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00例,均实施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00例患者中,治疗后2个月随访显示,CR16例,PR64例,SD18例,PD2例,临床总有效率为80.0%。患者术后多有I级消化道反应,表现为食欲不振、腹部不适等,完成治疗后可自行缓解;少数有Ⅱ级消化道反应,积极对症治疗后消失,无肝、肾等严重损伤发生。随访2年显示,肿瘤〈5cm患者1年、2年生存率显著高于5~10cm及≥10cm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肝癌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X刀)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最先进的放射治疗技术,特别适用于脑部局限性肿瘤的治疗。其原理是利用立体定向装置、CT、MRI和数字减影等先进的影像设备和三维重建技术,确定病变和周围重要器官的准确位置和范围,然后利用X刀治疗计划系统,精确计算出一个优化的病变和邻近重要器官剂量分布计划,对病变进行手术式照射。高能量的X射线经准直聚焦于靶器官,使病变组织变性、萎缩直至坏死。且X刀具有安全、灵活、高效的优点,使正常组织损伤减少,能减轻放疗的不良反应,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联合全脑放疗可以杀伤局限性肿瘤周围的弥漫性病灶,明显减轻脑部症状,控制肿瘤,减少复发。我院于2004年开始采用此技术治疗肺癌脑转移性病灶,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采用立体定向原理和技术,对人体内肿瘤施行精确定位,将窄束放射线聚集于靶点,给予较大剂量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的护理方法及治疗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来我院进行诊治的肿瘤患者76例,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不同,采取相应的放射治疗及护理措施,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经针对性放射治疗及护理措施,所有患者病情均好转,且均顺利完成放射治疗,随访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临床对肿瘤放射治疗患者进行对症护理,有助于其病情的稳定,可相应降低患者放射治疗中的副作用,对病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常规分割放射治疗加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前4周对38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6MV X线的常规分割放射治疗,每周5次,每次照射剂量2 Gy,总量40 Gy;后2周针对肿瘤局部行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分割剂量4~50 Gy/次,每周3次,总量24~30 Gy。锁骨上淋巴结有转移者采用X线和β线混合照射,照射剂量65~70 Gy。结果除有Ⅰ~Ⅱ度白细胞减少和轻度胃肠道反应外,均能完成治疗计划,肿瘤全部消失7例,部分消失28例,总有效率92%,1,2,3 a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4%,52%,39%,生存率分别为84%,45%,28%。死亡原因仍以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为主。结论常规分割放疗加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明显,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道松果体区肿瘤手术和放射治疗的效果,探讨最佳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08年1月收治10例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资料并对显微外科手术和放射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临床治疗10例中.显微手术全切除6例(其中1例死亡,5例治愈),随访5年5例患者均能生活自理,肿瘤无复发;显微外科手术次全切除加放射治疗4例,其中存活3例,随访肿瘤无复发.死亡1例.结论:显微外科手术适合松果体区肿瘤的治疗,放射治疗可提高次全切除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全脑照射加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的意义。方法总结肺癌脑转移患者31例,全部应用全脑照射30—40Gy/3—4周,病灶局部应用立体定向照射16—20Gy/3—7天。结果31例中位生存期为8.3个月;KPS评分:治疗前平均为61分,治疗4周后平均为67分,〉70分生活可以自理者12例,占38.7%。结论全脑照射加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护理工作中,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手段之一,因此做好肿瘤病人的护理工作,不但可以保证各种治疗手段的顺利进行,提高治疗率,而且可以减轻晚期肿瘤病人的痛苦,我院1994~1996年通过200例对放射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体会到,放射治疗患者的心理有其独特性,我们根据放射治疗患者的心理需求进行了相应的护理,使患者树立了战胜癌症的信心。1放射治疗病人的心理护理放射治疗患者大部分是癌症患者,有手术前后放疗的、也有因各种因素而失去手术机会单纯放疗的患者,尤其后者,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又不能手术切除治疗,便陷入极度的痛苦…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常见癌症,其发病率近年有所上升。肝癌的治疗方法很多,如手术治疗、放射治疗、介入治疗、微波治疗、射频治疗等,各种治疗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适应证。笔者2004年1月-2006年12月对32例肝癌患者进行了立体适型放射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应用化学药物治疗肿瘤的方法称为化疗,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自使用化学药物治疗肿瘤以来已取得了肯定的功效。我科自2011年1月~2012年1月成功护理20余例妇科化疗患者,均无渗液、静脉炎及皮下组织坏死发生。