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髂腰三角综合征又称多裂肌三角综合征,是以髂腰韧带损伤为主,以腰背部疼痛为临床表现的一种软组织损伤病。髂腰韧带起于髂嵴内部后侧,止于第五腰椎横突多裂肌在髂腰韧带的浅层,它们构成的三角区称髂腰三角。其主要功能为稳定腰部骨骼和承受躯干部的负荷。一般来说,长时间从事伸展活动或在颠簸环境中工作的人,易造成多裂肌和髂腰韧带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正>用水针刀治疗腰肌损伤患者120例临床疗效良好,总结如下。1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腰肌带损伤患者120例,其中男性70例,女性50例;年龄17~68岁,平均(40±6)岁;右侧腰疼40例,左侧50例,双侧30例,病程1 d~7年。患者均感腰部疼痛伴活动受限。韧带损伤后,腰部屈伸、侧屈旋转活动受限,搬提重物时剧痛,体检腰部两侧及竖脊肌外侧缘或髂腰肌之间及单侧明显压痛。  相似文献   

3.
急性腰扭伤是中医骨伤科的常见病,好发于青壮年和体力劳动者,男性多于女性,其发病率占腰腿痛病例的12%以上[1]。多系突然遭受间接外力而致腰部肌肉、筋膜、韧带、椎间小关节、腰骶关节的急性损伤。急性腰扭伤可分为急性腰肌扭伤、腰椎后关节紊乱、棘上和棘间韧带损伤、骶髂关节损伤等,临床以急性腰肌扭伤、腰椎后关节紊乱较多见,其中腰椎后关节紊乱占急性腰扭伤的35%以上[2]。2013年5~12月,我们采用  相似文献   

4.
笔者运用推拿与针灸结合方法,在辨证施治的理论指导下,治疗急性腰扭伤患者136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36例,男84例,女52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20岁;病程均在10天之内。按下列标准诊断为腰肌扭伤61例,腰椎后关节紊乱58例,骶髂关节错位17例。诊断标准:(1)腰肌扭伤;损伤主要在腰部软组织,压痛点以骶棘肌为明显且范围较大。(2)腰椎后关节紊乱:损伤主要在腰椎关节位置上,压痛点以腰椎关节为主,且周围肌肉痉挛,棘突有偏歪,活动明显受限。(3)骶髂关节错位:损伤主要在骶髂关节处,且压痛明显,两侧髂后上棘不  相似文献   

5.
姚景林 《时珍国医国药》1999,10(12):948-948
腰脊柱是人体上半身体的支点,为整个脊柱负重最大的部位,也是活动最多最频繁的部位。在大强度高对抗的竟技体育运动中,急性腰扭伤是各运动项目中极为常见的病症之一。损伤的部位主要包括肌肉、韧带损伤和关节扭伤等。损伤后主要由于疼痛、腰部活动受限而影响其训练。笔者根据其不同的损伤部位分为腰肌拉伤、棘间韧带损伤、小关节损伤和骶髂关节扭伤等四型,进行辨证施治,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9例患者,男39例,女20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28岁;损伤时间0.5~24h。其中15例摄片,末见骨质有明…  相似文献   

6.
针刺加拔罐治疗急性腰扭伤20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腰扭伤,是腰背痛中最常见的疾病,多因腰部弯曲时姿势不正或用力不当等造成的骶棘肌或棘间韧带损伤而引起,其表现为腰部疼痛突发性疼痛,活动受限。笔者自1971年以来,采用针刺加拔火罐治疗急性腰扭伤20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7.
急性腰扭伤包括急性腰肌扭伤、急性腰部韧带扭伤、急性腰椎小关节紊乱等多种急性损伤性疾病。急性腰肌扭伤主要是指位于腰部的骶棘肌及其筋膜的损伤,多发生于腰骶交界处。笔者2010年4月~2011年6月运用整脊手法结合"暴伤点"点刺治疗急性腰肌扭伤患者,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腰棘上韧带损伤属于急性腰扭伤的范围。但它与急性腰肌损伤的诊治则有细微的不同,故极易误诊而致误治,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提出一叙,现鉴别如下: 病因病理腰棘上韧带损伤:在充分弯腰时,骶棘肌松弛,腰背部的韧带担负重量。此时上提重物,靠臀部肌肉及大腿后部肌肉收缩,以腰肌为杠杆,使躯干直起。在直起动作的过程中,支点不断变化,但始终在腰部,因此作用力全部落在腰部的韧带上,棘上韧带在最外层,其承受的张力最大,故最易损伤。当韧带纤维发  相似文献   

