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西医抗血小板治疗的困惑与中医治疗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医抗血小板治疗的主要靶点就是抗血小板聚集,无抗血小板体积异常增高的内容和作用,中医在抗血小板治疗方面有一定优势,临床观察发现,中医补气化瘀法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时血小板体积异常增高,改善颈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2.
正急性脑梗死是我国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1]。临床治疗本病以抗凝溶栓、抗血小板聚集为首选,应用扩血管、改善侧支循环、增加循环血量等综合疗法降低致残率及致死率[2]。笔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采用随机  相似文献   

3.
<正>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内科危急重症,主要是由多种因素导致脑局部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引起神经功能损伤[1]。临床常规治疗为保护脑细胞、改善脑循环、抗血小板聚集及治疗原发病等,但疗效不甚理想。为了提高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我院通过采用中药通窍活血汤加减方对71例患者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我院神经内科于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7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  相似文献   

4.
奥扎格雷钠联合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奥扎格雷钠是一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可选择性抑制血栓素A2(CTXA2)合成酶的活性,从而抑制TXA2的合成,主要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舒血宁是银杏叶提取剂,主要成分是银杏黄酮,是改善血供的中药针剂之一。2005年10月—2006年9月,笔者用奥扎格雷钠和舒血宁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60例上述时期发病在1周内,经头部CT或MRI检查确诊,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的脑梗死患者,均无活动性溃疡、出血性疾病、严重肝肾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5.
络泰粉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玉凤 《中草药》2003,34(3):257-257,261
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 ( ET)水平增高 [1]。我们用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络泰粉针 (注射用血塞通 )治疗 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观察其治疗前后血浆 ET含量变化 ,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64例患者均为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病程在 3日之内 ,临床诊断符合 1 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2 ] ,并均经颅脑 CT检查确诊。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33例 ,男 2 8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 ( 64.0 4± 9.45 )岁 ,合并高血压病 9例 ,糖尿病 6例…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梗死是中老年患者多发的一种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的疾病,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溶栓、抗血小板聚集、促进纤维蛋白原分解、抑制血栓形成、抗凝、改善脑循环和神经保护等.我院于2006年10月-2007年10月应用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52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梗死发生后,致使局灶性脑缺血症状逐渐加重,神经功能逐渐恶化是脑梗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低分子肝素具有抗凝作用低,抗血栓作用强,出血副作用小的特点,国外广泛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显效[1]。近几年来笔者就此进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梗死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急性期的治疗直接影响预后。奥扎格雷钠有抑制血栓合成酶的生成,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前列腺素合成酶产生的作用;依达拉奉可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抑制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2004—2005年,本院应用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45~75岁,平均60.5岁。所有病例均符合文献[1]有关诊断标准,首次入院且发病在24 h内,并经头颅CT或MRI扫描,部分可见梗死灶,部分无,但未见颅内出血。血压<200/11…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卒中常伴有血液及有关生化方面的异常变化 ,且一定程度上反映病情的临床预后。特别是脑出血急性期 ,周围血象明显异常 ,白细胞计数增高 ,而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如白细胞高达 2 0 .0× 10 9/ L以上者 ,死亡率高 ,嗜酸性粒细胞在急性期明显减少或消失 ,减少的程度和病情的严重程度亦成正比。如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持续不能恢复 ,则预后较差[1] 。如血糖持续性增高 ,则病死率增高。血中胆红素亦常增高。急性脑卒中 ,其血液生化亦有异常改变。脑梗死由于合并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 ,在最初 2 4小时内常伴有低钠血症 ,临床上由于应用高渗…  相似文献   