下面将我的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治疗脑出血合并脑疝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另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18例作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颅清除血肿术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再出血率和颅内感染率10.0%、0.0%均低于对照组38.9%、2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随访1年,观察组恢复良好者高于对照组,无重度残疾情况,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治疗脑出血合并脑疝的创伤小,清除速度快,减少了脑组织损害,从而减少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放射性肺炎研究现状述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胸部肿瘤患者 (包括肺癌、食道癌、乳腺癌等 )约70 %~ 90 %需要接受放射治疗。放疗主要用于小细胞肺癌的正规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的不可切除的或不能手术的治疗 ,食道癌早期的根治性治疗及晚期的姑息性治疗 ,乳腺癌术前、术后辅助治疗等。近年来放射肿瘤学发展迅猛 ,立体定向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的护理方法及治疗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来我院进行诊治的肿瘤患者76例,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不同,采取相应的放射治疗及护理措施,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经针对性放射治疗及护理措施,所有患者病情均好转,且均顺利完成放射治疗,随访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临床对肿瘤放射治疗患者进行对症护理,有助于其病情的稳定,可相应降低患者放射治疗中的副作用,对病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结合介入治疗腹膜后转移癌的疗效。方法42例腹膜后转移癌患者先行腹腔动脉灌注化疗(TAI),TAI后或2次TAI之间给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6MVX线等中心非共面旋转照射,隔日1次,常规外照射DT 40 Gy后补量2~3次;以前未行外照射的7~8次,总量DT 35~45 Gy。结果总有效率67%,完全缓解率43%,治疗过程中消化道反应Ⅰ~Ⅱ度25例,Ⅲ度6例;骨髓抑制:Ⅰ~Ⅱ度19例,Ⅲ度2例。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结合TAI治疗腹膜后转移癌疗效好,缓解快,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5.
后程立体定向推量照射治疗鼻咽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后程中采取立体定向分次推量照射治疗对鼻咽癌的治疗价值。方法治疗组32例先行常规外照射55~60 Gy后再改用立体定向分次推量照射,对照组35例行单纯常规放疗。立体定向分次剂量300~500 Gy/次,每周3~5次,DT 18~25 Gy。结果治疗后6个月,2组鼻咽癌局部控制率(CR+PR)分别为100%和89%(P<0.05);随访6~36个月,2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6%和20%(P<0.05);3 a生存率分别为81%和74%(P>0.05)。放疗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未见明显增加。结论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程采取立体定向推量照射治疗可以提高局部控制率,降低局部复发率,且未增加放疗毒副作用,提高了鼻咽癌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并评价微电极在立体定向功能核团毁损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入选的120例帕金森患者资料,给予其实施微电极在立体定向功能核团毁损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运动功能评分。结果:120例患者中,轻度障碍6例,中度障碍63例,重度障碍51例,术后改良韦伯斯特(Webster)评分、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Ⅲ)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功能核团毁损治疗帕金森病,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三维适形(3-DCRT)放射治疗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放射治疗手段.通过CT扫描和先进的计算机处理,进行放射野设计、计划计算、放疗实施、验证使放射线高剂量分布与肿瘤立体形态基本保持一致.其最大优点是:提高总剂量,减少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被照射并发症少,疗效好.我院自2002年引进多叶光栅对脑部和体部肿瘤进行3-DCRT治疗至今收到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三维适型放射治疗(3DCRT)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对原发性肝癌治疗的剂量分布特点及肝脏的损伤。方法对2008年4月~2010年06月治疗的4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接受3DCRT的22例,接受SBRT的2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剂量分布特点和肝功能的变化。结果3DCRT靶区内剂量均匀性好,但正常肝组织受照体积过大,发生放射性肝损伤几率高;SBRT由于其特殊的剂量分布特点能更好的提高肿瘤靶区剂量,降低正常组织的损伤,从而减少放射性肝损伤的发生,但高剂量区均匀性较3DCRT差。结论原发性肝癌的放射治疗要根据患者的治疗目的,肝脏功能的情况和患者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9.
颅脑损伤后早期精神障碍在临床上并非少见,病情反复,表现重叠多样,治疗困难,在护理上也有一定难度。1996年7月-2002年1月,我院共收治141例颅脑损伤后早期精神障碍患者,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采取有效治疗和护理措施,疗效良好,现就其临床表现及护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亚低温冬眠治疗在临床已广泛应用,并成为治疗脑出血和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广泛性脑挫裂伤脑水肿出现严重颅内高压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现将我院2006年1月-2007年4月收治的26例颅脑损伤患者在亚低温治疗期间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