9.
急性腰部肌肉损伤临床包括腰部扭伤和腰部肌肉挫伤,是骨伤科常见病之一。主要表现为腰部剧烈疼痛,活动明显受限,弯腰时症状加剧,局部压痛明显,腰肌板硬等症。治疗急性腰肌损伤,临床方法很多,但疗效各异。我院自1988年以来用药罐加手法推拿治疗急性腰部肌肉损伤,不仅疗程短,而且疗效显著。现将治疗急性腰肌损伤289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89例中,男性22例,女性68例。年龄:17~20岁16例,21~28岁45例,29~40岁120例,41~50岁71例,50~63岁37例。损伤年龄多在20~50岁之间。从事体力活动  相似文献   

10.
短刺法配合拔罐治疗髂腰韧带损伤7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髂腰韧带损伤是针灸临床的常见病,主要表现为L5两侧或一侧的深在性疼痛,病人不能指出具体的痛点,腰部屈伸、侧屈及旋转活动受限。我们自2004-2009年采用短刺法配合拔罐治疗髂腰韧带  相似文献   

11.
急性腰肌扭伤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因搬移重物,侧身取物或活动超眼神经肌肉运动不协调,导致腰部软组织损伤,损伤后,腰部立即出现疼痛、肌肉痉挛、血肿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在腰肌扭伤中尤以骶棘肌的损伤较为常见,笔者以按压法为主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该肌损伤收到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结合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补法斜刺髂腰肌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1例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予以补法斜刺椎间盘源性腰痛病变椎体及上下各1个椎体两侧的夹脊穴,针刺深度直至髂腰肌。结果:治疗一次后,患者腰部及腹股沟酸胀疼痛明显减轻。三次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结论:以补法斜刺髂腰肌可显著减轻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3.
髂腰肌由腰大肌和髂肌组成,腰大肌呈长形,起自腰椎体侧面及横突;髂肌呈扇形,起自髂窝,向下两肌相合,经腹股沟韧带深面,止于股骨小转子。因髂腰肌损伤引起腰痛的病例在临床中十分常见。笔者通过学习西方现代按摩技术,采用腹部入路法,徒手松解紧张的髂腰肌,在急慢性腰痛的按摩治疗中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针刺素髎穴治疗急性腰扭伤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腰扭伤俗称“闪腰”,“岔气”,“瘀血腰痛”,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腰部肌肉、筋膜、韧带、椎间关节、腰骶关节的急性损伤,多发于青壮年和体力劳动者。自2008年6月-2010年6月,笔者应用单独针刺素髂穴配合患者体位运动,治疗急性腰扭伤患者62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对急性腰扭伤及其推拿治疗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分析急性腰扭伤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认为对急性腰扭伤的认识应考虑到腰骶髂部的肌肉、筋膜、韧带、椎间关节、腰骶关节、骶髂关节以及椎间盘等深层组织.其疼痛原因应考虑损伤的腰部软组织及损伤所造成的脊神经后支刺激症状.其复发应考虑脊柱节段的稳定性因素.其推拿治疗应采用手法舒筋通络、理筋整复、点穴镇痛,尽量采取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法.  相似文献   

16.
推拿与中药治疗急性腰扭伤3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海峰  庞文斌 《中医正骨》2008,20(10):62-62
急性腰扭伤是腰部肌肉、筋膜、韧带、椎间小关节、腰骶关节的急性损伤。多发于青壮年和体力劳动者,表现为急性腰肌筋膜扭伤、急性腰部韧带损伤和急性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等。自2004年9月,作者采用推拿和中药治疗方法治疗急性腰扭伤31例,获良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侧位压腰法治疗髂腰肌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髂腰肌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侧位压腰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法治疗.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30/30),高于对照组的86.7%(26/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JOA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侧位压腰法可缓解髂腰肌损伤患者的疼痛,改善腰骶部的功能,疗效优于常规推拿法.  相似文献   

18.
急性腰扭伤是指因各种突然刺激造成的腰部软组织损伤,又称"扭腰"、"闪腰",是一种常见的外伤疾患.由于腰部脊椎是一根独立的支柱,承担着人体60%以上的重量,并从事着复杂的运动.腰部前方只有松软的腹腔和髂腰肌,附近仅有一些肌肉、筋膜和韧带等无骨性结构的保护,因此在负重或不协调的运动中,极易受到损伤.  相似文献   

19.
急性腰扭伤好发于下腰部,损伤可涉及肌肉、筋膜、韧带、小关节等,损伤后立即出现剧烈腰痛、腰肌紧张、活动受限等症状。临床常见的类型包括急性腰肌筋膜损伤、急性腰部韧带损伤、急性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笔者长期从事门诊的按摩工作,经常处理急性腰扭伤的疾患,通过实践发现推拿手法结合点穴法可很好的缓解腰痛,  相似文献   

20.
急性腰扭伤以腰部剧烈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临床上常分为急性腰肌扭伤,棘上、棘间韧带急性损伤,腰椎小关节紊乱.笔者自1989年以来,收治急性腰扭伤104例,根据经筋论,辨证取穴治疗,运用推拿点穴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