘遂组入院后d3,d7,d14 APACHE Ⅱ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入院后14 d Baltharzar CT分级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④平均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甘遂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⑤中转手术率、死亡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甘遂对TNF-α、IL-6水平的过度升高有抑制作用,这可能是甘遂治疗sAP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00例ACI患者(ACI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ACI患者经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前后上述三种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ACI不同梗死面积亚组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梗死面积的增加依次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I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与血清IL-6(1=0.483,P〈0.05)、TNF-α(1=0.439,P〈0.01)和CRP(γ=0.454,P〈0.01)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ACI组患者NIHSS评分、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8.303,6.266,10.058,7.774)。结论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ACI患者梗死面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可用于其病情评估、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体内肠道菌群变化,探讨其与血清肿瘤坏死子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在该院诊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30例,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缓解期组和发作期组,同时选择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人员9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入组对象血清TNF-α、IL-6水平并分析与溃疡性结肠炎体内肠道菌种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TNF-α、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性结肠炎不同病情患者,TNF-α、IL-6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道菌群、TNF-α、IL-6可能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临床可通过检测TNF-α、IL-6水平来了解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根管填充环氧树脂类糊剂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炎的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0例牙髓病及根尖周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2组均采用根管填充疗法,对照组给予碧蓝根充糊剂联合牙胶尖填充,研究组给予环氧树脂类糊剂联合牙胶尖填充。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情况,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血清IL-4、IL-6、TNF-α和hs-CRP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治疗后,2组血清IL-4水平均显著升高,IL-6、TNF-α、hs-CRP水平均显著下降(P 0. 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4水平高于对照组,IL-6、TNF-α、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7、28 d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临床优良率为93. 33%,高于对照组的73. 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环氧树脂类糊剂可作为根管填充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炎的理想材料,对抑制炎性反应和减轻患者疼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在武汉市汉口医院就诊的SLE患者218例(SLE组)及体检健康者50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另根据SLE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将SLE患者分为活动组和缓解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各血清炎症因子与SLEDAI评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LE组血清IL-2水平降低,血清白细胞介素(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缓解组相比,活动组血清IL-2水平降低,血清IL-4、IL-6、IL-10、TNF-α和IFN-γ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血清IL-2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r=-0.504 4,P0.05),SLE患者血清IL-4、IL-6、IL-10、TNF-α和γ-IFN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0.610 0、0.437 4、0.501 4、0.702 6、0.777 9,P0.05)。结论 SLE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变化显著且与疾病活动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3种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7):1411-1412
目的观察3种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HBV)感染者血清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n(TNF—α)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HBV感染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清IL-6、IL-8及TNF-α的水平。结果慢性HBV携带者和慢性乙肝患者组血清IL-6、IL-8和TNF-α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HBV携带者和慢性乙肝患者血清IL-6、IL-8含量高于非活动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活动HBsAg携带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6、IL-8和TNF-α含量变化与肝炎病变程度及病毒复制状况密切相关,其在血清中的水平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及病毒复制状况,动态监测其含量对临床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咽炎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外周血细胞免疫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120例慢性咽炎患者(咽炎组)、同期健康体检对象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TNF-α、IL-6及外周血中细胞免疫水平;并观察咽炎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TNF-α、IL-6及细胞免疫水平变化。结果咽炎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咽炎组患者的外周血CD3+、CD4+、CD4+/CD8+低于对照组(P<0.05),咽炎组患者的外周血CD8+高于对照组(P<0.05);咽炎组患者的治疗后的血清TNF-α、IL-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咽炎组患者的治疗后的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咽炎组患者的治疗后的外周血CD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慢性咽炎患者存在TNF-α、IL-6水平升高,细胞免疫水平降低的情况,经过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炎症反应及细胞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8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0例和非冠心病患者27例为研究对象,AMI组、UAP组和SAP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26例、双支病变组47例和三支病变组33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血清TNF-α和IL-18含量并与病情程度和病变冠脉支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AMI组血清TNF-α和IL-18水平显著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均P〈0.01),UAP组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均P〈0.01),SAP组血清TNF-α水平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但IL-1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对照组血清TNF-α和IL-18水平显著低于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组(均P〈0.01),单支病变组显著低于双支和三支病变组(均P〈0.01),双支病变组血清TNF-α水平与三支病变组无差异(P〉0.05),但IL-18水平显著低于三支病变组。结论TNF-α和IL-18与ACS冠脉病变密切相关并介导了动脉粥样斑块的易损和破裂,其血清水平变化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症反应程度和不稳定破裂的观察指标并有助于诊断和预测ACS的发生、发展和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