10.
正急性脑梗死作为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具有致死率及致残率高等特点,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一定威胁[1]。目前,临床治疗主要是降颅内压、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等综合治疗,虽能取得一定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甚理想,且长期服用西药治疗易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2]。传统中医学指出,中药活血化瘀方剂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具有较高的效果,而补阳还五汤是治疗脑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中医药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 (ABI)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小板体积异常的影响 ,将 6 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中药补化汤加常规治疗组 ) 34例和对照组 (常规治疗组 ) 31例。治疗 2周后观察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以及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PDW )、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大型血小板比率 (P -LCR)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的变化均有显著性意义(P <0 0 0 1 ) ;治疗组PDW、MPV、P -LCR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 ,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P >0 0 5 )。提示 :中医药对ABI血小板体积异常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予血栓通(冻干)加常规治疗,对照组38例予丹参注射液加常规治疗,观察有效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肝肾功能、大便隐血等指标,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4.10,P(0.05),血液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明显下降(P(0.01),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血栓通(冻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脑梗死是指脑血管发生狭窄或闭塞后造成相应部位脑细胞组织缺血坏死。脑动脉粥样硬化和(或)血液黏稠度增高,血小板聚集导致血栓形成,使管径变窄或闭塞,血管所供应脑组织缺血、坏死。脑梗死是中老年常见急性脑血管病之一,常伴有高血压病、冠心病或糖尿病,在临床上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失语等[1]。本文主要研究中药在康复科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脑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m.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的机制是由于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导致血液中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使循环血中血小板破坏增加[1],但关于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的变化作者尚未见报道。我们采用K-450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了57例ITP患者循环血中MPV、PDW、P-LCR及PLT,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研究对象:我院住院ITP患者57例,男21例,女36例;年龄16~70岁,平均36.5岁,所选…  相似文献   

15.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发病急骤,临床表现凶险,病情严重且瞬息多变,病程进展快,临床病理变化复杂,病死率高达20%~30%[1],国外报道为10%~40%[2]。近年来关于血必净、乌司他丁治疗SAP的临床研究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我院应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  相似文献   

16.
血小板聚集是血栓形成的重要步骤,血小板只有活化后才能发生黏附、聚集、释放等生物学行为,从而成为疾病继续发展的基础。活化血小板与静息血小板相比,其表面糖蛋白发生显著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PAC-1和CD62P。有资料表明血小板活化与脑血管病关系密切,笔者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用葛根素治疗前后测定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CD62P的变化,以探讨该药在急性脑梗死防治中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孟毅  沈晓明 《中医研究》2009,22(4):18-19
急性脑梗死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而治愈率低的特点。如何积极有效地防治急性脑梗死,已成为临床工作者所面临的重大课题。近年来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异常增高,与脑梗死病变程度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脑梗死是中老年患者多发的一种常见临床疾病,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目前临床上尚无一种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本院2005年10月-2006年7月应用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7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血小板参数及功能的检测对正确诊断疾病 ,指导临床用药及判断预后均有重要意义。文献报道 [1]糖尿病患者具有明显的血小板功能异常 ,这与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等密切有关。随着新型血细胞计数仪的不断推出 ,血小板分析项目更加多样化 ,为评估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功能提供了简便可靠的方法。鉴于血小板计数( PLT)、平均血小板体积 ( MPV)、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 ,在糖尿病患者测定的意义报道不多 ,本文就糖尿病患者 PLT、 MPV及血小粘附聚集率进行了研究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以 4 1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  相似文献   

20.
酮康唑(Ketoconazole)是继灰黄霉素后出现的广谱抗真菌药物。1978年开始用于临床治疗各种表浅或深部真菌感染,如全身各部位的癣病、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鹅口疮以及全身真菌感染等。国外报道[1],还可用于前列腺癌、柯兴综合征、儿童性早熟、女性痤疮[2],多毛症等的治疗。近年来国外有文献报道,用酮康唑治疗皮质醉过多性抑郁症,国内也有酮康唑与其它药物联合使用治疗免疫性眼病,在前列腺摘除手术中止血作用的报道。1临床资料1.1治疗血皮质醉过多性抑郁症:重症抑郁症病人常有血皮质醇增高或地塞米松抑制试验阳性。有研究表明[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